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执业医师题库(二)牙体组织第二章第一节牙体组织1.“绞釉”是指A.在牙颈部釉柱排列成水平状B.釉柱向窝沟底集中C.釉柱自釉牙本质界生牙,表面排列不成直线D.釉柱近表面1/3较直,内2/3弯曲E.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2.“釉梭”是A.成牙本质细胞埋入釉质中B.钙化不良的釉柱C.釉柱的畸变D.膨大的釉丛E.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膨大部分3.在近髓端和近表面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比约为A.1:1B.1:4C.4:1D.1:8E.8:14,在根尖孔形成后所形成的牙本质称为A.前期牙本质B.球间牙本质C.透明牙本质D.原发性牙本质E.继发性牙本质5.釉牙骨质界的相接方式最多见的是A.少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B.少量牙釉质覆盖在牙骨质表面C.大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D.大量牙釉质覆盖在牙骨质表面E.牙釉质与牙骨质端端相接(6—8题共用备选答案A.管周牙本质B.管间牙本质C.球间牙本质D.前期牙本质E.骨样牙本质6.牙本质小管数量少面弯曲内含细胞的牙本质是7.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本质是8.矿化程度最高的牙本质是9.托姆斯颗粒层位于A.釉牙本质界内侧B.牙本质小管周围C.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D.根部牙本质接近牙骨质处.E.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10.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釉牙本质界是A.一条直线分隔釉质和牙本质B.一条曲线,形状不规则C.一条弧线,凹面向牙本质D.若干短弧线凹面向牙本质E.若干短弧线凹面向釉质,11.决定牙齿形态的重要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囊C.牙乳头D.缩余釉上皮E.上皮根鞘12.下列牙本质反应性变化,不包括A.继发性牙本质B.修复性牙本质C.牙本质死区D.透明牙本质E.罩牙本质13.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形成A、修复性牙本质B.第三期牙本质C.透明牙本质D.反应性牙本质E.死区14.牙本质小管中不会含有的是A.成牙本质细胞突起B.神经纤维C.压力感受器D.神经末梢E.组织液15.关于球间牙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牙本质钙化不良有关B.其中没有牙本质小管C.主要见于牙冠部近前期牙本质处D.其外观呈许多小球形E、其中的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牙本质小管平行16.釉质呈淡黄色的原因是A.釉质钙化不良B.釉质缺损,露出牙本质的颜色C.釉质本身的颜色口D.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颜色E.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的牙本质颜色17.形成牙骨质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1.【答案】E【解析】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齿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2.【答案】E【解析】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浆突起的末端膨大。3.【答案】C4.【答案】E【解析】前期牙本质是指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未矿化的牙本质。球间牙本质指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化球之间遗留未被钙化的间质,这部分叫做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透明牙本质是指牙本质受到刺激以后,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变性,变性后矿物盐沉着矿化封闭小管,管周的胶原纤维变性,此时小管和周围间质折光率没有差异在磨片上呈透明状称为透明牙本质。原发性牙本质是指在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5.【答案】A【解析】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其相连处有三种不同情况:①约有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②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③还有10%是二者不相连,该处牙本质暴露,而为牙龈所覆盖。一旦牙龈萎缩,暴露的牙本质即容易发生牙本质过敏。因此,正确答案是A。6.【答案】E7.【答案】D8.【答案】A【解析】管周牙本质钙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少;管间牙本质胶原纤维多,管周牙本质矿化较管间牙本质低;球间牙本质是指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的未钙化的区域;骨样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9.【答案】D【解析】托姆斯颗粒层:在牙齿纵剖磨片中,可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磨片下为不透光的黑色区。其形成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末端膨大,或为末端弯曲所成,也有人认为是矿化不全所致。因此,正确答案是D。10.【答案】E【解析】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小弧形的凹面向着釉质,凹陷处是釉质的圆形突起所在。11.【答案】C【解析】牙发育中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成釉器和牙乳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牙的形态。在此相互作用中,牙乳头(间充质)起决定性作用。这在移植实验中得到证明,如将切牙的成釉器与磨牙的牙乳头相结合,最后形成的是磨牙。出12.【答案】E13.【答案】E14. 【答案】C【解析】牙本质小管不与牙齿表面相通,而与牙体内侧的牙髓腔相通,牙髓的感受是痛觉,并没有压力感觉。15.【答案】A【解析】牙本质的钙化是由许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的。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此未钙化的区域称为球间牙本质。小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不规则,其边缘多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16.【答案】E17.【答案】C【解析】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叶组织发育而来,牙板的发生是牙齿发育的开始。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牙胚将形成4种牙体组织和部分牙周组织,其中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第二章第二节牙周组织1.形成牙周膜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2.下列关于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高度可塑性组织B.随牙齿的生长、发育而变动C.随牙齿的移动而改建D.牙齿缺失后会吸收E.受到压力时会增生3.上皮剩余来源于牙周膜内的A.牙板上皮B.前庭板上皮C.缩余釉上皮D.上皮根鞘E.口腔黏膜上皮4.下列关于牙周膜内的神经特点,正确的是A.较丰富B.大部分是自主神经C.无定位觉D.只感觉痛觉E.对压力刺激反应迟钝5.根部牙本质的形成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6.牙根形成的多少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1.【答案】C【解析】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牙胚将形成4种牙体组织和部分牙周组织,其中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2.【答案】E3.【答案】D4.【答案】A5.【答案】D【解析】因为牙胚冠向生长,上皮根鞘诱导其内侧的牙乳头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根部牙本质,使牙根发育。6.【答案】E【解析】上皮隔是牙发育中,与牙根发育有关的结构;它是上皮根鞘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长出的盘状结构,与未来的牙长轴成约45°的弯曲。上皮隔的增生方式决定牙根的数量和形态。第二章第三节口腔黏膜1.咀嚼黏膜包括A.硬腭和牙龈B.颊黏膜C.口底黏膜D.舌黏膜E.软腭黏膜2.下列不是被覆黏膜特征的是A.无颗粒层B.无角化层C.上皮钉突短D.固有层界限不清E.无黏膜下层3.下列不是咀嚼黏膜特征的是A.有角化层B.颗粒层不明显C.上皮钉突多而细长D.固有层较厚E.胶原纤维粗大4.在上皮细胞中,一种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一细胞间桥,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这种细胞是A.角化细胞B.扁平细胞C.粒细胞D.棘细胞E.基底细胞5.上皮层中胞质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的细胞是A.角化层B.颗粒层C.棘层D.基底层E.黑色素细胞6.下列关于结合上皮的特点,正确的是A.无角化鳞状上皮B.正角化鳞状上皮C.不全角化鳞状上皮D.不全角化、正角化并存的鳞状上皮E.无角化、正角化并存的鳞状上皮7.下列口腔黏膜上皮中,为非角化上皮的是A.唇红B.硬腭C.牙龈D.舌腹E.舌背(8~10题共用备选答案)A.郎格汉斯细胞B.梅克尔细胞C.角质形成细胞D.组织细胞E.成纤维细胞8.与感觉功能有关的细胞是9.与免疫功能有关的细胞是10.构成黏膜上皮的主要细胞是哪时11.与口腔扁平苔藓鉴别诊断无关的疾病是A.盘状红斑狼疮B.白斑C.类天疱疮D.剥脱性龈炎E.以上都不是1.【答案】A2.【答案】E【解析】咀嚼黏膜和特殊黏膜以外的口腔黏膜,均称为被覆黏膜。此类黏膜表层无角化,富有弹性,可承受张力。上皮一般较咀嚼黏膜厚,结缔组织乳头短而粗,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面较平坦。被覆黏膜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3.【答案】B【解析】咀嚼黏膜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其特点是:上皮较厚,表层有角化,可为正角化或不全角化。有粒层,细胞间隙宽并见细胞间桥固有层厚,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呈网状,固有层的乳头多而长,与上皮钉突呈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可有效地防止上皮在外力作用下与下面的结缔组织分开。咀嚼黏膜或借固有层直接附在骨膜上,形成黏骨膜;或借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4.【答案】D【解析】棘细胞层:细胞体积大,多边形,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胞浆常伸出许多小的棘状突起,称细胞间桥。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间桥的突起相连为桥粒。央中突对鬾个两【滋输】5.【答案】B6.【答案】A【解析】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于牙体表面的,上皮的表面以半桥粒的形式与牙体表面连接,是一种特殊的复层鳞状上皮,也是牙周组织的薄弱之处。由于此上皮表面直接与牙面附着,因此不形成角化。故答案应选A。7.【答案】D8.【答案】B【解析】口腔黏膜上皮的主要细胞是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上皮的基本形态。除此细胞外,还有数种非角质形成细胞,其中之一是梅克尔细胞,位于口腔上皮的基底层。与上皮内的神经末梢关系密切,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9.【答案】A【解析】朗格汉斯细胞位于上皮的棘层和基底层,有较多的树枝状细胞突起。此种细胞表达多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抗原,具有抗原呈递功能,被认为与口腔黏膜上皮的免疫功能有关。10.【答案】C11.【答案】E【解析】口腔扁平苔藓的鉴别诊断:①盘状红斑狼疮;②白斑;③口腔红斑;④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⑤苔藓样反应;⑥多形性红斑。第二章第四节涎腺1.属纯黏液腺的小涎腺是A.唇腺B.颊腺C.味腺D.磨牙后腺E.腭腺2.基底部有纵纹、能主动吸收钠的涎腺上皮细胞是A.闰管细胞B.肌上皮细胞C.分泌管细胞D.浆液性腺泡细胞E.黏液性腺泡细胞(3—5题共用备选答案)A腮腺B.颌下腺钙C.舌下腺D.唇腺E,腭腺3.大涎腺,纯浆液性腺是4.大涎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是5.大涎腺,混合性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的是6.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病理特征是A.细胞学上的一致性和组织学上的多形性B.细胞学上的多形性和组织学上的一致性C.细胞学上的异形性和组织学上的多形性D.细胞学上的一致性和组织学上的单一性E.以上都不是7.低分化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与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要点是A.表皮样细胞B.黏液细胞C.中间细胞D.磷状化生E.未分化细胞1.【答案】E【解析】小涎腺包括唇腺、颊腺、舌腺、腭腺、舌腭腺和磨牙后腺等,位于口腔黏膜的黏膜下层。其中唇腺、颊腺、磨牙后腺均属混合性腺体,但以黏液性腺泡为主。唇腺是唾液分泌性IgA的主要来源。唇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舍格伦综合征(Sjorensyndrome)的一种简便方法。舌腭腺、腭腺均属纯黏液腺。舌前腺以黏液腺泡为主,仅有少数混合腺泡;舌根部和舌边缘区有舌后腺,是纯黏液腺;轮廓乳头环沟下方的味腺是浆液腺。2.【答案】C【解析】唾液腺的导管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分泌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分泌管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除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及渗透压。排泄管管壁细胞变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此上皮除含有此类分泌管之柱状上皮外,还含有许多小的基底样细胞,即所谓储备细胞,亦可发挥干细胞作用。故答案为C。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A解析】光镜观察: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特征是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及浸润性生长方式。该疾病明显的特征是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内组织结构的多形性。其中包括: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肿瘤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溪流”状。局部区域可见大嗜酸性粒细胞、透明细胞、鳞状细胞或黏液细胞。肿瘤细胞向邻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可侵犯颌骨。7.【答案】B【解析】低分化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构成细胞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皮样细胞之间。肿瘤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明显,排列成片或实性上皮团,缺乏囊腔和腺腔结构,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增殖,有时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用黏液染色证明含少数的黏液细胞即可诊断。第二章第五节口腔颌面部发育1.口腔颌面部的发育时间起于胚胎A.第1周B.第3周C.第16周D.第2个月E.第3个月2.面部的发育来自A.第一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B.第二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C.第三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D.第四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E.第五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3.神经嵴是指A.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B.神经板的外侧缘隆起C.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D.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E.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4.两侧球状突在中线处联合形成小A.上唇B.鼻翼C.人中D.鼻泪管E.上颌骨5.耳屏前形成的皮肤盲管可能是由于A.第一鳃沟发育异常B.第三鳃弓发育异常C.第三鳃沟发育异常D.第四鳃弓发育异常E.面突发育异常6.腭裂发生于胚胎A.第3周B.第6周C.第7周D.第8周E.第9周以后1.【答案】B【解析】受孕后第3~8周,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间完成。所以选择B。2.【答案】A【解析】早期阶段可以分为两步:①面部各突起的生长分化。②各突起的联合和融合。始于胚胎第三周。在前脑的下端,出现了额鼻突。额鼻突的下方是第一鳃弓,即下颌突。下颌突的发育特别迅速,由两侧向前、向中线生长,并在中缝处联合。大约第24天时,在下颌突两端的上缘,又长出两个圆形隆起,即上颌突,这时上以额鼻突,下以下颌突、两侧以上颌突为界,围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就是未来的口腔。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相隔。第四周口咽膜开始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胚胎第四周末,额鼻突的末端被两个凹陷分成三个突起,中间的称为中鼻突,两侧的称为侧鼻突。上述两个凹陷为鼻的始基,称嗅窝。第五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突起,称为球状突。面部是由上述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包括球状突)联合而形成的。3.【答案】D【解析】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神经嵴细胞来自外胚层,在神经管形成前发生广泛移动,称为外胚间充质。它们在颅面和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并将形成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牙周韧带等组织器官。4.【答案】C【解析】两个球状突中央部分联合,形成人中。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5.【答案】A【解析】第一鳃沟和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时,可在耳屏前方形成皮肤的狭窄盲管或点状凹陷,此种异常多为先天性,称先天性耳前窦道。如果此盲管继续向深部延长,与鼓室相通,即为耳前瘘管。故答案为A。6.【答案】E【解析】胚胎第八周,前腭突和侧腭突发生反转,逐渐发生融合和联合,此过程持续数周。如果在此期间发育受到影响,会形成腭裂。所以选E。第二章第六节牙的发育1.牙齿发育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牙蕾→帽状期→钟状期→硬组织形成一发育成熟B.牙蕾→钟状期→帽状期→硬组织形成→发育成熟C.牙蕾→钟状期→硬组织形成→帽状期→发育成熟D.牙蕾→帽状期一硬组织形成一钟状期→发育成熟E.牙蕾→帽状期→钟状期→硬组织形成2.牙周上皮剩余来源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3.牙根形成的多少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4.牙体硬组织是在哪一期开始形成的A.蕾状期B.帽状期C.钟状期早期D.钟状期晚期E.萌出期5.钟状期成釉器时细胞分化为4层,从内向外排列顺序为A.内釉上皮→星网状层一中间层二外釉上皮B.内釉上皮→星网状层→外釉上皮→中间层C.内釉上皮→中间层→星网状层外釉上皮D.内釉上皮一外釉上皮→中间层→星网状层E.外釉上皮一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6.牙发育时的上皮根鞘A.由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构成B.由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细胞构成C.由内釉上皮、中间层和外釉上皮构成D.由内釉上皮、星网状层和外釉上皮构成E.由内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和外釉上皮构成7.下列牙体硬组织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B.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C.牙骨质、牙本质、牙釉质D.牙本质、牙骨质、牙釉质E、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8.下列关于牙本质形成的描述,错误的是A.成牙本质细胞合成I型胶原分泌到牙乳头的基质中B.最先分泌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与基底膜垂直C.大的纤维与基质共同形成最早的牙本质基质,即前期牙本质D.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E.在牙冠发育和牙齿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4μm1.【答案】A【解析】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成釉器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2.【答案】D【解析】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即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间上皮根鞘残留下来的上皮细胞。3.【答案】E【解析】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个或三个舌状突起,然后增生伸长,与对侧突起相连,此时上皮隔中央的单个孔被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孔,将形成双根或三根。发育过程同单根牙。4.【答案】D5.【答案】C【解析】钟状期成釉器的四层组织学结构及功能帽状期成釉器不断增大,基底部的凹陷加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此期凹陷面的形态已确定,在前牙为切牙牙冠的形态;在后牙为磨牙牙冠的形态。细胞分化为四层:①内釉上皮仍由单层细胞构成,排列整齐,在颈环处与外釉上皮相连;②星网状层较帽状期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占成釉器体积的大部分;③外釉上皮此期为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在釉质开始形成时,平整排列的上皮形成许多皱褶,将邻近牙囊的间充质包绕在内,其中含血管,为成釉器旺盛的代谢活动提供营养;④中间层:在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出现的2~3层扁平细胞,与釉质形成有关。6.【答案】A【解析】牙根发育时,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根尖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增生上皮中,这些增生的双层上皮叫做上皮根鞘。7.【答案】B8.【答案】C【解析】在钟状期后期,成釉器的内釉1皮分化成熟,并对牙乳头发生诱导作用。牙乳头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有发达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与核糖体(具备了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成牙本质细胞合成1型胶原分泌到牙乳头的基质中。最先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分布在基底膜下的基质中,纤维与基底膜垂直。这些粗大的纤维与基质共同形成最早的牙本质基质即罩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间隙消失,细胞向基底膜一侧伸出短粗的突起,同时细胞体向牙髓中央移动,在其后留下胞浆突埋在基质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偶尔有的突起能伸犬基底膜中,形成釉梭。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并分泌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泡内晶体成簇地分散在突起的周围和牙本质基质中。晶体继续长大并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形成钙球。钙球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的钙化团。偶尔在该处球形钙化团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即球间牙本质。在牙本质形成中,矿物质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的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与矿化的牙本质间总有一层有机基质,称为前期牙本质。第二章第七节牙的发育异常牙齿结构异常1.下列关于牙釉质发育不全镜下所见的描述,正确的是A.牙釉质变薄B.柱间质增宽C.釉柱横纹及生长线明显D.釉丛、釉梭数目增多E.以上均是2.下列关于轻症牙釉质发育不全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A.牙釉质形态基本完整,无实质性缺损B.牙釉质明显变薄C.表面仅有细小的凹陷D.外观呈白垩色,不透明E.可因外源性色素渗入沉积而呈黄色或黄棕色3.牙本质发育不全症的组织学表现是A.牙髓腔增大B.牙本质小管细小C.牙本质小管致密D.球间牙本质明显减少E.釉牙本质界凹凸不平明显4.下列关于四环素色素在牙体内沉着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牙本质内弥散分布B.沿生长线沉着于牙本质内C.沿生长线沉着于牙釉质内D.沿牙本质小管沉着E.沿釉柱沉着1.【答案】E【解析】光镜:形态学特征为牙冠部釉质变薄,冠部各处厚度不均匀,严重时缺乏釉质。轻症釉质发育不全时,可见柱间区增宽,釉柱横纹和釉质生长线明显,釉丛、釉梭亦明显,且数目增多。重症釉质发育不全时,除镜下可见到轻症的诸多表现外,还可见到釉质表面不规则,高低不平,甚至见不到釉质结构。2.【答案】B【解析】轻症者釉质厚度正常,牙面无实质性缺损,仅有很细小的凹陷,但色泽呈白色,不透明。有的釉面横纹明显,由于釉质矿化不全,折光率发生改变,形成白垩状不透明的釉质表面。又由于釉质的渗透性增加,致使外源性色素渗入沉着而呈黄色或黄褐色。重症釉质发育不全症的釉质厚度明显变薄,其厚度仅有正常釉质的1/4~1/3。釉质表面有带状、沟状或窝状凹陷,或呈蜂窝状,甚至无釉质覆盖。3.【答案】D4.【答案】B【解析】四环素色素沉着于牙本质内是沿生长线进行的。牙变色的程度,取决于色素沉着在牙本质内的深度,即与牙本质生长发育时期使用四环素药物的早与迟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章第八节龋1.下列关于龋齿的发病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龋的发生是对称的B.龋的发病是由内向外的C.龋的发生一定要有细菌的参与D.腐质去除后,龋还会继续发展E.龋是持续性脱钙2.平滑面龋的特点是A.牙釉质白垩状脱钙B.牙釉质表面粗糙呈蜂窝状缺损C.窝沟色泽变黑,卡探针D.龋洞口小底大呈潜掘形E.龋洞洞底位于釉质层内3.下列关于牙本质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发展速度较快B.形成一底向内、顶向外并稍圆突的三角形病损C.细胞进一步侵入使牙本质脱矿D.牙本质小管发生矿化,小管闭塞有助于暂时阻止外来刺激的传术,E.磨片在显微镜下用透射光观察时呈透明状4.下列不属于釉质龋病损区分层的是A.表层B.透明层C赔层D.脂肪变性层病损体部5.牙本质龋中,离正常牙本质最近的一层是A.透明层B.脱矿层C.细菌侵人层D.脂肪变性层E.坏死崩解层6.下列不是早期釉质龋病理表现的是A、肉眼观察为灰白色不透明区B.透明层位于病损前沿C.脱矿主要发生在表层D.暗层孔隙增加,占釉质容积的2%-4%E、病损体部生长线及横纹较清楚7.龋损形成的过程不包括A、硬组织脱矿、崩解B.色素沉着C、牙釉质的再矿化D.修复性牙本质形成E.腐坏牙本质再矿化8.釉质中抗龋能力较强的一层在A.表层0.3mm以上B.表层0.1-0.2mmC.表层0.25-0.3mmD.表层下E.各层抗龋能力相同9.关于釉质龋病理表现,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平滑面龋早期表现为牙表面白垩色不透明区B.早期釉质龋脱矿最严重的区域在表层C.窝沟龋的病变过程和组织学特征与平滑面龋上相似D.釉质晶体的脱矿溶解可从晶体的中央开始E.扫描电镜下见病损区釉柱间隙和晶体间微隙均增宽1.【答案】C【解析】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齿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病的发生是不对称的,龋病的发病是由外向内的,龋病的发生一定要有细菌的参与,一旦腐质去除后,龋病也就停止了。因此,答案选C。2.【答案】A【解析】平滑面龋早期表现为牙齿表面白垩色不透明区,与周围正常透明釉质不同,但是釉质表面的连续性未消失。因此,正确答案是A。3.【答案】B【解析】早期紧接釉质病损前沿的牙本质发生脱矿形成一底向外、顶向内并稍圆突的三角形病损区。因此,正确答案是B。4.【答案】D【解析】偏光显微镜观察早期龋纵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因此,D是错误选项。5.【答案】A【解析】按牙本质龋的组织形态、脱矿程度和细菌侵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牙本质龋由深部向表层分为四层结构,分别是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因此最靠近正常牙本质的是透明层6.【答案】C【解析】典型的早期釉质龋常呈三角形改变,病变的深部与正常釉质相连接处为透明层(脱矿较轻),再依次为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这四层病变中,病变体部脱矿最重,常常在生长线和横纹处较明显,表现为纹理明显。7.【答案】E【解析】龋损是一种牙齿在牙面菌斑和代谢产物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龋损形成的过程,有牙齿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的脱矿和再矿化、色素沉着,硬组织崩解以及在龋损相应部位的牙髓组织,有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而腐坏的牙本质是不可能再矿化的。8.【答案】B【解析】釉质中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在外、中、内层里不尽相同。表层釉质0.1~0.2mm,含微量元素氟、锌和铅等较多而水较少,由于氟较多而碳酸盐浓度低,故在酸中的溶解度也低,抗龋力较强。9.【答案】B【解析】表层是龋损发生时首先受酸侵蚀的部位,但其脱矿程度反而较其深层的病损体部轻,表现为表层较正常,而表层下脱矿。第二章第九节牙髓病1.下列关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形成条件,不正确的是A.牙有大的穿髓孔B.髓腔开放C.根尖孔缩窄D.血运丰富E.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急性牙髓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淋巴细胞浸润B.浆细胞浸润C.肉芽组织形成D.巨噬细胞浸润E.中性粒细胞浸润3.慢性牙髓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B.血管扩张充血C.肉芽组织形成D.组织变性坏死E.纤维组织增生1.【答案】C【解析】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形成条件及组织学特征为牙有大的穿髓孔、髓腔开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组织学特征是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或突出龋洞外。无上皮者表面为炎性渗出物或坏死。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2.【答案】E【解析】急性牙髓炎早期具有浆液性炎症的特征,可见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水肿。后期是化脓性炎症。3.【答案】C【解析】慢性牙髓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主要为慢性的炎症过程,即血管扩张充血,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或有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肉芽组织形成、渗出不明显。因此,正确答案是C。第二章第十节根尖周病1.下列关于根尖肉芽肿病理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尖周病变中央细胞坏死液化形成脓液B.牙周膜血管扩张血浆液渗出C.溃疡表面有食物残屑、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覆盖D.增生组织为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构成E.根尖周病变被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根尖周组织有肉芽组织形成2.光镜下可见成片聚集的泡沫细胞,并存在针状透明裂隙的改变。主要见于A.慢性溃疡性牙髓炎B.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天C.急性牙槽脓肿D.慢性牙槽脓肿E.根尖肉芽肿3.根尖肉芽肿内的上皮成分绝大多数来自于A.异位的腺上皮B.口腔上皮C.缩余釉上皮D.Malassez上皮剩余E.牙板上皮4.关于根尖周囊肿的病理表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B.基底细胞呈柱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C.囊壁内常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D.常含胆固醇裂隙E.可见透明小体1.【答案】E【解析】慢性根尖周炎是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根尖周组织有肉芽组织形成为其特征。因此,正确答案是E。2.【答案】E【解析】根尖周肉芽肿的肉芽组织中可见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呈灶状分布,病例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结晶沉着。胆固醇结晶在制片过程中溶解呈梭形裂隙。3.【答案】D【解析】一般情况下,牙周膜中唯一的上皮成分就是上皮剩余,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来自于牙发育中的上皮根鞘。根尖部发生肉芽肿性炎症时,牙周膜中的上皮剩余受炎症刺激而增生,形成上皮性根尖肉芽肿。4.【答案】B【解析】根尖周囊肿是炎症性囊肿,其内衬上皮多为来自于上皮剩余的复层鳞状上皮,囊壁中多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内可见发卡样透明小体,囊腔和囊壁内可有针状胆固醇裂隙。因此选B。第二章第十一节牙周组织疾病1.牙周炎发展到哪一期时,牙根面出现牙骨质新生A.始发期B.早期病变C.病损确立期D.进展期E.静止期2.牙周袋形成,尚无明显牙槽骨吸收出现在牙周炎的时期是A、始发期B.早期病变C.病损确立期D.进展期E.静止期3.慢性牙周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牙松动B.菌斑形成C.牙龈增生D.牙龈出血E.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4.结合上皮是A.无角化鳞状上皮B.正角化鳞状上皮C.不全角化鳞状上皮D.不全角化、正角化并存的鳞状上皮E.无角化、正角化并存的鳞状上皮5.骨上袋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假性牙周袋B.牙槽骨无吸收C.牙槽骨高度降低D.固有牙槽骨吸收E.牙周膜皮环明显6.关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错误的是A.常发生于老年人B.特征为鼠缘及龈乳头的坏死固C.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炎症改变D.龈沟液涂片可见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E.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7.下列关于牙龈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临床上常见的牙龈炎为急性和亚急性牙龈炎B.慢性牙龈炎最终都将发展为牙周炎来C.急性牙龈炎可导致牙槽骨吸收合白干关D.增生性牙龈炎病变的固有层可见粗大的胶原纤维束E.边缘性牙龈炎是指牙龈乳头炎8.牙周炎活动期病变有下列病理变化,除了A.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B.有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C.牙周袋袋壁上皮出现糜烂或瀵疡D.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E.根面暴露的牙骨质可见不同程度的吸收9.下列牙周炎静止期的病理变化,还包括单人A.在炎症中心区边缘可见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及增生、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形成炎性肉芽组织B.炎性肉芽组织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C.牙槽嵴可见类骨质或新骨形成D.牙槽骨表面可见较多的破骨细胞E.牙周膜主纤维的排列随骨的修复而重新调整10.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纤维和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质溶解,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甚至解离时,形成A.基层下疱B.棘层内疱C.血疱D.疱疹E.以上全包括11.下列白斑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上皮增生B.过度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C.上皮钉突伸长且变粗D.上皮异常增生E.固有层深处大量淋巴细胞密集浸润12.下列口腔扁平苔藓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B.棘层增生或萎缩C.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许成锯齿状D.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界线不清E.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13.下列天疱疮细胞的特征,不包括A.单个或成团细胞,存在于疱液中B.细胞水肿,呈圆形C.胞核圆形,大面肿胀,染色深D.胞核周围有窄的晕E.来源于基底细胞14.关于白色念珠菌病的病理表现,错误的描述是A.角化层有中性粒细胞进人,常形成微脓肿B.在角化层和上皮革1/3处可见菌丝,与上皮表面垂直C.上皮棘层增生D.上皮钉突呈圆形E.结缔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15.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虽然上皮萎缩,但是上皮异常增生明显多为原位癌,甚至出现浸润癌的病损是A.单纯性白色角化症B.白斑C.红斑D.扁平苔藓E.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6.以上皮下结缔组织中血管病变,管周类纤维蛋白沉积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断裂水肿变性为特征的疾病是A.白斑B.红斑C、扁平苔藓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E.黏膜下纤维化17.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和天疱疮的鉴别,不包括A.水疱的大小B.疱壁的厚薄C.周缘扩展现象的有无D.直接免疫荧光检查E.间接免疫荧光检查18.周缘扩展现象和尼氏征阳性是什么疱的特征A.水疱B.血疱C.棘层内疱D.基层下疱E.脓疱19.下列艾滋病的口腔表现,不包括A.念珠菌病,疱疹性口炎B.毛状白斑C.树胶肿D.坏死性龈炎,牙周炎E、卡波西肉瘤20.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结节样聚集,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出现。此种表现见于A.扁平苔藓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黏膜下纤维化D.白色念珠菌病E.肉芽肿性唇炎21.下述不是毛状白斑病理表现的是A.上皮钉突肥厚B.棘细胞增生C.棘细胞中出现角化细胞或角化珠D.棘细胞气球样变E.上皮不全角化层形成皱折或毛绒状,过度不全角化成刺状突起22.以下哪组病理特征可以鉴别扁平苔藓和慢性红斑狼疮A.上皮表面过度角化,可发生糜烂或溃疡B.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C.棘层萎缩变薄,上皮钉突伸长D.可见角质栓塞,血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E.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1.【答案】E【解析】牙周炎静止期的组织病理大量新生的支角成纤维细胞,并见增生、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和大量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牙槽骨吸收处于静止状态,一般观察不到破骨细胞;牙根面的牙骨质出现新生现象;增宽的牙周膜间隙,由于新骨形成,又恢复原有形态。2.【答案】C【解析】牙周炎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在病损确立期,结合上皮继续向根尖方向增殖,形成浅的牙周袋,但是炎症局限于软组织中,未见明显的牙槽骨吸收。3.【答案】E【解析】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是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因此,正确答案是E。4.【答案】A土【解析】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于牙体表面的部分,上皮的表面以半桥粒的形式与牙体表面连接,是一种特殊的复层鳞状上皮,也是牙周组织的薄弱之处,是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的上皮。因此,A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骨上袋是牙周炎的一种表现,即牙周袋的底部位于牙槽嵴顶的上方,同时伴有牙槽骨的水平吸收,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因此,C选项正确。6.【答案】A【解析】①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常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吸烟者多见。在不发达国家或贫困地区亦可发生于极度营养不良或患麻疹、黑热病等急性传染病的儿童。②本病起病急,病程较短,常为数天至1~2周。③以龈乳头和龈缘的坏死为其特征性损害:I.初起时龈乳头充血水肿,在个别牙龈乳头的顶端发生坏死性溃疡,上覆有灰白色污秽的坏死物,去除坏死物后可见牙龈乳头的颊、舌侧尚存,而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状。早期轻型患者应仔细检查龈乳头的中央,以免漏诊。龈乳头被破坏后与龈缘成一条直线,如刀切状。I.病变迅速沿牙龈边缘向邻牙扩展,使龈缘如虫蚀状,坏死区出现灰褐色假膜,易于擦去,去除坏死组织后,其下为出血创面。II.病损以下前牙多见,病损一般不波及附着龈。④患处牙龈极易出血。患者常诉晨起时枕头上有血迹,口中有血腥味,甚至有自发性出血。⑤疼痛明显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患者常诉有明显疼痛感,或有牙齿撑开感或胀痛感。⑥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由于组织的坏死,患者常有特殊的腐败性恶臭。⑦全身症状。重症患者可有低热,疲乏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下颌下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⑧坏死物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⑨急性期如未能及时治疗且患者抵抗力低时,坏死还可波及与牙龈病损相对应的唇、颊侧黏膜,而成为坏死性龈炎。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者还可合并感染产气荚膜杆菌,使面颊部组织迅速坏死,甚至穿孔,称为“走马牙疳”。此时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⑩若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坏死性龈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乳头严重破坏,甚至消失,乳头处的龈高度低于龈缘高度,呈反波浪状。牙龈乳头处颊舌侧牙龈分离,甚至可从牙面翻开,其下的牙面上有牙石和软垢,牙龈一般无坏死物。7.【答案】D8.【答案】B【解析】牙周炎活动期的病理变化:①牙面上有不同程度的菌斑、牙垢及牙石的堆积。②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检测出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③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增殖呈条索或网眼状,大量炎症细胞通过上皮层移出至牙周袋内。④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深牙周袋。结合上皮出现钉突,其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⑤袋壁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炎症中心区。胶原纤维水肿、变性或消失,一部分被炎症细胞取代。⑥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可见多数吸收陷窝。⑦牙周膜主纤维束排列紊乱,胶原纤维疏松、水肿、变性,牙周膜间隙增宽,其间散在大量炎症细胞。⑧根面暴露的牙骨质可见不同程度的吸收,并可观察到沉积的牙石与牙骨质牢固地附着。9.【答案】D【解析】牙周炎静止期(修复期)的组织病理变化:①牙周袋的袋壁组织在炎症修复期,可观察到在炎症中心区的边缘部位,有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并见增生、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其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在修复后期,牙周袋上皮下方或炎性肉芽组织下方与牙槽骨之间,可见大量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或见粗大的胶原纤维增生,其间炎症成分较少,仅在增生的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②牙槽骨吸收处于静止状态,一般观察不到破骨细胞。常可见原有的骨吸收陷窝区又有类骨质形成。原被吸收破坏的牙槽嵴顶部可见类骨质或新骨形成。③牙根面的牙骨质也出现新生现象。常见增生的粗大胶原纤维束附着的根面的牙骨质上,呈棘状增生。被吸收的根面牙骨质,也见新生的牙骨质修复。④增宽的牙周膜间隙,由于新骨形成,又恢复原有形态。牙周膜的主纤维束的排列也随着骨的修复过程而重新调整。10.【答案】B11.【答案】E【解析】白斑是指在黏膜表面发生的显著的白色斑块,不能擦掉,在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12.【答案】E【解析】口腔扁平苔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白色或灰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舌黏膜主要表现为浅白色斑块。镜下所见:在黏膜的白色条纹处,上皮有不全角化层;在黏膜发红区则无上皮角化。棘层增生者较多,也可见棘层萎缩。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钉突尖端变成锯齿状。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因此基底细胞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液化明显者可出现上皮下疱。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带,浸润范围一般不达到黏膜下层。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10μm,为均质嗜酸性,PAS染色阳性。其来源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13.【答案】E【解析】天疱疮细胞水肿、变性呈圆形,胞核圆形,大而肿胀,染色质多,胞核周围有窄的晕。14.【答案】B【解析】白色念珠菌病病理变化:①黏膜病变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②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③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底膜部分被炎症破坏。④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1/3处可见菌丝,菌丝与上皮表面多呈垂直形或呈一定角度,HE染色不甚清晰,PAS染色为强阳性。⑤结缔组织中有充血的毛细血管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⑥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雪口)的白色斑膜在镜下为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15.【答案】D16.【答案】D【解析】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上皮过度角化、上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等。17.【答案】A【解析】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鉴别(重要!):18.【答案】19.【答案】C20.【答案】E21.【答案】C【解析】口腔毛状白斑为最重要的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本病通常发生于舌的外侧缘,一般多为双侧(80%左右)。肉眼观察:白色毛绒状表现,不易被擦掉,有时可有溃疡形成。镜下所见:口腔黏膜的上皮钉突肥厚并伸长,棘层明显增生,表面为厚薄不均的不全角化,呈粗糙的皱褶或毛绒状,多为过度不全角化形成的刺状突起,有时可有脱屑。靠近表层1/3的棘细胞层常可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可为单个或成簇状排列,胞浆浅染,一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或在胞核周围呈现环状透明区。22.【答案】D第二章第十二节颌骨疾病1.放射性骨坏死的病理表现主要是A.炎症B.松质骨破坏C.死骨形成D.成骨和破骨E.骨膜形成2.下列关于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描述,错误的是A.X线片,早期为边缘不清的放射透光区,后期为毛玻璃状B.早期病变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C.随着病变的发展,新生骨增加D.病变内有囊腔,多核巨细胞和牙骨质样组织E.病变包膜完整,界限清楚3.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特点是A.颌骨膨胀,多囊性密度减低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病损是富含细胞的纤维组织C.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出现肿瘤样组织细胞增生,并混杂有不等量的嗜伊红细胞D.有反应性骨新生E.可恶变为骨肉瘤或纤维肉瘤 1.【答案】C【解析】放射性骨坏死主要病理表现为放疗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处于低氧、少血管状态,颌骨内动脉发生炎症反应,内膜肿胀,骨髓及骨膜血管栓塞及纤维化,引起局部血供和营养障碍,骨的活力减低,导致骨坏死,瘘管形成。2.【答案】E【解析】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病理表现为肉眼可见病变组织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质软易碎。镜下所见:病变处骨组织被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其间有大量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含细小的嗜酸性颗粒。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呈袖口状沉积,多核巨细胞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内。有新旧出血及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巨细胞减少,同时可见新骨形成。3.【答案】C【解析】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即以前所述的组织细胞增生症。近年来证实本病是朗格汉斯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根据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可表现为骨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三种类型。第二章第十三节涎腺疾病1.下列舍格伦综合征的唇腺病理改变,错误的是A.导管扩张B.腺泡萎缩C.淋巴细胞浸润D.常见肌上皮岛形成E.可见腺组织硬化2.下列多形性腺瘤的组织病理表现,错误的是A.上皮、变异肌上皮、黏液样或软骨样组织混合B.上皮和肌上皮成分构成导管、条索、片块C.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成群密集排列D.鳞状化生约占据25%E.包膜完整,厚薄均匀3.下列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不包括A.浸润性生长B.包膜不完整或缺乏C.瘤细胞生存条件低D.细胞液化,手术时容易破裂E.手术方法因素4.下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不包括A.先天性发育不全B.自身免疫功能异常C.长期口吹乐器D.细菌逆行感染E.以上全对5.下列坏死性涎腺化生的发生部位,不包括A.多发生于腮腺B.也可发生于唇、颊C.也可发生于磨牙后腺D.腭部多见于软硬腭交界处E.舌部多见于舌后腺6.下列坏死性涎腺化生的病理表现,不包括A.溃疡周围呈假上皮瘤样增生B.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成黏液池C.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可形成淋巴滤泡D.导管上皮细胞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条索E.有时被误认为鳞状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7.多形性腺瘤古涎腺上皮样肿瘤的A.25%以下B.50%以下C.50%以上D.75%以下E.75%以上8.腺淋巴瘤的上皮成分不包括A.高柱状上皮细胞B.立方状基底细胞C.大嗜酸粒细胞D.暗细胞E.淋巴细胞,生发中心9.下列嗜酸性腺瘤的组织病理特征,不包括A.瘤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中充满嗜酸颗粒B.核圆呈空泡状有一至多个核仁C.暗细胞D.细胞排列呈实性小梁或腺泡样团片E.可见淋巴细胞,形成淋巴滤泡10.下列基底样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正确的是A.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B.主要发生于颌下腺,依次为上唇、腭、颊和下唇C.肿瘤由单形性基底样细胞组成,伴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结构D.含有黏液样组织,包膜不完整E.不可能转化为基底细胞癌11.多形性腺瘤的癌变率为A.1%-1.5%B.3%-4%C.5%-6%D.9.5%E.10%以上12.多形性腺瘤在涎腺多见于A.唇部B.颊部C.舌部D.腭部E.牙龈13.下列关于高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的叙述,正确四的是A.表皮细胞少于10%B.黏液细胞少于10%C.中间细胞少于10%D.黏液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10%E.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10%14.腺样囊性癌愈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是A.管状形B.筛孔形C.小条索形D.乳头状形E.实体形15.含牙囊肿的囊壁附着在牙齿的A.根尖部B.根部C.颈部D.冠部E.任何部位16.下列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不包括A.滤泡型B.丛状型C.梭形细胞型D.基底细胞型E.棘皮瘤型17.下列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口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男性多于女性C.以口底鳞癌最多见D.血液转移少见E、口腔后部鳞癌较易转移18.恶性混合瘤可以分为A包膜内癌B.浸润型C.癌肉瘤型D.B+CE.A+B+C19.下列多形性腺瘤可疑癌变的表现,不包括A.出现微小坏死B.出血C.出现多核巨细胞D.钙化E.广泛玻璃样变20.腺泡细胞癌按发生率高低排列顺序为A.腮腺、颌下腺、小涎腺B.腮腺、小涎腺、颌下腺C.颌下腺、腮腺、小涎腺D.颌下腺、小涎腺、腮腺E.小涎腺、腮腺、颌下腺21.腺泡细胞癌的分型为A.实性型B.微囊型C.乳头状、囊性型和滤泡型D.B+CE.A+B+C22.下列关于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描述,错误的是A.存在有鳞状上皮细胞B.存在有黏液细胞C.存在中间细胞D.黏液呈黏液卡红和PAS染色阴性E.肉芽组织中存在胆固醇结晶和异物巨细胞23.癌细胞包括导管衬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神经周和血管周间隙扩展而无间质反应的肿瘤是A.恶性混合瘤B.腺泡细胞癌C.黏液表皮样癌D.腺样囊性癌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24.下列牙源性囊肿的概念,错误的是A.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形成的一组囊肿B.是发育性囊肿,不是炎症性囊肿C.牙板上皮剩余可发生根尖周囊肿D.缩余釉上皮可发生含牙囊肿E.马拉瑟上皮剩余可发生根尖周囊肿25.下列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复发率高的原因,错误的是A.壁薄,易碎B.指状突起沿抗性小的途径(骨小梁间)浸润性生长C.可能来源于口腔黏膜基底细胞的增殖D.囊壁含有子囊或卫星囊肿E.其他牙板剩余可发生新囊肿26.下列关于成釉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30~49岁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B.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C.常见于下颌磨牙和下颌升支D.可单囊或多囊,多囊仅为10%E.局部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性良性肿瘤27.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特征性表现是A.20—60岁均可发生B.下颌比上颌多见C.可见颌骨逐渐膨胀D.X线下可见放射透光区E.肿瘤组织内含淀粉样物质,可发生钙化1.【答案】D【解析】舍格伦综合征的唇腺病理改变在镜下见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形成滤泡。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此表现可区别于腺体其他慢性炎症。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性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具有泡状细胞核。上皮团片内可有嗜伊红无定形物质。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2.【答案】E【解析】多形性腺瘤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包膜不完整且厚薄不一的肿瘤,其特征是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上皮和变异肌上皮与上皮黏液样、间叶黏液样或软骨样组织相互混合。上皮和肌上皮成分构成导管、条索、片块或细胞成群密集排列。鳞状化生约占25%。3.【答案】A【解析】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除手术方法因素外,主要与肿瘤解剖特性有关。①有些多形性腺瘤可以液化,手术时容易破裂;②肿瘤包膜厚薄不等、不完整甚至缺乏或瘤细胞侵入包膜,肿瘤可穿破包膜而膨出或直接延伸至邻近组织内;③瘤细胞,特别是软骨样瘤细胞生存条件低,当这些细胞留存伤口内时可发生肿瘤种植。4.【答案】C【解析】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前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临床上较常见,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但其转归很不相同。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先天性发育异常。该病有遗传倾向,有的患者有典型家族史。腺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成为潜在的发病因素。②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的患者伴有其他免疫学指标的异常,因而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③细菌逆行感染。许多患儿腮腺肿胀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及口腔内炎性病灶相关,细菌通过腮腺导管逆行感染。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未愈而来。5.【答案】E青【解析】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病因不明、有自愈倾向的良性病变,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被误认为是恶性肿瘤。本病多发生于腮部,也可发生于唇、颊及磨牙后腺,腭部病变多在硬软腭交界处,可为单侧或双侧。特征为黏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破坏骨组织,溃疡中心坏死。6.【答案】C【解析】坏死性涎腺化生病理改变: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形成黏液池。腺导管有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取代,易被误认为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但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较一致,无核异形性或间变。7.【答案】C8.【答案】D9.【答案】E【解析】嗜酸性腺瘤的组织病理特征为瘤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膜清晰,胞浆中充满嗜酸性颗粒。核圆呈空泡状,有一至多个核仁,核分裂象少见。有时部分细胞似受挤压而致体积变小,颗粒深染,核染色质密集,形成所谓暗细胞,与相应之亮细胞形成鲜明对照。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小梁或腺泡样团片,偶呈腺管状,腔内通常无内含物。有少量结缔组织间质,偶见淋巴细胞,但一般不形成淋巴滤泡。10.【答案】C【解析】基底细胞腺瘤多见于男性老年人,主要发生在腮腺,依次为上唇、腭、颊和下唇黏膜。由单形性基底样细胞组成伴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结构,没有黏液样间质。病理学上,可分四型,即实性型、梁状型、管状型和膜性型。膜性型者又称皮肤始基型,其特征是瘤细胞团块的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和有较厚的玻璃样基底膜。病损初期,灶性导管增殖伴基底细胞增生和微腺瘤形成。后期可见多样性或多结节性肿瘤发生。主要在腮腺,可同时发生于颌下腺。基底细胞腺瘤可转变为基底细胞腺癌。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B【解析】高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肿瘤较大,直径在4cm以上,肿瘤边界不清呈实性肿瘤内可见灶性出血或坏死。囊性结构一般较小。组织学上有明显的恶性细胞特点,核分裂多见,核呈多形性和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大部分为未分化的中间细胞或低分化的表皮样细胞,难以见到细胞间桥。黏液细胞少于10%,不做特殊染色难以认识。14.【答案】E15.【答案】C【解析】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多发生于10~39岁男性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区最常见。16.【答案】C【解析】成釉细胞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可有多种表现。①滤泡型:肿瘤形成孤立性上皮岛,上皮岛中心部由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彼此疏松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公司正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对公司展览展示空间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物科技企业职工招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矿产资源开发承包合同3篇
- 养老院院民2025年度社区活动出行安全协议3篇
- 2025年度建筑材料供货与建筑节能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屋衣柜定制及安装一体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伙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度企业合规管理委托代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全新出售房屋买卖智能家居集成协议3篇
- 《苏宁电器的内部控制与评价研究》18000字(论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2:“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雷泽佳编制-2025B0)
- 《IT企业介绍》课件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三年级上册《劳动》期末试卷及答案
- 人工智能概论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word 公章 模板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ISO-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 深圳智能水表项目商业计划书_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