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往往过于敏感。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敏感的心灵会使我们对周围环境迅速做出反应,但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需要“钝感力”的地方呢?你对“钝感力”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旅游季节,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旅游图片,各地文旅局也纷纷发力,展现祖国锦绣河山不尽的生命力。地方形象的打造有新媒体传播中他人的表达和塑造,也有当地积极借势的自我塑造。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他塑与自塑”的哪些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国语言中,“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以“清”字为核心的众多词语,这些词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至宝。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清”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模块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行走有两个方向,要敢于出发,也要懂得回家。去未知的领域要有所选择,回家时要有所反思。生活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你对此有什么联想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一段路,都会留下印记。但路可回头看,不可回头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不如钝感一些 有时候,我们称赞一个人,往往会说他很敏锐。也许,他之所以很敏锐,是因为具备非常强烈的敏感。 在常人看来,敏感很好,会更具有感知美和生活的能力,但过于敏感便又走向反面,林黛玉就是个特别敏感的人,容易发现美的东西,也因此更易伤春悲秋、多愁善感,更容易因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暗自神伤。怡红院的丫头赌气不开门的一句话便使得她“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看戏时湘云说戏子长得像黛玉,宝玉给湘云使了个眼色,惹得林妹妹生好大的气:“你不比不笑,你比那些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 当然黛玉的敏感与她的身世密切相关,然而这敏感犹如尖利的刺,刺伤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若是黛玉多一些钝感力,也不至于……哦,不,那就不是黛玉了。 “钝感力”一词来自渡边淳一,“钝”绝非“迟钝”之意,而是对外在不好的评价、负面情绪、别人的嘲讽具有自动清除的能力,对自己遭遇的挫折、令人不快的事情能够泰然处之,做事情不思前想后。换言之,钝感力是内心的坚强、坚定,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不受外物影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豁达、从容,是“一蓑烟雨任平生”……钝感力是一种能力。 按渡边淳一的理论,苏轼一定是有极强的钝感力的,不然何以能贬至蛮荒之地仍自得恰意;刘禹锡也是有钝感力的的,居室越来越简陋也能安然处之……但他们同时也是敏感的诗人。渡边淳一也一定是敏感的,不然写不出《失乐园》中男女主公内心的焦虑和空虚,可正是敏感的渡边淳一首先提出“钝感力”的概念,可见敏感与钝感并不完全对立矛盾。如苏轼他们是很好地平衡了敏感和钝感,所以他们可以敏感地感受生活和诗意,又能理性地对待人生。 敏感而缺乏钝感力的人往往会钻进牛角尖,由一点而对人生绝望,海子、顾城……莫不如此。敏感而缺乏钝感力的人容易陷进负面的情绪无法自拔,所以我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是通常意义上的聪明的人。 如此看来,能在敏感与钝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自然更好。若是不能,那何妨“迟钝笨拙”一点,可以去抵御人生的一些辛酸苦痛,或许会活得幸福和肆意一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介绍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理论。他认为,钝感力可以理解为“迟钝的力量”。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也可以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他希望现代人不要过于敏感,有时可以放慢脚步,钝化思想,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材料后半部分借此引入了对当今社会生活的思考,认为当今青少年存在不少过于敏感的地方,对此更需要借助“钝感力”帮我们应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那么,如何用好“钝感力”呢?在《钝感力》一书中,渡边淳一把“钝感力”归纳为五大铁律:①迅速忘却不快之事;②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③坦然面对流言蜚语;④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⑤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给人带来的好处。或许,这能给予我们一点启发。试题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于“钝感力”的思考。对此,文章开头可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钝感力,可以使你无视周遭的干扰,坚定执着地向前走,它是你成就无畏人生的护航者。主体部分重点分析钝感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毕淑敏曾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而钝感力恰可以使你拥有一颗坚固的心,因为埋头苦干,周围的繁华不会改变你的本性,外部的灯红酒绿,也无法使你沉迷,至于名利之流,更无法干扰你。钝感使他们忽略了环境的艰苦恶劣,外界的千般诱惑,他们得以拥有优等的心,成就了自己的无畏人生,因为钝感,所以奋蹄疾步。最后总结全文,时代新征程,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之际,愿我们共扬钝感之帆,开拓无畏人生。当然,我们也能以“钝感力”为话题,衍生出对“钝感”与“敏感”的思考和探究,将这个一元型的话题深化为一个二元辩证的思辨型话题。如“钝感”的优点是不会让自己产生过于激烈的情绪波动,不因为过于烦恼、气馁而伤害到自己,影响继续前行的动力和进取心。而“敏感”的优点则是能让人思维更敏捷、感受更灵敏,从而更敏锐地观察世界。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指出我们心智的最佳组合,即对痛苦钝感,对幸福敏感,也不失为一种更深入的思考。立意:1.有益钝感,助才华开花结果。2.持钝感之力,行稳致远。3.保持钝感,勇对生活挫折。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他塑与自塑世间万物,从单一主体出发,视角则分为两种,一种为他人,一种为自己。既如此,对事物的客观评价与塑造也分为他塑与自塑两种。通过他人的表达、描述、造势等影响,即“他塑”;通过自身主动寻求改变即为“自塑”。只有这二者共同作用,方可成名。某些地区的爆火,不仅要依赖“他塑”,更要依赖“自塑”。对任一行为过程,若只重“自塑”或“他塑”一方,则不可成名。因为自塑实则为成名的物质或能力基础,而他塑实则为能力展现的机遇与平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想成名,必先自塑。严复一生坎坷,涵养了半年的中西文化,才终有一鸣惊人的《天演论》,其在英国学堂与中式学堂中自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正是因为有如此高的学问素养,才引起当时国内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注意,吸引了他塑,最终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做出贡献,而他也青史留名。因此自塑是他塑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内在因素。而他塑支持自塑,是为其提供辅助条件,借势不仗势则为关键。近些年“捧杀”一词在网络上流行,意为他塑过高于自塑,从而致使人身败名裂。这其实是人自私、趋利心理仗势而为的结果。网红于文亮一度被众人认为追求真实自己,而后塌房。许多明星、公众人物也是如此。正确做法该当如何?其实应如草婴自叙笔名来由一般:人生来都是渺小的。取这一笔名意在表现渺小,二则表现人应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与顽强不屈的毅力。“季节性网红”冬泳怪鸽被当代人喻为“圣人”,实则体现在他直播不为圈钱,只记录、传播正能量。其有句话言:“闲话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在当今这个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时代,人应自塑品格,“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从而“不获世之滋垢”,真正自塑为一个不惧他塑的人。时顺,则借他塑之势,心安理得;时逆,则明自塑之态,心怀光明。当代的我们亦当如此。首先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志向,积极进取;而后警惕诱惑,不忘初心,持守信念。他塑与自塑,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内力与外力。他塑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自塑的内生动力更为重要,只有当二者间形成合力,方能在发展中得到助力。因此,人生在世,不可迷失于他塑的漩涡中,应重在自塑品格修养,借他塑之势,高筑永固的人生大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旅游季节的火热中网友、文旅局等的表现,引出“他塑”和“自塑”这一对关系。地方形象之所以能打造成功,分析其原因离不开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助推塑造,同时又有当地主动挖掘潜力、积极借势的自我塑造。由此可以认识到,地方形象的塑造中,他塑是描述与传播,自塑是自身不断提升与发展。综合看来,他塑的作用不可忽视,自塑的内生动力也很重要,考生可由此深入思考,他塑是外因,自塑是内因,是个人成长与发展、事物演变进化过程中的内力,只有当二者形成合力,方能形成真正的助力。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让他塑与自塑形成合力。然后重点论述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他塑即外界事物对自己的描述与评价,是成功的辅助条件;另一方面自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展示自我,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二者不可偏废,唯有将他塑与自塑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立意:1.他塑与自塑相结合,共塑造美好形象。2.让他塑与自塑成为成功的双翼。3.自塑提升能力基础,他塑提供机遇平台。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清醒人生提到“清”字,或许人们能生发出许许多多的联想,而对我来说,由清而醒,拥有清醒人生,做自己值得去做的事,才算有意义。人生短暂如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糊里糊涂磋砣岁月之际,它已经燃成灰烬。聪明的人总能小心谨慎,把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分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他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终其一生,即便没有光辉灿烂的成就,也会有无穷闪光的火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纷繁的生活和自我的言行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保持头脑清醒,才会心灵清静,才能真正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冷静质疑是理想的筋骨。”保持冷静质疑的态度也是清醒的表现,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就是糊涂一生,清醒是一种不被假相所诱惑、不被偏狭所遮蔽的生命状态。人生一世,难得是清醒,关键在清醒。时刻保持清醒,是生命充盈、精神刚健、行动自觉的前提。有一种蝶,它来到世上只是一只丑陋的蛹,一生需要穿超无数高山与峡谷,直到变成最美丽的纯紫色,为的是能和自己的伴侣双宿双飞。蝶的一生短暂却背负着蜕变这艰难的使命,也许这是别无选择下的旅程,但是它仍有着明确的目标。人拥有着比蝶更胜百倍的头脑,更应能把自己人生之路看个清楚,留下一个个轮廓分明的脚印。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其实他忽略了第三种选择:和命运结伴而行。和命运结伴而行,淡淡的言语,却在人生路上划下一道清晰如光路般的脉络。人人都有着明亮的双眸,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清醒的头脑。歧路当头,很多人会迷茫而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一个个倒下了,化为路边的尘埃。人生如梦,有清醒头脑的人知道他该做什么,什么值得去做,做什么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为此我想到了晏子不卑不亢、维护人格国格的一生;邹忌委婉而讽,纳谏除弊的一生;曹植从容不迫,七步成诗的一生。一生之意义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过得是否精彩,有无遗憾与悔恨。为了成就人生,我做不成太阳,做不成月亮,也要做一颗流星,在深邃的天际,留下一条清晰美丽的痕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指向性明确,关键词是“清”。材料的第一句话从浅表层次入手,指出了“清”的本义是“水纯净没有杂质”,奠定了写作的基调,立意应围绕清洁、干净、无尘杂的主旨展开。第二句话指出除了水,其他许多事物也符合“清”的内涵,将“清”的意义由自然层面升华到人文和社会政治层面,引导考生思考“清”的深层含义,拓展了写作的空间。第三句话列举了以“清”字为核心的词汇,给考生提供可选择的角度和方向。由此,考生可先适当阐释“清”的基本概念,然后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自选角度围绕“清”的内涵自主立意,但要注意必须是正确的价值观,并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考生宜选择一个角度,不必面面俱到。比如,若选择材料中的“清贫”,则可通过颂扬古往今来不少先贤甘守清贫也不改志向的例子,发表我们在自我价值观塑造上不能过分在乎荣华利禄,而更要追求精神的纯粹与高洁的感悟。也可以自选词语,如“清欢”,说明我们要懂得珍惜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美好的“小确幸”,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等等。立意:1.清廉修身,奉献他人。2.人间有味是清欢。3.甘于清贫,立德为先。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模块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有人说,人生有两个方向:出和回。就像山涧溪流为了奔向大海,不惜穿过平原深谷;就像大海勇于乘烈日之车,毅然洒向人间万处;一滴水,以出和回的形式,完成自我的升华,获得了热烈与平静的共舞。和我们一样,时时追逐梦想出发,不忘找寻初心回家。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这些门里门外的跨越,逐渐在我们人生的画布上着墨上色。走出家门,离开爱护我们的家长;离开校门,与关爱我们的老师、温暖的同学挥手告别;工作之后,为了心中的一种想往,离开熟悉的舒适区,奔赴另一片沃野或荒原。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有些门我们必须跨越;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门外的世界已经就在眼前。如果必须出门,不能在门里登高沉潜、静听心曲、蓄积力量,怎能不惧到门外实践磨砺、追逐发现、搏击风浪?出,更应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而人生,会在这种主动的出发中升华。一代才女叶嘉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古诗词,为此她不惜放弃国外更优厚的待遇,回到南开大学,最终收获的是孜孜学子的热切、古诗词吟诵的不绝回音和中国古诗词文化的当代传承;郭晶晶选择了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为此她放弃了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的机会,最终收获的是如今以另一种光芒四射的身份活跃在自己人生的舞台。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谁的一生不会经历选择呢?为了梦想出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勇气,是智慧,是舍弃,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出门,出发,也不能忘了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回家,除了获得休憩与安慰,更意味着拨开迷雾云团,找寻初心和自我。《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出发,为了取得真经,途中历经磨难、各种诱惑,最终唐僧不忘初心,完成使命。纪伯伦在诗歌《先知》中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樊锦诗不忘初心,坚守大漠,一生献身敦煌文化;机长刘传健不忘初心,在客机遭遇毁灭性事故时,凭着责任与毅力挽救了一机人的生命;不忘回“家”,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我们的心才能更安定、更坚强。人生,需要“出”去,也需要“回”来。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在不断的出与回之间,收获人生的绿树繁荫、一路繁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出了行走的两个相反的方向以及行走在这两个方向上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