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自然选择的对象,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对于同一种群来说,K值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浅水区和深水区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2.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A.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C.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D.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3.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B细胞,b表示浆细胞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C.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4.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则调查范围内该种兔的总数量约为()A.46只 B.125只 C.88只 D.96只5.下列人和动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C.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6.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请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________中,多巴胺___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________,毒品可卡因会导致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3)细胞内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________(结构)吞噬消化。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8.(10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导致尿道括约肌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完成排尿反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婴儿在睡梦中会尿床,即膀胱充盈时就会排尿,其排尿反射过程的反射弧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些成人患者也会出现像婴儿那样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可能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现了损伤。(2)上述事实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是如何联系的?___________。(3)尿液排出时刺激尿道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被排空,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正”“负”)反馈调节。(4)有同学为减少课间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_________。9.(10分)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常见的室内害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____________%。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____________。(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____性,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填字母)。(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______(内/外)一致。(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向左/向右/不变)。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11.(15分)为积极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界范围内、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___是实现碳循环平衡的重要举措。(3)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了许多有害物质,如铅、汞等,它们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危害人类,有效减少这种危害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4)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主要是遵循_______________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个体是自然选择的对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对于同一种群来说,K值还跟环境有关,并不是固定不变,B错误;C、池塘浅水区和深水区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D、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不一定都能演替到森林,还跟气候和人为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C。2、C【解析】孟德尔通过对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了豌豆遗传的普遍现象——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并通过严谨的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能圆满解释杂交实验结果(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假说”。孟德尔又把他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演绎是指基于假说的推理),预期了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1:1的结果,并运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了他预期的结果。【详解】AD、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都是假说,AD错误;B、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是对实验结果的验证;B错误;C、选项中测交预测结果为高茎:矮茎接近于1:1,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C正确;故选C。3、D【解析】图中a、b、c应表示可能存在的结构或细胞,d、e表示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图解,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a(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b(浆细胞),b能够分泌c(抗体),A正确;B、体液免疫过程中,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B正确;C、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抗利尿激素,C正确;D、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故选D。4、D【解析】应用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是:种群个体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即被标记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不变,因此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解】已知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根据公式,即,计算可得(只),因此该种兔的种群数量大约为96只,D正确。故选D。5、C【解析】内环境成分总结: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1、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详解】A、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发生在线粒体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碳酸钠和碳酸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6、A【解析】由图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并以其中一条链作模板合成RNA,故A对。在图中的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是A—U,B错。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2个核糖体,可得到两条肽链,C错。由于图中表示的基因表达过程中,是边转录边翻译,所以该基因应该是原核细胞中的基因,D错。【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突触小泡②.不是③.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④.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⑤.溶酶体⑥.增强【解析】根据题图可知,多巴胺转运体位于突触前膜上,根据箭头方向可判断出该转运体的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吸收,而可卡因可与该转运体结合,导致多巴胺重吸收的速率降低,据此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内,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详解】(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多巴胺转运体是用于多巴胺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多巴胺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3)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溶酶体吞噬消化。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使得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题干,正确理解图示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8、(1)①.b→c→a②.d或e(2)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3)正(4)不可取。人体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很少,应该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明确两个反射弧即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弧和大脑控制的对脊髓排尿反射弧中各结构。【小问1详解】婴儿会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对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有效的控制,故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则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b→c→a;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d或e处受损,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小问2详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不能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小问3详解】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小问4详解】不可取。人体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很少,应该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点睛】本题以人体的泌尿过程为情景材料,考查反射的概念、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的分级调节,意在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①.80②.81%③.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④.雄⑤.11或12【解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70%+1/2×20%=80%。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90%×90%=81%。(2)由于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的个体容易生存,而不抗药的个体易被淘汰,使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说明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则该个体的性别是雄性,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1或12。【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B②.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③.a、b、c(2)①.h②.协助扩散③.内(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5)①.AB②.向左③.B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小问1详解】根据图1中A所在神经有神经节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则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突触结构由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和c是突触后膜三者构成。【小问2详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传导方向与膜内一致。【小问3详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小问4详解】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可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在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体现。【小问5详解】①由图4分析可知,其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纤维上将产生兴奋,膜电位反转,使图图4中指针偏向相反方向,即向左偏转。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膜内电位升高,发生BC区段的变化。【点睛】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电位变化情况,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中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11、(1)①.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2)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②.二氧化碳排放(或“碳释放”或“化石燃料的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