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A.三民主义B.民主与科学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D.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5、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分封制仅限于贵族阶层内部。B.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制度之一。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哪一项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A.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B.统一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交流。C.修建长城,防御外敌入侵。D.推广小篆字体,统一文字。7、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D.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8、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封建礼教。C.倡导文学革命。D.强调马克思主义。9、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重要改革?A.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C.实行科举选官制度D.修筑长城,防御匈奴10、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B.发展水利灌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汉武帝时期,对外贸易不活跃,丝绸之路尚未开通D.加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1、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措施?A.统一度量衡B.修建长城C.焚书坑儒D.实行郡县制12、西汉初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加强对地方诸侯的控制B.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生产C.扩大对外战争规模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13、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王政十年,秦国灭韩国,标志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开始。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朝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连横”策略,与六国进行外交斗争。D.秦朝统一后,修筑了长城,加强了北方边防。14、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定为国家的官方哲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他学派如墨家、道家等失去了官方支持。C.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汉朝的统治。D.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如董仲舒、司马迁等都得到了重用。15、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铁器制造技术?A.漆器工艺B.瓷器制作C.铜镜铸造D.百炼钢技术16、题干:以下哪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魏源撰写《海国图志》B.郑观应提出“自强”主张C.《南京条约》的签订D.洋务运动的兴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事件】武昌起义材料二:【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行动】组织革命团体,策划起义,建立革命政权材料三:【影响】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问题:1.材料一中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了哪些人物及其行动?3.材料三中武昌起义的影响有哪些?第二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表格:时间事件影响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根据表格,简述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2)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认识。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要内容”的原因。(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科学技术方面,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政治方面,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经济方面,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方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科技方面,中国在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时吸收借鉴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1)根据材料一,列举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三大成果。(2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政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2分)(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的意义。(4分)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A.三民主义B.民主与科学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答案:A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主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成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指导思想。B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C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的主张;D项君主立宪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故选A。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D.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其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故B项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A。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选项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选项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战争以英法联军攻占中国首都北京、清帝逃往承德,清朝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收尾,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并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故B项错误。选项C,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故C项错误。选项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以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对中国发动的武装侵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并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故D项错误。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选项A,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此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尚不深刻,因此中共一大并非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故A项错误。选项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形成成熟的革命理论,遵义会议主要是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选项C,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故C项正确。选项D,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但此时已不是民主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5、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分封制仅限于贵族阶层内部。B.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制度之一。【答案】D【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宗亲和功臣,来达到巩固王权、稳定社会的目的。虽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较大的自治权,但是他们需要向周王效忠,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分封制并非使诸侯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而是通过这种制度加强了王权的影响范围,故选项D正确。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哪一项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A.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B.统一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交流。C.修建长城,防御外敌入侵。D.推广小篆字体,统一文字。【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推行了郡县制,即取消了原有的封建诸侯制度,改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吏管理地方事务,以此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虽然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和推广小篆字体也是秦始皇的重要政绩,但它们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交流、防御安全以及文化统一,并非直接针对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7、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D.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并未进入民主共和时代,因此C选项不正确。8、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封建礼教。C.倡导文学革命。D.强调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主要包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倡导文学革命等内容,而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并未成为中国的主要思潮,因此D选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9、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重要改革?A.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C.实行科举选官制度D.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答案:C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科举选官制度则是在隋唐时期才开始逐渐形成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因此C项不是秦始皇时期的改革措施。10、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B.发展水利灌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汉武帝时期,对外贸易不活跃,丝绸之路尚未开通D.加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不仅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政策,如盐铁官营、发展水利等,而且对外也十分开放,积极促进与外界的交流。汉武帝时期正是丝绸之路开始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这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11、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措施?A.统一度量衡B.修建长城C.焚书坑儒D.实行郡县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确实实施了多项改革,包括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交流,焚书坑儒来加强思想控制,并且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来强化中央集权。然而,长城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秦朝之前就有初步的城墙存在,秦始皇命令将这些分散的城墙连接并加固,形成了早期的长城系统。因此,修建长城并非秦始皇为统一六国后直接实行的一项新措施。12、西汉初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加强对地方诸侯的控制B.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生产C.扩大对外战争规模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力严重受损,人口锐减,民生凋敝。汉高祖刘邦及后来的几位皇帝如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策略,即所谓的“无为而治”或“休养生息”,旨在通过减轻赋税、减少徭役等手段,给百姓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去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逐步增强国力。这一系列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为后来西汉中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他选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目的。13、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王政十年,秦国灭韩国,标志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开始。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朝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连横”策略,与六国进行外交斗争。D.秦朝统一后,修筑了长城,加强了北方边防。答案:C解析:C项中的“连横”策略实际上是秦国在战国时期与六国进行的外交斗争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统一六国的具体措施。秦朝统一六国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因此,C项描述不准确。其他选项A、B、D均符合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实。14、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定为国家的官方哲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他学派如墨家、道家等失去了官方支持。C.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汉朝的统治。D.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如董仲舒、司马迁等都得到了重用。答案:B解析:B项中的说法不正确。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如墨家、道家等完全失去了官方支持。实际上,这一措施更多是对其他学派的一种压制,而不是完全废除。其他选项A、C、D都是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的正确描述。15、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铁器制造技术?A.漆器工艺B.瓷器制作C.铜镜铸造D.百炼钢技术答案:D解析:百炼钢技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铁器制造技术,指的是通过反复锤炼和加热,提高钢的硬度和韧性。其他选项A、B、C分别指的是漆器工艺、瓷器制作和铜镜铸造,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但不是铁器制造技术。因此,正确答案是D。16、题干:以下哪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魏源撰写《海国图志》B.郑观应提出“自强”主张C.《南京条约》的签订D.洋务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被认为是近代史的开端。选项A、B、D分别涉及的是鸦片战争后的文化、思想和改革运动,虽然都与近代史有关,但不是其开端。因此,正确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事件】武昌起义材料二:【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行动】组织革命团体,策划起义,建立革命政权材料三:【影响】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问题:1.材料一中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了哪些人物及其行动?3.材料三中武昌起义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事件:武昌起义。2.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行动:组织革命团体,策划起义,建立革命政权。3.影响有: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1.本题考查对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的掌握。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是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行动。2.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领导人物及其行动的了解。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组织革命团体,策划起义,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3.本题考查对武昌起义历史意义的认识。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二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表格:时间事件影响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根据表格,简述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2)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认识。答案:(1)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是: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①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的抗争;③社会性质的变化;④社会矛盾的变化。(3)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表明,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奋斗,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进程也警示我们,要增强国家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解析:(1)本小问考查对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线索的概括能力。通过阅读表格,可以总结出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是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本小问考查对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特征的把握能力。通过分析表格中的事件及其影响,可以归纳出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抗争,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3)本小问考查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认识的思考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奋斗,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警示。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要内容”的原因。(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答案:(1)特点:两极格局形成。(2)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对立。(3)贡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解析:(1)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阶段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两极格局形成。(2)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阶段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有: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对立。(3)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