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练习高三历史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A.古人类的起源 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 D.农耕技术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夏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的代表,在这些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器、礼仪性建筑、城址等,能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B项正确;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古代人类,远早于材料时间,排除A项;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没有青铜器的发现,并非青铜文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玉器、石雕、陶器、铜饰等,没有涉及农业耕作技术,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农耕技术没有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A.户籍制度的实施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井田制逐步瓦解 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意思是,国家四境内的男女都在国家户籍上登记上了名字,新生的人就注上,死了的就注销,这可直接佐证秦国户籍制度的实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户籍管理,不涉及百姓如何缴纳赋税,排除B项;户籍制度不能佐证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排除C项;什伍连坐制属于基层治理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户籍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多为农业需要而修建,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①正确,据材料“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②正确,中国的灌溉工程入选世界工程遗产名录,体现了对灌溉工程的重视,作为世界工程遗产,更能够推动对这些灌溉工程的保护,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对于文化遗产应更多的挖掘其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不能因为经济价值和效益对其造成永久性破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4.两汉至宋朝,官员或百姓外出均须使用通关凭证“过所”。如图呈现了两汉时期“过所”勘发程序。它体现出汉朝()①“过所”制度流程清晰规范②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③乡啬夫与郡县长官相互牵制④基层组织管理分工明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外出人员向乡啬夫提出申请→啬夫审查后呈报郡县→县司核实后拟写过所稿→郡太守、县丞勘发过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所”制度流程清晰规范、基层组织管理分工明确,因此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分封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因此②与题意不符,排除AC项;乡啬夫是古代乡官之一,郡县的下属机构,因此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金世宗时创建女真进士科,金章宗时加试骑射。河南发现的《女真进士题名碑》用女真文字记录“十五日试策,十七日试论、诗”。这表明金朝科举制度A.由女真人独创后来推广至中原 B.推动汉人学习和使用女真文字C.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作答题标准 D.模仿汉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十五日试策,十七日试论、诗”可得出这是汉族科举的内容,“加试骑射”则是本民族的特色,故反映出模仿汉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人学习女真文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理学,排除C项。故选D项。6.以下为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三省六部制,②是元朝的一省二院制,③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④是清朝的军机处,所以按照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C项正确;按照时间排序为①③②④,排除ABD项。故选C项。7.康熙时期设置巡台御史制度,都察院每年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台湾,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清政府此举意在①使皇帝能广泛获取信息帮助决策②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③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④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政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康熙时期派遣官员到台湾地区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其意在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②③正确,B项正确;派遣的官员有限,而且途径单一,无法实现“广泛获取信息”,①错误;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是因地制宜的政策,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8.中国五大粮食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四种来自国外,五大油料作物中的花生、芝麻、向日葵三种来自国外,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也来自国外。这说明A.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B.外来作物的引种改变了中国的农业技术体系和劳作方式C.外来作物取代本土作物成为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外来作物传入后引发过度的垦荒造由,导致了水土流失【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多从外国传入,这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但是也具有开放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到劳作方式的转变,排除B项;C项错在“取代”,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一处古代雅典剧场遗址。观剧是古代雅典公民的集体活动,剧作家会敏锐地抓住公民群体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将城邦政务、社会矛盾等融入剧情;戏剧开演前,会把为国捐躯公民的子女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观看戏剧的公民“一个挨着一个,胳膊碰着胳膊、腿碰着腿,情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下列对古代雅典观剧活动的解释,正确的是()A.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方式 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归属感C.说明所有雅典居民是平等的 D.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答案】B【解析】【详解】归属感,是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材料“剧作家会敏锐地抓住公民群体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将城邦政务、社会矛盾等融入剧情;戏剧开演前,会把为国捐躯公民的子女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中雅典城邦的做法是让更多的公民看到雅典城邦是怎样对待为国捐躯公民的子女的,是宣扬雅典公民与雅典的一种内在联系,这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城邦公民积极参军维护城邦利益,培养公民的集体意识,增强雅典公民的归属感,材料“观看戏剧的公民‘一个挨着一个,胳膊碰着胳膊、腿碰着腿,情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正是这种归属感增强的表现,B项正确;剧场也不是雅典公民行使权力的地方,观剧也不是雅典公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方式,排除A项;雅典公民指雅典本帮成年男性,是雅典的少数人,与雅典居民不是一个概念,排除C项;观剧是古代雅典公民的集体活动,与其他民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反映出()A.巴比伦的荣光 B.波斯力量的崛起 C.希腊化的世界 D.奥斯曼帝国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巴比伦等地打造的银币、阿拉伯半岛东部的钱币与希腊地区的钱币正面头像风格和背面图案非常相似,这说明希腊文化影响了这些地区,出现了希腊化现象,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希腊对其他地方的影响,而不是巴比伦,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希腊对其他地方的影响,而不是波斯力量的崛起,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奥斯曼帝国兴盛,排除D项。故选C项。11.坊间有传,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下列的选项中能为这种说法提供证据的是()①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青铜折叠扇架。高13厘米,五条中空方筒及带有木制扇骨的朽木残件。②高丽松扇如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中所制折叠扇,但精致非中国可及。③皇朝之盛,遐荒九译来庭者相属于路。惟高丽国敦尚文雅,渐染华风,至于伎巧之精,他国罕比,固有丹青之妙。彼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私觌di:本为私下见面之意,后为使节间互赠礼物,货物交易)。④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今则臣属高丽也。A.② B.④ C.①③ D.无【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观察、阅读表格图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印证一个文化交流成果,需要提供精确、充分的输出、输入时间、人物及关联实证,材料提供的四个说法,各执一端,均不能为“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这一说法提供确凿可信的证据,D项正确;高丽松扇较中国折叠扇更为精美雅致的说法,不能说明中国折叠扇源自朝鲜半岛,说法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倭扇材质、扇面风格及倭国的归属,与折叠扇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不符,说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折叠扇架,没有标明产地等信息,只能证明战国时期中国已有了折叠扇,不能说明中国折叠扇源自朝鲜半岛,更与10世纪才出现的高丽国使者赠送折叠扇作为礼物的做法无关,说法①③时空错入,排除C项。故选D项。12.“腓尼基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这些城市居民发明了一种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这些字母文字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表明A.腓尼基字母为当地商人和工匠们所独创 B.各地的文字均因商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C.商人比其他人更多地推动了文化的创新 D.腓尼基字母因实用性强被其他文明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腓尼基人借鉴了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的成就,发明了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被希腊和意大利借鉴吸收,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说明腓尼基字母因实用性强被其他文明借鉴,D项正确;A项错在“独创”,排除A项;文字的创立并非全部因为商业发展需要,排除B项;C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而且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3.1523年,路德指出“教会绝不能插手世俗政权”,但在必要时,世俗政权可以“净化和改造教会”,世俗统治者甚至可以被认作“对教会外部事务具有权威的主教”。他提出这一观点A.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B.阐释了主权在民的主张C.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教会绝不能插手世俗政权”“净化和改造教会”可得出路德强调世俗政权要独立于教权,高于教权,这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A项是《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影响,排除A项;B项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B项;他并没有推翻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4.有历史学家在书中写道: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那里存在着支配性的大小权力,首先是法兰西的国王,如果当时的法兰西可称为“国家”的话,国王便是“全国的”统治者;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这表明()①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②法国王权已经达到顶峰③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④封建领主仍有较大权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4世纪(法国)。据材料“: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可知,作者在研究14世纪法国时,从“基本资料出发”,体现了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①符合题意,据材料“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及所学知识可知,伯爵等封建领主拥有较大的权力,④符合题意,①④正确,B项正确;据材料“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可知,此时期封建领主拥有较大权力,王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②错误,排除CD项;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是在工业革命之后,③错误,排除A项。故选B项。15.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1—210—1414—1820—30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D.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商陆被奥斯曼土耳其所阻断,并对来往商队征收重税,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此,欧洲商人希望开辟新的商陆,因此材料内容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材料反映的信息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不符合要求,排除C项;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强调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不符合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16.对如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数据变化可知,自1540年以后,英国的麦价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白银的购买力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即出现了价格革命,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大量涌入欧洲的结果,A项正确;粮食产量供给增加会导致粮食价格便宜,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此时英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尚未建立工厂制度,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各地的特产汇聚到大英博物馆,这说明世界联系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以来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因此材料中的主题是邂逅与连结,C选项符合题意;300-1100年的世界虽然有局部交流,但是基本上处于一种孤立隔绝的状态,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变革与挑战,B选项排除;创造与征服指的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变革及西方国家的扩张,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18.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④布鲁内列斯奇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①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①;根据“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可知,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②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排除③;根据“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等信息,反映了布鲁内列斯奇的勤勉,④正确;②④正确,故B项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9.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是他宣示的社会理想。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阅读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称得上是()①人民主权捍卫者②浪漫主义之父③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④文艺复兴先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学者向往田园式的生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其主张社会相对公平,反对当时大部分国家政府的执政方式,认为人类只有、平等,这是卢梭的主张,其主张主权在民,是浪漫主义之父,①②正确,A项正确;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③错误,排除B、D项;卢梭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而非文艺复兴先驱,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20.英国议会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除规定以后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教徒外,还包括从国王那里领薪金的大臣不得成为下院议员,以及未经两院奏请国王不得罢免法官等内容。该法案的颁布()A.导致了“光荣革命”的发生 B.使国家司法权依附于封建王权C.开创了“王权有限”的传统 D.进一步确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701年的英国。根据材料“以后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教徒”“从国王那里领薪金的大臣不得成为下院议员”“未经两院奏请、国王不得罢免法官”可知,英国议会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说明英国进一步确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项正确;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了“光荣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王位继承法》是议会行使立法权的表现,没有体现司法权,此时英国已经是资产阶级统治时代,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王权有限”的传统是从1215年《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1793年,法国下层妇女成立“革命共和派女性俱乐部”,目标是“武装自己,为保卫祖国做贡献”,要求“宪法中关于男性普选权的条件应扩大到妇女身上”,贵族名媛沙龙、第三等级妇女代表团体也提出同样要求。年底,议会通过解散妇女团体的决议,但妇女的斗争并未停止,直至1946年宪法规定“在所有领域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材料表明()①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②大革命中不同等级妇女参与政治斗争③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政治文化的重构④公民民主权利在长期斗争中逐渐扩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93年,……目标是‘武装自己,为保卫祖国做贡献’”可知,法国大革命促进了下层妇女民族爱国意识的觉醒,①项正确;据材料“宪法中关于男性普选权的条件应扩大到妇女身上”,贵族名媛沙龙、第三等级妇女代表团体也提出同样要求。”可知,法国大革命中不同等级的妇女参与了政治斗争,②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拿破仑战争对法国政治文化的影响,③项错误;据材料“议会通过解散妇女团体的决议,但妇女的斗争并未停止,直至1946年宪法规定‘在所有领域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可知,法国妇女在长期的斗争中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体现了民主权利在斗争中不断扩大,④项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2.下表为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法律文献,其共同点有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①背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目的:用法律手段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变革成果③内容:确立起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④影响: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并未经历封建社会,①错误,AB排除;英德属于君主立宪制,并非是民主共和制,③错误,D排除;②④均属于四者的相同点,C符合题意。故选C。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唐朝食物的部分材料

序号内容①白居易在四川任职时作《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②《刘禹锡嘉话》:“刘宴入朝,见卖蒸胡饼之处,买啗之。”③《旧唐书》:高力士“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④唐代小说《任氏传》:郑生在长安升平坊,天未亮,“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⑤杜佑《通典》:开元年间“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⑥《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第二次东渡前在扬州购入的补给中有“干胡饼二车”⑦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雇李□伍斗半面胡饼脚八十文,买果子二百卅五文,沽酒□。”⑧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直径19.5厘米的薄饼(甲);201号墓的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乙),再现了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全过程⑩莫高窟第159窟的唐朝壁画(丙),胡饼位于供桌左上角

丙(1)根据材料,举例说明其体现的史料类型。(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研究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证(至少运用三则史料)。【答案】(1)史料类型:文献史料:如史书《旧唐书》《通典》,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账簿《唐于阗某寺支用簿》等;实物史料:如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薄饼和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图像史料:如⑩莫高窟的壁画。(2)研究主题:示例研究主题1:从地域角度看胡饼在唐朝的流行阐释:唐朝国家统一,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的诗句,说明胡饼在长安流行并影响到四川地区;《唐大和上东征传》反映了胡饼在南方城市扬州也较为常见;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莫高窟壁画等,体现出胡饼在西北丝绸之路上比较盛行。以上不同类型的史料互相印证,能够证明胡饼在唐朝的广大疆域内颇为流行。研究主题2:胡饼流行反映唐朝的社会风貌阐释: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唐代小说《任氏传》的记载,表明都城长安有胡人经营的胡饼铺;《刘禹锡嘉话》和白居易的诗句,反映了胡饼被唐朝官员所接受;日本僧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说明当时僧俗百姓普遍食用胡饼。以上不同角度的史料互相印证,能够证明胡饼作为异域食品在唐朝社会的不同阶层流行,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多元并包的社会风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史料类型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唐朝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唐朝的食物,尤其是胡饼的相关史料,结合史实,提炼一个研究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证。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白居易在四川任职时作《寄胡饼与杨万州》”、“鉴真第二次东渡前在扬州购入的补给中有干胡饼二车”可得出从地域角度看胡饼在唐朝的流行;其次,结合唐朝的疆域、民族交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丝绸之路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24.文明交流材料一丝路的开通终于揭开了中国与罗马关系史上的第一章。自奥古斯都时代起,赛里斯(中国)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和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古罗马史家也特别提到中国铁是“质量最佳的”,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双方的交往一般不对中国社会产生反馈,反之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摘编自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材料二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区域时间史料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亚洲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汉代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间接往来、规模大、商品种类多、对罗马影响较大(2)答案示例: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得出间接往来;根据“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得出规模大;根据“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得出商品种类多;根据“双方的交往一般不对中国社会产生反馈,反之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得出对罗马影响较大【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文明交流的内容,可得出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论述时,可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内容进行概括,可得出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根据所学,可得出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点睛】25.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被殖民地区的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殖民侵略的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事实证明,在海地岛,哥伦布下达的黄金缴纳定额是不可能完成的。岛上没有金矿,印第安人交出了仅有的几件黄金饰物之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整日待在河里淘洗颗粒微小的金砂,但是洗出的数量远远不够,完不成定额就会被剁去双手。那些企图逃入深山的印第安人被猎狗追捕而遭到杀害。绝望的印第安人只好集体自杀,用毒药来了此一生。在两年时间内,岛上人口的一半,估计为12.5万到50万人都死掉了。到1515年仅有1万印第安人幸存,25年之后,除了还有几个混血儿梅斯蒂索人以外,整个种族都从地球上消失了。——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材料二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土著人冲突中被杀死。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土著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土著人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摘编自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殖民侵略活动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库克船长的航海活动。【答案】(1)特点:掠夺当地的黄金等贵金属,屠杀印第安人,充满血腥和罪恶。影响:大量金银财富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严重阻碍了美洲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不足,欧洲人开始从事奴隶贸易,从非洲掳掠大量黑奴。(2)①库克到达澳大利亚等地,使这些地区相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收入来源。②打破了大洋洲与世隔绝的状态。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等地,促进了澳大利亚等地的开发,也为现代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库克的航海活动给当地的土著居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④库克的航海活动促进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的进步,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岛上没有金矿,印第安人交出了仅有的几件黄金饰物之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整日待在河里淘洗颗粒微小的金砂”可得出掠夺当地的黄金等贵金属;根据材料“那些企图逃入深山的印第安人被猎狗追捕而遭到杀害。绝望的印第安人只好集体自杀,用毒药来了此一生”可得出屠杀印第安人,充满血腥和罪恶。影响:根据材料中殖民者掠夺黄金可知,大量金银财富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根据材料“在两年时间内,岛上人口的一半,估计为12.5万到50万人都死掉了”可知,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严重阻碍了美洲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不足,欧洲人开始从事奴隶贸易,从非洲掳掠大量黑奴。(2)根据材料“,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可知,库克到达澳大利亚等地,使这些地区相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收入来源;根据材料“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可知,打破了大洋洲与世隔绝的状态。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等地,促进了澳大利亚等地的开发,也为现代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在澳大利亚一些土著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土著人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可知,库克的航海活动给当地的土著居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根据材料“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可知,库克的航海活动促进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的进步,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答案】(1)传播路径:根据材料②,中国在12世纪初已明确记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①④,可得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不晚于12世纪末已学会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③⑥,中国在宋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交往交流密切。由此推断,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在13世纪初之前已传至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⑤,11—13世纪,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战争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战争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可推知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于12世纪末之前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根据材料⑦,在中国明朝时,指南针已东传至日本。(2)历史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加速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等人类重大航海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指南针的应用传播至欧洲,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欧洲在世界历史中的优势地位逐渐确立;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紧密了全球经济联系;为早期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给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带来灾难,但客观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阿拉伯帝国、欧洲。由材料“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中国在12世纪初已明确记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由材料“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