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262-202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_第1页
DBJ41-T 262-202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_第2页
DBJ41-T 262-202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_第3页
DBJ41-T 262-202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_第4页
DBJ41-T 262-202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2021-12-29发布2022-03-01实施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主编单位: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为我省工程建我省施行。公开,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也2018页2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检测评价;5.安全评估;6.专项设计;7.专项施工;8.专项监测。本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由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六号;邮编: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主要起草人员张建全袁聚亮沈明刚张广伟王贺敏刘永辉毕景佩武雪都谢裕春袁创辉·2·姚德峰雷呈锋高民富丁保华钱晓华赵东华余永明孙红亮聂承庆黄捷朱治国任干方成寇卫锋邱川赵金兴曹祝华主要审查人员胡伦坚包宏涛宋建学刘明林杨永腾·1·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检测评价 4.2检测方案编制 4.3工前现场检测 4.4工前检测报告 4.5工后现场检测 4.6工后检测报告 5安全评估 5.2工前安全评估 5.3过程安全评估 5.4工后安全评估 5.5安全评估报告 5.6监测要求及控制值 6专项设计 6.1专项设计要求 6.2监测要求及控制值 ·2·7专项施工 7.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8专项监测 8.2监测对象及项目 8.5监测频率和周期 附录A工后检测及工后评估项目表 附录B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工后检测及工后评估对象表 附录C检测评价项目表 附录D偏离系数等级划分 附录E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安全评估对象表 附录F后评估安全性检算方法 附录G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附录H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 附录J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裂缝监测日报表 附录K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道高低监测日报表 附录L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道水平监测日报表 附录M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距监测日报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1.0.1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工程建设活动的检测评价、安全评估、专项设计、专项施工、专项监测,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等外部作业。1.0.3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建设工程应按本标准要求广泛搜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和工程经验,针对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1.0.4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工程建设活动的检测评价、安全评估、专项设计、专项施工、专项监测等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进行的作业。外部作业施工前,通过调查、检测等手段,分析、评价既有城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工前检测评价成果和外部作业工程专项设计等资料,通过建模、计算、分析,评估外部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影响。外部作业施工结束后,依据调查、监测及检测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等手段,评估工程建设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在施工过程中,由建设单位依法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采用测量测试仪器设备,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保护区内的工程结构、岩土体等进行的监测、巡查并及时反馈监测成果的活动。工程建设中与工程相互影响的既有或在建的建(构)筑物(含3文物古建)、地下管线(管廊)、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设施、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及地表水体等的统称。因工程结构自身特点、地质条件或工程施工等可能导致工程结构安全性受到影响或发生工程风险事件的风险。根据周边环境和岩土体受工程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而划分的为保护工程自身安全及环境安全,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化状态,针对各监测项目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允许值的限值。建设工程监测对象的受力、变形达到或超出所设定的允许范围,施工状况出现异常时,向工程参建方和管理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的过程。在专项监测实施中,变形、受力等各监测项目的控制值采用累计变化量控制值和变化速率控制值两个指标进行控制。将累计量控制值分解到每一个主要施工工序所对应的各工序控制值。专项监测从开始至工后安全评估前,监测项目所监测到的最终累计变化量与其监测控制值的比值。M—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4T—扭矩设计值;V—剪力设计值;U0—监测控制值;01—累计变化量控制值;02—变化速率控制值;啄—偏离系数;jg—结构偏离系数;gd—轨道偏离系数;驻M—附加弯矩值;驻N—附加轴向力值;驻T—附加扭矩值;驻V—附加剪力值;移M—总弯矩值;移N—总轴向力值;移T—总扭矩值;移V—总剪力值;[M]—允许弯矩值;[N]—允许轴向力值;[T]—允许扭矩值;[V]—允许剪力值。53基本规定3.0.1轨道交通沿线应设置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2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m内;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和车辆基地用地范围外侧10m内;3.0.2在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进行下列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供专项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道、高压线路等管线和其他需跨越或者横穿轨道交通的设施;5在过河(湖)隧道段水域从事疏浚施工、采石挖砂等施工;6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活动;7其他可能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活动。3.0.3外部作业对轨道交通结构和设施的附加影响等级划分应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轨道交通结构和设施的现状、外部活动的规模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3.0.4外部作业中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0.4-1的规定进6划分,边坡工程宜按表3.0.4-4的规定进行划分。隧道穿过基岩时,应根据覆盖土层特征、岩石坚硬程度、风化程度及岩体结构与构造等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工程影响分区。降水及其他工程(降据工程情况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综合确定。表3.0.4-1基坑工程影响分区基坑工程影响区范围主要影响区(玉)次要影响区(域)一般影响区(芋)1范围内较小影响区(郁)注:1.h1为基坑设计深度(m);2.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基岩时,h1可为覆盖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之和。表3.0.4-2浅埋隧道、管线外部作业影响分区浅埋隧道、管线工程影响区范围主要影响区(玉)次要影响区(域)2范围内一般影响区(芋)2范围内较小影响区(郁)2.隧道及管线浅埋、深埋的划分根据施工工法、围岩等级、覆土厚度与开挖直径,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7表3.0.4-3深埋隧道、管线外部作业影响分区深埋隧道、管线工程影响区范围主要影响区(玉)次要影响区(域)一般影响区(芋)较小影响区(郁)2.隧道及管线浅埋、深埋的划分根据施工工法、围岩等级、覆土厚度与开挖直径,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表3.0.4-4边坡工程的工程影响分区边坡工程影响区范围主要影响区(玉)边坡边缘外侧1.0h3范围内次要影响区(域)一般影响区(芋)较小影响区(郁)边坡边缘外侧3.0h3范围外注:h3为边坡高度(m)。3.0.5接近程度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施工方法及其与外部作业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接近程度宜按表3.0.5划分。8表3.0.5接近程度划分表城轨工程相对净距接近程度盖挖法车站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矿山法隧道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盾构法或顶管法隧道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高架区间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注:1.H为明挖法、盖挖法车站基坑开挖深度或高架车站轨面高度;W为矿山法隧道毛洞跨度或高架区间单线外轮廓宽度(若为双线时除以2),地面下穿越高架车站、区间按穿越桩基工程考虑;D为盾构法隧道外径或矩形顶管隧道的长边宽度。2.相对净距指穿越城轨工程与城轨工程结构外边线的最小净距。3.石油、天然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净距控制值宜按现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4.汽车加油加气站的净距控制值宜按现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5.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上方进行跨线架空作业,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6kV设计规范》GB50545的有关规定。93.0.6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按表3.0.6进行划分。表3.0.6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的划分外部作业影响分区接近程度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主要影响区(玉)特级特级一级二级次要影响区(域)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影响区(芋)一级二级三级较小影响区(郁)二级三级—支护结构发生变形或破坏、岩土体失稳等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基坑设计深度、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等按表3.0.7划分。工程自身风险等级等级划分标准基坑工程一级二级三级基坑开挖深度臆10m的基坑一级超浅埋隧道;超大断面隧道二级浅埋隧道;近距离并行或交叠的隧道;盾构始发与接收段;大断面隧道三级深埋隧道;一般断面隧道;小断面管线工程工程自身风险等级等级划分标准边坡工程一级二级三级其他工程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和类似工程经验综合确定注:1.超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大于100m2的隧道;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的隧道;一般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10m2~50m2的隧道;小断面管线工程指断面尺寸小于10m2的隧道。2.近距离隧道是指两隧道间距在一倍开挖深度(或直径)范围以内的隧道。3.隧道深埋、浅埋和超浅埋的划分根据施工方法、围岩等级、隧道覆土厚度与开挖宽度(或直径),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3.0.8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的工程应进行工前检测评价。3.0.9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根据外部作业自身风险等级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状况(根据工前检测成果)按以下条款进行修正。1外部作业自身风险等级为一级时,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提高一级。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状况为一级时,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提高一级。3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外周边环境复杂的工程,外部作业施工可能发生引起、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安全的事故时,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提高一级。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提高一级。3.0.10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的工程应进行安全评估,二级宜进行安全评估。3.0.11外部作业实施程序应包含资料调查、工前检测评价、专项设计方案编制、工前安全评估、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专项监测方案编制、工程施工及专项监测实施、过程安全评估(如需)、作业完成、工后安全评估(如需)等。4.1.1检测评价分为工前检测评价和工后检测评价。4.1.2工前检测评价应在编制外部作业专项设计方案前进行。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或影响等级较低但施工过程发生异常情况的外部作业宜进行检测评价。4.1.3工前检测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对影响范围内既有隧道结构进行断面测量,绘制断面图,其中盾构隧道宜对每环管片进行测量,明挖及暗挖隧道断面测量间距不宜大于5m;4.1.4工后检测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后检测具体项目按附录A、附录B进行,应包含结构裂缝、变形缝等同点位工前检测的复检;4.1.5工前检测评价程序应包含资料调查、现场外观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和工前检测评价报告编制等。4.1.6工后检测评价程序应包含资料调查、现场外观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和工后检测评价报告编制等。4.2检测方案编制4.2.2现场外观初步调查包括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的破损、4.2.3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既有病害,应以影像记录或检测数据等方式对其发生部位及当前状态进行详细描述。4.2.4检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结合穿越段城轨设施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4.2.5检测范围应由设计单位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意见根据外部作业施工影响区域确定。4.2.6各评价等级选取的现场检测项目应按附录C确定,明挖法及矿山法隧道混凝土结构检测宜以6m为一个检测单元,盾构法隧道、车站主体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要求宜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4.2.7人防门、电梯、屏蔽门、消防管道等重要设施的检测,应按相关标准进行。4.3工前现场检测4.3.1工前检测评价等级应在资料调查及现场外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评价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较重病害,二级为一般病害,三级为轻微病害。4.3.2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如下。1达到下列条件之一为一级:1)渗漏水:主体结构滴水、淌水、渗水及排水不良引起洞内局部道床状态恶化(在短时间内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2)结构裂缝:结构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宽度大于0.3mm,普通混凝土衬砌裂缝宽度大于3mm,裂缝有发展趋势;3)变形缝或伸缩缝:变形缝压条轻微翘起破损、残缺部分空4)道床:道床与结构产生剥离;5)隧道收敛:隧道腰部收敛与设计值较差大于50mm。2达到下列条件之一为二级:1)结构裂缝:结构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宽度小于0.3mm,普通混凝土衬砌裂缝宽度小于3mm,裂缝无发展趋势;2)变形缝或伸缩缝:基本完好、无破损,个别空鼓、有裂缝和剥落。3未达到一级和二级条件时为三级。4.3.3现场检测前后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清点。4.3.4现场检测时应对检测线路、位置做好记录、标识,对于裂缝、渗漏、剥离等重要部位应进行现场标识,为专项监测、工后检测提供依据。4.3.5现场检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如有损伤的应进行修补和防腐处理。4.3.6现场检测人员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规定。4.4工前检测报告4.4.1应对检测成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当发现现场检测数据不足或异常时,应补充检测。4.4.2工前检测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检测评价范围、检测础上进行综合分析。1应明确结构的变形和强度、建筑限界、轨道几何形位、线路平纵断面是否满足现行相关规范和行车要求。2应对道床与结构是否存在剥离状况以及剥离程度有明确描述。3初步评价存在的病害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4.4.4工前检测评价报告应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轨道等方面的技术状态,对外部作业专项设计和安全评估提出建议。4.4.5应明确提出专项设计中应保护的重要设施和安全评估的主要对象及内容。4.5工后现场检测4.5.1工后检测评价等级应在资料调查及现场外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评价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较重病害,二级为一般病害,三级为轻微病害。4.5.2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如下。1达到下列条件之一为一级:1)偏离系数δ达到一级,偏离系数等级划分按本标准附录D进行。洞内局部道床状态恶化;边墙淌水、水泥被溶解,在短时间内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或可能出现崩裂等危及行车安全等更严重状况。3)结构裂缝宽度大于等于0.3mm,裂缝较多导致混凝土翘起、剥落,出现滴水等或更严重状况。4)有变形缝压条轻微翘起破损、残缺部分空鼓、有裂缝和剥落等或更严重状况。5)压溃面积小于1m2,剥落块厚度小于3cm或更严重的状况。6)衬砌变形或移动速度大于等于3mm/年;限界变小;衬砌变7)混凝土剥落,材料劣化,稍有外力或震动就会剥落或崩塌,衬砌厚度减少,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或更严重的状况。8)道床与结构产生剥离。2达到下列条件之一为二级:1)偏离系数δ达到二级;2)车站、隧道等漏水使钢轨腐蚀,养护周期缩短,继续发展将会升级为一级,混凝土表面容易变酥起毛等;3)结构裂缝宽度小于0.3mm;4)变形缝基本完好、无破损,个别空鼓、有裂缝和剥落;5)压溃范围很小;6)衬砌有变形或移动速度小于3mm/年;7)混凝土有剥落,材料劣化但发展很慢。3未达到一级和二级条件时为三级。4.5.3可分别按照结构、轨道计算相应的偏离系数:逸1.0时,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轨道、结构均进行一级评估;<1.0时,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部分进行一级评估,轨道部分按照相应级别评估;逸1.0时,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轨道部分进行一级评估,结构部分按照相应级别评估。4.5.4现场检测过程应尽量避免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损伤,如有损伤的应进行修补和防腐处理。4.5.5现场检测人员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规定。4.6工后检测报告4.6.1应对工后检测成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当发现现场检测数据不足或异常时,应补充检测。4.6.2工后检测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检测评价范围、检测4.6.3应与工前检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明确变形程度、有无新增损伤及损伤程度、既有损伤的变形情况,评估穿越城轨工程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4.6.4工后检测评价报告应对外部作业工后安全评估提出建议。5.1.1安全评估可分为工前安全评估、过程安全评估和工后安全评估。5.1.2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的工程应进行工前安全评估,作业影响等级为二级的工程宜进行工前安全评估。5.1.3当监测数据超过监测项目控制值的80%时,宜进行过程安全评估。5.1.4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一级或影响等级较低但施工过程发生异常情况的外部作业宜进行工后安全评估。5.1.5安全评估应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宜采用不同的分析软件进行校核。5.1.6安全评估应明确给出外部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影响的结论。当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监测时,安全评估应明确给出监测对象、项目及控制值。5.1.7工前安全评估、过程安全评估应对专项设计能否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运营进行验算并给出结论。5.1.8安全评估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收集检测报告、线路设施结构测量监测数据、外部作业地质勘察资料、外部作业专项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等;2确定评估范围及评估对象;3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确定计算参数;4分析计算结果,编制安全评估报告。5.2工前安全评估5.2.1工前安全评估应在工前检测评价完成后、外部作业专项设计安全性评审前进行。5.2.2工前安全评估应搜集评估所需的基础资料,包含外部作业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前检测报告,保护区内5.2.3评估范围应由评估单位根据工前检测报告、专项设计等,结合外部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确定,并经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确认。5.2.4评估对象为外部作业影响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包5.2.5工前安全评估方法宜包含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5.2.6工前安全评估模型应包含地层参数、外部作业、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等对象。5.2.7工前安全评估应对评估对象进行变形分析、强度及承载力验算,并明确评估对象的变形部位、变形量及方向等,评估对象详见本标准附录E。5.3过程安全评估5.3.1过程安全评估应搜集工前评估的基础资料、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情况、监测方案、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等资料。5.3.2过程安全评估范围应由评估单位根据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情况、监测方案、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等,结合现场施工方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确定,并经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确认。5.3.3过程安全评估的对象为外部作业导致监测报警影响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5.3.4过程安全评估方法宜包含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5.3.5过程安全评估应建立合适的评估模型。5.3.6过程安全评估应对评估对象进行变形分析、强度及承载力验算,并明确评估对象的变形部位、变形量及方向。5.4工后安全评估5.4.1工后安全评估应在外部作业完工一年且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变形稳定后进行。5.4.2工后安全评估应搜集工前安全评估基础资料、工后检测报5.4.3工后安全评估范围应根据施工主要影响区域,结合工前与工后检测评价、工前安全评估报告、专项施工方案、专项监测方案、监测报告、施工过程资料综合确定,并经轨道交通管理单位确认。5.4.4工后安全评估对象为外部作业影响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5.4.5工后安全评估方法宜包含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5.4.6工后安全评估应根据工后检测报告、施工方案和工程变更建立合适的评估模型。工后安全评估计算模拟工序应与外部作业的实施工序一致。5.4.7工后安全评估应对评估对象的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内力分析、强度及承载力检算,给出主要评估对象的主要工序的应力图、应力集中部位、最大应力值及方向等,评估对象详见本标准附5.4.8工后安全评估检算方法详见本标准附录F。5.4.9工后安全评估应明确描述穿越城轨工程实施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并给出是否需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处理及处理措施等建议。5.5安全评估报告5.5.1应对外部作业的工程概况、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空间位评估计算分析流程进行说明。5.5.3应对外部作业施工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给出明确结论,并明确专项监测的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及控制指标等。5.5.4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2评估依据;3评估范围及对象;4评估内容及方法;5评估模型及参数设定;6评估计算与分析;7评估结论;8评估建议。5.5.5安全评估建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外部作业专项设计的建议;2对外部作业专项施工的建议;3对外部作业专项监测的建议;4对外部作业施工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专项保护措施的建议;5外部作业施工期间应注意防范的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措施。5.6监测要求及控制值5.6.1安全评估应根据外部作业工程对评估对象的影响程度提出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控制值的5.6.2安全评估给出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应结合检测报告、数值模拟成果、运营期资料、类似地区工程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6.1专项设计要求6.1.1专项设计应包含施工工法及工艺要求、专项降水方案、影响地铁安全的管线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保护措施、城市轨道交6.1.2专项设计应确定外部作业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空间关系、施工工法及工艺参数,绘制相应的平面图、断面图、施工工序图、主要施工工艺图等,进行施工风险分析并提出应防范的风险点和防范措施。6.1.3专项降水方案应给出降水相关设计参数及应急预案,分析降水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6.1.4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或其周边地层进行加固时,应提出加固的范围、工艺、措施、主要技术指标、预期效果,分析加固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6.1.5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管线进行改移或保护时,应包括管线改移前后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位置关系或保护措施等内容。6.1.6应分析外部作业使用期间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6.2监测要求及控制值6.2.1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监测时,专项设计应提出监测范频率及周期、监测控制值等。6.2.2专项设计应根据检测报告、评估报告、运营期资料及数值模拟成果,结合类似地区工程经验及运营要求等综合确定监测项目的控制值。6.2.3对于主要监测项目的控制值U0,专项设计应按双控要求给出累计量控制值U01和变化速率控制值U02;对工况条件复杂的工程,宜给出不同工况条件的分步控制值。7专项施工7.1.1外部作业实施前,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7.1.2外部作业实施过程中,应保障作业安全,当出现险情时,应优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7.1.3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与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并接受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7.1.4专项施工方案应根据外部作业的影响特征、专项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及安全评估报告相关建议编制。7.1.5在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进行外部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书面征求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的意见。7.1.6影响等级为一级及以上的外部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组织论证;影响等级为二级的外部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宜由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组织论证。7.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7.2.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前应搜集以下基础资料:1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轨道交通条例等;3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投标文件;4工前检测报告、专项设计文件及安全评估报告;5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交通、周边建(构)筑物、地下7.2.2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和特点、工程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影响范围内城轨工程的现状、周边环境、地下构筑物、管线情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等;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5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专项保护措施;6施工监测: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周期及监测控制值;7施工设备选型及适宜性分析;8施工安全保证措施:风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安全保证体9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等;11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措施: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置流程、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物资配备;12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施工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以及周边环境的图示及说明。7.2.3施工计划应考虑轨道交通运营时间段合理组织施工。7.2.4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专项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前的防护措施或加固措施、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措施及应对各种险情的技术保证措施等。7.2.5施工监测应制定针对涉及专项施工安全相关数据或信息7.2.6施工监测应及时搜集专项监测数据及分析数据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联动机制。7.2.7应急预案需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事件或灾害,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8.1.1专项监测内容应根据专项设计及安全评估文件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调查确定。8.1.2专项监测工作实施前,应编制专项监测方案,并通过评审。专项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范围;5监测对象及项目;6基准点、监测点布设方法及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7监测方法和精度;8监测频率及周期;9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10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11监测信息反馈制度;8.1.3外部作业施工前,监测基准点及监测点应布置完毕,埋设稳固且便于观测,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监测点布置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正常运营。8.1.4监测初始值应在外部作业施工前采集完毕。8.1.5专项监测过程中应及时将监测成果报送至相关单位。当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并反馈至相关单位,做好应急响应工作。8.1.6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功能、性能等指标应满足监测项目实施要求。8.2监测对象及项目8.2.1专项监测对象应根据外部作业的安全评估报告、专项设计及运营管理要求确定。包括并不限于下列内容:3道床和路基;6周围岩土体。8.2.2专项监测项目应根据安全评估报告、专项设计及运营管理表8.2.2-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1结构竖向位移2变形缝差异沉降3水平位移4裂缝5道床竖向位移6裂缝7轨道续表8.2.2-1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8附属结构竖向位移9变形缝差异沉降其他设施自动扶梯差异沉降人防门差异沉降周围岩土体地下水位表8.2.2-2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1车站结构竖向位移2变形缝差异沉降3水平位移4裂缝5路基结构竖向位移6水平位移7道床竖向位移8裂缝9轨道附属结构竖向位移变形缝差异沉降周围岩土体地下水位表8.2.2-3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1高架桥桥墩结构竖向位移2水平位移3高架桥梁体结构竖向位移4水平位移5道床竖向位移6裂缝7轨道8附属结构竖向位移9变形缝差异沉降其他设施自动扶梯差异沉降周围岩土体地下水位8.2.3在专项监测过程中应开展巡查工作,巡查内容宜包括下列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3)区间隧道限界变化情况;4)结构变形缝、结构裂缝变形等情况。2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3)结构变形缝、结构裂缝变形等情况。3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4)结构变形缝、结构裂缝变形等情况。8.3监测点布置8.3.1变形监测网基准点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8.3.2监测点布置宜符合下列原则:1以邻近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外部作业中心或影响较大位置为中心,向两侧均匀布置;2中心区域可适当加密;3所有项目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位置;4监测点布设应尽量避免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造成损伤,并应制定修补和防腐处理预案。8.3.3监测点布置应按专项设计文件及安全评估文件要求确定,表8.3.3-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监测点布置要求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布设间距(m)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1结构竖向位移2变形缝差异沉降结构变形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3水平位移4裂缝结构裂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续表8.3.3-1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布设间距(m)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5道床竖向位移道床底部6裂缝结构裂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7轨道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轨道两侧8附属结构竖向位移9变形缝差异沉降结构变形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其他设施自动扶梯差异沉降扶梯与结构接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人防门差异沉降人防门与结构变形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表8.3.3-2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监测点布置要求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布设间距(m)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1车站结构竖向位移2变形缝差异沉降结构变形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3水平位移4裂缝结构裂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续表8.3.3-2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布设间距(m)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5路基竖向位移路基底部6水平位移路基底部7道床竖向位移道床底部8裂缝结构裂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9轨道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轨道两侧附属结构竖向位移变形缝差异沉降结构变形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表8.3.3-3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监测点布置要求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布设间距(m)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1高架桥桥墩结构竖向位移桥墩每个桥墩每个桥墩—2水平位移桥墩每个桥墩每个桥墩—3高架桥梁体结构竖向位移1/4跨及特殊部位4水平位移1/4跨及特殊部位续表8.3.3-3序号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布设间距(m)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5道床竖向位移道床底部6裂缝结构裂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7轨道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轨道两侧8附属结构竖向位移9变形缝差异沉降结构变形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其他设施自动扶梯差异沉降扶梯与结构接缝两侧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对称布置8.4监测方法8.4.1专项监测方法应按专项设计文件及安全评估文件要求确定。当符合下列规定时,应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3人工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不能完全满足设计施工要求。8.4.2当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2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备设施应安装牢固,满足监测对象的限界及安全运营要求;3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与供电系统应与监测对象的相关系统隔离;4自动化监测的采样间隔应满足实际工程需要;5自动化监测期间应加强系统维护,并定期采用人工监测进行校核,发现异常时,及时对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修正;6除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外,鼓励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光纤光栅、近景摄影测量自动化观测等新技术和新方法。8.4.3专项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8.5监测频率和周期8.5.1专项监测频率应根据外部作业影响等级、施工方法和进度、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评估结果、监测项目、地质条件等情况和特点,并结合当地类似项目工程经验确定。8.5.2当专项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时,监测频率应按表8.5.2确定。表8.5.2自动化监测方法监测频率要求外部作业施工工况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特级、一级作业自动化监测人工监测校核支护结构施工阶段—开挖阶段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地下工程完成并回填基坑后—8.5.3当专项监测采用人工监测方法时,监测频率应按表8.5.3确定。表8.5.3人工监测方法监测频率要求外部作业施工工况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二、三级作业人工监测支护结构施工阶段开挖阶段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地下工程完成并回填基坑后注:施工完成且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适当降低监测频率。8.5.4当发生预警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出现异常、外部作业有危险事故征兆等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8.5.5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专项监测周期,应贯穿于外部作业施工全过程。从外部作业施工前不少于一周测取监测初始值开始,至外部作业施工完成,且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结束,需要进行工后安全评估的项目应延长至工后安全评估启动之前且监测数据趋于稳定为止。8.6.1监测数据应及时采集处理,进行有效检核,剔除错误、粗差数据,保证监测数据可靠。8.6.2监测预警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即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监测预警分级见表8.6.2。表8.6.2监测预警分级序号预警状态预警条件1黄色预警实测累计值达到累计量控制值U01的60%且未达到2橙色预警实测累计值达到累计量控制值U01的80%且未达到100%时;或日变化速率达到变化速率控制值U02的3红色预警实测累计值达到累计量控制值U01时;或日变化速率达到变化速率控制值U02时;或日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8.6.3当监测数据达到表8.6.2规定的条件时,应及时发布监测预警,预警报告内容应包括预警的时间、位置、情况描述、预警情警原因分析、处置建议等,并启动对应等级的预警响应措施。预警响应措施可按表8.6.3确定。表8.6.3预警响应措施序号预警状态预警响应措施1黄色预警监测预警,加密监测点位或提高监测频率等,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监测2橙色预警暂停外部作业,进行施工过程安全评估工作,各方共同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组织审查后开展后续工作3红色预警暂停外部作业,启动安全应急预案8.6.4当监测数据出现阶段性较大趋势变化时,或发现既有设施出现明显病害发展时,以及外部作业出现工程风险事故趋势时,应对其发生原因及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方。8.7监测成果最大变化量及发生位置、累计最大变化量及发生位置、是否发生预警等,监测数据日报表可参照附录G~M。8.7.3阶段监测报告应按周或重要节点进行汇总整理,内容除监测日报包含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预警分析、监测数据阶段分析、监论及建议。附录A工后检测及工后评估项目表表A工后检测及工后评估项目表评价评价项目评价等级项目分类项目名称一级二级三级工后现状检测结构渗透量检测应测应测应测混凝土裂缝检测应测应测应测变形缝调查应测应测应测高架结构支座检测应测应测应测结构周边状况检测应测应测宜测混凝土强度检测应测宜测宜测碳化深度应测宜测宜测钢筋锈蚀检测应测宜测宜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应测宜测宜测建筑限界应测应测宜测轨道轨道几何形位调查(含静态轨距、静态水平)应测应测宜测钢轨及零部件调查应测应测宜测道床裂缝调查应测应测宜测应测应测可测线路应测应测宜测安全性评估检算工中主要阶段,结构、轨道等状态分析及内力计算应做总体检算施工完成后,结构、轨道等状态分析及内力计算应做宜做宜做注: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具体情况可对检测项目进行必要调整;2.二级、三级评价进行现状调查时,应使用仪器定量检测,必要时可钻芯取样;3.一级评价进行现状调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检测。附录B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工后检测及工后评估对象表表B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工后检测及工后评估对象表评估内容地下结构地上结构车站附属结构车站工后现状检测结构★★★★★★轨道★★★★线路★★★★安全性评估横向承载力梁★★★板★★柱★★★墙★★横断面★★纵向承载力梁★★★★★板★★柱★★★墙★★变形★支座★★整体式道床★注:1.同一结构形式的轨道交通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受修建时施工工艺、施工水平或某些突发事件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受力重点部位或某些受力薄弱部位,必要时,可通过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修建时的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的详细了解,寻找出这些特殊部位,并进行单独检算,如下:①盾构法施工的结构,管片拼装处为受力重点部位;②既有城市轨道交通修建时,若某部位发生过坍塌或过大变形并经过后期处理,则该部位可能为受力薄弱部位。2.地上结构中的“柱”指车站或区间结构下部的墩柱。附录C检测评价项目表表C检测评价项目表评价评价项目评价等级项目分类项目名称一级二级三级工后现状检测结构渗透量检测应测应测应测混凝土裂缝检测应测应测应测变形缝调查应测应测应测高架结构支座检测应测应测应测结构周边状况检测应测应测宜测混凝土强度检测应测应测宜测碳化深度应测应测宜测钢筋锈蚀检测应测宜测宜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应测宜测宜测钢筋位置检测应测宜测宜测建筑限界应测应测应测轨道轨道几何形位调查(含静态轨距、静态水平)应测应测应测钢轨及零部件调查应测应测应测道床裂缝调查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应测可测线路应测应测应测注: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具体情况可对检测项目进行必要调整;2.一级、二级评价进行现状调查时,应使用仪器定量检测,必要时可钻芯取样;3.一级评价进行现状调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检测;4.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工前检测应根据评估结果增加检测项目;5.城市轨道交通既有设施的检测应根据对应设施相关规定进行。附录D偏离系数等级划分表D偏离系数等级划分序号偏离系数等级数值范围结构可能出现的状态1一级结构安全性能损伤严重或较大2二级结构安全性能产生一定损伤3三级结构安全性能损伤轻微注:偏离系数δ计算公式如下:结构控制值偏离系数δjg=附录E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安全评估对象表表E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设施安全评估对象表评估内容地下结构地上结构车站区间附属结构车站区间安全评估横向承载力梁★★★板★柱★★★墙★横断面★★纵向承载力梁★★★★★板★柱★★★墙★变形★★★★★支座★★整体式道床★响,可能存在不同的受力重点部位或某些受力薄弱部位,必要时,可通过对既有城市轨道交通修建时的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的详细了解,找出这些特殊部位,并进行单独验算,如下:①盾构法施工的结构,管片拼装处为受力重点部位;②城市轨道交通修建时,若某部位发生过坍塌或过大变形并经过后期处理,则该部位可能为受力薄弱部位。2.地上结构中的“柱”指车站或区间结构下部的墩柱。3.“变形”应包括评估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车站及其区间、地下车站及其区间、地面线的路基和轨道的变形。附录F后评估安全性检算方法F.1横向承载力检算进行既有结构横向承载力检算,基本计算步骤如下:1)按照既有结构修建时采用的设计及施工规范,根据既有结构实际材料、结构尺寸及配筋,对结构横向承载力分别以裂缝控制、强度控制两种工况进行检算,算出这两种工况下结构的允许承2)按照既有结构修建时的设计外荷载、特殊荷载,算出结构内力;3)把实际施工产生的变形施加在既有结构上,算出变形引起的既有结构附加内力;4)将所得附加内力和设计结构内力对应相加,即得到目前既5)将结构总内力移M、移N、移T、移V与允许内力[M]、结构安全,反之则存在危险。34如下。将目前安全系数与结构修建时设计安全系数比较,可得结构目前状态下的安全损失。3=[V]/移V弯矩、剪力、轴向力即可,如有较大不均匀沉降出现,结构横向则会承受较大扭矩,需要加以检算;盂车站结构进行横向承载力检算时,需要对其横断面上的梁、榆区间结构、附属结构进行横向承载力检算时,由于其横断面结构简单,故对整个横截面进行检算即可。F.2纵向承载力检算1)车站结构纵向承载力检算计算步骤同横向承载力检算。2)区间结构、附属结构纵向承载力检算时,可将结构简化为弹性地基梁,并把穿越施工产生的变形作为荷载直接施加在结构上,计算出变形引起的结构附加内力,然后将该附加内力与设计内力进行比较,判断结构纵向安全性。F.3显著开裂或贯通(环向)开裂部位检算既有结构显著裂缝或贯通(环向)开裂部位进行安全性检算时,既有结构可根据隧道设计时的断面形状、构件厚度及构件的设计标准强度等建模,将结构简化为弹性梁,开裂处设定为铰,将地层简化为地层弹簧(法向地层弹簧与切向地层弹簧)。此外,若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则将该处地层弹簧去除,建模完成后,利用计算软件对该部位安全性进行检算。F.4挠度检算按照正常使用阶段进行受弯构件挠度检算,计算方法可根据关条文进行。附录G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表G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伊伊工程轨道结构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工程名称:天气:本次监测日期:上次监测日期: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测点里程测点部位初始值上次累计变化量本次累计变化量本次变化量变形速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结论备注施工进度:巡查情况:伊伊工程轨道结构竖向位移测点时程曲线图测量:计算:复核:附录H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表H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伊伊工程轨道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工程名称:天气:本次监测日期:上次监测日期: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测点里程测点部位初始值上次累计变化量本次累计变化量本次变化量变形速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结论备注施工进度:巡查情况:伊伊工程轨道结构水平位移测点时程曲线图测量:计算:复核:附录J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裂缝监测日报表表J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裂缝监测日报表工程名称:天气:本次监测日期:上次监测日期: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测点里程测点部位初始值上次累计变化量本次累计变化量本次变化量变形速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结论备注施工进度:巡查情况:伊伊工程轨道结构裂缝测点时程曲线图测量:计算:复核:附录K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道高低监测日报表表K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道高低监测日报表伊伊工程轨道结构轨道高低监测日报表工程名称:天气:本次监测日期:上次监测日期: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测点里程测点部位初始值上次累计变化量本次累计变化量本次变化量变形速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结论备注施工进度:巡查情况:伊伊工程轨道结构轨道高低测点时程曲线图测量:计算:复核:附录L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道水平监测日报表表L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道水平监测日报表伊伊工程轨道结构轨道水平监测日报表工程名称:天气:本次监测日期:上次监测日期: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测点里程测点部位初始值上次累计变化量本次累计变化量本次变化量变形速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结论备注施工进度:巡查情况:伊伊工程轨道结构轨道水平测点时程曲线图测量:计算:复核:附录M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距监测日报表表M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轨距监测日报表工程名称:天气:本次监测日期:上次监测日期: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测点编号测点里程测点部位初始值上次累计变化量本次累计变化量本次变化量变形速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结论备注施工进度:巡查情况:测量:计算:复核: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么做的,采用“可冶。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冶或“应按……执行冶。引用标准名录9《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12《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作业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 4检测评价 4.2检测方案编制 4.3工前现场检测 4.4工前检测报告 5安全评估 5.2工前安全评估 5.6监测要求及控制值 6专项设计 7专项施工 7.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8专项监测 8.2监测对象及项目 8.5监测频率和周期 1.0.1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很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且由于其使用年限长,结构的维修和加固也极为困难,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河南省轨道交通工程进入新一轮建设期,地铁周边的工程建设活动也日益增加,伴随而来的对地铁保护区周边的开发、施工日益频繁,因工程施工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损坏、变形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建设强度、规模均呈快速增长态势,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施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和隐患。为了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规范在地铁保护区内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制定适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技术标准,加快出台与各地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相配套的具体机制及技术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工程建设活动的工前检测评价、安全评估、专项设计、专项施工、专项监测等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等外部作业。对于处于保护区外的工程,对城市轨道交通有重大影响的也应参照本标准,如大面积降水工程、爆破工程、造山工程、边坡工程等。联络通道、轨道、附属设施等,只有广泛搜集资料,利用类似工程经验,结合工程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各种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保护方案、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3基本规定3.0.1本条为对轨道交通沿线保护区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河南省其他地市地方性条例。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及文件规定,轨道交通保护区分为规划控制区:淤三环以内轨道交通线路(含出入段线)中线两侧各30m内;三环以外轨道交通线路(含出入段线)中线两侧各50m内。于标准车站段规划控制线路按照100m伊300m控制建筑限界;车站具体方案超出100m伊300m控制范围的,按车站附属设施(构)筑物外墙边线外侧各10m内。榆轨道交通过河流、桥梁、道路隧道及桥梁结构中心两侧各控制保护区:淤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于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m内。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和车辆基地用地范围外侧10m内。重点保护区:淤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10m内。于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m内。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和车辆基地用地范围外侧5m内。榆轨道交通过河(湖)隧道、桥梁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本标准是河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保护区范围的界定以各地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范围为基准,因地质条件等特殊情况调正后的保护区范围应在现场做好标记,做好地铁保护区的宣传和标识。3.0.2本条为保护区内工程建设的类型进行了界定。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本标准是河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工程建设类型的界定以各地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范围为基准,主要包含了可能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活动。3.0.3本条说明了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划分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类型主要包括明挖现浇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奥法复合式支护隧道结构、盾构法管片隧道结构、电梯、屏蔽门、轨道等等,不同的设施对外部作业扰动影响的响应有所不同。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设施的现状条件等也会对影响等级的确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标准基本沿用现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的分类原则,根据外部作业影响分区和外部作业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接近程度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进行划分,结合环境条件、工程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现状对等级进行修正。本标准所指外部作业如非单独说明,特指在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从事的工程活动。3.0.4本条对外部作业影响分区进行了划分。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的扰动范围、扰动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邻近工程施工地段的岩土体受扰动程度最大,由近到远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本标准将这一受施工扰动的范围称为工程影响区。在施工影响范围内根据受施工影响程度的不同,从基坑、暗挖隧道及建筑边坡和其他工程外侧由近到远依次划分为主要影响区(A)、次要影响区(B)、一般影响区(C)和较小影响区(D)。基坑工程外部作业影响分区具体划分可参考图1。hh7h7h图1基坑工程外部作业影响分区,9.7h20.7h2ABCABCDD图2浅埋隧道、管线外部作业影响分区 bb图3深埋隧道、管线外部作业影响分区边坡工程外部作业影响分区见图4。3.oh3CCD图4边坡工程外部作业影响分区3.0.5本条对外部作业接近程度进行了划分。本标准基本沿用了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的对接近程度的划分规则进行划分,根据外部作业净距补充了高架车站和区间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近程度的划分指标。高架段的接近程度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指标,本标准的划分指标可作为参考,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建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岩土工程条件由设计单位、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综合确定。3.0.6本标准基本沿用了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的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的划分规为四级的外部作业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工前检测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应注意分析其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3.0.8本条目的是要提前调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现状,在评价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前应进行工前检测,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现状做出评价。3.0.9本条是考虑周边环境、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现状、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外部作业影响等级进行修正。外部作业自身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均为重大、危大工程,其自身风险等级较大,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合其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提高一级。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状况为一级时,对外部作业的控制会更加严格,外部作业影响等级应提高一级。除城市轨道交通外周边环境复杂的,外部作业主要影响区内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污水、雨水、燃气、石油、管廊、人防等。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段是指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承压水、主要影响层分布有软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小于等于80kPa,厚等,地质条件对城轨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影响较大的地段。外部作业影响等级的提高不应超过二级,最高到特级。4.1.1工前检测评价为外部作业的安全评估和专项设计方案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相关现状基础数据、资料、评价及建议,其中周边状况、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建筑限界、路纵平断面等。工后检测评价为外部作业完成后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现状进行的检测评价,为工后安全评估提供相关基础数据。4.2检测方案编制4.2.1资料调查是工前检测的基础,工前检测数据宜与设计、竣工、运营、大修、穿越记录等数据相比较,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现状。4.2.2现状外观初步调查是确定工前检测等级的基础,主要包含肉眼能看到的破损、渗漏、裂缝、变形缝等,亦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检测手段替代。4.2.4工前检测方案宜包括工程概况、建设场地工程水文地质及外观调查记录表格等附件。工后检测方案宜包括工程概况、检测依据、检测范围、检测对外观调查记录表格等附件。4.3工前现场检测4.3.2隧道腰部收敛与设计值较差大于50mm是指连续8环(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