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标准5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晋建标字〔2019〕109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各省市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山西省现状,并在广泛本标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函寄至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太本标准主编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临汾市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中心71总则 23基本规定 44建设要求与指标 55城市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 6城市绿地绩效评价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238 4 5 9 22ListofQuotedStandardsy 1.0.1为提高山西省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巩固绿地建设成果,促进绿地建设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规划建设、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绿地绩效评价。1.0.3城市绿地建设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用地,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并2.0.2公园绿地publicpark2.0.3防护绿地greenbuffer用地独立,具有卫生、隔离、安全、生态防护功能,游人不宜2.0.4广场用地urbansquare2.0.5附属绿地attachedgreenspace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工业、物流仓储、道路与交通等公用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2.0.7社区公园residentialpark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2.0.8专类公园specializedpark2.0.9游园garden3用地独立,规模较小或形状多样,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2.0.10风景名胜公园famousscenicpark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2.0.11绿地率ratioofgreenspace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用地总面积占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0.12道路绿化覆盖率Roadgreencoverage道路红线范围内乔木、灌木、草本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比例。43基本规定3.0.1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应充分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内容,综合性地运用服务、管理和执法手段,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3.0.2城市规划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严格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目标和要求。3.0.3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城市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效管理。3.0.4城市绿地建设应符合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等的建设要求与建设指标。3.0.5城市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包括城市绿地植物养护、设施及3.0.6城市绿地绩效评价结果应由高到低分成I、Ⅱ、Ⅲ、IV四个标准等级。54.1.1按照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要求,城市绿地建设应符合以下规1严格保护现有绿化成果,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市绿地建设用地的需求;4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假山的使用;5现有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应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6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4.1.2城市绿地建设应实施自然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应符合下列规1城市河道、景观水体护坡驳岸应按照生态化、自然化原则进3铺装地面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提高环境效益;4.1.4城市绿地建设应选用环保节能型建材,避免材料浪费,合理64.2.2综合公园分级配建指标和基本设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处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hm²,中小规模城市可结合实际条件确定,每处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hm²;2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和设置要求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类别公园每50万服务人口不含50hm²以下每20万服务人口不含20hm²以下每10万服务人口不含10hm²以下3基本设施配置应符合表4.2.2-2的规定;公园规模(hm²)123405公共服务607园物管理04.2.3社区公园分级配建指标和基本设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处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hm²;2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和设置要求应符合表4.2.3-1的规定;7类别社区公园居住区人均指标≥2.0m²/人不含5hm²以下人均指标≥1.0m²/人不含1hm²以下3基本设施配置应符合表4.2.3-2的规定;社区公园规模(hm²)10230400506△07园务管理△0注:“。”表示应设置,“o”表示宜设置,“△”表示可设置,“_”4.2.4专类公园分级配建指标和基本设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单个新建专类公园的面积应不小于5hm²;2专类公园应根据特定内容与形式,配套相应的游憩和服务设施;4.2.5游园分级配建指标和基本设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处用地面积不应小于0.1hm²;2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和设置要求应符合表4.2.5的规定:类别游园居住区≥1.0m²/人不含0.4hm²以下835%,旧城居住用地的绿地率不应小于25%。4.2.7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的绿地率不宜大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当设立宽度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1城市道路路段绿化覆盖率应符合表4.2.8的规定。城市景观绿化覆盖率(%)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宜小于3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面积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4广场用地内不得规划与广场自身的管理、游憩、服务功能无关的建筑用地,用于管理、游憩、服务功能的建筑用地的面不应大于2%4.2.9新建城市绿地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占绿化面积的比例宜大于7Q%,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小于30%。4.2.10城市绿地建设应有效地发挥应急避难功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类型(平方米/人)综合公园(≥50hm²)中短期避险绿地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社区公园95城市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5.1.1植物养护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植物养护主要技术内容应包括整形修剪、松土除草、灌水与排水、施肥、园林病虫害防控、改植与补植等;2绿地内植物栽植超过一定年限,出现植物长势衰弱、植株生长过密、与设计效果严重不符等情况,应进行更新或调整。3易受寒害或冻害的植物应在寒潮来临之前做好防护措施。4加强园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5夏季新栽苗木应采取遮阴措施,如使用遮阳网。6降雪量较大时应及时清除针叶树和树冠浓密的乔木、灌木上的积雪。5.1.2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古树名木养护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补水与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树冠整理、地上环境整治、>树体预防保护等;2古树名术复壮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土壤改良、树体损伤处理、树洞修补、树体加固、周边环境改造等;3古树名木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5.1.3为防止对开放性城市绿地造成人为破坏或过度践踏,必要时应分期、分区进行封闭式养护。5.2设施及技术管理5.2.1城市绿地附属设施的管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绿地内建筑及构筑物应保持外观整洁,构件和各项设施完好无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娱乐、健身设施应根据维护保养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安全检查。3假山、叠石应保证完整、稳固、安全,假山结构和主峰稳定性应符合抗风、抗震要求,不适于攀爬的叠石应设置醒目提示标识和防护设备。5.2.2城市绿地景观水体的管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城市绿地内水体应保持清洁,水质良好,水位正常,人工水池的池壁应保持干净美观;2再生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时,其水质应符合GB/T18921的有关规定;3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应确保完整、无缺失;5.2.3城市绿地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由于城市绿地建设导致无障碍通道接口、行走路线被永久性占用的设施,应重新规划和设计,保证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2无障碍设施出现裂缝、变形和破损,以及零部件松动、脱落、缺失、故障、磨损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维护;5.2.4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施的管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保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设施和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垃圾储运等设施正常运行;2应急标志应确保标识明显,位置合理;3确保应急通道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5.2.5城市绿地清理与保洁应符合下列规定:1绿地应保持清洁并清理影响景观的杂物、干枯枝叶、树挂、乱涂乱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2收集的垃圾、杂物和树枝落叶应及时清运,不得随意焚烧;3各种与绿地无关的张贴物或设施应及时清除;5.2.6绿地管理单位应制定年度、月度管理计划,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内容应包括绿地建设基本情况、绿地养护过程的动态情况、各项养护管理技术措施、日常养护日志、养护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及其处理结果等。5.2.7城市绿地建设单位移交时,应向接收单位提供纸质及电子版竣工验收资料、质量报告、结算报告等相关资料。5.2.8城市绿地建设单位从验收合格之日起,按照合同约定开始养护,养护期结束后由接收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维护。5.2.9城市绿地建设单位管护期间未按相关规定进行养护的,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整改。5.3运营管理5.3.1综合公园运营管理可采用政府主导经营管理模式。5.3.2社区公园、游园运营管理可采用物业公司、公园周边的房地产商、市民参与运营等管理模式。5.3.3国家或者省市级的专类公园可采用公私合营模式;历史名园可采取政府主导经营管理模式;私人投资建设的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可采取企业独营模式;风景名胜公园可根据其开发方式和特点采取政府主导经营管理模式或公私合营模式。5.3.4城市绿地管理部门应与地方政府、社区及街道的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5.3.5城市绿地管理部门应制定与其管理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当地政府的应急防控响应等级,启动应急管理预案。5.3.6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政府投资的城市绿地建设资金进行监管。6城市绿地绩效评价6.1一般规定6.1.1城市绿地绩效评价应结合每年绿地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突出问题和新的发展要求,制定年度评价或五年评估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责任分工、组织保障等内容6.1.2城市绿地建设绩效评价应在绿地建设过程中或建设完成后进行,评价过程应公开、公平、公正。6.1.3城市绿地建设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城市绿地科学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依据。6.2.1城市绿地绩效评价应将城市绿地满意度、绿化环境、社会性、景观性、文化性、经济性、生态效益作为监测和评价重点。6.2.2城市绿地满意度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表A.0.1进行评价,其中被抽查公众数量不应少于城区人口的千分之一。6.2.3城市绿地绿化环境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6.2.4城市绿地社会性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表A.0.3进行评价。6.2.5城市绿地景观性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表A.0.4进行评价。6.2.6城市绿地文化性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表A.0.5进行评价。6.2.7城市绿地经济性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表A.0.6进行评价。6.2.8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内容、评价取分标准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表A.0.7进行评价。6.2.9城市绿地绩效评价结论宜分为I、Ⅱ、Ⅲ、IV四个等级,评分标准应符合表6.2.9的规定。I级IV级6.3评价实施6.3.1评价实施主体应为绿地管理部门内部组织的考评小组,或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绿地管理部门、专家、社会公众组成的评价考评小组。6.3.3绩效评价结果应纳入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年度工作报告中,并与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挂钩。6.3.3绿地管理部门应根据评价结果对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反馈和修正。附录AA.0.1城市绿地满意度评价应按表A.0.1进行评价,其中被抽查公众数量不应少于城区人口的千分之一。表A.0.1城市绿地满意度调查评价表9.0分~10.0分8.0分~7.0分~7.9分小于6.0分1的面积和数比较般较不满意不满意E满12的景观效果是否满意比较较不满意不满意3使用对城市公园的服务设施是否满意比较较不满意不满意对城市公园到达的方便性是否满意比较较不满意不满意对城市公园的管理是否比较较不满意不满意4气质量是否比较不满意体质量是否比较较不满意不满意表A.0.2城市绿地绿化环境评价值评价表9.0分~10.0分8.0分~7.0分~7.9分6.0分~6.9分小于1局的环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综合环作用高低2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程度高差3风貌形成的作用貌特色组成中的作用高低4能定位中的作用对城市性功能所产生的影响高低5E表A.0.3城市绿地社会性评价值评价表权重9.0分~10.0分8.0分~8.9分7.0分~7.9分6.0分~6.9分小于1使用性城市绿地广场的使用程度好差E社12好差3适用性好差4可达性主要评估城市绿地是否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和进出好般差5开放性主要评估城市绿地对于城市好差6安全性主要评估城市控和大型活动组织等方面对于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的防范能力好差7表A.0.4城市绿地景观性评价值评价表权重9.0分~10.0分8.0分~7.0分~7.9分6.0分~6.9分小于1景观好差E最12工艺好差3养护好差4应用和适应性好差5E景A.0.5城市绿地文化性评价应按表A.0.5进行评价。表A.0.5城市绿地文化性评价值评价表权重9.0分~10.0分8.0分~8.9分7.0分~7.9分6.0分~6.9分小于l的保护主要评估城市绿地营造对于产、遗存遗迹的保护与展示的水平好差E文12的继承主要评估城市绿地营造对于平好差3E文权重9.0分~10.0分8.0分~8.9分7.0分~6.0分~6.9分小于1维护费用水节能费用、好差E经12节约费用约土方成本、好差3工作岗位主要评估城市约的火工成本。创建工作岗位的数量好差4收入收益等好差5性A.0.7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应按表A.0.7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符1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1)应进行生物物种资源普查,统计物种数量,并以完成当2)应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保护实施措施。3)评价期当年超过基准年五年,应评价城市市域内代表性鸟类,鱼类和植物种物种数量相较于基准年对应物种数量;评价当年未超过基准年五年的仅评价以上1)、2)两条。2城市湿地资源评价1)应完成城区范围内的湿地资源普查,并以完成当年为基2)应制定《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和保护实施措施。3)评价期当年的湿地资源面积低于基准年统计的湿地资源9.0分~10.0分8.0分~7.0分~6.0分~小于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空气质量日API指数应好天)差E生19.0分~10.0分8.0分~8.9分7.0分~6.0分~小于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声好dB(A)dB(A)差3岛效应强度城市建成区和建成区周边区域6月好))差4生物多护好差5保护资源保护好差6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标准制订说明《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标准》DB/J***—20XX,经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年XX月XX日以第XX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相关单位、专家的意见及多次修改,取得了符合山西省省情,可操作性较强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基本规定 x……294建设要求与指标 5城市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 6城市绿地绩效评价 1.0.1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是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城市绿地管理能够带来高效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并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标准,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规范和指导城市绿地空间高效建设与有效管理,节约经费,扩大功能,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城市绿色和谐发展。在本标准制定之前,尚没有一个针对全国、甚至山西省的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标准或规范,不能对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进行有效指导,制约了我省绿地功能发挥,绿地效益提升等。针对此问题,特编制此标准。1.0.2本条明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立足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建设管理,为有效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作用,其管理内容涉及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绿地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1.0.3本条阐明本标准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关系。3基本规定3.0.1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体现,建立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切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3.0.2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必须遵循国家和山西省有关城市园林绿化的法规,贯彻为生产服务、为生活服务的总方针,强化城市规划和绿化主管部门对于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意义,同时具备较强的3.0.3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应符合城市智慧管理和绿色发展要求,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信息化发展3.0.4城市绿地具备生态、物理、游憩、景观、文化、防灾等多种功能,按照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的分类,明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需要。3.0.5城市绿地管理涉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过程,通过植物养护、设施及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手段使得城市绿地功能得以更大发挥,可持续的提升人居与自然环境。3.0.6城市绿地建设是影响城市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地绩效评价是以解决绿地管理定义模糊、内容空泛等为目标,科学评价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正确引导城市绿地健康发展的评价标准,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评分及分级,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改进的依据。4建设要求与指标4.1.1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4.1.2城市绿地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要素,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平衡,需要不断改进城市绿地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的实施策略。4.1.3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是城市绿地建设的必然选择。4.1.4在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和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低碳环保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城市绿地建设作为改善城市人们居住环境的方式之一,将环保节能型建材逐步融入绿地建设中,将大大提高绿地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有效地控制绿地建设成本。4.2建设指标4.2.1为加强公园绿地的均衡布局,对接《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规定设区城市的各区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应小于4.2.2通过对全国各地城市综合公园的调研,本标准规定:1综合公园:由于综合公园的功能配套要求较高,小于10hm²难以发挥综合性功能。对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综合公园的规模宜大于10hm²,才能更好地满足综合公园应具备的功能需求。考虑到中小规模城市由于受用地条件限制,城区中布局大于10hm²的公园绿地难度较大,为了确保综合公园的均好性,可结合实际条件,将综合公园的规模下降至5hm²。2通过对全国各地城市492个综合公园进行规模比较,面积跨度从几公顷到几百公顷,差异很大。其中,大于100hm²的占10%,50hm²~100hm²的占11%,20hm²~50hm²的占26%,10hm²~20hm²的占24%,5hm²~10hm²的占18%,3hm²~5hm²的占11%。综合考虑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适宜的出行距离、城市人居环境改善≥10hm²~<20hm²三级。3综合公园设施主要包括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文化科普、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园务管理7项,根据公园规模对各绿地。由于社区公园是为满足服务社区居民的需要,对功能空间的配套具有一定要求,小于1hm²难以发挥综生活圈居住区公园的最小规模为5hm²,X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公园2社区公园是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公园绿地,结合调研并与对应服务半径分别为800m~1200m、500m~800m。3社区公园设施主要包括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文化科普、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园务管理7项,大型游乐设施在社区公园中不适宜布置,根据公园规模对各类设施采取应设置、宜设4.2.4专类公园的发展对展示城市文化、保护城市生态、承载多元式,配套有相应的游憩和服务设施。对单个新建专类公园规定最小面积指标(≥5hm²)和绿化用地率指标(≥65%),是为保证专类公园有基本的设施配置和绿色游憩活动空间。4.2.5游园同样是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公园绿地,在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条件下,为鼓励小微绿地的发展,响应城市双修工作的精神,应当鼓励建设旧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内(0.1~0.4)hm²的公园绿地以解决绿地不足、服务半径不均的现实情况。4.2.6对接《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并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本标准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5%,旧城改造的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4.2.7本条明确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的绿地率要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指出“工业企业内部卡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本条从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的要求出发,延续此规定,规定绿地率不宜大于20%。物流仓储用地的附属绿地指标参照工业用4.2.8本条目的是为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明确城市道路、广场用地的绿地率指标,本标准规定:1道路绿化覆盖率指标是通过参考有关规范以及近年来道路绿化的实施情况,并结合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制定的。随着道路等级降低,交通需要直接接入两侧用地,绿带的分隔减少,道路绿地率也相应降低。同时,在同一类别的道路中,随着车道数的增加,导致绿地的比例相应降低。2在道路绿带中,分车绿带所起的隔离防护和美化作用突出,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可以配合行道树,更好地为非机动车道遮荫。1.5m宽的绿带是种植和养护乔木的最小宽度,故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的宽度不得小于1.5m。在2.5m宽度以上的分车绿带上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可以提高隔离防护作用。行道树种植和养护管理所需用地的最小宽度为1.5m,因此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3广场用地的硬质铺装面积占比应根据广场类型和游人规模具体确定,绿地率不应低于35%。大规模硬质场地对城市小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广场用地需满足一定绿地率,以降低大面积硬质场地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等消极影响,使得使用者的使用感受更加舒适。4控制建筑用地的服务性质和面积占比,是为了保障广场用地作为开放空间的公共服务属性,维持其开敞的城市景观特征。4.2.9本条目的是为了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避免“平面化”误区。研究表明,对于调节城市湿度温度、制造氧气、消音隔尘等方面,草坪远不如树木。因此,明确新建城市绿地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占绿化面积的比例宜大于70%,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小于30%。4.2.10城市绿地开放空间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按其功能定位分为四类,包括长期避险绿地、中短期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和城市隔离缓冲绿带。长期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可为避难人员提供较长时间(30天以上)生活保障、集中救援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一般结合郊野公园,大型综合公园等绿地设置。中短期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可为避难人员提供较短时期(中期7-30天、短期1-6天)生活保障、集中救援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一般结合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居住区公园设置。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避难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10分钟内)到达、并能满足短时间避险需求(1小时至3天)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一般结合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用地及部分条件适宜的附属绿地设置。有效避险面积是指城市绿地总面积扣除水域、建(构)筑物及其坠物和倒塌影响范围(影响范围半径按建(构)筑物高度的50%计算)、树木稠密区域、坡度大于15%区域和救援通道等占地面积之后,实际可用于防灾避险的面积。5城市绿地维护与运营管理5.1植物养护5.1.1本条明确植物养护工作主要内容,具体养护工作应参照《园林绿化养护标准》CJJ/T287。5.1.2古树名木养护是植物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应参照《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GB/T51168技术规范要求。5.1.3为防止城市绿地人为破坏,必要时应对城市绿地进行封闭式5.2设施及技术管理5.2.1园林绿地中的建筑及构筑物的管理工作应注意建筑及构筑物内外的清洁与保护、确保结构安全;娱乐、健身设施应进行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无安全问题;假山、叠石应保证完整、稳固、安全,并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设备。5.2.2景观水体的管理应注意水位情况,以及驳岸、池壁、水景设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的完好。5.2.3为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需加强城市绿地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规范其维护活动。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应符合《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的相关规定。5.2.4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城市绿地设施管理应当保证各项防灾避险设施正常运行。5.2.5绿地清理与保洁是城市绿地运营维护管理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应注意实时巡查,及时清理、保洁。5.2.6绿化管理单位应及时收集绿地养护管理资料,并整理、分析与总结,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每年整理装订成册,编好目录,分类归档。完整的绿地养护管理技术档案包括绿地建设历史基本情况、养护过程的动态情况、日常养护日志及养护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5.2.7-5.2.9城市绿地移交管理包括建设单位应向接收单位提供的资料包括纸质版及电子版文件,以推进绿地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另外,城市绿地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开始承担绿地的管理维护责任,到期后由接收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维护。在此期间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起到监督职责。5.3运营管理5.3.1-5.3.3城市公园绿地应当推动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营管理,改变政府包办城市公园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传统,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分工协作、总体协调、市场运作的城市公园运营管理体系,更加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又社会参与、公众受益”的基本原则。5.3.4-5.3.5城市绿地作为维护城市健康安全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是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重要的户外休憩活动场所。在防控斗争中,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定防控措施,明确防控目标,做好各类城市绿地的运行管理,事关防控全局,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3.6城市绿地建设运营管理中包含对于资金的管理,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城市绿地建设资金的监管。6城市绿地绩效评价6.1一般规定6.1.1-6.1.3城市绿地绩效评价是通过对设计与管理的有效评价,对城市绿地的使用、管理进行监测,通过评价内容对城市绿地的评分及分级,是对绿地建设及管理过程的动态监督,有效实现建设项目预设的可持续目标。6.2评价内容6.2.1城市绿地、公园和开放空间应该是受欢迎的、环境良好的、具有社会性、景观性、文化性、经济性和生态效益的,按这七项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评价内容分级类进行评价。6.2.2城市绿地满意度评价是政府决策的基础,是获取公众信息的重要手段,强调了园林绿化的公众性,评价采用抽查不少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的公众进行调查。6.2.3城市绿地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一个城市园林系统和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城市绿地格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包括是否有利于缓解城市空气的污染、是否有利于城市组团的形成或起到防止城市建成区无序扩大的作用。二是园林绿地对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程度,包括对于城市河流、湖泊、沼泽、林地、山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这里更强调合理的利用。三是城市绿地对城市风貌形成的作用,主要评价山水环境、大环境绿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风貌中,城市绿地所起的作用。四是在城市功能性质定位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绿地建设对城6.2.4在本标准调研过程中,一些城市一味地追求所谓“景观效果”,耗费大量资金建设了大广场、大草坪、大型水景公园等,而这些大尺度的“景观”,对城市居民来说许多都存在使用功能差的问题,本标准从使用性、服务性、适用性、可达性、开放性和安全性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对城市绿地的使用、管理进行监测,最终有效实现建设项目预设的可持续目标。使用性主要评估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城市广场的使用程度,主要评估城市绿地的访客量,游客的停留时间,以及平时和节假日期间的游客人数是否与城市绿地的面积容量相符合等服务性主要评估城市综合性公园内各项服务设施是否完备,包括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中关于公园内部常规活动设施和功能区安排以及其他便民物品设置安排等,以及公园绿地的主要游路是否实施无障碍设计等适用性主要评估城市各类绿地的营造是否考虑了城市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特点,评价植物种植是否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环境是否适合植物生长,设计是否进行大规模填方等方面。可达性主要评估城市绿地,包括出人口位置,公交线路安排和游览道路的组织是否方便城市居民进出。开放性主要评估城市绿地对于城市居民的开放程度,主要包括是否对全体市民开放、门票收取是否符合公益性的特点等。安全性主要评估城市绿地对游客安全和其他公共安全的保障。6.2.5城市绿地的景观价值是评估园林绿化水平最直观的内容。本项评估内容从景观特色、施工工艺、养护管理、植物材料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养护标准可以按照《园林绿化养护标准》CJJ/T287中关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内容评价。6.2.6城市绿地的文化属性是城市绿化区别于造林的重要方面。本评估所指文化价值包括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睡莲苗行业发展营销状况及未来前景盈利趋势研究报告
- 2025-2030皮肤科用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热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子废物回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生糖氨基酸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现状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瓶盖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热释电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漂白剂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混凝土浮桥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车间温湿度测量记录表
- 医院医疗机构麻醉科医生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
-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40页)
-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一)
- 变电所倒闸操作课件
- 光缆的敷设方法与要求
- [精品]纺织品出口生产企业(MID)报编申请表
- 3130简明使用手册
- 药品出厂、上市放行管理规程
-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课件
- (完整版)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打印版).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