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五讲 古代诗歌;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五讲 古代诗歌;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五讲 古代诗歌;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五讲 古代诗歌;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五讲 古代诗歌;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一、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诗歌两千多年的长期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先秦两汉阶段诗歌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民间创作为主体,作家创作(如屈原与楚辞)还是个别现象;是情感的自然抒发,还不是自觉的艺术创造。2、魏晋南北朝在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逐步认识到文学的抒情本质,文人文学活动走向自觉;文人创作重心渐由辞赋转向诗歌,诗歌逐渐成为主流文学体裁,五言诗流行;诗歌逐渐脱离音乐,开始自觉追求诗歌自身的语言美、形式美、艺术美;作家的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3、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而宋诗具有与唐诗相映成趣的鲜明特色,二者取代了诗、骚,共同构成了此后学习、借鉴、继承的两大传统,因此,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4、元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兴起并成熟,影响日增,词、曲也分化了诗人的兴趣和精力,诗歌不再是时代文学活动的主流。面对着唐、宋诗歌的巨大成就和经典地位,诗人的诗歌活动不得不在复古与反复古、宗唐与宗宋的矛盾冲突中蹒跚,没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屋下架屋,总体成就不高。二、中国古典诗歌基本特点第一,人文性。第二,抒情性。第三,形式美。第四,含蓄蕴藉的风格。文选七月本诗是《诗经·豳风》的第一首,也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共8章88句。叙述了农夫一年的劳动过程与生活情况。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知识链接关于古代天文,素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概念和范畴。关于“七政”,王力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讲道:“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木星古名岁星,径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山鬼/屈原《山鬼》是屈原所作组诗《九歌》11篇中的第9篇。自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的是“人神恋爱”观点以后,学者多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诗歌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以人、神结合的方法,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热情缠绵,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山鬼图》(徐悲鸿)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富有浪漫精神,“骚体”文学创始人,其爱国精神与创作成就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知识链接《九歌》本是祭祀神灵的乐歌,相传是夏朝的音乐,流传于楚国民间。屈原流放时,觉得民间祭祀的歌舞虽然乐曲很美,但歌词却很鄙陋,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创作了一套新的歌词。这就是《楚辞》中现存的《九歌》,共11篇,前9篇祀神,第10篇《国殇》祭鬼,第11篇是尾声。《九歌》虽然是祭祀用的乐章,但其内容却是恋歌,用恋歌来祭神是为了娱神、悦神,从而得到神的保佑。《九歌》中的恋歌艺术形式完美,对后来2000多年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行行重行行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收录了汉末下层文人创作的五言诗19首,此诗即在其中。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离情别恨,相当普遍。此诗刻画了一位妇女思念远行丈夫的曲折、复杂心理。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返相对照,最后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心理刻画惟妙惟肖,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练生动。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知识链接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汉诗中有一部分无名氏作品,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从其中选取了19首,流传后世,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作者大概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姓名已不可考。《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是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乡以及怨叹等。艺术价值很高,开启了魏晋五言诗的风气,后来的诗人多受其影响。钟嵘的《诗品》评其为“一字千金”,诚非过誉。责子/陶渊明此诗作于陶渊明40多岁时,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个时期,学习和仕宦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他41岁。第三个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他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知识链接1.唐代杜甫《遣兴五首》其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2.宋代黄庭坚《书陶渊明责子诗后》: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关山月/李白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亲人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戍卒思乡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境界也往往狭窄。而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这种感情。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把眼前的思乡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引起深刻的思考,只有李白这样胸襟浩荡的人,才有如此手笔。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知识链接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吕祖谦语:气盖一世。2.宋吕本中《童蒙诗训》: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一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类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3.明胡应麟《诗薮》: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中,多少闲雅!4.清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绝无乐府气。5.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朗如行玉山,可作白自道语。格高气浑、双关作收,弥有逸致。6.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飘举欲仙(首四句下)。7.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天山”亦若“云海”,皆虚境。若以某处山名实之谓与“玉门关”不远,即曲为解,亦相去万里矣。又云:“由来”二句,极惨、极旷。又曰:似近体。入古不碍,真仙才也。赠卫八处士/杜甫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二年春自洛阳回华州,途中遇见老友卫八处士,杜甫书此以赠。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之人。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与感受:久别重逢,抚今追昔,世事渺茫,感慨万千。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平易真切,富有人情味。清代张溍说:“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转引自杨伦《杜诗镜铨》)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10年。安禄山军陷长安,杜甫逃至凤翔,谒见肃宗,授官左拾遗。复京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后又移家成都,筑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因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北归船中。《杜甫》(蒋兆和)知识链接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以及兵荒马乱中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与感受,被称为“诗史”。尤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他和李白性情、诗风各异:一沉郁顿挫,一潇洒飘逸;一长于律诗,一长于绝句;一为现实主义,一为浪漫主义。但是,二人友谊诚笃,为古今诗坛佳话。今人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是学习杜甫诗歌很好的入门著作。登快阁/黄庭坚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上览胜。这首著名的七律就是通过对登临快阁时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为官在外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的是世无知己之感慨。黄庭坚此诗遣词凝练,意韵隽永,节奏如行云流水,特别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佳句。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元祐初,召为校书郎,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被新党诬陷,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移戎州。徽宗即位后,领太平州事,9天即被罢免。随后流放至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为“江西诗派”之祖。其书法擅长行、草,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等。知识链接1.张戒《岁寒堂诗话》云:“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张宗泰《鲁岩所学集》云:“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云:“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2.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派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25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杜源铺/杨万里唐诗长于抒情,追求情景结合,而宋诗重理趣,常常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某种道理或趣味。本诗即如此:以“万”对“一”,以“山”对“溪”,多寡强弱的对比,几乎不能相提并论,万山似乎阻挡了这小小溪流的去向,然而,当时机成熟时,小溪还是去了它该去的地方。宇宙的法理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生生不息地运行着。从中不仅见出宋诗的理趣,也反映了宋人思考问题的圆融通达。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杜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万山”二句:写的是一条小溪在群山万岭间奔流,好像被万山阻挡了去路,以至于溪水日夜在山间喧闹不停。“到得”二句:谓溪水向下奔流,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当溪水终于流到前面山脚尽头时,随着平野逐渐开阔,喧哗的溪声全都变成了堂堂盛大的流水,坦坦荡荡地流往前村去了。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所作诗多脱口而出,不堆砌古典,语言通俗,风格浏亮、清新、活泼、自然。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有《诚斋集》,共存诗4200多首。知识链接杨万里是南宋时一位人品极高的儒者。他一生奉行“正心诚意”之理,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诚斋”,并且用它作为自己的别号。他的诗作有一种幽默诙谐的趣味,有时还以俚语白话入诗,形成一种通俗晓畅的特色,被称为“诚斋体”。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这是一首典型的哲理诗,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只是闭门读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认识始终是浮浅的,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以“扫胡尘”“靖国难”为生平志事,屡遭打击,始终不渝。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近万首,还有词130首和大量的散文。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知识链接宋朝是个哲学思辨十分活跃、哲理学家辈出的时代。“好以议论为诗”,写哲理诗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长。由于唐诗几乎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诗人只能另辟蹊径,他们在让宋词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同时,在诗歌领域也开创了哲理诗这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独特诗歌形式。宋代哲理诗的显著特点就是既有诗歌的特征,又有哲理的内涵,将深刻的哲理诉诸艺术形象,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使人得到人生哲理的启发。秋望/李梦阳明代文坛复古思潮兴盛。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为主导的前后七子,以复古为职志,相继焜耀文坛。李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其诗重在模拟盛唐,批评者认为其“得史迁、少陵之似而失其真”。此诗亦是学古的产物,属于边塞诗的范畴。明代边患严重,瓦剌、鞑靼先后构成明王朝西北和北方的主要威胁。此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前三联均是望中所见,望中所感,秋风、征雁、野马、白月等物象,凄清肃杀,构成诗歌较为冷峻的氛围。尾联触物兴怀,呼唤郭子仪般的英雄再现。这种呼唤英雄的行为,实则是诗人仕途蹭蹬、心情愤懑的真实体现,同时表现出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秋望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作者简介李梦阳(1473—1530),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一称崆峒)山人,庆阳(今甘肃庆城)人。明代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弘治六年(1493)进士。生性刚介,敢于触犯权贵,仕途坎坷,一生五次下狱。弘治十一年(1498)任户部主事,后迁户部郎中,正德六年(1511)任江西提学副史。中年居家后一心致力于诗文创作。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诗文力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念,名震海内。著有《空同子集》六十六卷传世。知识链接1.《皇明诗选》卷十云:李舒章曰:“关山历历。”宋辕文曰:“‘白月’一语,惊心动魄。”又曰:“此诗《空同集》不录,或以为结用唐人故耳,然如汾阳公,亦自不妨。”2.清吴乔《围炉诗话》卷六云:“献吉《秋望》诗曰‘黄河水绕汉宫墙’,水而绕墙,近之至也,是汉何宫?瓠子宫与下文不合。谓以古比今,则明无离宫。‘墙’字本趁韵,而违碍实甚。又云:‘河上秋风雁几行’,在兰州及娘娘滩犹可,余处则为瞎话,篇中无处可据也。又云:‘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刺避敌也。在大同则‘濠’字不落空,其城沿边有濠有地网,余处则‘濠’字落空,凑数矣。又云:‘黄尘古渡迷飞挽’,渡须有水,是说何处?又云:‘白月横空冷战场’,释典谓朔为黑月,望为白月,言时非言月也。彼见‘白月’二字新僻,于明月即尔用之,不知出处意义也。月体如杯,何可言横?月光遍地,横又不可。选者谓此诗惊心动魄,当是以文理全无,故如是耳。如次联意,结当用唐休璟、张仁愿有边功者,而曰‘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汾阳有破贼功,无边功,其便桥之事,乃和戎,非战功也。若指郭登,上文又无土木事意。直是凑字凑句,见韵即趁,一经注释,百杂碎耳。咏史/龚自珍龚自珍是近代文坛较早具有觉醒意识的文人,他试图用诗文唤醒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他的诗文犹如黑夜里的星光,照亮文坛,警醒世人。《咏史》撰于道光五年(1825),据传此诗为曾燠罢官而作,是年龚自珍34岁。此诗内涵深厚,具有战斗的气势,愤世嫉邪,匠心独运。他将目光投注于“金粉东南”,对江南官场的丑恶面貌痛加鞭笞,对一味逢迎取巧而不敢正色立朝的官吏进行无情嘲讽,酣畅淋漓。尾联以古讽今,感慨万千。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官礼部主事,后辞官南归,卒于丹阳云阳书院。深于经学、小学和史地之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主张改革内政、抵制外国侵略,为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有《定盦文集》传世。知识链接1.明胡应麟《诗薮》云:“《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2.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道光五年”条:是岁有《咏史》一律,旧传为南城曾宾谷鹺使作。程庶常曰:“案诗意,谓曾公罢官也。先是有某官过扬州,索曾馈,不副其意,遂为诗投曾,有‘破格用人明主事,暮年行乐老臣心’之句,又故流播达上听,曾遂被召入都,坐整课惰销,投秩永废。此事予闻诸忠州李芋仙刺史士棻,刺史闻诸丰城徐稼轩侍讲士穀。”延伸阅读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词一、词曲的特性和异同词与散曲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和乐的歌词,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后来,由于文人参与创作,它们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相对于诗而言,词和曲产生的时间较晚,且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词和散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它们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尤其是词中的令词和散曲中的小令,二者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概述词但它们也有一些差别。首先,词是配合燕乐的,散曲是配合北曲的。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散曲以豪放为本色。从句式与押韵上看,词与散曲都采用长短句形式,但词牌句数和字数有严格规定,不能随意增减,而散曲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增加衬字,可以突破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散曲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在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神;散曲则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词二、词曲的发展历程词起源于隋代,发展于唐五代,兴盛于宋代,衰落于元明,再盛于清代。宋词在词史上的地位最高,影响和成就最大。词唐五代时期,词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词的抄卷为代表,其中最主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以其结集时间早于《花间集》,成为我国第一部词总集。词其次是以白居易、刘禹锡、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等诗人创作为代表的中唐词,中唐词受民间词影响较大,形式短小,题材广泛,风格多清新明快活泼,多以写诗手法写词,词作多附录于文人诗集中,这种现象至晚唐温庭筠才有改变。词五代十国时期,词的创作以西蜀和南唐为中心。西蜀词以花间词派为代表,南唐词以冯延巳和南唐二主为代表,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花间词以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为代表,《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大多以写冶游享乐和闺情离思见长,艺术上讲究辞藻华美,风格婉媚,花间词标志着词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词北宋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北宋前期词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为代表。其特点是此时多数词人秉承唐五代词的婉约词风,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而在词调和词的写作技巧方面则较唐五代有较大发展。词北宋后期词以苏轼和周邦彦为代表,以词的诗化为突出特征。苏轼词的创作,冲破了“词为艳科”与“诗庄词媚”的旧观念,使词的思想内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有了新的开拓,在传统的婉约词风之外开创了豪放词风,使词坛形成了豪放、婉约并存的局面。词南北宋之交,出现了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南渡词人。在李清照、张元幹等人开创南宋词坛新风的基础上,张孝祥、辛弃疾、陈亮等词人创作了许多以抗战复国为主题的辞章,风格苍凉悲壮,形成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群体,他们继承苏轼的豪放词传统,以词抒发爱国之情,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其中以辛弃疾成就最大,影响最著。词进入清代之后,词体创作呈现复兴之势。清代前期出现了阳羡派、浙派,后期有常州词派。另外,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顾贞观、张惠言、周济等名家,都为清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维崧以1600余首词的惊人数量冠冕词坛,成为中国词史上填词最多的词人。曲与词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元代是散曲的高峰时期。元代散曲的创作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的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移。前期散曲作家的代表有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关汉卿、王和卿等人为书会才人作家。白朴、马致远是平民及胥吏作家的代表。曲马致远是元代作品最丰的散曲作家之一,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散曲浓厚的世俗情趣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脍炙人口的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赞为“秋思之祖”。曲元代后期散曲的创作风貌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散曲文体日趋成熟完善,表现领域得到扩展。公认的成就最高的两位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张可久散曲取材广泛,最能代表其成就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清丽舒徐,缠绵委婉,情景相生,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萋萋芳草春云乱)。曲乔吉一生穷愁潦倒,多寄情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恬淡而俊爽,婉丽而洒脱,雅俗兼至。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贯云石、徐再思等人。明代也有一些有成就的散曲作家,陈铎的《滑稽余韵》是有名的作品。曲破阵子/李煜此词抒发亡国痛苦。上片描写自己早年无忧无虑、歌舞升平的帝王生活,下片写被俘以后沈腰潘鬓、朱颜顿改的囚徒生涯。尤其末尾回顾兵败被俘、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感叹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不仅愧对开基立业的祖先,而且连嫔妃宫女都不能保全。上下片的对比,造成急转直下的气势与强烈的情绪落差,有千钧之力,惊心动魄。既有对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留恋,也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抑郁难平,更有对自己当日未能励精图治造成国家败亡的悔恨。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文选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国亡,为宋所俘,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传说被宋太宗毒死。妙解音律,能书画,尤工于词。艺术上能直抒胸臆,不加雕饰,生动如画,形象鲜明,后人辑有《南唐二主词》。知识链接1.参考阅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2.李煜即位为南唐主之时,南唐已经国势衰微。李煜面对北宋的强大势力,逆来顺受,奉宋为正朔,不想这样的日子也不能持久,最终城破被俘,被押赴汴京。李煜后期的词,绝大多数直接抒发国破家亡的愁恨,如前举《虞美人》和《浪淘沙》。有人说《浪淘沙》是李煜绝笔,也有人说《虞美人》是李煜绝笔。如果不是这些词作,李煜也许就不会遭到宋太宗的猜忌而很快被杀吧!蝶恋花/欧阳修这首词的作者一作冯延巳,但李清照及宋人词选均定为欧词,比较可信。内容写闺怨,上片写深闺女子独倚高楼,盼往日情人而不得,因而产生失望、幽怨、怅恨的迟暮感。连用三个“深”字,不仅写出庭院之深,也写出闺中女子与外界隔绝之深、寂寞苦闷之深。以景托情,词意深婉。下片写伤春,春天留不住,青春也一去不回。语意浑成,刻画深致。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为谏官,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受到政敌的打击,屡遭贬谪。后累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趋向保守。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知识链接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特别欣赏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词,她作了两首《临江仙》,小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这里引录一首:“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词作表达了她晚年独居深闺的孤苦之情。望海潮/柳永柳永一生在汴、杭、苏等大城市流落多年,对城市生活体验较深。他创作了大量慢词,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貌。《望海潮》这首词咏赞了杭州的繁华、钱塘江的壮丽、西湖的秀美。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作者简介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早年流连坊曲,为乐工歌伎撰作歌辞。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不仅说明他的词数量多,同时也说明他的词平白易懂,流传广泛。知识链接词的上片总写杭州盛况,突出“形胜”和“繁华”。“烟柳”三句写“繁华”,“云树”三句写“形胜”,“珠玑”三句再渲染铺叙其繁华。下片专叙,以杭州的胜景西湖为重点,写太平盛世的和平生活,以及人民安居乐业,顺带颂扬杭州守将孙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写西湖的名句。在创作手法上此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赋法,上片分三层铺叙,先总说,后分说。下片专写西湖,层层铺叙,不断变换角度,转换场景,引人入胜。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一说法虽不可信,却可以印证这首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苏轼在黄州的作品多写夜晚,如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还有这首《卜算子》,以夜晚为背景,隐曲地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孤独苦闷。这是一首咏物词。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不仅刻画孤鸿的形,更刻画孤鸿的“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其次,抓住孤鸿的特点,多层面地刻画了孤鸿的形象。孤鸿敏感、孤独,也是高洁的、坚毅的,这个形象,既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也具有一定的原型意义,能够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一贬再贬,远谪惠州、儋州。文学上取得了极高成就,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意趣横生。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知识链接1.苏轼以鸿为吟咏对象寄托情思的作品,还有《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2.杨万里《诚斋诗话》:欧公知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为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公问:“‘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见何书?”坡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阅之,无有。他日再问坡,坡云:“曹操以袁熙妻赐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己赐周公。’操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3.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声誉最高的天才文人。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创作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的创作,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苏轼《寒食帖》4.苏轼一生在政治上大起大落,数遭贬谪,曾作《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坎坷的遭遇:“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轼被贬之地。踏莎行/秦观这首词是秦观被贬到湖南郴州时所写,当时他因旧党关系受到当政者的排斥,官职被削,一再远徙,非常痛苦。这首词用比兴手法,抒发了他在这一特定境遇中的怅惘、失望和寂寞、愁苦的心情。最后两句,以水自比,说自己就像郴江水无端流下潇湘一样,远离了朝廷,远离了故乡,无缘无故地被抛掷到了遥远的异乡。通过对大自然的无理叩问,表达了内心的贬谪之悲。虽是“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叶嘉莹说:“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世界。”(《唐宋词十七讲》)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太虚,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词人。哲宗时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坐党籍历贬郴州、雷州等地。秦观词情韵兼胜,婉约清丽。有《淮海词》。知识链接1.秦观写了《踏莎行》之后,流传甚广,苏东坡读到之后非常欣赏。由于两人交情深厚,又有着遭到贬谪的共同命运,所以有着心灵的契合,苏轼尤其喜欢“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对其推崇备至,将其书写在扇面上,时时拿出来吟读。秦观去世之后,苏轼悲痛万分,说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替代)!”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有感于二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挥毫写下这首词,并将苏轼的那句悲叹作为跋语一同写下来。南宋时郴州有一位知府,将米芾的这幅字镌刻在郴州苏仙岭白鹿洞附近的石壁上,以供后人瞻仰。少游词、东坡跋、米芾字,世称“三绝”,转瞬间,三绝碑刻已经在苏仙岭上屹立了近千年,一首词就这样获得了永恒的生命。2.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词心也。”永遇乐/李清照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之后,李清照词的内涵更为深广,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女词人不愿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但是,回忆中的美好与现实中帘外的笑语,都敲击着词人敏感的心灵,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今昔不同的情景,构成鲜明的对照,强烈地反映出词人忧患余生的寂寞心情,也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不忘。词中有工致语,而不流于纤巧;有寻常语,而不流于庸俗。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永遇乐李清照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其词清丽自然,后人有《漱玉词》辑本。知识链接1.南宋词人刘辰翁推崇李清照的《永遇乐》,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其所作《须溪词》如下: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钅工无寐,满村社鼓。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这首词是元宵节晚上的感梦之作,以梦境寄托相思。“人间别久不成悲”为全篇警策。当感情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就不会再刻意地思念或悲哀,这种情感无处不在,沉淀下去,成为生命的底色。这一句与苏轼悼念亡妻的“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一样,不说悲哀,不说思量,恰是此情深处对人生辛酸的深沉感悟。末两句写每年元宵节都触景生情,怀念不已,沈祖棻说:“一念之来,九死不悔,惟两心各自知之,故一息尚存,终相印也。”(《宋词赏析》)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未入仕途。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其词格律谨严,境界清幽,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歌曲》等。知识链接姜夔的合肥情缘:姜夔20岁左右来到合肥,遇到了一位女子。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只能称之为“合肥女子”。她善弹琵琶,多才多艺,可能是一位歌女。姜夔和她一见如故,心有灵犀,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离别。姜夔一介布衣,寄人篱下,踪迹不定,在40岁左右才有机会回到合肥。第一次回去,那位女子还没有出嫁。第二次回去,那位女子就出嫁了。此后20多年里,两人天各一方,再未见面。但是与合肥女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却留在姜夔的记忆深处,再也无法抹去。姜夔有关合肥女子的词,共有十八九首之多,这首《鹧鸪天》的情感是较为显豁深沉的。对于这位魂牵梦萦的恋人,姜夔不曾提到名字,他反复在词中提到合肥或合肥的别称。柳永、晏几道的词里,有时直接出现女子的名字。姜夔以爱情的发祥地——合肥代替心上人的名字,或许是不便明言,却多了一层含蓄的韵味和悠远的情思,引发了无数后人对这一段合肥情缘的追念与怀想。虞美人·听雨/蒋捷这首词脍炙人口。它以“听雨”涵括了人生的三段经历:雨声中,有少年的欢乐,有中年的漂泊,更有晚年的凄凉。晚年时悲欢离合都已尝尽,内心仿佛已激不起波澜,任凭雨珠一声声滴落在阶前。但那阅尽沧桑之后的心灵,像是一汪平静的湖水,水面之下,犹有层层涟漪。晚年的雨,由背景变为主角;听雨的心境,看似“无情”、超脱,实则无奈、酸楚。总之,这首词通过听雨这一寻常的经历,高度精练地概括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蒋捷身处宋元易代之际,经历了从国家相对安定到灭亡这一过程,听雨的三段经历正契合着由盛到衰的时代变迁。听雨,包含着多少时代的悲凉、人生的感喟!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者简介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末词人,入元后坚不出仕。有《竹山词》。知识链接蒋捷,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是一位十分有气节的爱国词人。他的词善于在体式上进行创新,独树一帜,清空骚雅又沁人心脾。清代初年,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成立,推崇乡贤蒋竹山的人品与词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首词的结尾“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其中“夜雨滴空阶”的意象源自南朝何逊的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这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蒋捷词发展了这一意象,赋予其新的内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与他境界慷慨悲壮的词相比,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的风格,写得明白如话,清新快活。词的上片以及下片的前半,极力渲染风景的优美、环境的闲适。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衬托最后五句所表达的失意的心情。通过白鸥的背盟,写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不平,不用一句直笔而收到很高的艺术效果。以淡景写浓愁,是辛词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军,曾在耿京军中任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转运使、湖北转运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68岁病逝。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风格多样,既有不少慷慨激昂、飞扬腾跃的作品,也有一些田园词和婉约词创作。有《稼轩长短句》与《辛稼轩诗文钞存》。知识链接易安体”的得名,最早见于侯寘的《眼儿媚(效易安体)》词。据考证,侯寘与李清照大致是同时人,也就是说在李清照生活的同时期便已有人效仿她的词风,并称之为“易安体”。“易安体”的说法,反映了人们对李清照词的独特风格的认同和高度评价。从侯寘、辛弃疾、朱敦儒和刘辰翁诸人的“易安体”词来看,当时人们对“易安体”的理解并不局限于运用平易的方言口语,也高看其内容。人们既注重仿效其情感格调,又注意学习其艺术手法和特殊意象以及铸词造语的技巧。金缕曲/顾贞观这是两首“以词代书”的作品,是顾贞观写给因“丁酉科场案”而被流放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字汉槎)的。词中倾诉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殷殷牵挂,道尽了人世沧桑;表达了全力营救老友的决心和信心,演绎出人间至情。此词语言并不华丽,格律亦非上乘,读来如叙家常,然细细叮咛、拳拳劝慰、灼灼誓言,一字一句皆发自肺腑,具有自然醇厚的美感,因而感人至深。此词一出,被誉为“千古绝调”。《白雨斋词话》评价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金缕曲顾贞观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其一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其二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作者简介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人。东林党人顾宪成之曾孙。幼习经史,禀性聪颖,工古诗词,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为忘年交,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康熙五年(1666)举人。擢秘书院典籍,因遭排挤而归里,读书终老。著有《弹指集》《积书岩集》。知识链接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江南乡试,一举成功,不料一场大祸竟从天而降。有人向朝廷举报,此次江南科考有黑幕,正副主考方猷、钱开宗等人涉嫌舞弊。清世祖决定严惩不贷,于顺治十五年举行复试。考场气氛恐怖,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吴兆骞胆战心惊,交了白卷。结果家产籍没入官,被流放至远离京城的宁古塔。此次科场案惩罚之严酷,前所未有。汉族知识分子一时惊悸怨愤不已。吴兆骞的好朋友顾贞观发誓营救,求助于太傅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看到这两首《金缕曲》之后,被深深感动了,尽力帮助营救,最后吴兆骞于康熙二十年(1681)从关外回归,但已经家破人亡,自己也年过半百,很快就去世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

驿》是一首记游怀古词。“临

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区,离邯郸市很近,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上片写作者登览所见之眼前景。首二句写远眺太行山所看到的雄壮的太行山,“稗花”二句写杂草盈积,展示的是一幅萧条的秋天景象,烘托出作者置身此地时的凝重心境,与下文的“悲”字相照应。下片首句写作者登临怀古之情。从全词来看,上片着眼于现实描写,下片首句写过去之景,结句写眼前之景,一古一今。以过去来映衬现实,加强了词的苍凉深沉感,体现了陈维崧词的豪放特色。全词以写景为主,但抒情渗透于写景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抒情性。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宜兴(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四年后卒于任所。知识链接陈维崧事迹载《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陈维崧传》。陈维崧天资绝艳,六岁时,云间派领袖陈子龙游宜兴,陈贞慧延子龙为维崧启蒙师。八九岁时就熟读《史记》《汉书》,十岁时就代他祖父写文章,“文殊可观”。十五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