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实践指南_第1页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实践指南_第2页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实践指南_第3页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实践指南_第4页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实践指南TOC\o"1-2"\h\u1033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述 341161.1物联网发展历程 335711.2物联网核心技术 325011.3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前景 425521第2章制造行业现状与挑战 494012.1我国制造行业现状 442022.2制造行业面临的挑战 5121412.3物联网技术助力制造行业发展 58403第3章物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 6172163.1物联网系统架构 646803.1.1感知层 6296243.1.2网络层 6203543.1.3应用层 6145313.2数据采集与感知技术 6205603.2.1传感器技术 6297423.2.2标识技术 6234783.2.3定位技术 6132243.3通信技术与网络协议 6103333.3.1通信技术 771813.3.2网络协议 7136333.4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740413.4.1数据预处理 7176553.4.2数据存储与管理 7290733.4.3数据挖掘与分析 7307253.4.4决策支持 711729第4章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 7100204.1智能工厂概念与架构 7185474.2工厂布局优化 7256994.3设备选型与集成 8230174.4工厂信息化系统建设 8640第5章设备管理与维护 9321755.1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 9153515.1.1数据采集技术 914295.1.2数据监控平台 980805.2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 983315.2.1故障预测技术 9221465.2.2设备维护策略 9227445.3设备功能优化 10144205.3.1功能数据采集与分析 10114775.3.2功能优化策略 108075.4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 10242235.4.1远程管理技术 107955.4.2远程维护策略 1014956第6章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 1025236.1生产线自动化技术 10205736.1.1自动化设备集成 10244756.1.2数据采集与分析 10179226.1.3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 11248556.2智能应用 11176506.2.1编程与控制 11231056.2.2视觉与感知 11304956.2.3协同作业 11275996.3智能调度与优化 11181296.3.1生产计划与调度 11311746.3.2物流与仓储管理 1118976.3.3能源管理与优化 11214166.4生产线质量控制与改进 1154746.4.1质量检测与判定 1228196.4.2质量数据分析与追溯 12120686.4.3智能化质量改进 1221350第7章仓储物流管理 1255417.1仓储物流概述 12243267.2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12150937.3物流追踪与优化 1314437.4无人搬运车(AGV)应用 1313849第8章质量管理与追溯 13121338.1质量管理体系 13120118.1.1物联网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 1330158.1.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14189088.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473788.2.1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 1468478.2.2生产过程质量分析 1485008.2.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1479558.3产品质量追溯 14317288.3.1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构建 148598.3.2追溯数据采集与管理 14283538.3.3追溯流程优化 14216448.4基于物联网的质量管理平台 15257028.4.1平台架构设计 1514348.4.2平台功能模块 15129068.4.3平台实施与运维 1512962第9章能源管理与优化 15138739.1制造行业能源消耗现状 1557119.2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控 1539109.3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 1529139.4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162366第10章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 1690410.1安全生产概述 16658510.2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设计 162609110.2.1监控系统架构 161516010.2.2关键技术 16693210.3应急管理与救援 172967410.3.1应急预案制定 173100210.3.2应急资源管理 17399910.3.3应急演练与培训 17672210.4安全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 17370310.4.1数据采集与处理 171469510.4.2数据分析 17565810.4.3应用案例 17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述1.1物联网发展历程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AutoID实验室提出。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实体物体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物联网已经从概念阶段走向了广泛的应用阶段。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尤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物联网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2物联网核心技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应用层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基础,负责采集各种物理量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物联网设备更加小型化、智能化和低功耗。(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LoRa等。5G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和挖掘。这包括数据清洗、存储、计算和挖掘等方面,涉及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4)应用层技术:应用层技术主要负责将物联网技术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这包括设备管理、状态监测、远程控制等。1.3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前景制造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制造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下是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一些典型应用前景:(1)智能工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设备、制造过程和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预测性维护: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物联网技术可以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减少停机时间。(3)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提高物流配送效率。(4)产品追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全流程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5)定制化生产:物联网技术助力制造企业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制造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第2章制造行业现状与挑战2.1我国制造行业现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我国制造业在电子、家电、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我国制造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另,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同时制造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仍受制于人。2.2制造行业面临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制造行业面临以下挑战:(1)生产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2)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如钢铁、煤炭等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3)环境污染: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4)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制造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整体创新能力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5)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我国制造业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3物联网技术助力制造行业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制造行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应对上述挑战。(1)实现设备互联: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生产线上的设备、仪器、传感器等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提高生产效率。(2)优化生产流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降低能耗: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发觉能耗漏洞,实现节能减排。(4)提升产品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提高产品质量。(5)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将对解决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3章物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3.1物联网系统架构物联网系统架构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本节将从这三个层次对物联网系统架构进行详细阐述。3.1.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对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感知。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息感知、预处理等。感知层设备通常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等特点,以便于大规模部署。3.1.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同时支持应用层对感知层设备的远程控制。网络层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iFi、蓝牙、ZigBee等。3.1.3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智能化的应用服务。应用层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等功能。3.2数据采集与感知技术数据采集与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标识技术和定位技术。3.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用于实现对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3.2.2标识技术标识技术用于实现对物品的唯一标识,以便于跟踪和管理。常见的标识技术有RFID(射频识别)、条形码、二维码等。3.2.3定位技术定位技术用于确定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信息,包括GPS、WiFi定位、蓝牙定位等。3.3通信技术与网络协议通信技术与网络协议是物联网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3.1通信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光纤等;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LoRa等。3.3.2网络协议物联网网络协议主要包括IP协议、TCP/IP协议、CoAP(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等。这些协议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机制。3.4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4.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压缩等,旨在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3.4.2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等,用于实现对海量物联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3.4.3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用于从物联网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支持提供依据。3.4.4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技术结合业务需求,利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建议,提高制造行业的运营效率。第4章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4.1智能工厂概念与架构智能工厂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中的重要应用,它依托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生产设备、制造过程、物流系统及工厂管理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智能工厂的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协同工作,实现工厂内部信息流、物流和能量流的高效运转。4.2工厂布局优化工厂布局优化是智能工厂建设的基础工作,关系到生产效率、物流成本及生产安全等方面。在布局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基于生产流程的物流分析,合理规划生产线、仓库、检验区等区域布局;(2)运用数字化仿真技术,预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拥堵、冲突等问题,提前进行优化调整;(3)结合工厂实际需求,采用模块化、弹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工厂布局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4)充分考虑安全、环保、节能等因素,降低工厂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4.3设备选型与集成设备选型与集成是智能工厂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设备选型与集成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易于维护和升级的设备;(2)充分考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保证各类设备能够无缝集成,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效率;(3)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干预;(4)关注设备数据采集、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实现工厂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持。4.4工厂信息化系统建设工厂信息化系统是智能工厂的核心,通过集成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实现工厂内部信息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在工厂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生产数据、设备数据、物流数据等的高度集成和共享;(2)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提供决策支持;(3)采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提高系统计算能力和响应速度,满足实时性需求;(4)注重系统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工厂信息安全。第5章设备管理与维护5.1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是制造行业物联网技术实践的基础。本节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5.1.1数据采集技术(1)传感器技术:利用各类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振动等)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2)无线通信技术:采用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远程传输。(3)边缘计算技术:在设备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5.1.2数据监控平台(1)设备数据集成:将不同设备、不同协议的数据统一集成至监控平台。(2)实时数据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实时展示设备运行数据。(3)数据分析与报警:对设备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5.2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是制造行业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应用。本节将介绍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故障的提前预测与维护。5.2.1故障预测技术(1)数据驱动方法:利用历史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故障预测模型。(2)物理模型方法:结合设备物理特性,建立故障预测模型。(3)混合方法:结合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方法,提高故障预测准确性。5.2.2设备维护策略(1)预防性维护:根据故障预测结果,提前制定维护计划。(2)实时维护: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实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3)远程诊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5.3设备功能优化设备功能优化是提高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本节将探讨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功能的持续优化。5.3.1功能数据采集与分析(1)数据采集:实时采集设备功能数据,如产量、消耗等。(2)数据分析:对功能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设备功能的关键因素。5.3.2功能优化策略(1)参数调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设备参数,提高设备功能。(2)工艺优化: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损耗。(3)设备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功能。5.4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应用的高级阶段。本节将阐述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远程管理与维护。5.4.1远程管理技术(1)远程监控: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远程控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实现设备的远程启停、参数设置等。(3)远程维护:通过远程诊断、远程升级等功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5.4.2远程维护策略(1)远程故障诊断: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2)远程技术支持: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设备维修。(3)远程培训:对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进行远程培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第6章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6.1生产线自动化技术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是制造行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本节将重点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线自动化中的应用。6.1.1自动化设备集成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自动化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集成在一起,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作业。6.1.2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为生产调度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6.1.3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线上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6.2智能应用智能作为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本节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实践。6.2.1编程与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的远程编程与控制,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适应多样化生产需求。6.2.2视觉与感知结合物联网技术,为配备视觉、触觉等感知设备,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和决策能力。6.2.3协同作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多台之间的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6.3智能调度与优化智能调度与优化是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核心环节。本节将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调度与优化方面的应用。6.3.1生产计划与调度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计划的实时调整与优化,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6.3.2物流与仓储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线上的物料进行实时追踪与调度,优化仓储管理,降低库存成本。6.3.3能源管理与优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线上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与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6.4生产线质量控制与改进产品质量是制造企业的生命线。本节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线质量控制与改进方面的应用。6.4.1质量检测与判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实时检测与判定,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6.4.2质量数据分析与追溯基于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现产品质量的追溯与改进。6.4.3智能化质量改进结合物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对生产线上的质量问题进行智能化改进,提升产品质量。第7章仓储物流管理7.1仓储物流概述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深入应用,仓储物流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仓储物流主要涉及物品的储存、搬运、配送等环节,通过对仓储物流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本节将从仓储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7.2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仓储管理系统(WMS)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一套合理的仓储管理系统应涵盖以下方面:(1)库存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库存状态,实现库存优化,降低库存成本。(2)仓库布局:根据物品特性、存储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仓库布局,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3)作业调度:通过对仓储作业流程的优化,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4)设备管理:实现对仓储设备的实时监控、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收集、分析仓储物流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7.3物流追踪与优化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追踪与优化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追踪:利用RFID、GPS等技术,实时获取物品位置信息,实现物流过程可视化。(2)路径优化:根据物品配送需求、交通状况等因素,动态规划最优配送路径。(3)运输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运输车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运输安全、准时。(4)数据分析:收集物流数据,分析物流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为物流优化提供数据支持。7.4无人搬运车(AGV)应用无人搬运车(AGV)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其主要优势如下:(1)提高搬运效率:AGV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提高搬运效率,降低人力成本。(2)减少人为错误:通过预设程序,AGV可准确完成搬运任务,降低人为错误率。(3)灵活调整作业流程:AGV可根据生产需求,快速调整搬运路线和任务,提高生产柔性。(4)降低安全风险:AGV具有避障功能,可在复杂环境下安全运行,减少安全。(5)实现智能调度:通过与仓储管理系统(WMS)等系统的集成,实现AGV的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第8章质量管理与追溯8.1质量管理体系在制造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质量管理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节将重点阐述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8.1.1物联网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融合物联网技术通过实现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实时互联互通,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物联网技术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效率。8.1.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利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及预警。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高质量管理水平。8.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8.2.1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采集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8.2.2生产过程质量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8.2.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策略结合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策略,包括预防性控制、实时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以保证产品质量。8.3产品质量追溯产品质量追溯是制造企业在面临质量问题时的有力武器。物联网技术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技术手段。8.3.1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构建企业应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证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原因、采取整改措施。8.3.2追溯数据采集与管理物联网技术在追溯数据采集与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追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8.3.3追溯流程优化通过分析追溯数据,企业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针对性地优化追溯流程,提高产品质量。8.4基于物联网的质量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质量管理平台是实现质量管理与追溯的关键基础设施。8.4.1平台架构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设计适用于质量管理与追溯的物联网平台架构,实现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无缝对接。8.4.2平台功能模块基于物联网的质量管理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分析、预警、追溯等功能模块,以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需求。8.4.3平台实施与运维为保证基于物联网的质量管理平台的高效运行,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实施与运维策略,保证平台稳定、可靠地服务于质量管理与追溯工作。第9章能源管理与优化9.1制造行业能源消耗现状制造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源消耗量大,能源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能源价格的波动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制造企业面临着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巨大压力。本节将分析制造行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9.2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控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控是能源管理的基础。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为实时、准确、全面地获取能源数据提供了可能。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能源数据采集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选型;能源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能源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异常能源消耗预警与报警机制。9.3能源消耗分析与优化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觉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浪费现象,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本节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