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383-2021 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DB14-T 2383-2021 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DB14-T 2383-2021 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DB14-T 2383-2021 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DB14-T 2383-2021 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20.2514IDB14/T2383—2021前言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缩略语 35系统组成及框架 46系统技术要求 47系统功能要求 68运行管理及维护 7附录A(规范性)摄像机安装技术要求 8附录B(规范性)前端设备ID编码要求 9附录C(资料性)视频监控系统检查记录表 DB14/T2383—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地震局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山西省地震局标准化专家组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地震局、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优班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玉良、李惠玲、穆慧敏、李冬梅、梁艳、王鹏伟、李颖、程冬焱、刘国俊、蒋晓山、高伟亮、席正雄、乔辉、李鹏飞、于斌、付帅。3DB14/T2383—2021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运行管理及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8207.1—2008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B/T4—2003地震台站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台站区域并可实时传输、实时显示、记录现场视频图像的电子系统和网络。3.2监控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信息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的节点。3.3前端设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设备(如镜头、云台、防护罩等)。3.4码流视频图像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流量。4缩略语4DB14/T2383—2021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ONVIF: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POE:以太网供电PSIA:物理安防互操作性联盟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5系统组成及框架5.1系统组成地震台网视频监控系统是对地震台网仪器室周围环境、仪器室出入口和仪器室内外设备进行实时监视、记录和存储,实时侦测异常进行告警,从而实现地震台网集中视频监控和运行管理,提高地震台网仪器运行维护、观测数据异常核实和仪器室安全防护水平。系统架构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和监控中心组成。前端设备安装在一般监测站或监测中心站。监控中心布设在监测中心站和地震台。视频监控系统框架示意图见图1。图1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示意图5.2联网框架各级视频监控系统之间使用IP网络实现互联。前端设备通过光缆、无线传输等方式接入到各级监控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互联协议应符合GB/T28181的规定。6系统技术要求6.1前端设备要求6.1.1选型要求5DB14/T2383—2021除应符合GB50395—2007中6.0.1、6.0.2、6.0.3和6.0.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a)仪器室外选择日夜转换型摄像机;b)仪器室内照度较低时,选择低照度摄像机;c)仪器室内最低照度为0lux时,选择带有红外功能的摄像机;d)仪器室内外需要经常变换监控对象的区域,选择高速球形摄像机或高速旋转枪型摄像机;e)在仪器室内外不需要变换监控对象的区域,选择固定式定焦摄像机。6.1.2技术参数包括但不限于:a)分辨率应不低于1920×1080(1080P)像素以上;b)最低照度:彩色照度宜不大于0.005lux以上;黑白照度宜不大于0.001lux以上;c)应支持语音对讲功能;d)整体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208规定的IP67;e)应具有RJ45网口;f)应支持直流12V或者POE(PowerOverEthernet)供电;g)应支持GB/T28181、ONVIF、PSIA等协议;h)应支持三码流。6.1.3安装要求摄像机安装要求见附录A。6.1.4编码规则前端设备应具有唯一的ID号,编码要求见附录B。6.2存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前端设备存储方式可采用存储卡或者硬盘录像机;b)单个前端设备应能自动连续存储15d以上的视频、音频、图片数据;c)各级监控中心应能存储365d以上的告警视频、音频、图片数据;d)应支持循环存储。6.3工作环境要求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GB50198—2011中3.1.7的规定。6.4供电要求系统应符合GB50348—2018中6.12的规定。前端设备供电输入与专业设备供电输入相互独立,并且应急供电时间不小于24h。6.5防雷与接地应符合GB/T28181—2016中5.1、5.2、5.3、5.4、5.5和5.6的规定。6DB14/T2383—20216.6安全要求系统安全要求除应符合GB/T22239—2019中7.1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并做好病毒防御工作;系统用户密码应定期进行修改,每年不少于2次。6.7系统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应符合GB50395—2007中9.0.2、9.0.3和9.0.4的规定。7系统功能要求7.1前端设备管理7.1.1设备注册系统应支持设备注册功能,并应对接入系统的设备进行合法性认证。7.1.2设备信息查询系统应支持对设备信息的查询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所属监测站、设备网络参数、设备启用时间。7.1.3设备状态查询系统应支持对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的查询功能。7.2视频监视管理7.2.1实时监视包括但不限于:a)应支持多用户实时查看监测站实时视频的功能,并兼容不同视频码流的播放;b)应支持单画面和多画面切换浏览;c)应支持图片抓拍;d)视频实时监视画面应显示时间、监控地点等信息。7.2.2历史回放系统应支持用户根据时间、地点、事件进行回放、检索和下载,并实现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暂停播放、图片抓拍等功能。7.3其他要求7.3.1电子地图系统应显示所辖监测站前端设备点位,并可点击前端设备查看实时视频。前端设备状态异常或者发出告警时,电子地图应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并可点击显示具体告警信息。7.3.2告警包括但不限于:7DB14/T2383—2021a)应支持下级监控中心向上级监控中心推送告警视频和图像信息;b)应支持设备离线、移动侦测等告警;c)告警信息应以短信、邮件、微信多种方式发送给指定用户;d)在电子地图上应显示告警点位;e)前端设备应支持与门禁、水浸、烟雾进行告警联动。7.3.3时间校准包括但不限于:a)各级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校时功能;b)校时应支持NTP协议;c)校时间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7.3.4协议和接口包括但不限于:a)应支持符合GB/T28181、ONVIF、PSIA等协议的设备接入;b)支持符合GB/T28181协议的平台级联,支持RTSP协议,支持SNMP协议;c)应为其它业务系统实时视频浏览、历史视频查看、云台控制、设备状态及告警信息查询提供接口。8运行管理及维护8.1日常维护每日应对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并参照附录C填写视频监控系统检查记录表。8.2故障诊断及处置8.2.1系统应具备故障定位功能;系统运维人员应根据系统故障定位结果,快速确定故障点位并进行恢复。8.2.2系统故障应进行分级分类,可分为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并建立相对应的故障处置流程。故障处置完成后,应做好详细记录,准确记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解决过程。8.3数据备份系统应支持数据自动备份功能。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前应对数据进行全备份。8.4系统维护应设立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建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流程。8DB14/T2383—2021(规范性)摄像机安装技术要求A.1安装方式安装方式采用立杆、吊装或壁装方式,安装必须稳固。A.2安装位置A.2.1仪器室内A.2.1.1监控单个机柜时,固定式定焦摄像机应采用壁装方式安装在标准机柜正面墙壁上,对准机柜,监控范围应能覆盖机柜全部区域;A.2.1.2监控多个机柜时,高速旋转枪型摄像机应采用壁装或吊装方式安装在多个标准机柜正面中心线墙壁上,对准机柜,监控范围应能覆盖机柜全部区域;A.2.1.3监控仪器室门时,固定式定焦摄像机应采用壁装方式安装在仪器室门正对墙面上,安装高度应在房内顶高度下沿100mm处,对准仪器室门方向。A.2.2仪器室外A.2.2.1线路布设应统一规划、规范布设,做到强弱电分离;A.2.2.2仪器室外线路布设应加套管保护并做好防雨措施;A.2.2.3仪器室内线路布设应采用线槽或桥架方式;A.2.2.4所有线缆两端应做好标识。9DB14/T2383—2021(规范性)前端设备ID编码要求B.1编码规则前端设备应具有唯一编码,编码由台站代码(5位)、学科代码(1位)、设备类型代码(3位)和设备序列号(11位)4部分共20位数字字符组成,前端设备编码规则的结构与图B.1相符合。图B.1前端设备编码规则B.2台站代码台站代码应符合DB/T4—2003中4.2的规定。B.3学科代码学科代码取值的相关信息见表B.1。表B.1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