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夯施工方案(二篇)_第1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二篇)_第2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二篇)_第3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二篇)_第4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二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精选二篇)

黄梅小池港区滨江综合码头1、2号泊位工程

(后方陆域及配套工程)

编制单位: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黄梅港小池港区;兵江综a

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20**年3月1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4

1.工程位置..............................................4

2.工程规模.............................................4

3.后方陆域建设方案....................................4

二、编制依据................................................5

三、场地、地质参数........................................5

1.工程地理位置.........................................5

2.气象..................................................5

3.气温..................................................5

4.降水..................................................6

5.风况..................................................6

6.雾....................................................6

7.雪....................................................6

8.湿度..................................................6

9.雷暴..................................................7

10.港口作业天数........................................7

11.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7

11.1地形、地貌.....................................7

11.2工程地质........................................7

四、施工组织..............................................10

五、施工准备..............................................12

1、技术准备............................................12

2、机械准备............................................13

3、材料计划............................................13

4、劳动力计划安排.....................................14

六、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14

1.施工方法.............................................15

1.1强夯施工按下列步骤进行.......................15

1.2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15

1.3强夯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

录15

1.4主要施工设备进场计划及工期..................16

1.5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6

2.施工工艺流程图.......................................19

七、主要施工管理措施....................................21

八、工期保证措............................................24

九、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25

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25

2、建立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制............................26

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26

4、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26

5、文明建设和环卫管理措施............................27

6、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措施..............................28

7、消防保卫安全管理措施..............................28

8、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29

9、材料安全管理措施...................................29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黄梅县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

北岸。周边依次与安徽省宿松县、湖北省薪春县、武穴市接壤,南

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鄂东、皖

西、赣北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中介点。黄梅港沿长江分布有李

英、新开、二套口、小池口、刘佐共5个港区,形成了以小池口港

区为中心的港口群落。水运航线以长江为主干,溯江而上242km达

武汉,顺江东下849km抵上海,水运交通十分便利。

拟建工程,位于黄梅县小池镇代营村,长江中游的九江水道北

岸,九江大桥下游约881m处。

2.工程规模

新建5000t级综合泊位2个,年设计吞吐量为120万t。建设

相应的道路、堆场、仓库等生产、辅助生产建筑,配备相应的装

卸、运输机械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

3.后方陆域建设方案

港区陆域占地总面积7.87万tn2,陆域宽度271m,纵深约219〜

243mo陆域按照生产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分区布

置。生产作业区位于陆域的后方分块布置,共布置了3个件杂货堆

场(面积14910m?)、1个重件堆场(面积5230m②)、2个件杂仓库

(面积6174m2)。

办公区、生活区与辅助生产区布置在陆域靠沿江疏港道路一

侧,分别布置了综合办公楼、食堂、职工活动中心、变电所、侯工

房、工具库、机修间、消防水池、污水处理站等辅助生产建筑。港

内道路呈环行布置,主干道宽15.0m,次干道宽12.0m,支道宽

9.0m,道路交叉路口内缘转弯半径为15.0m。

二、编制依据

项目《设计图纸》《岩土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GBCS279—2010)有关规定现场条

件与我单位相关施工经验

三、场地、地质参数

1.工程地理位置

黄梅港小池港区滨江综合码头1、2号泊位工程(后方陆域及配

套工程),位于以小池口港区为中心的港口群落。位于黄梅县小池

镇代营村,长江中游的九江水道北岸,九江大桥下游约881m处。

2.气象

黄梅港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侯温

和,四季分明。根据黄梅气象站多年的统计资料分析,黄梅的主要

气象特征值如下:

3.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6.4℃

月平均最高气温:30℃

月平均最低气温:-2.5℃

极端最高气温:41.6℃

极端最低气温:-15.6℃

4.降水

历年平均降雨量:1233mm

年最大降雨量:1430mm

年最小降雨量:1130mm

24小时最大降雨量:302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27mm

年内降雨量超过港作条件天数:12d

5.风况

历年平均风速:2.7m/s

瞬时最大风速:24m/s

冬季主导风向:WN

夏季主导风向:ES

年内风力>6级超过港作条件天数:15〜19d

6.雾

历年平均雾日:8.4d

年最少雾日:4d

年最多雾日:18d

年内超过港作条件天数:8.4d

7.雪

历年平均降雪日:7.5d

最大积雪深度:21cm

多发生在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年平均降雪日数17d

港区无冰冻史

8.湿度

本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o

9.雷暴

平均雷暴天数:10d

10.港口作业天数

(1)作业标准

风:风力>6级,停止作业,风影响15〜19d;

雨:降雨强度2中雨,停止作业,多年平均雨影响天数为

12d;

雾:能见度<lkm,船舶停止及进出港,年平均8.4d;

雪:大雪,停止作业。

雷暴:停止作业,年平均10do

(2)作业天数分析

按上述作业条件,对影响码头作业天数的风、雨、雾、雪、雷

暴等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扣除有关因素相互重叠的影响,确定

本码头年作业天数为330天。

11.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

11.1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位于黄梅县小池镇区,东南侧抵长江,西北距小池镇

中心约1.00km,属长江I级阶地,微地貌为江滩地貌。长江大堤面

为宽约5m的腔路面,坡面为块石和混泥土护坡,大堤距离长江岸坡

约263m。堤内地形相对平缓,有较多的庄稼地,标高15.30〜

17.40m,相对高差约2.10m;堤外由宽约252m的树林地及少量农田

区组成,地形相对平坦,标高17.70〜15.40m,相对高差约2.30m°

11.2工程地质

根据湖北省地质勘查基础工程公司2012年12月编制的《黄梅

港小池港区多用途码头工程岩土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报告》,

工程区域的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11.2.1地基岩土的构成特征

本区江岸区、江堤内、江堤上及江堤外主要分布为第四系全新

统冲洪积(Q4al+pl)成因的粘性土、粉砂层,下伏基岩为中生界-

新生界白垩系-第三系的泥质粉砂岩(K-E),未见基岩裸露。各自

的岩土性状按地层时代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ml):褐色,松散状,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粉

砂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揭露厚度0.90〜1.50m,分布于陆域区

域。

②粉质粘土(Q4al):褐黄-褐灰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湿,

主要由粘粒组成,局部夹粉砂,刀切面较光滑,手搓易成条,干强

度和韧性一般,无摇震反应,揭露厚度2.70〜13.20m,,层顶标高

7.03—17.46m,分布于陆域区域。

③-1粉砂(Q4al+pl):灰褐色,稍密,局部松散或中密,饱

和,主要由粉砂组成,局部见少量的粉土夹层,主要矿物为石英云

母风化物,摇震反应迅速,揭露厚度7.20〜19.50m,层顶标高

2.29〜6.54m,全场均有分布。

③-2粉砂(Q4al+pl):灰褐色,中密,局部稍密或密实,饱

和,主要由粉砂组成,局部见少量的粉土夹层,主要矿物为石英云

母风化物,摇震反应迅速,揭露厚度4.90〜13.90m,层顶标高-

14.58〜-1.33m,全场均有分布。

③-3粉砂(Q4al+pl):灰褐色,密实,局部中密,饱和,主

要由粉砂组成,局部见少量的粉土夹层,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风化

物,摇震反应迅速,揭露厚度3.40〜18.30m,层顶标高-20.77〜-

11.50m,全场均有分布。

④T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E):棕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

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属极软岩,钻探岩心较破碎,呈碎块状为

主,手提易散,部分已泥化,厚度2.40〜3.60m,层顶标高一

24.48〜-30.51m,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揭露该层。

④-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E):棕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

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属软岩,钻探岩心较完整,以10-

30cm柱状为主,少量短柱状,采取率约86%,岩体较完整,岩体基

本质量等级V级。本次勘探揭露层厚6.50〜7.90m,层顶标高-

26.96〜-29.17m,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揭露该层。

11.2.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11.2.2.1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和承

压水。

(1)本场地地下水具有上层滞水特征,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和粉

质粘土中,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蒸发和向长江进行排

泄,随季节变化,其水量小,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

1.50~4.60m,标高为11.60〜15.49m。

(2)场地下部粉类土层赋存承压水,属长江水系,与长江具有

一定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主要受长江水体的控制性影响,与长江

水位有相互补给关系,同时接受地表水的下渗补给。地下水标高与

长江水位标高基本趋于一致,水位变化也与长江水位变化基本趋于

一致,其补给方式主要为长江水补给,勘察期间实测长江动水位高

程9.03—9.84m之间。测得钻孔中承压水水位埋深为6.90―

7.50m,标高为9.31〜9.49m。

11.2.2.2地下水腐蚀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气候上属湿润区,属II类环境。场地

内及附近无污染源,本场地地下水及场地土对磴及磴中的钢筋具微腐

蚀性。

11.2.2.3水文地质参数值

根据本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各地基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见下

各地基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表

地层渗透系数K(cm/s)备注

②粉质粘土1.0X10-5~10-6经验值

③粉砂5.0X10-3~10-4经验值

11.2.3不良地质现象

经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表调查、访问,本区无泥石流、崩塌、滑

坡、地表塌陷、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但本场地毗邻长江,地下水

丰富。

11.2.4地震

11.2.4.1拟建筑物设防烈度

根据2001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

10%)》(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

应地震基面烈度为VI度。

11.2.4.2地震液化

拟建场地内存在饱和粉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2008版有关规定,在6度设防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因此可

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四、施工组织

我公司将组建强夯工程项目部。项目部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经营成本和行政管理工

作,并负责对本工程的领导管理,指挥协调及决策等事宜,具体安

排如下:

图1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图

项目经理对总公司负责,其余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下

设四个工作室,各工作室职能如下:

1、工程部:负责制定落实生产计划完成工程量的统计、组织实

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生产计划、安全文明施工、安全防护、

消防保卫及劳动力、工程质量等各种施工因素的日常管理,由部长

(兼施工员)、电工、机械人员、安全员、设备检修员等组成,对

项目经理负责。

2、物资部:负责工程物资和施工机具购置、搬运储存、编制并

实施物资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物资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施工

机具等。由部长(兼计划员)、采购员、保管员、会计员组成,直

接对项目经理负责。

3、技术质量部:在技术方面,负责编制和贯彻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变更洽商,汇

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组织物资检验和施工实验,检查和监督工程

施工质量调整工序矛盾,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切技术问题,

由部长、技术员(兼测量员)、资料员组成:在质量方面,负责施

工质量程序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编制收集、整理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由部长和质检员组成,对项目

总工负责。

4、计财部:负责编制工程报价、决算、工程款回收、日常财务

管理、工程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及合同管理工作,由部长、预算

员、会计员;出纳员组成,对项目经理负责。

五、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以熟悉和领会施工图纸及设计意图为工作重点,

在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之前,由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员、

质检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图纸进行预审,领会设计意图和工

程特点,明确质量要求,核对施工图纸与设计说明书在内容上的否

一致,有无矛盾和错误之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并形成书面意

见,做好会审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要求和夯后所要达到

的目标: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文资

料,分析施工时间可能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强夯法施工

的工艺特点和施工方法。图纸的熟悉和核对工作完成后,参加由业

主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2、机械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合同工期和强夯施工工作量以及场地的施工条

件,并结合我公司各施工设备的工作能力,特制定出本工程的设备

需用量计划(进下表2),并按施工计划组织设备进场。设备进场

后,分别进行检查保养,使设备完好率达100%。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一览表

序号设备(施)名称规格或型号数量单位用途

1履带式起重机W1001AQu-322台提升夯锤

2强夯专用铁锤15.0T3个夯实地基

3推土机T1401台平整场地

4电焊机BXI—51套设备维修

5塔尺3.00m3把设备维修

6水准仪DS33套沉降观测

7电子经纬仪ET02/05/05B1套测量场地边界

8钢卷尺LJQ—502把测放夯点

9动力型污水泵WD2.2KW1套排地表积水

3、材料计划

本工程所用材料主要以①24钢丝绳以及。号柴油等为主,备用

的钢丝绳3条,单条长度约110m;柴油储备3~5桶,即能满足设备

施工对原材料的需求。钢丝绳和柴油质量均由供货商负责;材料采

购由物资部负责,局部软地所需石料或建筑垃圾填料。

4、劳动力计划安排

根据强夯施工设备配置和工期情况,确定采用每天两班工作

制,并保证各工种人员、管理人员配置与设备和工期需求相符。现

将本工程劳动力安排计划列于下表。

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序号岗位或工种人数进场时间联系电话备注

1项目经理1

2项目总工1

3物资采购11、各管理人员在设

备入场由J,进场确

4计划财务1

保设备顺利进场和

5操作工6

安装调试

6起重工32、解决好办公和职

员居住场所;

7观测员3

3、起重工、操作工

8挂钩工6

与设备同时进场;

修理工

914其余人员按施工进

10炊事员1度及时调入场;

11合计24

六、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为强夯法,使用的强夯专用设备为

W1001A和Quy—32型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将25T的铁锤提升到预

定高度后,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使铁锤产生自由落体运动,对

地基土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以达到压缩土的体积,增大土的密度和

均匀性,迅速改变场地不均匀沉降因素。

1.施工方法

1.1强夯施工按下列步骤进行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是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放下吊

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

将坑底整平;

(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

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

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

程。

1.2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行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

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

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1.3强夯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1.1在关键环节和复杂情况下采取的技术措施

(1)场地范围内有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时,强夯施工时在周围

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增加夯击遍数,确保地下设施不

受损坏。

(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产生有害的影响

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减振沟等防振措施。

(3)当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时,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

挖排水沟、排水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强夯施工质量和进

度。

(4)在天气干燥时,容易出现粉尘飞扬情况,对施工场地进行

洒水处理,控制填土的干容重和含水量,确保强夯处理效果,同时

施工人员带上防尘口罩,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1.4主要施工设备进场计划及工期

为确保工期,我公司在接到进场通知后迅速组织强夯设备,三

天内试夯设备进场,做好施工准备。试夯区1200m)7天内完成试

夯任务。

1.5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5.1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或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进行

施工,确保本工程达到合格标准,各工序验收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

度(质检员、项目部质检测员、监理工程师),质检员实行现场旁

站监督制;各类质量保证资料同步到位,各类质量验收评定资料和

各类施工资料同步到位,形成文件管理制度。

1.5.2质量管理体系

由总部质管部领导,项目经理直接管理、质检员基层检查的三

级管理体系,形成一个从项目到施工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

1.5.3质量管理制度

(1)责任到岗到人,因现场不按规程、规定施工而造成的质量

事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2)三检制度:实行互检、专检制度,均有班组长、质检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并做详实的文字、表格记录;

(3)质量否决制度:经检验不合格,坚决返工,并采取必要的

纠正和预防措施;

(4)质量文件录制:质量记录是质量追溯的依据,做到真实和

详尽,特别是工序接口处理的记录,均由专职资料员收集整理、保

管,为夯后大面积施工提供详实的资料;

(5)施工服务承诺制度:我公司将主动做好用户回访工作,按

合同规定实行保修服务;

(6)培训上岗制度:工程项目部所有管理,操作人员应经过业

务知识、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因无证指挥错误操作造成工程质

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主管

领导的责任;

(7)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整制度,工程发生质量事故首先标

识,隔离,在组织评审施事故程度(请业主和监理参加),然后按

评审意见进行处置,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相关责

任人。

1.5.4质量检测程序及保证措施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标准,我公司制度两级质量保证计划:

(1)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公司总工审批意见后的施工组织

设计,接开工令后立即执行。

(2)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序的作业设计与保证质量标准

的措施。

(3)采用质量预检中的因果分析图,制度预防、纠正措施对策

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追踪“病症“,”对症

“下”药“。

找出原因一分析原因;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一检查效果;

认真执行措施一检查反馈;

总结经验,纳入标准一处理遗留问题,全面执行标准化工作,

统一现场生产管理。

(4)夯一遍后须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能进入下道

工序施工。

(5)试夯完成后,经自检合格,交付业主,由业主委托第三方

检测,检测合格后由检测部门出具检测报告。

1.5.5质量控制要点

(1)夯点放线定位

测量人员依据业主所提供的基准点及夯点布置图,用经纬仪或

全站仪施放出夯点,用石灰或木桩标出,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

(2)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落距,允许偏差±300mm;

(3)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允许偏差±100kg;

(4)在每一遍开夯前,应复核夯点放线,夯点间距允许偏差土

500mm;

(5)夯击遍数、顺序及前后两遍间歇时间按设计要求执行;

(6)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能大于50mm

1.5.6质量保证措施

1.5.6.1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

(1)选择具备多年施工实践、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组成现本工程

施工管理领导班子,并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及持施工员证、质安

员证的施工员、质安员组成现场施工组织机构,为满足质量要求打

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公司、项目经理、施工班

组三级质量自控,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加强质量监督力度,明确

管理人员与质安人员的质检权限,落实质检职责,严格执行质检程

序,对质量进行层层把关。

(3)严格按照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做到凡事有落实、有检

查、有记录、有考核。

(4)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落实措施,严格把关,杜绝质量通

病的产生。

2.施工工艺流程图

强懒工工雄程倒

试夯参数如下

夯单占

1,八、

强夯夯击遍单击夯击锤重落距布点形

距夯击停锤标准

能级数能KN.MTM式

M数

以控最后两击平均

2000

制最沉降不大于

正方形

K后两10mm为控制标

第一遍200021.59.16中间插

N.M击下准,地面不发

一点

沉量生太大隆起不

强夯

为准发生拔锤困难

七、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成立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质量部

长、各队对长、测量员、质检员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各分项工序

有否决权。

2、加强人的因素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

人的控制作为全质过程控制的重点。对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职责分

工,必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搞好团结协作,及时调换

不称职人员0

在编制施工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要求人与任务平衡,防止造成人为质量事故。

3、加强施工和进度安排的控制,工程部应会同技术质量部合理

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相矛盾时,以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

安排劳动力,加强科学调度和对施工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施工

需要。

4、加强对施工物资的质量控制,按公司的计划采购工作程序购

买,凡进场物资都必须经检验后方可交付使用。要求检测有记录。

5、严格检查制度,所有施工过程都应按要求进行抽检,未达到

标准要求时,必须返工,合格后才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6、加强对施工成品的保护,在竣工后20日以内,如出现地表

积水,必须及时排除。待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才交付甲方使用,否

则必须补夯,以达到质量合格要求。

7、严格把关原材料入库检验关,对规格、型号、质量等进行检

验,质量不合格的一律清退。

8、严格单击夯击能控制以及对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的控制。

9、控制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工作。要将施

工质量验收记录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有计划、有步骤地

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并做到与工程同步,

保证资料及时、准确、系统和完整性。

总之,应控制好强夯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坚决把质量隐患

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技术管理措施

1、测量管理措施:

项目部负责测量人员的调集,技术质量部负责领导、组成测量

组,组长由技术部长兼任,组员为各队的观测员。项目部并按设备

设施一览表的要求组织测量仪器、用具等进行配置。具体测量管理

如下:

(1)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项目总工和测量员与建设、监理单

位现场做好交接桩手续,并及时协助技术部人员进行复检。

(2)测量人员应妥善保管好各标桩,技术部人员定期检查标桩

保管情况,确定需破坏的应经技术部人员引桩后方可破坏。

(3)测量放线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在搞好施工测

量控制网桩定位的前提下,在用钢卷尺按规定的间距测定夯点并标

记。注意控制网桩不因场地平整而被破坏。

(4)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确保夯点点位间距误

差在规范(GB50202-2002)允许范围(±500mm)之内。

2、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1)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本

工程所有技术质量、物资检验及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

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存在

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妥善保存收集的资料,及时予以整理,防止丢失和损坏。

做到资料整理与施工同步到位。

(3)施工资料收集整理与工资相挂钩,奖优罚劣。

(4)资料收集与整理由技术员和资料员共同进行,整理好后及

时交技术部。

(5)施工资料的管理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技术部负责各队

的施工资料的收集检查工作,各队技术员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和有效性负责,工程竣工验收前将施工资料整理、汇总。

(6)施工资料的编制内容、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做到真实

有效、完整、齐全,签认手续完备。

3、其他技术管理措施:

(1)技术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采取工种

定人、定岗,定质量的“三定”措施。熟悉质量控制环节和注意事

项。

(2)做好技术交底,并把交底内容传达到各队、组,现场跟班

检查,使之贯彻执行。

(3)加强施工工程量的动态管理,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

为施工服务。

八、工期保证措

根据施工组织方案或业主、监理及其他有关的工期要求,适时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工期目标。

机械设备投入一览表表1

序号设备(施)名称规格或型号数量单位用途

1履带式起重机W1001AQuy-322台提升夯锤

2强夯桩用铁锤20.0T3个夯实地基

3满夯专用铁锤10T1个满夯地基

4推土机T1401台平整场地

5电焊机BXI—51套设备维修

6塔尺3.00m3把设备维修

7水准仪DS33套沉降观测

8电子经纬仪ET02/05/05B1套测量地场边界

9钢卷尺LJQ-502把测放夯点

10动力型污水泵WD2.2KW1套排地表积水

工程进度计划表表2

项目5101520253035404550

工期

进场安装调试

强夯施工

检测

退场

九、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本工程施工工期短,各工段要全面铺开平行作业,参加施工的

设备和人员较多,故施工矛盾突出,做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

作至关重要。

我们的安全责任目标是:管理严格、常抓不懈,杜绝“三违”

安全标准达到优良、安全事故为零。安全主要保障措施如下:

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1)项目部设安全领导小组,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贯彻实施安

全技术措施。

(2)施工班组负责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层层

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争取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安全保证体系

2、建立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制

(1)专职安全员工责任制;

(2)班组长安全施工责任制;

(3)机械操作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4)电气焊工安全操作责任制。

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1)项目经理每周必须进行一次施工场地安全大检查;

(2)班组成员每天在上班时进行岗前安全交底工作,实行安全

交接班手续。

(3)班组成员对新使用的设备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勤检查,发现

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4)对上级部门和监督机构检查出来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有

效整改。

4、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1)制定职员安全教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决

做到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并具体在施工

过程中予以落实。

②职工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

③操作规程和险情解除知识教育。

④公司规章制度和岗位作业标准教育,未经培训的职员严禁上

冈O

(2)安全技术交底

①安全技术交底应与施工任务、施工技术交底同步进行。

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要全面和具体、且应具针对性。同时制定

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施工方案、安全防护和保护措施。

5、文明建设和环卫管理措施

(1)在工地四周的围墙设摘上,书写反映企业精神和时代风貌

的标语。

(2)在活动场所贴挂文明公约,增强职员争当好公民的意识。

(3)与居住地居民搞好团结,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做到施工不

扰民,争取得到周围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4)工地内严禁随地大小便,施工垃圾必须及时清除场地外。

(5)施工现场应保持道路畅通,地表无积水,车辆不带泥出场

上路。

(6)对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整齐,工地不准

留宿务工人员家属和其他人员。

(7)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杜绝食物和煤气中毒现象发生。

(8)制定环境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结果。

(9)鼓励志职员好节能降耗工作和废旧利用工作,降低施工成

本,向管理要效益。

6、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对施工用电的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2)现场各种电气设备未经检验合格不准使用,使用中的电气

设备应处于正常运行工作状态,禁止带故障运行。

(3)配电箱必须坚固、完整、严密并加锁,箱门上涂红色危险

标记。

(4)施工现场照明线路需使用护套线,灯泡距地面2.5m。

(5)必须安排身体健康、精神正常和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用电

工作,操作机械设备必须有操作证。

(6)使用电器设备前,由电工接线试运转,正常后交操作人员

使用。

(7)用电人员应按规定穿绝缘鞋和佩戴防护用品,并做到使用

正确。

(8)工作结束或停工一小时以上,要将开关箱断电、上锁,保

护好电源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