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歌理解【译文】经过梅岭,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越过梅岭我与谁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囚徒!山河将久远地存在,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饿死在家乡是我的志愿,梦里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正气歌》等。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解北行,于五月出大庾岭,经过南安(今江西大余)时写下此诗。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本诗写诗人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对元军的蔑视以及决心饿死殉国、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诗歌赏析诗歌鉴赏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写梅花不是写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颔联抒写了行程中作者的悲苦心情,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使得声情激荡起来。诗歌赏析颈联上句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下句化用丁令威的“城郭如故人民非”,写祖国山河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突出了作者对收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军的蔑视,蕴含着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和自信心。尾联表明作者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决心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guān诗歌理解【译文】三年为抗击清兵漂泊流浪,今天兵败成为俘虏。山河失陷,流下无限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地宽广。已经知道黄泉路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心中犯难。等到英魂归来那一日,一定要向空中看那飘扬的战旗。诗歌理解【注释】1南冠(guān):《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2泉路:地下。指阴间。3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4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本诗为作者被清廷逮捕后,押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松江,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全诗追叙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现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诗歌赏析诗歌鉴赏首联叙事。“羁旅”一词对诗人从父、从师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进行了高度简洁的概括。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大明江山支离破碎,疮痍满目,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留下无限的眼泪。诗人一直期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诗歌赏析诗歌赏析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已知泉路近”,诗人意识到生命行将终结,“欲别故乡难”,诗人念及自己未能尽之责任与义务,内心涌起了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之情。尾联表明心迹。以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全诗思路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明恢复国土之决心。原文注释诗歌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回环曲折。yū诗歌理解【译文】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阿房宫已被一把火焚毁,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流回环曲折。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周、齐、秦、汉、楚至今。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了土;战败了的国家,都化作了土。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三事忠告》《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曲。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作者借景抒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歌赏析诗歌鉴赏开头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作者用“当时奢侈今何处”这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四、五、六句中描写萧疏的草、萦纡的水,烟雾缭绕的树,为作者怀古伤今定下了情感基调。诗歌赏析结尾几句基调凄楚悲凉,意为国家无论怎样叱咤风云,纵横万里,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渐渐湮没、被遗忘,化为沉寂的黄土。全曲揭示了封建统治者无论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诗歌赏析原文注释诗歌理解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喻宦官地位低下。喻他们仗势欺人。诗歌理解【译文】喇叭,唢呐,曲子短小,声音响亮。扰民的宦官船只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望和社会地位。军人听了愁眉不展,百姓听了担惊受怕。到哪里去分辨真和假?眼看着吹得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啊!诗歌理解【注释】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曲家。少时薄科举,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此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这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他们在交通要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王磐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作者·背景诗歌理解主旨点拨这首曲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憎恶之情。诗歌赏析诗歌鉴赏这首曲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唢呐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