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学案鲁教版_第1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学案鲁教版_第2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学案鲁教版_第3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学案鲁教版_第4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学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4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程标准学问构建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说明相关现象。3.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4.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核心素养1.结合详细图,相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海陆气压中心)的特点;相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及自然景观差异。(区域认知)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热力环流和大气运动原理,分析说明相关地理现象;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天气改变特点;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综合分析某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3.实地视察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温室生产等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依据当地状况视察分析当地大气环流的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如季风气候、伏旱等;绘制锋面、气旋、反气旋示意图。视察某时段内天气的改变状况,并结合天气系统学问进行合理说明。(地理实践力)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必备学问自主诊断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二、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密度和的差异。

2.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改变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亲密B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运动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减弱紫外线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特殊提示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改变,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8—9千米),夏季大于冬季,缘由是夏季和低纬地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热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近地面大气的干脆热源:。

2.受热过程过程详细过程过程1太阳辐射经大气减弱到达地球表面,地面汲取后增温过程2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低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汲取,使大气增温

过程3大气增温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弥补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

3.大气的热力作用类型原理减弱作用大气汲取、反射、散射太阳辐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四、热力环流的形成1.大气运动(1)产生过程: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类型①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②水平运动:风。2.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①A地接受热量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形成气压;D处空气聚积,密度,形成气压。

②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形成气压;E、F处空气密度,形成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近地面,空气由气压高的两地流向气压低的地;高空空气由气压高的流向。

五、大气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2.风的形成缘由(1)干脆缘由:。

(2)根本缘由:地表受热不均。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符号F1F2F3名称

方向垂直于,指向低压

与风向

总是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南半球向

4.类型(1)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

(2)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总是与等压线。

关键实力整合突破考向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规律·深化整合1.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亲密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云、雨、雾、雪等发生在该层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简单成云致雨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该层臭氧汲取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适合航空飞行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高层大气平流层顶部以上的大气气温随高度上升先下降再上升自平流层顶部起先,无臭氧,气温下降;随后汲取更短波长的紫外线,气温上升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空气密度很小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2.逆温现象(1)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6℃/千米。(2)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亲密关系,逆温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刚好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假如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思路·典题透析【典例1】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改变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 D.Ⅲ层(3)2024年我国放射的“碳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700千米。“碳卫星”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素养解读】本组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的改变特点推断,从地面到高空,在对流层气温递减,平流层气温递增,高层大气先后。②曲线符合。第(2)题,电离层位于距地面80—500千米处,故属于高层大气,即Ⅲ层。第(3)题,“碳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700千米,位于Ⅲ层(高层大气)。比照图示可知,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最低气温约为-80℃。

[尝试解答](1)(2)(3)

题组·训练突破(2024陕西西安高三二模)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状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肯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增加,降温改变率小于0.6℃/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下图示意某地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1.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地面辐射增加B.暖气团在冷气团上爬升C.下沉气流势力大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2.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考向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规律·深化整合1.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减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淡薄,大气的减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减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缘由①地势凹凸:地势高,大气淡薄,白天大气的减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减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柔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3)分析雾霾天气(4)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西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西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砂砾层对西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削减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有效削减(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2024全国Ⅱ卷,6~8)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觉,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旁边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改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缘由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了对图中信息的解读与推断实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第(2)题第(3)题[尝试解答](1)(2)(3)

题组·训练突破角度1大气的受热过程(2024北京卷,5~6)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改变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代表太阳辐射改变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 D.钓鱼岛角度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024福建厦门高三期中)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最终有了收获。据此完成第3~4题。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 B.多虫害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考向三热力环流和等压面

规律·深化整合1.热力环流基本规律:(1)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气压状况相反。2.等压面图的判读(1)等压面图的判读①作图法:先作一协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凹凸,如上图中C处气压比D处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比B处气压低。即PC>PD,PB>PA。然后依据同一地区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判定四地气压PA>PC,PB>PD。综上可知,PB>PA>PC>PD。②口诀法:下低上高〔等压面对下弯曲处为低压(如图示A、D处);向上弯曲处为高压(如图示B、C处)〕。(2)气流流向的推断①水平方向: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如图示B→A、C→D)。②垂直方向:近地面高压处气流下沉,低压处气流上升(如图示D→B、A→C)。(3)推断下垫面的性质①推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②推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③推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4)推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等压面上凸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思路·典题透析【典例3】(2024江苏卷,19~20)(双选)2024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稀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素养解读】本组题选取三峡库区云海日稀奇观为素材,推断云海形成的原理及其影响,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是因为库区表层水受热膨胀上升,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聚形成小水滴,此时库区四周地区盛行下沉气流。A表示山谷气流上升,D表示海面气流上升,均有利于水汽凝聚,形成云雾。第(2)题,云层增多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减,地面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加。图2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中,①减小,②增大,③减小,④增大。[尝试解答](1)(2)

题组·训练突破角度1热力环流的形成(2024山东模考)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探讨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24年12月至2024年2月、2024年12月至2024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改变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第1~2题。1.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2.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角度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2024河北唐山高三期中)科学探讨者可通过获得地表热辐射状况来了解区域地表温度状况。下图为某传统钢铁企业搬迁前后,所在地区地表温度等级分布图(等级数字越大,反映地表温度越高)。据此完成第3~4题。3.读图可知,该地区在工厂搬迁()A.之前,地表温度较高,地面辐射强B.之前,空气质量较差,大气辐射弱C.之后,CO2增加,太阳辐射被减弱D.之后,污染削减,大气逆辐射增加4.2024年的图像表明,该区域1级温度等级区域复原其原本的连贯性条带状。1级温度等级区可能是()A.居住区 B.交通线C.河流 D.农田考向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规律·深化整合1.风向和风力(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2)风向表示方法:可用四种方法表示风向,如下图所示。(3)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②画出实际风向:近地面偏转30°—45°,高空偏转90°。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偏转后的方向即为风向。③下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4)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等压线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5)风向的应用:依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气压凹凸、定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定近地面或高空。2.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因素对风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摩擦力地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大;冬季植被少,摩擦力小,风力大;由地面到高空,摩擦力减小,风力增大续表因素对风力的影响地形起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处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大;地形(河谷)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样,风力大思路·典题透析【典例4】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 B.N地 C.P地 D.Q地【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作为主要信息载体,推断不同地点的风向、天气特征,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N地气压高于P地→N地在高压脊旁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且向右偏转→N地风向为。第(2)题,M、N两地位于高压脊旁边→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P地位于低压槽旁边→气流→水汽易遇冷凝聚→阴雨天气;Q地位于低压槽外围地区,阴雨天气概率小。

[尝试解答](1)(2)

题组·训练突破(2024浙江绍兴高三模拟)右图示意某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第1~2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图形突破等温线图的判读

规律·深化整合1.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温线图是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判读内容等温线特征判读示例数值大小及改变可推断区域所在半球: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可推断不同区域温差大小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于北半球;从气温凹凸可以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等温线延长方向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图示区域等温线的走向与地形起伏、地势凹凸大体一样。100°E旁边受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疏密程度推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图示区域东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稀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因此等温线密集弯曲状况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图中①⑤处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山脉所在地;③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高,为河谷位置局部闭合等温线表示局部区域内气温出现特殊值,如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判读原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图中②处位于20℃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24℃,由此可推断气温值16℃<②<20℃,②处应位于云贵高原。图中④处位于28℃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4℃、28℃,由此可推断气温值28℃<④<32℃,④处可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2.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因素气温高的缘由气温低的缘由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阴天多,日照时间短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限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光照强低压带限制,阴天多,云层厚,减弱作用强海陆热力差异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地形谷地、低地、盆地,热量不易散失山地、高原海拔高,空气淡薄,保温作用弱坡向阳坡、冷空气的背风坡阴坡、冷空气的迎风坡反射率反射率低,汲取热量多反射率高,汲取热量少(新雪最高)风向受低纬吹向高纬的暖空气影响(北半球的偏南风,南半球的偏北风),夏季风受高纬吹向低纬的冷空气影响(北半球的偏北风,南半球的偏南风),冬季风洋流沿岸有暖流经过沿岸有寒流经过思路·典题透析【典例】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及地形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地为台湾岛部分地区,图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周向中心,说明气温改变较明显,应位于台湾山脉,西部等温线较,气温改变幅度小,说明地势较为平坦,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③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①地位于夏季风的,夏季降水少;①地地势低平,冬季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于②④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①地。

[尝试解答](1)(2)

迁移·对应训练(2024湖南长沙高三期末)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冬夏季等值距相同),完成第1~2题。1.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2.A地7月气温可能是()A.29℃ B.27℃ C.25℃ D.23℃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必备学问·自主诊断一、地表温度紫外线二、1.温度运动状况2.对流层对流平流层水平电离层三、1.(1)太阳辐射(2)地面辐射2.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四、1.(1)气温气压2.(1)冷热不均(2)减小低增大高增大高减小低B、CADE、F五、2.(1)水平气压梯度力3.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等压线相反右左4.(1)地转偏向力(2)摩擦力斜交关键实力·整合突破考向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思路·典题透析典例1思路导引(1)递减(2)递增答案(1)B(2)D(3)C题组·训练突破1~2.1.B2.A第1题,读图可知,近地面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在0℃以下,随海拔上升,风向转为西南风,气温渐渐上升至0℃以上,形成大气逆温层。结合图示为雨雪天气推断,图示地区为冷锋过境,故大气逆温层形成的主要缘由是西南风(暖气团)爬升到东北风(冷气团)之上所致。故选B。第2题,甲大气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层,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扩散,从而形成雾霾天气。故选A。考向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思路导引(1)15大快平行答案(1)C(2)A(3)C题组·训练突破1~2.1.C2.B第1题,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太阳高度变大,太阳辐射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渐渐减小,太阳辐射也随之减小。读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