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维新运动
(1895__1898)一、维新运动的启动二、维新运动的开展三、戊戌政变四、影响一、维新运动的启动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署,“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官员士大夫传教士光绪官员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张之洞在奏折指出:如批准条约,民穷财尽,国防解体,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内变将出,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行见奉(天)、锦(州)、登(州)、(蓬)莱一带不复立锥,江浙粤各疆,不复能安忱,海口、海面,皆非我有,饷械无济,而海运即穷;战争无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条陈变法自强事宜折》
顺天府尹胡燏棻(1895年6月9日)日本一弹丸岛国耳,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三十余年,而其工作之巧,出产之多,矿政、邮政、商政之兴旺,国家税收租赋,共约八千余万元,此以西法致富之明效也。今士大夫莫不以割地赔款费,种种要挟为可耻。然时势所逼,无可如何,则唯有急求雪耻之方,以坐致强之效耳。昔普法之战,法之名城残破几尽,电线、铁路处处毁裂,赔款兵费,计五千兆佛兰克,其数且十倍今日之二万万两。然法人自定约后,上下一心,孜孜求治,从前弊政,一体蠲除,不及十年,又致富强,仍为欧洲雄大之国。今中国以二十二行省之地,四百余兆之民,所失陷者不过六七州县,而谓不能复仇洗耻,建我声威,必无是理。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陈例,改弦更张,咸与维新。事苟有益,虽朝野之所惊疑,臣工之所执难,亦毅然而行之;事苟无益,虽成法之所在,耳目之所习,亦决然而更之。实心实力,行之十年,将见雄长海上,方驾欧洲。旧邦新命之基,自此而益巩,岂徒一雪割地赔费而已。纵观世运,抚念时艰,痛定思痛,诚恐朝野上下,高谈理学者,狃于清议,鄙功利为不足言。……今日即孔孟复生,舍富强外亦无治国之道,而舍仿行西法一途,更无致富之术。“设立学堂以储人才”“拟请特旨同饬各直省督抚,务必破除成见,设法变更,弃章句小儒之习,求经济匡世之材。应先举省会书院,归并裁改,创立各项学堂,……数年以后,民智渐开,然后由省而府而县,递为推广,将大小书院一律裁改,开设各项学堂。”“商有学堂,则操奇计赢之术日娴;工有学堂,则创造利用之智日辟;农桑有学堂则树艺饲畜之利日溥;矿务有学堂,则宝藏之富日兴。”
士大夫1895年4月,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对于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也义愤填膺,以省籍为单位纷纷到都察院请愿,表示反对。集体抗议:公车上书在全国上下一片愤怒声中,湖北、江西、浙江、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举人(即公车)上书31件,签名者多达1555人次;京官领衔上书7件,签名公车135人次;梁启超领衔上书一件,签名公车80人。康有为在上书中警告光绪皇帝:如按条约规定对日割地赔款,必将丧失民心,引起列强接踵而至、“瓜分豆剖”的严重后果,并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和爱国救亡运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外国势力:传教士和外交使团1887年,传教士就在上海成立了“广学会”,这个学会一方面作宗教宣传,一方面向中国介绍一些有关西方近代知识的书籍。传教士都是长期住在中国的“中国通”,对中国的情况有相当的了解,并且极力要用西方的面貌改造中国,热心支持中国变法。强学会成立后,英、美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1845~1919)、李佳白、林乐知等纷纷加入。改革的紧迫性传教士一再呼吁“中国之宜速变,且宜全变”是合乎世界历史潮流,切合中国实现富强的需要。李提摩太在陈述其改革纲领之时说:“此事,在中国二十年前,早应举办。延至今日,事机已迫,受害已深,果能迅速举行,中国尚有得半之望……当此死生呼吸之际,乃尚有人刻意阻挠,则是误国庸臣,与庸医杀人何异!”林乐知:“惟是中国颁行新政,实为救华之善策。转败为胜,在此一举。”原因分析为什么高喊富强多年而终成泡影?如何救治一个外有强敌内已腐烂的古老大国?这是由于中国统治者“以作民父母为己任,遂以父母之慈惠煦民,父母之识见囿民……则反酿而为独握大权遇事裁制,匪但不知爱护,甚且从而践踏之矣。乃民亦以为历代相沿之成法,毫不敢自作聪明,国家亦不知教,遂各胆怯如鼠,貌驯如羊,瘫痪之症,由是遂成!”由于人民不敢伸张自己的权利,各种意见无由上达,上下阻隔自然无法消除。而基于同样原因,人民也无法主动发展经济,无法抵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制和侵犯,民贫国弱便成了必然的恶果。传教士指出:美国等经济发展所以能速胜中国,“要其扼要以图之处,不过曰:略释其民,俾各有自主之权而已。”“呜呼!名之曰人,固皆有自主之理者也。今削其自主,使不能全乎其为人,直较诸阉割人势,而又过之。盖阉人之若,不过体相不具,华人之苦,甚至心力不全也。心力不全,断不能成一事,创一物,又何怪羸孱弱,日渐不支,至于几同绝望乎!”指责儒家意识形态:“朝鲜有人言:不论何国,读宋明腐儒之书,而自称礼义之邦者,即是人间地狱。语虽过激,亦有理也。”学习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有些西人观古鉴今,确信不少问题是西方社会在转型期也曾存在的现象。因而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措施也不失为对症之药。美国传教士:“仆观二百年前,英国贪夫不少,营私植利,虽极诸中国之残民以逞者,恐亦无以过之。一百余年前,法国亦沿如此……抑知是亦有法……仆得援西国之今已多行,而中国犹未遽行者,以为劝曰:一,使治清而报章宜遍也。二,贤才举而议会宜开也。三,学校兴而读书宜讲也。四,心法治而善教宜护也。”民主化和法制谈及具体的改革主张,传教士把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其核心则是要求冲破宗法专制的束缚,确立“人之自主之权”。以法治国:“法律为一国之主。……上既不能悖律以行私,下自不敢干律以犯分。”把扫除各种宗法专制关系对人们的束缚,实现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看作是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关键。新政李提摩太向光绪皇帝提出了名为《新政策》的长篇意见书,认为中国并不需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不必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只建议设立“新政部”,作为推行“新政”的领导机关。李佳白说:“中国立南北直省,环拱京师,外而督抚将军,内而阁部大臣,俱有专司,以上承天子,意美法良,诚不必如泰西君民共主,政多纷更也。”外国顾问在李提摩太的《新政策》中:“惟事势如斯,已成迫不及待,可奈何!无已,则有俄罗斯日本之成法在:借用他国之人,而派本国大臣,与之合办。行之十余年,华人一切熟谱,然后自行经理。非惟俄罗斯日本然也,即德法两国初行铁路时,亦莫不然。”在近代世界,因本国无适当人材而聘请外国顾问的情况比比皆是。“日本当明治维新之会,知其人之未足有为也,广延西国之达官,与闻东邦之大政,今之隆轨,此其权舆。”中印日的比较林乐知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初说:“东方诸国,改化之速,莫如日本;改化之迟,莫如中国;改化之难,则莫如印度。”对印度道路的厌弃。他在历数自主之权对士农工商的重要作用后写道:“吾思身毒(即印度),束缚士心;吾念扶桑,恢扬士气。一则禁习外方经典,乃俯首而就外藩;一则许传他教规模,乃抗颜而称平等。为法为戒,何去何从,是皆近在同洲,不必远徵异域者也。”林乐知等西人总的指导思想是期望中国走日本而非印度的道路以日本以榜样,学习西方,奋发图强。从维新运动角度而言,李提摩太、林乐知等人参与政治活动的中心恰恰在于促进中国的变法维新。传教士是当时中国革新势力的朋友,而不是中国迈向富强的绊脚石。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亲政不久,即遭甲午之败,要有所振作,力求自强,变法以挽危局。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蒙受到难以承受的耻辱与刺激。他痛感国事危艰、危亡在即,“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1895年5月8日,在宣告批准《马关条约》的上谕中,光绪表白了自己的心迹:“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学习西方,大力改革,发展近代工商业,终于变成了清政府朝野上下的共识。光绪《上谕》(1895年7月19日)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弥祸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积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理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至整顿厘金、严核关税、稽察荒田、汰除冗员各节,但能破除情面,实力讲求,必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光绪《上谕》,于1896年1月12日发表在《强学报》上,在社会广泛地流传开来,由此,光绪皇帝自上而下发起的改革变法,迅速地在全国开展起来。在光绪皇帝颁发《上谕》的刺激下,上书、请愿、集会、演讲、游行示威、结社、办报等等民主政治活动,自下而上地发展起来,迅速地扩展开来了。二、维新变法的推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清政府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也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设立农工商局,切实开垦荒地,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漕运,裁厘金;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政策:允许民间设厂,是清政府工商政策的改变。市场:机织棉纱、洋布等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劳动力:随着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破产。轮船畅通运河废弃;邮电事业夺走了大批驿站人员的生计。技术:在这些商办企业中,比较重要的有:1895年华侨商人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办购张裕酿酒厂;1896年,严信厚在宁波创办的通久源纱厂;1897年,长芦盐运使杨宗濂等人在无锡创办的业勤纱厂,夏粹芳等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状元资本家张謇于1899年创办南通大生纱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产生过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基本上是一部分富有的官僚地主、商人、买办从国外输入机器创办起来的。产业结构:轻工业小型采矿业为主,机器工业重工业极少。这是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容易开办。地理分布: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通商口岸,尤其是上海、广州两地,形成了畸形的工业布局。企业规模:大部分企业的资本在十万两以下,甚至只有几千两,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万两,远远落后于官办、官督商办以及外资企业。技术设备: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成本高,质量低,难与洋货竞争。甲午战争的惨败,及引发的割地赔款和民族危机。而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实行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2、社会生活维新变法很快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维新变法运动也逐渐高涨起来。以朝廷重臣、封疆大吏和各级官员为主要成员的北京强学会和上海强学会创建了。其宗旨,就是光绪《上谕》中提出的“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弥祸患”。为了争取更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支持和参加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志士还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天津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训练变法人才。报纸与公共媒体的出现:《万国公报》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双日刊,由梁启超等人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开始每期印1000份,随当时专门刊载诏书、奏章的“邸报”分送给在京官员。随着变法思想的传播,《万国公报》不久改名为《中外纪闻》,印数也很快增加到3000份,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在北京的一部分官员和士大夫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强学报》1895年10月,康有为留梁启超在北京坚持工作,自己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成立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刊《强学报》。东南地区,特别是上海的维新运动也很快开展起来。维新变法的声势愈来愈大,反动势力的反扑也日益加紧。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上疏弹劾。强学会也随之解散,《强学报》也只出了三期而终刊。文廷式被革职。《时务报》维新派仍然继续大力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维新运动在全国许多地区不断发展。由张之洞的亲信幕僚汪康年于1896年8月9日创办《时务报》旬刊,邀请梁启超为主笔,黄遵宪也参与了《时务报》的创办工作。《时务报》从创刊到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刊96册。它以新颖的言论,流畅的文笔,风行海内,影响深远,对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时务报》销数增加到一万多份。张之洞称《时务报》“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社团与非政府组织:强学会1895年11月,强学会成立。陈炽(?—1899,时任户部郎中、军机处章京,强学会正董)、沈曾植(1850—1922,时任刑部郎中,强学会正董)、沈曾桐(1853—1921,时任翰林院编修,强学会副董)、文廷式(1856—1904,时任侍读学士,强学会副董)。在维新变法得到光绪皇帝支持、声浪高涨之时,强学会的成立引起了不少官僚的兴趣。当时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也来参加,署两江总督张之洞也为学会捐款。保国会维新派联络和发动各省旅京人士组织地区性的各种学会,在北京相继成立的就有粤学会、关学会、闽学会、蜀学会,接着又出现了保滇会、保川会、保浙会等。1898年春,会试举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经过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奔走联络,由康有为发起并由御史李盛铎出面成立了保国会。保国会以救亡保国相号召,在该会《章程》的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它揭橥“保国、保种、保教”三项宗旨。康有为撰写的《保国会序》大声疾呼:对濒临危亡的中国,“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惟有厉愤气以张之,我四万万之人知身之不保,移其营私之心,以营一大公;知家之不存,移其保家之心,以保一大国”。保国会遭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诽谤和攻击,他们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于度外”。把“四万万人”与“大清国”完全对立起来。由于文悌的奏折无据无理,光绪皇帝拒不听信,还为保国会辩护说:“会为保国,岂有不善”,下令将文悌革职。由于保国会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政治组织,它的成员参加动机也各有不同,因此,在顽固势力的攻击恫吓之下,有一些人畏祸退出,而出面发起保国会的主持人李盛铎,看到风头不对,也转而攻击保国会。保国会连续召开了三次大会,由于出席会员大为减少,因而不得不停止集会。3、教育改革科学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开通社会风气。
刑部左侍郎李端棻(1833—1907,贵州贵阳人)所上的《奏请推广学校折》(1896年6月12日)“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府州县学,选民间俊秀子弟年十二至二十者入学,其诸生以上欲学者听之。……京师大学,选举贡监年三十以下者入学,其京官愿学者听之。”并提出了设藏书楼、创仪器院、开译书局、广立报馆等具体建议。光绪皇帝阅后,立下谕令,让总署“议奏”。同一日,总署就回奏道:该侍郎所请求在京师建设大学堂,是扩充官书局的一项内容,应请皇上降旨,让管理书局大臣孙家鼐察度情形,妥善办理。《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
(孙家鼐,1896年8月)在办学宗旨上,“今中国创立京师大学堂,自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在校园建设上,“先建大学堂一区……堂之四周,仍多留隙地,种树莳花,以备日后扩充建设藏书楼、博物院之用。”在学科设置上,“不立专门,终无心得。”在教学管理上,“大学堂内应延聘中、西总教习各二人。”在学习激励上,他破除了国家出资、学生免费求学的传统做法,规定:“四小学之学生……考取入学,自备薪水,数年后中西各学俱通,升入大学堂,始给薪水,以示鼓励。”当御史王鹏运于1898年2月15日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时,光绪皇帝立即谕令总理衙门:“京师大学堂,迭经臣工奏请,准其建立,现在亟须开办。其详细章程,着军机大臣会同总理衙门王大臣妥议具奏。”刚毅、荣禄等把持的总署,却以“事属创造,筹划匪易”为理由,久拖不办。
4、维新变法理论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一批新式知识分子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经过甲午战败,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变法”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传播,并且很快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认为要把中国从被帝国主义爪分的厄运中拯救出来,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他们把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向恪守“祖宗成法”的封建顽固思想和只学西方技艺、反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中体西用”论调,展开激烈的批判。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支持了维新运动。康有为(1858—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从19岁开始又到广州,在著名理学家朱次琦门下学习三年,致力于“济人经世”之学。国家贫弱和民族危亡,使他对清朝统治的腐败深感不满。1879年到香港旅行,“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洽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l882年,应顺天乡试不中,在归途中,路经上海,“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大购西书以归”,开始讲求西学,努力阅读江南制造局和外国教会翻译的西书及《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介绍外国情况的著作决心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1896年,广州学宫万木草堂。学生有陈千秋、粱启超等。从1889年到1895年,他先后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梁启超曾说:如果把《新学伪经考》比做“思想界之一大飓风”,那么《孔子改制考》便如同“火山喷发”。借用儒家学说和孔子的偶像进行宣传,还可以减少来自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压力。正如他自己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大同书》康有为1885开始着手的《人类公理》,在万木草堂期间继续编著。人类社会能够实现“平等公同”,希望有一个“奉天合地,以合国、合种、合教统一地球,又推一统之后,人类语言、文字、饮食、衣服、宫室之变制,男女平等之法,人民通同公之法,务致诸生于极乐世界。”粱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和得力助手。在他主编《时务报》期间,写了著名的《变法通议》、《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一系列鼓吹维新变法的文章,更是势如破竹,震聋发聩。在《变法通议》中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鸣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民权论”:驳斥“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封建说教,把历代帝王斥之为“民贼”,认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原”。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谭嗣同(1863—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多次游历南北各省,不但眼界大开,还结交了不少维新志士。甲午惨败,走上了救亡爱国的道路。对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三纲五常”和封建制度产生怀疑,并且由信奉“中学”转变为热衷“西学”。他努力学习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热烈地主张维新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骨干和杰出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1896年春,谭嗣同到北京结识了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积极投入变法救亡运动。1897年1月完成他的重要著作《仁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这部著作揭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纲常名教的虚伪性,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的伦理观念,提出要“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嗟呼!以名为教,则其教已为实之宾,而决非实也。又况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抨击“三纲”“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只有“朋友”一伦,因而伦理关系就要像“朋友”那样:“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义,日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在《仁学》中,他虽然认为中国的危亡“唯变法可以救之”,但就思想深层而言,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改良的范围,而带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谭嗣同发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呼喊,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的伦理观念进行猛烈的抨击。在当时的维新派知识群体中,他是最坚定和最激进的变革者。严复(1854—1921年)字又陵,号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少年时曾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1879年回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留学期间,广泛地接触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深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远远优越于中国的封建制度。甲午战后,目睹中国封建统治的腐败落后,痛感民族危机严重,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中国要富强,必须维新,要维新,必须大倡“西学”。强调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来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天演论》最大贡献是把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天演论》原名《进化与伦理》,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集。严复在译述时,严复写了序言并加了不少按语,认为“物竞天择”的法则也适用人类社会。他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维新变法主张,认为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是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的一次重要思想启蒙。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旧文化进行批判。他认为儒家的政教学说“少是而多非”,至于汉学、宋学和词章之学更是“无实”、“无用”。他批评洋务派所标榜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并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作了一番比较,得出的断论是:前者亲亲,后者尚贤;前者尊主,后者隆民;前者夸多识,后者尊新知;前者委无数,后者恃人力。三、戊戌政变1、危机1897年11月,预谋已久的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1897年12月31日,山东道监察御史大臣杨深秀向光绪皇帝呈上《时事艰危、谨贡刍议折》,阐明“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此折在朝廷引起震动。康有为上书。指出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中国的处境“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国际环境已经险恶到了极点,而国内又是“乱民蠢动”,“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发愤维新”,否则“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上书的社会影响。都察院给事中高燮曾向光绪皇帝上奏折,请求召见康有为,授以重任。恭亲王奕和一些守旧王公大臣以“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得召见”为借口,从中阻拦。光绪皇帝只好下令,要王大臣传康有为“问话”。
1898年1月24日,康有为被召到总理衙门,由李鸿章、翁同龢、荣禄以及刑部尚书廖寿恒、户部侍郎张荫桓五大臣“问话”。康有为再次申明变法的主张,并提出了变法的步骤,康的主张得到了翁同龢的赞赏。在翁的推荐下,光绪皇帝谕令对康有为的条陈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同时令总署呈送康有为所著的《日本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等书。《应诏统筹全局摺》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摺》。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的变法的具体措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取法日本,全面维新;当务之急,凡有三事:“一日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里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日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2、百日维新光绪皇帝为了加快变法,推行新政。5月31日,奕訢亲王病死,维新派少了一块绊脚石。翁同龢力劝光绪帝不失时机着手变法。6月1日、8日,御史杨深秀、侍读学士徐致靖分别上疏光绪帝“请定国是”。1898年6月11日,慈禧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发了由翁同龢起草的《明定国是诏》,宣布讲求西学,变法自强,为清王朝的国策。由此开始百日维新。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明定国是诏》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内阁奉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内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
方今各国交通,使才为当务之急。着各直省督抚于平日所知品学端正、通达时务、不染刁气者,无论官职大小,酌保数员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带领引见,以备朝廷任使。6月16日,光绪皇帝第一次召见康有为。康有为建议“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勿去旧衙门,而惟增设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摺奏事足矣”。专摺奏事之疑从6月到9月,康有为本人或代其他官员起草的变法奏摺50多件,大部分都被光绪皇帝采纳,并以上谕形式发布全国。据统计,在103天内,光绪皇帝“令如流水”“书朝上而电夕下”,连续颁布230多道除旧布新的上谕。
从7月下旬,新政由经济、文教、军事方面扩展到政治方面。新政明显是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模式,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要求“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开制度民政之局,拔天下通达之才,大誓群臣以雪国耻”。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的机构;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3、新旧的冲突领导集团:帝党与后党当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派系分立,矛盾重重。大体上分为“帝党”和“后党”两大派。光绪皇帝和支持他的帝党官僚(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虽然倾向赞成变法,但并不掌握实权。中央军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及后党官僚们把持,后党也主张改革,但与帝党有区别。慈禧太后的态度“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四天,6月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皇帝下令免去翁同龢的军机大臣和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慈禧又迫使光绪下令,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抓住朝廷用人大权。同日,慈禧太后任命她的亲信荣禄署直隶总督。百日维新期间,光绪12次前往颐和园“请安”。在117天内,光绪皇帝与太后同住69天,请安68次,侍早膳32次,侍晚膳22次,侍看戏15次。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光绪皇帝新政开始之时,光绪帝便认为“盈廷皆守旧”据戊戌年六月初九日张元济致汪康年函称:“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贴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扞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各省督抚对康有为的奏摺和光绪皇帝的一系列关于变法和新政诏谕的态度“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礼邸推病未痊,恭邸薨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件 【ch06】创业项目开办
- 债务重组合同协议书范本
- 钢管架施工临时用电供应合同20242篇
- 沙石供应协议格式范本
- 2024年度服装行业大数据应用合作协议
- 第课时教育课件
- 课件背景图片下载
- 2024版钢筋工程合同纠纷调解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合作协议
- 2024版给排水安装工程分包商维护保养合同2篇
- 提高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PDCA
- 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护理查房
- 高考必考60篇古诗文“易错字”汇总
- 妇科病人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
- 课件:国产C919大飞机
- 30题永赢金租融资租赁业务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2023华科就业质量报告
- 《常用抢救药物》课件
- 高中生物高考题说题课件
- (6.5)-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质
-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