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封开县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课堂自查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封开县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课堂自查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封开县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课堂自查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封开县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课堂自查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广信中学课堂自查活动(一)七年级历史(自查范围:第1-4课,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A.磨制石器B.打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A.已经会人工取火 B.开始种植农作物C.会使用磨制石器D.以采集狩猎为生4.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A.传说B.文献 C.化石 D.影像5.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对其研究,可以了解(

)红山文化玉龙A.中华文明起源 B.奴隶社会瓦解 C.封建国家形成 D.皇帝制度确立6.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7.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8.如果你去陕西旅游,你可以参观的原始人遗址是()A.蓝田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9.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10.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11.“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12.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遗址名称时间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距今11000—8500年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7500—3000年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1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14.甲骨文“禾”即指粟,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粱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我国古代最早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先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5.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并对其形成合理解释的重要证据。下列出土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早期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 B.远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C.农耕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D.远古传说的丰富历史信息1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17.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18.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19.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A.各部族的统一B.大禹治水C.禅让制的实行D.华夏族的形成20.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1.(2024·;河南中考·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2.(2023·福建·2)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23.(2023·;浙江温州·2)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A.等级有序,阶级分化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轻徭薄赋,休养生息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24.(2023·浙江温州·1)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2023·山东菏泽·2)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疆土B.确立了等级制度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民族交融26.(2023·浙江湖州·1)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27.(2023·浙江台州·1)“夏传子,家天下。”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2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2)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9.(2023·湖北荆州·1)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30.(2023·浙江温州·1)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材料题(共三道大题,共40分)31.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如下图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图3、图4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6分)(2)请分别举出一例以图5水稻、图6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7和图8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貌狱疆虎,以与炎帝战……——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摘编自《礼记·礼运》材料三尧帝为人德高望重,严肃恭谨,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且为人简朴,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禅让。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博得百姓普遍赞扬。舜年老时,让位于同样受到民众爱戴的禹。(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与炎帝战”的地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轩辕”的成就。(4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尧舜禹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请写出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