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罗隐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18.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7.C18.①杜诗运用了白描和比喻手法,运用白描勾勒出了鹭鸶“雪衣公子”的形象,还把鹭鸶因受惊而飞向空中比作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自由的特点。

②罗诗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鹭鸶虽有“素白”的外表,却有“羡鱼”的内心,突出了鹭鸶的庸俗和道貌岸然。【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理解错误。应理解为“鹭鸶不要向人们夸耀自身的洁白”。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比较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杜诗中“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运用了白描和比喻手法,勾勒出了鹭鸶“雪衣公子”的形象,描写鹭鸶群聚与溪流中捕鱼,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从诗中可知,此处是描写鹭鸶的群体形象,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自由的特点。罗诗中“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向人夸”运用拟人手法,“夸素白”和“羡鱼心”对比手法,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标榜自己的人。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扬州慢【南宋】赵以夫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后友人折赠数枝,赋而感之。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①,拥碎玉成毬②。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注】①翦翦:整齐的样子。②毬:球状物。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春风、明月两句,对仗工整隽永,让人联想到描绘扬州繁华的诗句。B.“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眼前琼花晶莹洁泽的特点。C.下阕开头三句写窗前琼花清香四溢,既扣词前小序,又引起下文的转折。D.姜夔曾作自度曲《扬州慢》,本词既沿用姜词调名,更沿袭姜词的意绪。16.有人说,咏物词的关键在于不滞于物。这首词本只为赋花,吟咏之间却生出许多感慨,遂成精品。请结合全词进行赏析。【答案】15.B16.①上阕咏赞琼花,通过想象写出当年扬州琼花的芳姿与神韵。②下阕借友人所赠之花回到眼前,写出现在扬州的衰败,寄寓了词人的沉痛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③本词由赋琼花转而哀扬州,加深了词的思想境界,格调超出一般的咏物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眼前琼花”错,此句描写的是想象中的琼花,是虚写,不是眼前琼花。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上阕咏赞琼花,通过想象写出当年扬州琼花的芳姿与神韵。起首三句交代琼花的来历和背景,词人写在扬州有“蕊仙飞下琼楼”,因而才有这天下独一无二、清丽脱俗的琼花。“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中的“冰花”“碎玉”是对琼花外观的描述,进一步言其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可爱至极。“太真肌骨,飞燕风流”句,词人将琼花比作史上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足见词人眼中琼花之美丽。最后两句,词人明确点出只有敛天下所有花卉之芳艳,并放之于扬州,才能开出如此奇花。下阕借友人所赠之花回到眼前,写出现在扬州的衰败,寄寓了词人的沉痛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起首三句由扬州后土祠的琼花转而写友人所赠之琼花。冷雨敲窗,惊醒午睡的词人,醒来后入目即是窗前数朵琼花,花香扑鼻。“似阆苑花神”句进一步强调此花非凡间之物,寥寥数字写尽琼花之空灵。既然琼花是来自扬州的花神,何妨借问扬州现状?于是,词人“问竹西风景”,如今已是边陲之地的扬州,散尽了昔日的繁华,仅是一座军事要塞而已。但词人不愿实写,而是借花神之口,道出扬州如今“长空淡、烟水悠悠”的衰败和破落,其中隐含了词人生发的失意和怅然。最后一句中“又”字突出了孤城“吹起新愁”的黄昏,并非一个晚或是几个晚,而是无数个,再次强调了词人忧国忧民之心。本词由赋琼花转而哀扬州,加深了词思想境界,格调超出一般的咏物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注】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虽从蜀道之难写起,却和《蜀道难》开头饱含激情的感叹写法不同。B.颔联中用“起”“生”二字,生动表现了蜀道狭窄、险峻、高危的特点。C.颈联先写栈道边茂盛的树木,再写脚下绕城奔流的春水,都是眼前所见。D.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劝慰朋友要乐天知命,不要过分汲汲于功名利禄。21.这首诗被后世誉为“五律正宗”,李白送别友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变化过程。如首联,用“见说”表明蜀道艰险是人尽皆知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入蜀的担忧情绪。请结合后三联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答案】20.C21.①颔联紧承首联,对友人人蜀的牵挂和担忧又加深了一层。写山路之狭窄高危,登山之艰险,和首联相比,更加具体可感。②颈联转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之情。选取“芳树”“春流”的意象,以美景衬托好的情绪,作者应该是意识到既然友人入蜀是既成事实,与其一味强调担忧不如借所写美景表达对友人的一种宽慰。③尾联以议论作结,对友人入蜀进行劝慰。既然蜀城如此美好,因此不必过分在意人生的困难、挫折,不如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劝慰、旷达之意溢于言表。【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都是眼前所见”错。林木笼罩栈道或是实写,春江环绕蜀城必是想象。因此不都是眼前所见。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结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注意题干中“起承转合”的提示。首联之后,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想象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此联紧承首联,对友人人蜀的牵挂和担忧又加深了一层。写山路之狭窄高危,登山之艰险,和首联相比,更加具体可感。颈联“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是“转”,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以美景衬托好的情绪,作者应该是意识到既然友人入蜀是既成事实,与其一味强调担忧不如借所写美景表达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此联以议论作结,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既然蜀城如此美好,因此不必过分在意人生的困难、挫折,不如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劝慰、旷达之意溢于言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①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②日日看。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②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23.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答案】22.D23.同:两句中的“菊”在意义上都指向隐居。异:①《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小院中依旧保持原来风貌的菊花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抒发了自己抵家归隐时的欣喜;②本诗则通过“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错,借此诗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以及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物象的能力。本诗“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意思是,岁寒时节只有菊花盛放,让人日日欣赏留连。“东篱菊”典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代指隐居;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和“投簪”“借代弃官”来理解,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借“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代指隐士所居。“松菊”象征着正直与高洁,是陶渊明正直、高洁形象的代表;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诗人借“松菊犹存”表达自己坚贞的节操,抒发了归家时的喜悦之情。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含蓄蕴藉。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19.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8.A19.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