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_第1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_第2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_第3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_第4页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2.下列加横线的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C.奉茶就不必了,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找龙寨主却是有个不情之请。D.前年我在家中找到贵刊合订本一册,欣喜不已,爱不释手,惠存至今。2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著,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形象,其中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等更被认为是“花的精魂,诗的化身”。请从上面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人,每人以一种花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能自圆其说。24.填空: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____是常态,迁移是___________。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①。倏然间出现了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诗仙的想象力就这样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诗人辽阔的诗心。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②,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③,其间所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仍旧④,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可以说本回的内容再次为《红楼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这一回中,贾母将众姊妹做的灯谜粘在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上,让贾政来猜。请说出下面两个灯谜的谜底分别是什么,由十二钗中的谁创作,并预示了创作者什么样的命运结局?灯迷一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灯谜二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惩别离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1.读光明广告公司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述生活或陈述见解。要求:句式大致相同,语意相关。筷子,是一个含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幼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22.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天津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下文是李明为爷爷六十岁的生日寿辰写的贺词,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或不准确。请你帮助他找出四处不得体、不准确的内容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用语得体,语体风格一致。时光荏苒,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快到您的古稀寿辰了。回顾您这半辈子,为子孙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和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这让我们大受好处。在您的生日来临之际,惠赠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您身体健康,生活顺心,万事如意。①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④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24.《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贾雨村之口提到“正邪两赋”之人。所谓“正邪两赋”即“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而这正体现文学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真实立体与复杂丰富的特点。班里要举办主题为“我看名著人物”的读书交流会。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释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要求:写出人物的名字,结合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天津市大学南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1.(5分)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病句、标点、逻辑等)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史学离不开逻辑,史料的应用、选取和甄别,都要经过逻辑的推理。②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有着休戚与共的联系。③逻辑理性直接影响到自然学科,历史理性影响到人文学科,④因而自然学科本身也是历史的。⑤逻辑理性对于自然理性来说,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⑥没有逻辑理性,就没有历史理性,但是有逻辑理性,不见得就有历史理性。⑦人必须有历史理性,也必须有逻辑理性。22.(5分)鲁迅对于《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也是非常欣赏的。他是这样评价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人,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的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从《红楼梦》选取一个符合鲁迅评价的人物,:写出这个人物的“真”。,字数不超过120字答案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2、【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忝列其中”为谦辞,意为有愧于排列其中的意思,一般用于自己身上。此处说对方,使用错误。B.“鼎力相助”“笑纳”为敬辞,一般用在他人身上,他人对自己鼎力相助,请他人笑纳。此处说自己,使用错误。C.“不情之请”,意为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向别人提出请求、帮助的客套话。此处正确。D.“惠存”为请保存的意思,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处说自己保存,使用错误。故选C。23、【答案】示例:林黛玉如袅袅秋风中悄然开放的东篱雅菊,暮露夜霜交相侵,馥郁芬芳难消散。理由:林黛玉有多首咏菊诗歌。诗句中表现出她对陶氏风骨的仰慕,同时寄予着自己寄人篱下的愁苦和高洁傲世的情操。

薛宝钗似国色天香的牡丹,人情练达中有着雍容闲雅的端庄,诗词歌赋中蕴含着理智与簪缨世族的风范。理由:薛宝钗出身高贵,容貌具有雍容典雅之美,学问上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又能博才众家,其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表达了其高远的志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可以根据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命运等多方面特点,选择一个理解最充分的人物来写。选择用哪一种花来喻人,要充分调动阅读积累,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将花的某种特点与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依据作品内容,结合人物经历、命运等陈述,要明确具体,不可脱离作品内容,泛泛而谈。林黛玉身处纵横交错的污流之中,却能置身事外,不与世人同流合污,她清高孤傲,不被世人理解,正如菊花一样,纤纤而立,高昂着头颅傲然俯视着众生,再大的狂风暴雨,也别想让她低头。用菊花比喻林黛玉,将菊花的特点与黛玉的品质一一联系,二者相得益彰。薛宝钗,我们可以把她比作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之时雍容华贵的牡丹。论美貌,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有雍容娴雅之美;论才情,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论人情练达,她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24、【答案】①.定居②.变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内容的识记能力。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说: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由此可得出答案。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1、【答案】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②.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死记硬背)③.为之动容(回味无穷)④.熠熠生辉(长盛不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文提到《长安三万里》的浪漫,又重点提到李白吟诵的《将进酒》。该句形容观众在观影后对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进行赞美,故填写“津津乐道”或“赞叹不已”。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第二空,前文使用假设的关联词语引出小时候对诗歌全文的背诵,后文说到只有长大了才能体会出其中味道,说明在小时候的背诵并不能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到其深厚的情感,只是表面将诗歌背诵下来,所以对诗歌的理解非常浅层、非常有限。故填写“一知半解”或者“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知道、理解只是一丁半点,形容知道得片面,理解得肤浅。囫囵吞枣:指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死记硬背: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第三空,前文句子的主语是“短短几行文字”,文字能穿越千年,文字能让人怎样。结合后文诗歌中蕴含精神气质历久弥新,可知,应该是文字的内容让人难以忘记,或者引起人的共鸣。综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故填写“为之动容”或者“回味无穷”。为之动容:为此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形容受到感动。回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第四空,此处是说其间所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光彩闪耀,或长久兴盛,保持旺盛的势头。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22、【答案】灯谜一的谜底是炮竹,作者是元春,预示了她虽荣华富贵加身却最终短命而逝的结局。灯谜二的谜底是风筝,作者是探春,预示了她心高气傲但最终远嫁他乡的结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灯谜一的谜底:爆竹。古人认为爆竹能驱妖魔、辟凶邪。爆竹是在卷束的丝织品中加入火药制成,故“束帛”本指爆竹。但曹雪芹也用“束帛”形容元妃着绫穿绸的苗条身材。爆竹本身,在发出巨响,如雷般震慑四野令人恐惧战栗之时,却已化作飞灰飘逝。这是预言元妃这位皇帝的“玩物”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第十三回)的省亲之后未久,就溘然而逝,于是如雷的气势,慑人的威力也随之灰飞烟灭。贾府失去靠山,更加速其没落的脚步。此谶只适于元妃一人,具有鲜明的个性。灯谜二的谜底:风筝。清明时节多东风,最宜放风筝。探春远嫁,如同风筝一样,远走他乡,预示了她心高气傲但最终远嫁他乡的结局。正如《红楼梦》十二曲《分骨肉》中所说“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脂京本》评:“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不至流散也……”,探春的远嫁,实为贾府保留一支血脉,使覆巢之下,勿全无完卵。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1、【答案】①.示例:妈妈鼓励你尝试用筷子夹起生活的喜乐年华,②.是一种传承。③.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块她爱吃的菜,④.是一种感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给的对象是“筷子”,给了几个特定的情境:婴儿时、幼儿时、孩提时、长大后、除夕夜,同时,题干有“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并且题目所给示例可以较好地提示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与“筷子”的故事,结合具体句式进行仿写。句式为:谁+事件+是一种()。22、【答案】示例:“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王夫⼈、李纨都进⾏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量未⾜。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林黛玉进贾府》写了林黛玉在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出场作者即用“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如秋波”等句描写,可见宝玉的俊美,俊美之中又带有富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感。宝黛初见之时,宝玉问黛玉“可也有字没有”,黛玉言无后便送字于她,足见宝玉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厌恶,体现了宝玉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和崇高追求。宝玉因家里姐妹们都无玉而“摔玉”,表现了宝玉追求平等,是封建贵族中的叛逆者。“玉”也是天命的象征,“摔玉”也暗指宝玉不为天命所困,毅然反抗,对封建礼教的鄙弃,对天命的违抗与质疑。贾母是林黛玉的外婆,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凤姐,宝玉的奶奶,王夫人跟邢夫人的婆婆,也是这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作者对这些人物都进行了描写,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借一个事件,将多个人物形象呈现出来,一个舞台,多个作用,极为经济,耗费少而收益多。天津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答案】①“日子过得真快”改为“日月如梭”②“古稀”改为“花甲”③“半辈子”改为“半生”④“惠赠”改为“奉上”⑤“好处”改为“裨益”【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①“日子过得真快”口语化,此文为贺词,应该用书面语,改为“日月如梭”。②“古稀”指人年七十,此文是李明为爷爷六十岁的生日寿辰写的贺词,六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