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探究案例(论文)10000字】_第1页
【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探究案例(论文)10000字】_第2页
【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探究案例(论文)10000字】_第3页
【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探究案例(论文)10000字】_第4页
【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探究案例(论文)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研究案例--以《最美中国》为例中文摘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无人机航拍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由于其高门槛的特点,使得直升机航拍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航拍的兴起。无人航拍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在各类记录片、影视拍摄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无人机航拍的更新换代,航拍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以无人机航拍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并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开展研究,以《最美中国》为案例。首先,详细介绍了纪录片定义以及记录片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无人机航拍技巧在《最美中国》拍摄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分别从拍摄高度和角度、一镜到底、特色拍摄手法、时间选择等方面对无人机航拍进行了解读。之后,结合《最美中国》纪录片,分析了无人机航拍在影视纪录片中所展现的优势,并从拍摄形式和艺术表达方面进行了解析。最后,简单论述了无人机航拍《最美中国》记录片的价值意义。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影视制作者、摄影爱好者,深入了解无人机航拍。关键词:无人机;航拍技术;记录片;影视拍摄目录TOC\o"1-3"\h\u21008摘要 115609一、绪论 110863(一)研究背景 14713(二)研究意义 122685(三)研究综述 176921.国外研究 136632.国内研究 18643(四)研究方法及内容 217557二、航拍纪录片概述 232254(一)航拍纪录片定义 23346(二)航拍纪录片发展历程 2274211.早期航拍 3142302.载人航拍 3176783.无人机航拍 34077(三)《最美中国》简介 412709三、无人机航拍拍摄技巧在《最美中国》中的应用 428914(一)拍摄高度和角度 4862(二)一镜到底 425100(三)无人机的特殊拍摄手法 512128(四)时间的选择 518877四、无人机在航拍航拍记录片中所展现的优势 630793(一)纪录片拍摄形式方面 696421.拍摄视角灵活 673372.拍摄空间自由 6316703.航拍运动多元化 73613(二)纪录片艺术美感方面 754211.体现了几何画面感 777752.凸显了抽象美学 7235703.实现了各要素和谐 814799五、总结 813321参考文献 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影视创作中趋于稳定与安全性能,并具有智能化,轻型化,灵活多样的摄影模式,无人机航拍这一特殊表现手法在影视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厉害了,我的国》,还是《最美中国》等影视作品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均得到大量应用。通过对无人机航拍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影视作品中运用无人机航拍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航拍能给作品增加更多的艺术效果;能够让观众获得更加真实生动的感受。无人机航拍图片区别于地面常规摄影的图片,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奇观,小型无人机具有其优点,高空视角独特,低空紧贴飞行灵活,具有常规摄影及传统载人飞机摄影无法实现的特殊视角,所以无人机航拍图片在形式美上自然有别于常规摄影及传统有人机摄影。因此,文章将以无人机航拍为研究对象,以作品呈现为基础,说明无人机运用于景观摄影时给人的视觉感受。(二)研究意义目前,无人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喷洒、地面勘探、测量测绘、高空灭火、安全巡航以及影视拍摄等领域中,随着高清相机的普及,无人机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的新宠。本文通过探究无人机航拍在影视记录片中的应用情况,进而分析无人机拍摄对影视作品的好处,为航拍记录片的发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促进无人机航拍领域的发展。(三)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就已研究过的西方美学及无人机领域而言,从美学视角出发,专门探讨“无人机航拍图片形式美''"的文献和著作基本上还未见,而直接对“形式美”及“形式美学“,“无人机航拍技巧”进行研究的文献和著述则更多。埃里克.程在《无人机航拍从入门到精通》一书中提到“抽象物”,书中写道:“航空摄影最适合拍抽象照片,由于土地拥有所属性,并且为人类所利用,因此,土地划分为多种几何形状,只需要人们的角度离地面一点,便可清楚看见。而在地面,抽象图形通常都是宏观或是微观,或是只属于大型物体,离开背景不一定能够看得清楚,而从天空中看,抽象物通常都是众多整体物体的集合,其大小通常很难判断。其指出如果要想拍摄出符合主题要求的作品,必须对自己想要表现的对象进行,了解其中抽象物几何形状为形式元素。2.国内研究国内无人机艺术及创作研究方面情况,与以上国外无人机研究现状基本趋同。在国内,有关无人机艺术和作品创作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无人机摄影技术;二是关于无人机艺术创作形式;三是关于无人机艺术实践。不论是国外有关理论与成果的学术译著,还是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专著(基本介绍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理论),抑或业内人士的有关文章或学术成果,无不以无人机拍摄技巧作为中心论题。牟健为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教程》一书中,对其美学角度作了小段探讨,其论著“除具有相应拍摄原则及经验外,还以美学角度作为切入口,把无人机视角同上帝视角,神仙视角作对比,借用并继承了中国山水画展现的,自古至今华夏五千年俯视文化”.^然而,对于航拍画面形式美感问题,亦未作为涉及。国内外在无人机研究方面的观点,理论,学说都比较少,到目前为止,对无人机航拍的研究还比较稚嫩,具有不确定性,一般不易掌握。(四)研究方法及内容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借助于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了有用的文件和资料,从而奠定了数据基础与信息基础,并借助于文献的综述和文献的探究,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的框架,帮助本文形成了良好的思路与思维。案例分析:通过结合具体的无人机航拍记录片《最美中国》进行分析,详细地探讨了无人机航拍在记录片拍摄中的应用,并研究了无人机航拍的一些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内容。航拍纪录片概述,详细地介绍了航拍记录片的定义,以及航拍记录片的发展历程。无人机航拍在《最美中国》中的应用,论述了《最美中国》中一些无人机航拍拍摄技巧的应用情况。无人机航拍的优势,通过对《最美中国》记录片进行分析,探究了无人机航拍在记录片拍摄形式方面和纪录片艺术美感方面的优势。航拍系列纪录片《最美中国》的价值,简单对无人机航拍记录片《最美中国》的价值进行总结、概述。二、航拍纪录片概述(一)航拍纪录片定义航拍纪录片是纪录片大类之一,它首先具备了纪录片的普遍特性—真实性,即格里尔逊所倡导的纪录片要创造性地对待现实。其次,航拍纪录片是记录人类活动和人类造物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有其自身独特的人文性,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不仅要遵循常规的构思方法,还要对纪录片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于杨.无人机航拍镜头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2021.。再次,航拍纪录片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艺术化的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航拍纪录片在航拍技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它不仅是当今航拍发展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成为媒体领域继电视剧、电影之后又一新兴的纪录片类型,尤其是在综艺节目、自媒体节目等方面,航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杨.无人机航拍镜头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2021.高涛,鲜青岭.多旋翼无人机在影视航拍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航空,2021(3):3.(二)航拍纪录片发展历程1.早期航拍法籍摄影师纳达尔于1858年拍下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张航拍照片尽管自摄影技术问世以来就一直有摄影师在尝试多种方式升空摄影,而被认可的第一张航拍照片载具就是一个简单的载人热气球。航拍照片诞生之初,由于早期摄影技术还不成熟,曝光操作和底片冲洗流程都比较繁琐。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马克·奥尔德林研发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小型无人机——微型飞行器,它能像一架普通飞机一样起飞降落。莱特兄弟开创了人类动力航空时代后,发明了飞机作为航拍载具来实现航拍,由于其操作简单、速度快、灵活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航拍的主要工具之一。载人机航拍可靠性显着提高,在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航拍技术也以飞机为支撑,迈上了飞速发展的新道路杜鑫.无人机技术在影视航拍中的应用[J].现代电影技术,2019(9):5.杜鑫.无人机技术在影视航拍中的应用[J].现代电影技术,2019(9):5.2.载人航拍飞机发明不久便被运用到军事领域中,莱特兄弟传承航拍早期功能军事侦查。威尔伯·莱特于1909年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双座飞机,他是一名专业摄影师,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有一个场景就是拍摄军事基地。由于他拍摄的照片具有很高的清晰度、可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因此这种航拍方式很快就被军方所接受,并成为飞机航拍和侦查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战期间,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和作战样式改变,航空侦察逐渐被运用到战场侦察当中,并成为战争后期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航拍成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以其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特点成为了现代航拍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固定翼飞机是最早出现的载人航拍方式之一,它具有飞行路线短、速度快和可选择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的航拍方式相比,固定翼飞机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飞行高度以及更灵活的起落地点等特点李正茂.浅谈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中的另一种运用[J].中国广播影视,2021(7):93-95.李正茂.浅谈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中的另一种运用[J].中国广播影视,2021(7):93-95.3.无人机航拍二十一世纪随着无人机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无人机航拍。一般无人机最大载重量13kg,极限航拍时间15min,高度约300m(最大载重量情况下),机上悬挂松下DVCPRO相机。稳定装置安装有控制相机移动的马达。可实现相机上下180度俯仰移动,水平360度俯仰移动,而俯仰与转动速度任意调节。它还配备有微型计算机,GPS定位器及各种传感器等等,可以随时掌握飞机位置。”很显然,那时先进的航拍无人机已具有目前航拍无人机最基本的功能,杨葆华教授还提出这类航拍无人机存在的不足:载重过小,一般仅有几公斤重,飞行时间过短,最多飞行时间不到20分钟,而又无飞机飞行数据,不能较准确地定位飞机位置,这就造成拍摄上的一些困难。目前来看,航拍无人机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攻克了一些难题,如航拍相机进一步小型化,飞行时长加大,GPS定位和陀螺仪姿态定位的运用等等严健中.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与实践[J].声屏世界,2021(23):2.严健中.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与实践[J].声屏世界,2021(23):2.无人机航拍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无人机航拍设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中,从2010年开始,国内一些企业开始研究和设计基于飞行控制器进行实时画面传输以及通过电动云台控制航拍无人机飞行的方案。航拍无人机与传统的航拍飞行器相比,具有起飞快、速度高、起落地点灵活、操作难度低、拍摄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优点。随着无人机航拍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和迭代,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画幅越来越大,搭载的操作系统也越来越多,使得直升机航拍成为主流航拍制作方式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航拍话语体系徐万里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4):3.徐万里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4):3.(三)《最美中国》简介《最美中国》是中国第一步全景VR纪录片,由大疆传媒、优酷旅游、奥创天地等共同打造。如下图一所示,这部作品采用了全新的无人机航拍视角和VR虚拟现实技术,颠覆了传统的视听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该片于2015年初开始策划和拍摄工作,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并在2017年底与全球用户见面。作为一部集人文历史、自然奇观、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大型航空科普纪录片。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好评。反响巨大。收视率节节攀升。口碑极佳。备受关注。好评如潮。《最美中国》筹备1年后,于2016年4月份开拍,在未来一年内剧组将走进整个中国,围绕24节气这条主线,向观众全方位呈现中国自然地理,传统习俗和热门时事等内容,讲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传奇。图一最美中国宣传片图片来源:官方宣传三、无人机航拍拍摄技巧在《最美中国》中的应用(一)拍摄高度和角度通常交代叙事功能,拍摄高度以100m左右为宜,50m范围内飞行比较符合人的日常视觉感受,同时带来航拍时的特殊视觉感受。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飞翔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会选择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刘元锋.浅谈航拍技术在军事题材纪录片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9(2):3.刘元锋.浅谈航拍技术在军事题材纪录片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9(2):3.图二《最美中国》中的部分画面图片来源:纪录片视频截图在无人机航拍《最美中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视角:平行视角、垂直视角和倾斜视角。平行视角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一种摄影方式,它能够将同一高度下拍摄到的两个或多个像对相互重叠,形成一个大视场角的图像。无人机在水平视角下拍摄时,可以看到建筑物的轮廓。当无人机飞行到一定高度后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视角——倾斜视角。这种视角主要通过飞机上安装的摄像机来实现的,通常拍摄物体处于空中某个特定位置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该角度与受众在生活中的主观角度相似,接受度高,图片沉稳,能够给予受众较好的亲和感。但由于它不能直接反映出事物真实面貌,所以只能通过后期处理来增强其真实感,让观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这一类摄影作品通常称为倾斜视角赵莹,李宏哲,孟昱.探析无人机航拍在电视直播中的应用[J].大观:论坛,2021(7):2.赵莹,李宏哲,孟昱.探析无人机航拍在电视直播中的应用[J].大观:论坛,2021(7):2.(二)一镜到底“一镜到底”概念是从传统摄影方式中演变而来的,它是指摄影机不中断、不停机地拍摄照片,一次拍完一幅作品的拍摄手法。无人机航拍代替传统摄像机进行拍摄的过程:摄影师在没有任何场地约束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滑轨和摇臂来完成拍摄任务。如图三所示,在《最美中国》节目中,有这样一段视频拍摄山川的画面。在拍摄过程中,无人机能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运行。比如在飞行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和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飞行速度并改变高度,直到达到预期效果为止。无人机的第一排可以拍摄山峰,而第二排则可以拍摄周边云雾,通过连续镜头进行画面叙事,保证了画面的流畅性和流畅度。因此,无人机拍摄得到广泛使用和发展。如今,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尝试用无人机拍摄纪录片无人机采用“一镜到底”式的地面拍摄方式,“一镜到底'”具有高灵活性和大范围覆盖的特点。因此无人机航拍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刘鹏昊.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演艺科技,2021(1):4.刘鹏昊.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演艺科技,2021(1):4.图三《最美中国》纪录片中关于山峰的图片图片来源:纪录片截图(三)无人机的特殊拍摄手法无人机技术日益成熟,器材功能也日益发达。从大疆诞生之初,大疆就推出了“精灵”系列到现在的“御”系列和“悟”系列等产品。从最初单一的拍摄领域发展成涵盖多门类的综合平台。无人机航拍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摄任务了,它还具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性。从最初的“御”到“御”,再到现在的航拍无人机,我们看到了更多面向平民的运动变焦镜头产品。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御”还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摄影方式。而对专业摄影师来说,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摄影装备潘峰.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分析[J].新闻传播,2022(6):2.潘峰.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分析[J].新闻传播,2022(6):2.(四)时间的选择航拍和传统摄像不一样,当光线和不充足时可通过外部工具辅助来补充光线,当阳光过强时也可通过遮光来实现,航拍光线之来自于阳光照射和反射。而航空摄影是利用飞机作为载体来进行影像获取,因为其飞行距离短以及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在使用上具有很大优势陈蔷伊,邓东林.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5):3.陈蔷伊,邓东林.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5):3.白天的航拍光线主要来自于太阳的直射光和反射光两部分,而阳光对被摄物体影响较大。通常航拍的最佳时机为上午5时至9时和下午4时至6时。此时太阳刚升或要落,光线柔和而不强,在这段时间内拍摄的照片可以较好地体现被摄物体用肉眼观察到的色泽,同时还可以赋予被摄物体金黄色或者橘黄色,以增添照片的内涵。晚上是最重要的航拍光源,尤其在夜晚这一时间段,如城市霓虹灯、街道灯光等,所以在夜晚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光线,不要让光线过于柔和,否则会造成画面模糊,甚至出现霓虹闪烁现象。四、无人机在航拍纪录片中所展现的优势(一)纪录片拍摄形式方面1.拍摄视角灵活在传统视角中,人看面前的东西都是以当下的状态为基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现它,然后通过心理来调整其认识问题的姿态。但因为人的身体活动范围有限,所以从人本身来看视角有限,辅助设施和自身视角的高度制约着大范围视野的形成。常规观察方式下,人们只能通过平面视角来欣赏大自然中的线条变化,这就造成了常规视角的局限。无人机的出现为航拍提供了便利条件,“360”式的第一视角让无人机可以从“上帝视角”中获得更多的俯视冲击。因此,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逐渐应用于摄影领域当中,无人机就是其中之一陆黎明.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与影响[J].电视技术,2020,44(10):3.。它可以利用飞行器本身携带的传感器来获取更远距离内的信息,从而获得更为立体直观的图像。但是由于无人机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如:视角小、自由度低),其拍摄视角也是有限的,无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规视角(平拍、仰拍或俯拍)是指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正俯视角来完成拍摄任务,这种正俯视角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给人以强烈的主宰感和统治感。操纵无人机飞行时,借助图传设备搜索,抓取,高空以俯瞰视角按光,按色,按构图来营造,摄影时给人的特殊风景和视角陆黎明.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与影响[J].电视技术,2020,44(10):3.刘艳,周丽.无人机航拍开启纪录片制作新图景[J].采写编,20192.拍摄空间自由传统的视觉空间包括摄影高度摄影方向以及摄影距离两部分,摄影高度和视角的限制也制约着传统视角下的创造,不能在其所处的空间内更加自由的去创造。伴随无人机航拍技术而来的影像空间自由化正好弥补了传统摄影中存在的缺陷,无人机航拍高度决定了影像空间大小与视域范围,受航拍设备制约,多数航拍作品基本高度都处于500m内空间范围内,低于高度的空间则可任意移动摄影,也使得传统摄影方式无法到达的空间地点都可由无人机完成。在景观摄影的创作中发现,不只是对它宏观场景的展现,还要对被摄对象细节的把握,为了让被摄对象能够实现画面丰满和细节足够,将无人机的高度降下来进行摄影无疑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低空拍摄已经成为可能郑家志,孙祖强,赵帅,等.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油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6):2.郑家志,孙祖强,赵帅,等.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油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6):2.3.航拍运动多元化因为无人机镜头移动不受空间限制,所以无人机镜头使用起来比较自由,活动量也比较大,能够在任何高度上进行摄影,这在它传统的拍摄手法中是无法做到。无人机画面具有运动多元化和形式美感丰富等特点,"多元"与"形式美感"是无人机区别于其他设备(如镜头)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画面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注重操控运动。通过无人机离地定位,以空间为上下左右定位运动进行摄影,升降运动模式虽简单,但是使用恰当,具有史诗般的画面效果和最佳场景转换效果。如图四所示,在纪录片《最美中国》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场景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不同的升降、下降镜头进行场景交换。通过分析《最美中国》中降高镜头和升高等技术应用,可以发现降高镜头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比如电影里画面从云里缓缓落下,渐渐看清了底下的风景以表示即将到来,开关亲密的画面看起来舒适流畅、合乎哲理;它的画面里缓缓上升离得很远,表示镜头的终结,,用它的拍摄手法更是寓意把人的目光引到电影里需要叙述的对象身上,把观众带进故事里。比如在拍摄新疆喀拉峻草原时,无人机缓缓地从云层中下降一直跟随至狂奔的野马身边,采用这一手段也是为了把人的目光,由草原上瑰丽的景色带入被摄对象。图四《最美中国》无人机拍摄图图片来源:纪录片截屏(二)纪录片艺术美感方面1.体现了几何画面感组成航拍画面节奏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光等。这些元素能够产生节奏感不是反差就是规律性地反复出现,反差元素可表现为:长短不一,宽窄不一,曲直不一,大小不一,横向不一,纵向不一,高低不一,静中有动等,而这些反差元素使画面富有韵律美。首先就是时间上的交替,在拍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拍摄频率的增加,拍摄角度也要相应地加大或减小;或者随着拍摄高度的降低而升高。正如音乐的节奏,忽高忽低,忽弱忽强,忽长忽短地进行着动作的转换,这才反映了节奏的转换。从音乐上看,舒缓的韵律能给人一种宁静惬意之感,激扬顿挫更易使人兴奋,像摇篮曲使人放松入睡,舞曲却能令人纵情。无人机航拍是利用飞机上搭载的摄像机在空中拍摄地面物体的方法来实现的一种新型摄影技术,这种新的摄影方法与传统的摄影相比,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合理的线条排列可以使画面简洁明快,巧妙的线条排列可以增加画面的力度,合理的线条分布可以增强发射光束的强度等。2.凸显了抽象美学有些时候建筑的背影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浑厚的表对或含蓄的暗示、有时还可起到衬托作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背影则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英语里有一个词“chiaroscuro”明暗对照,意指之运用光线与背影之反差凸显主体、、一张照片,在用自己的视角创作图片时。我们将发现背影非但没有损害画面构图、还可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相反地,背景却显得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味,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光影的力量!而是促使自己的构图更加完善,背影能够使景的局部图案伸展开来,能够拓展景的表现力,光线与背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得到了一个富有抽象特征的形象,而这一抽象美的形象所带给人的不只是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其对于所摄景的第二次塑造,对于画面空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能够塑造景更加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光与影乃至画面心灵,引起人在心理上、情感上的共鸣陈飞.探析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J].新闻潮,2021(4):3.陈飞.探析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J].新闻潮,2021(4):3.图五《最美中国》纪录片中地貌拍摄图片来源:纪录片截屏实现了各要素和谐摄影发展到今天已逾百年,在这百多年里摄影产生了多种原则与法则,其中包括“黄金分割法“,“三分法”“对称与平衡”等,实际上这些原则与法则都是要让各种形式的元素能够在同一幅照片上相互协调,符合人对于美的认识与感受。为了达到这种和谐程度,“黄金分割”和“三分法”就应运而生了,它是指把物体的视觉重量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从而使整个画面元素能够协调统一。本文主要以无人机航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应用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无人机航拍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受众通过镜头所观察到的各个要素,所以要经过很多观察与思考怎样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怎样把各个要素间的排列布局让它们产生美感,但是不管是角度的选择还是照片各个要素的协调都脱离了无人机空中拍摄的范畴,而无人机的全方位性又让它有着不可取代的优点,能够把各个要素融合到同一张照片上。五、总结通过本文对无人机航拍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摄影技术势必带来新的视觉体验与时代推动。影像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