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9分)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烘托出它的雄伟,用“紫泉”代替长安,色彩上与“烟霞”映衬,烘托出宫殿的壮丽。B.诗人借隋炀帝空置长安宫殿“欲取芜城作帝家”,是为表现江都风景秀丽、胜过长安,更愿意住在芜城。C.颔联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若玉印未落入李渊手中,杨广游幸江都的锦帆将漂到天边去。D.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事,以假设、反话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14、诗人颈联采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3、B14①把“萤火”和“腐草”、“垂杨”与“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的变化,“无萤火”“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②借今昔的对比、荒凉之景表达了对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批判与讽刺,并以此告诫晚唐的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溯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塔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B.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C.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看春生”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D.本诗多用华丽辞藻,语言新奇,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古诗诗歌阅读14.A(颔联中“多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15.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点如分开来答也可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狂夫①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从诗人居住的清幽秀丽的环境写起,并化用典故,衬托下文“狂夫”的形象。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D.尾联的“老”字写出狂夫年迈体衰,饱经患难,行将就木,故诗人称自己“欲填沟壑”。16.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6分)15.D【解析】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写诗人故人朋友音书断绝,他的一家人处在长久忍饥挨饿情况中,现实生活中处境十分窘迫。由此可推,尾联中的“欲填沟壑”是为了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并非是因为自己年迈体衰,行将就木。16.参考答案: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3分)②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3分)(评分细则:6分,每答出一点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江苏省扬州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寄题春谷工部自心田一首林希逸笔耕虽苦未逢年,解印归来且醉眠。谁毁谁誉平眼界,我疆我理①自心田。庵无宝贝主长在,家有诗书种已传。遥想个中梨枣熟,饱餐且作地行仙。【注】①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意思是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出了学习和耕作的辛苦以及不受重用的苦闷,有欲扬先抑之效。B.颔联“谁”与“我”相对、“眼”与“心”相对,对仗工整,耐人寻味。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阐明真正的财富是精神而非物质,浅显易懂。D.尾联由眼前延伸到未来,诗人想象梨枣成熟季节大快朵颐的场景。16.“自心田”意思是内心自由自在。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自心田”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15.A【解析】A“写出了学习和耕作的辛苦”错。“笔耕”指以抄写或写文章等手段谋生,并不是真正的耕地。16.(6分)【参考答案】①远离官场,洒脱自如。首联写放下官印,离开官场,归园田居,于春日醉卧酣眠,潇洒自如。②看透荣辱,心境坦然。颔联写不在乎他人毁誉,宠辱不惊,自顾打理心灵园地,平静自若。③诗书传家,自得其乐。颈联写家中虽无珍宝,但家中子孙能以诗书为业,足令诗人欣慰。④知足常乐,闲适恬淡。尾联写畅想日后梨熟枣落,以此饱餐,心无挂碍,赛过神仙,从容自适。(每点2分,答对任何三点给6分)【解析】注释:1、寄题:写作诗文,寄赠他人。2、春谷:指赵孟奎。赵孟奎,宋宗室,居湖州,字文耀,号春谷。官至秘阁修撰。善画竹石兰蕙,作品收录入明代画史著作《画史会要》。林希逸曾写有《和赵春谷南溪双莲二绝》等诗。3、工部:古代官署名。汉代有民曹,魏晋有左民、起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改为农工商部。4、心田: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5、林希逸: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6、笔耕:以笔代耕。谓以笔墨工作谋生。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7、解印:即“解印綬”。解下印绶。谓辞免官职。《汉书·薛宣传》:“游(谢游)得檄,亦解印綬去。”8、且:姑且,暂且。9、谁毁谁誉:《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意为: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所赞誉的话,一定对他有所考察。有了这样的民众,夏、商、周三代所以能直道而行。”10、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唐·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平眼界,即眼界平,宋代诗人黄庭坚《赠送张叔和》:“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11、我疆我理:《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意为: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12、庵:圆顶草屋。旧时文人多用作字号或书斋名。13、宝贝:珍奇的东西。14、诗书:《诗经》和《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泛指书籍。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5、遥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16、个中:此中,其中。宋·陆游《对酒》诗:“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醺未醉时。”17、梨枣:梨子和枣子。又,指交梨火枣。道家所说的仙果。宋·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糠莝。”王文诰辑注引施元之曰:“《真誥》:右英王夫人,授许长史曰:'火枣交梨之树,已生君心中。犹有荆棘相杂,是以二树不见。可剪荆棘,出此树单生。’”18、饱餐:尽量吃;饱饱儿地吃。又,尽情享受。19、且:姑且。20、地行仙: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於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宋·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译文:我写下一首《自心田》诗,寄赠给工部的官员赵春谷我以笔代耕,虽然勤苦,却遇不到好年景。于是,我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回归园田,姑且沉醉酣眠。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我早已“目空一切”,眼中无我,“眼中无人”。如今,我在自己的心田上划分地界开挖沟渠(,以便让自己的心田畴纵横沃野千里)。我的斋室里没有奇珍异宝,只有主人在此盘桓流连。家中多有诗书,读书的种子已然播下,读书的家风早已蔚然。试想,家中的梨儿枣儿成熟了,我饱餐梨枣,姑且做一个地行仙吧!简析:这是一首寄赠给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仕途的失意与回归田园后的洒脱、自得、愉悦。首联写诗人笔耕未果归来醉眠。上句中,诗人写自己以笔代耕,辛勤翰墨,就像耕种的农人一样不知疲倦。然而,命运总是不公,诗人虽然竭尽全力,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就像一个没日没夜耕作的农人却总迎不来一个好年成。诗人由“耕”生发,以农喻己,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精勤王事却难得知遇赏识的处境。一个“苦”字,一方面透露了诗人墨田躬耕尽心王事的孜孜矻矻和苦心孤诣,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赤诚而不得宠信、尽力而不得知遇的苦涩、郁闷和无奈。下句中,写诗人解印归田沉醉酣眠。解印,指解下印绶,在此指辞去官职,似乎是诗人主动辞去官职选择归隐,表现了诗人用舍由人行藏在我的洒脱。归来,指回归田园。醉眠,指沉醉酣眠,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诗酒逍遥,一方面通过描写生活的不羁折射了诗人的苦闷与痛苦。且,姑且、暂且之意,既表现了诗人纵情觥筹的洒脱适意,又包含着怀才不遇忠而被斥的苦闷与痛苦。颔联写诗人眼无界域疆理心田。上句中,诗人使用《论语》中“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的典故,展现了自己眼界空阔,早已没有了人我、毁誉、是非的界限,既不毁誉自己,也不毁誉他人,从而达到了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无毁无誉的境界。这样写,表现了诗人旷达超然的性格。下句中,诗人运用《诗经·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的典故,并且使用比喻手法,写诗人回归田园的同时,也由外部世界回归自己的内心,要像先民在田地上挖沟开渠经理疆界一样,在自己内心的田地上垦地拓荒耕耘稼穑,修养身心,润泽性灵。可以说,诗人不仅实现了身隐,而且达到了心隐,表现了诗人高洁雅逸的心性。当然,诗人归隐的坚决和彻底,也间接表现了诗人“笔耕未逢年”的痛苦和失落。颈联写诗人庵无宝贝家有诗书。在此联里,诗人使用互文手法,描写家中斋室没有奇珍异宝唯有诗书经籍,而主人置身其中盘桓流连,以至于形成了耽读诗书的家庭风气。这样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归田后的逍遥自得,颇有“乐琴书以销忧”的惬意。尾联写诗人遥想未来且做地仙。这一联写诗人对未来的设想,诗人设想家园中的梨儿、枣儿成熟,诗人饱食梨枣,姑且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做一个快乐自足的地行仙。这样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归田的满足和喜悦。同时,这里使用《真誥》与《楞严经》的典故,在拓展诗歌的审美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