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案[1]必修一专题一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8·河南安阳一模·1)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eq\x(导学号33673167)(D)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封建文化先进性的相关提及况且秦朝也不是封建文明的典范与代表,故A项错误;八百多年的分裂割据,而秦始皇不过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统一,统一并非来之不易且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古代中国早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就没有所谓“专制性”一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可周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分封制之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并使得西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D项正确。2.(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24)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eq\x(导学号33673168)(A)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可知,战国时期的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甚至蔓延至政治层面,故A项正确;官吏选拔制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确立,故B项错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种将经济观念引入政治领域的现象,恰恰是战国时期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展的一种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得知,战国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并没有被彻底废除,故D项错误。3.(2018·广东惠州二模·2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eq\x(导学号33673169)(C)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解析]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文化较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4.(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eq\x(导学号33673170)(A)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解析]“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神,秦始皇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是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这与西周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类似,故B项错误;“始皇帝”称号反映了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的愿望,故C项错误;“皇帝”一词是秦始皇自创的,“帝”本身就包含神的因素,因此不能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5.(2018·江西六校联考)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eq\x(导学号33673171)(D)A.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机构精简,职能专一D.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A项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项。6.(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25)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eq\x(导学号33673172)(D)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这种结论既不能通过材料图表得出,又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并没有在材料中提及,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项正确。7.(2018·四川绵阳一模·27)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eq\x(导学号33673174)(C)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材料体现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从曹魏到东晋不断下降,隋唐到宋逐渐增加,唐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现象的变化与当时政治制度直接相关,且租佃关系在宋朝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曹魏到东晋实现九品中正制造成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不断下降,隋唐至宋朝实行科举制并不断发展影响其比例不断上升,故C项正确;曹魏至宋社会主流思想为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8.(2018·广东深圳一模·26)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eq\x(导学号33673175)(C)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解析]宋代设置通判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转运使的审计和监督体现了政府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而不是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宋朝始终……财赋运转的审计权,南宋还……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说明中央通过掌握地方财权来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即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严格控制,并没有说明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故D项错误。9.(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3)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坛不决,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eq\x(导学号33673176)(D)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解析]材料反映的“中书门下”设立的原因是中书省与门下省争论不断,没有体现皇权加强,故A项错误;中书门下长官都是宰相,唐代实行多相制,但与材料中设立中书门下的原因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知,唐朝还是实行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机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在政事堂设立中书门下,是为了避免中书门下的争论分歧过多影响决策,故D项正确。10.(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5)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eq\x(导学号33673177)(B)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布政使职权的变化,未体现扩大地方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布政使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变为由皇帝任命的巡抚的属官,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B项正确;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故C项错误;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地方机构办事高效,故D项错误。11.(2018·湖北黄冈质检·6)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朱棣eq\x(导学号33673178)(C)A.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 B.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C.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 D.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析]“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只是为自己正名,不会说自己“夺权”,故A项错误;“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已经不是“信史”,故B项错误;“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只是说明其继承王位的合法性,故C项正确;朱棣本身也不是嫡长子,是“健在的最年长嫡子”,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错误。12.(2018·山东滨州调研·10)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eq\x(导学号33673179)(B)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D.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解析]据题干材料,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明朝的司法审判制度,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而不是提高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分工明确,没有权力交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计52分)13.(2017·河北邯郸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eq\x(导学号33673180)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年份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合计100100100100一人户11.858.4612.1214.13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三人户20.6733.539.5837.57四人户23.2224.114.3111.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答案]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答案]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答案]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化(或现代化)。[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逐句概括即可。“六世同居”“五代同居”可概括为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饮食一道,财产共有”“也同耕共食”可概括为财产共享,共同劳动;“不分彼此”“不曾折箸争吵过”可概括为家庭关系和睦。(2)第一小问,发生的变化可根据材料概括。“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和“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的信息可归纳出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晚清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来分析即可。(3)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表格中家庭户规模的构成的比例数据可直接归纳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第二小问,趋势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思考,可归纳出城镇化、现代化。14.(2017·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eq\x(导学号33673181)材料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明代时,突出了它的“专制皇权”特性,作者首先肯定了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但随后,作者又对朱明王朝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明代虽然自居为汉、唐帝国的复兴,却没有汉、唐那样天下帝国的气度……明代固然恢复了中国人自己的统治,却丧失了天下国家的包容和气度,也没有消除征服王朝留下的专制统治。”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观点一:明代的“专制皇权”特性突出。明代废除了历代以来的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集决策权与行政权于一身,君主专制大大增强。后又设立内阁帮皇帝处理政务,但无法定权力,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中后期皇帝经常不上朝理政,纵容宦官专权。另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不经正常司法程序,侦缉办案。君臣共治传统破坏无遗,明朝政治日益黑暗。观点二:明代没有汉唐那般气度,更加保守内敛。明代开国后,无视宋元以来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趋势,对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只有朝贡贸易相对繁荣,但不久后也缩减规模。军事上重修万里长城,采取防御战;文化上以八股取士,程朱理学日益僵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根据题干的要求“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先阅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专制皇权”,再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组织答案,注意组织答案时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15.(2018·江西宜春调研)(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eq\x(导学号33673182)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巡视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制度的建设。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详细具体,成为历代开展巡视工作遵循的原则;宋辽金时期制定了《御史台仪制》《御史弹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等制度,从巡视内容、巡视程序、巡视官台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巡视立法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历代巡视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权力很大。如汉代巡察郡国的刺史只是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级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对之十分敬畏。官员巡视地方时,主要有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但具体巡察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注重发现问题,讲求实效。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唐代时规定巡视官员要有刚正疾恶的品质,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实践经验,并规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时还对巡视官员的最低和最高年龄作了规定;清代特别规定,对于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牧设备回收合同范本
- app软件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简约
- 佛山机械购销合同范本
- 京东供货方合同范本
- 加工协作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保密协议
- 动漫公司产品合同范本
- 修理提成合同范例
- 全款买车正规合同范本
-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外文文献翻译2016年
- 控股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图.docx
-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的培训
- 2008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PPT课件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_(全部标有注释)字母排序
- 人造革的几种生产制造方法
- 在银行大零售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解学习
-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
- 水电站大坝土建安装工程悬臂模板施工手册
-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共58页).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