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目录一、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 1.1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1.2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1.3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 1.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二、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 2.1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 2.2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 2.3第三课光色心情 2.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三、第三单元主题性表现 3.1第一课亲近的人——素描、油画表现 3.2第二课会心一笑——漫画表现 3.3第三课静物有声——水粉画表现 3.4第四课家乡之美——水彩画表现 3.5第五课劳动礼赞——版画表现 3.6本单元复习与测试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美术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课程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内容:讲解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形状来进行创作。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形状知识,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显示屏等

3.绘画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评价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审美鉴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不同形状在绘画中的表达作用,提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创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形状进行绘画创作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家对形状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4.视觉传达:培养学生运用形状有意识地传达视觉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有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形状认知和运用上,已能识别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形状,但对其在绘画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方面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形状在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但对形状运用的创新能力和视觉传达技巧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提升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们合作意识较强,愿意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创作,但在评价他人作品时,有时可能过于主观,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教师需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1讲授法:通过讲解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形状来进行创作。

1.2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1.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形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手段

2.1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显示屏等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形状。

2.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展示和分析绘画作品的形状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状在绘画中的作用。

2.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绘画作品和相关信息,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4绘画材料:提供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供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2.5评价工具:使用评价表格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展示一些不同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作品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展示作品,学生观察并思考)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作品中的共同点就是形状。无论是线条、曲线还是几何形状,它们都是绘画中的基本元素,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形状在绘画中的奥秘。

2.新课内容(10分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形状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还能表达情感和意境。比如,直线给人以稳定、坚定的感觉,而曲线则给人以柔和、流畅的感觉。通过运用不同的形状,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形状来进行创作。首先,我们可以尝试简单的形状练习,比如画一个方形和一个圆形,并观察它们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然后,我们可以尝试将形状进行组合,创造出更复杂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

3.实践环节(10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实践环节。请大家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通过合作来完成作品。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与评价(5分钟)

好的,时间到了,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在评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肯定;其次,要客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使用伤害他人的话语。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运用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探索和练习,发挥自己的创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形状知识,选择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再见!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1艺术家作品集:梵高、毕加索、毕沙罗等艺术家的作品集,可以通过书籍或在线资源获取。这些作品集包含了艺术家对形状的运用和创作,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形状在绘画中的作用。

1.2形状理论书籍:推荐阅读《形状论》、《形状与色彩》等书籍,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形状在艺术创作中的理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形状知识的理解。

1.3在线教育资源:推荐学生访问一些美术教育网站,如“艺术星球”、“美术宝”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包括形状运用的教程、案例分析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2.拓展建议

2.1研究艺术家作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研究其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尝试模仿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进行自己的作品创作。

2.2创作形状日记:建议学生每天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形状,可以是在大自然中、在建筑物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记录和观察,培养对形状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2.3参加美术展览: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参加美术展览,观看实体的绘画作品,亲身感受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和效果,激发创作灵感。

2.4形状创意比赛:可以组织或参加一些形状创意比赛,如绘画比赛、设计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挑战自己,提升形状运用的创新能力和绘画技巧。

2.5形状研究小组:可以与同学组成形状研究小组,共同探讨和研究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学反思今天的课总的来说还是有收获的,但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形状,这个环节学生的反应还不错,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但我感觉如果能更加生动有趣一些,比如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游戏来引入,可能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内容的部分,我讲解了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我觉得这部分的内容学生理解得还不错,但我觉得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有点抽象,如果能够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讲解,可能会更有帮助。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这个环节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也能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进行创作。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形状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还是有些困惑,我觉得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形状与情感意境相结合。

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我发现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评价的语言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我觉得我需要在评价环节进行更多的引导,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课后作业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形状知识,选择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答案:我选择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进行分析。这幅画中,毕加索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状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作品中,形状的线条凌乱、尖锐,体现了战争的混乱和无序。而人物的形状则简约、夸张,强调了战争的悲剧性和人性的脆弱。通过形状的运用,毕加索成功地传达了对战争的抗议和对和平的渴望。

2.请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并附上创作说明,阐述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答案:我创作了一幅描绘大自然的绘画作品。在作品中,我运用了流畅的曲线来表现山川的起伏,用尖锐的三角形来描绘峰峦的尖锐。通过形状的运用,我成功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3.请分析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答案:我选择了莫奈的《睡莲》进行分析。在这幅画中,莫奈运用了大量的曲线和圆形来表现睡莲的优美姿态和水的流动性。作品中的形状柔和、流畅,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通过形状的运用,莫奈成功地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4.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形状知识,分析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答案:我选择了齐白石的《虾》进行分析。在这幅画中,齐白石运用了简洁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虾的生动形象。作品中的形状准确、传神,体现了齐白石对形状运用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技巧。通过形状的运用,齐白石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5.请运用所学的形状知识,为你的家人或朋友画一幅肖像画,并附上创作说明,阐述作品中形状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答案:我为一我的朋友画了一幅肖像画。在作品中,我运用了直线和曲线来描绘朋友的五官和脸型。通过形状的运用,我成功地表现了朋友的个性和气质。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了形状的准确性和比例关系,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板书设计

①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形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能够表达情感和意境。

②形状的运用:通过运用不同的形状,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③形状的创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形状组合和排列方式。

④形状与情感意境的关系:形状的线条、曲线和几何形状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⑤形状的视觉传达:通过形状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形状的趣味组合:通过有趣的形状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②形状的颜色搭配:通过颜色搭配,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③形状的动态表现:通过动态形状,使板书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④形状的视觉游戏:通过视觉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课堂1.提问: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形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形状的运用以及形状的创新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和纠正。

2.观察:在实践环节中,观察学生的绘画创作过程,了解他们运用形状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形状运用上的错误。

3.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一个小测试,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题目可以是关于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形状与情感意境的关系等。

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对作业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2.点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同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提高。

3.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4.鼓励: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形状在绘画中的更多运用,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5.辅导:对作业中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形的视觉印象的定义,理解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变化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因素来创造形的视觉印象。

3.形的视觉印象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形的视觉印象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形的视觉印象的概念和创造方法与学生已有的绘画知识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绘画中的形,提升他们的绘画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形的视觉印象原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审美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

1.审美素养:通过学习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和创造方法,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形态的美的表现,提高他们的审美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2.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形的视觉印象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鼓励他们敢于创新,突破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3.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形的视觉印象原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探索的精神。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

1.对形的视觉印象的理解和运用,如何将形的视觉印象原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突破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绘画作品。

解决办法:

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绘画创作中。

2.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欲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和创造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创作中。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形的视觉印象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将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像和案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欣赏形的视觉印象的表现。通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展示绘画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创作进度,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参考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欲望。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五、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形的视觉印象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形的视觉印象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形的视觉印象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形的视觉印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和创造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形的视觉印象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和创造方法。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和创造方法,掌握形的视觉印象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形的视觉印象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形的视觉印象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形的视觉印象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绘画作品欣赏:提供一系列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形的视觉印象在作品中的应用。

-艺术家介绍:介绍几位著名的画家,特别是那些在形的视觉印象方面有独特贡献的艺术家,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技巧。

-绘画技法手册:提供一本绘画技法手册,涵盖各种绘画技法和技巧,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线上学习平台:推荐一些线上学习平台,如MOOC、艺术博客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案例。

2.拓展建议

-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亲身感受形的视觉印象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尝试运用形的视觉印象原理,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参与绘画工作坊:推荐学生参加绘画工作坊或艺术营,与其他热爱绘画的学生一起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阅读相关艺术书籍:建议学生阅读一些与绘画和形的视觉印象相关的艺术书籍,深入了解形的视觉印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

-加入艺术社区:鼓励学生加入相关的艺术社区或论坛,与其他艺术爱好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获得反馈和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七、板书设计①教学重点: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创造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词:形的视觉印象、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句:形的视觉印象是绘画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变化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因素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印象。

②教学难点: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的实际应用和绘画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词:创造方法、实际应用、创新思维、绘画创作。

-句:运用形的视觉印象的创造方法进行绘画创作,需要学生敢于创新,突破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有趣的艺术图形和色彩搭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图形:有趣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色彩:鲜艳的色彩搭配,如红、黄、蓝等。

-设计: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艺术性的方式展示,如将词句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增加趣味性。八、课后作业1.练习运用形的视觉印象的基本概念进行绘画创作,创作一幅画,展现不同的形的视觉印象。

2.分析一幅名画,找出其中形的视觉印象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其效果。

3.设计一组不同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的组合,探索其产生的视觉印象变化。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形的视觉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撰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5.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具有独特视觉印象的绘画作品。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形的空间及质感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三课

3.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绘画中形的空间感和质感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感知形的空间变化,并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同时,学生将通过对实的观察和描绘,提升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绘画基础,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他们对形的基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表现简单的物体形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美术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观察实物的细节,有的则更擅长通过想象来创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形的空间及质感这一课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难以把握形的空间关系和表现质感的问题。他们可能对空间透视的原理理解不深,难以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此外,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需要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学生们可能对此缺乏实践经验和指导。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画架、投影仪、显示屏、电脑、打印机。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电子稿、网络图片素材库、视频教学资源、在线互动平台。

4.教学手段:讲解、示范、练习、讨论、评价、展示。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我们已经了解了形的概念和它在绘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形的空间感和质感的表现方法。请大家打开教材,翻到相关页码,我们开始上课。

2.讲授新课(45分钟)

(1)形的空间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绘画中,形的位置、大小、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到画面的空间感。接下来,我将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大家介绍如何表现形的空间感。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实物的空间关系。请大家观察教材中的例子,找出不同形状之间的空间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实的形状在空间中有一定的位置和距离,这就形成了空间感。

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空间感。线条的透视和色彩的明暗对比都是表现空间感的重要手段。我将为大家演示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

(2)形的质感

同学们,形的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征,如光滑、粗糙、柔软等。在绘画中,我们要通过观察和表现物体的质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物体的质感。请大家观察教材中的例子,找出不同质感的物体。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质感的物体在色彩、明暗和线条方面都有所不同。

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质感。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和色彩的明暗、饱和度等变化,我们可以生动地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演示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各种质感。

3.课堂练习(25分钟)

同学们,请拿起你们的画笔,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绘制一个具有空间感和质感的画面。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为大家提供帮助和建议。

4.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

同学们,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同学们作品中空间感和质感的处理,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形的空间感和质感的表现方法。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同时,大家可以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更具空间感和质感的美术作品。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欣赏经典绘画作品:邀请学生们欣赏一些具有强烈空间感和质感的经典绘画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印象派绘画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空间感和质感的处理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组织学生们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亲身体验不同绘画作品的质感表现。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空间感和质感处理,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3)摄影实践:鼓励学生们运用摄影技巧来表现空间感和质感。可以组织户外摄影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拍摄过程中对空间和质感的把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拓展建议

(1)课后练习:要求学生们课后运用所学的空间感和质感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和表现,锻炼学生们对空间和质感的处理能力。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对空间、质感表现的理解。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3)请教专业人士:学生们可以尝试向美术老师或专业人士请教,寻求他们在空间感和质感表现方面的建议和指导。通过专业人士的点拨,学生们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4)撰写学习心得:要求学生们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如何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反思改进措施在本次《形的空间及质感》的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掌握空间感和质感的绘画技巧,通过实例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课后,我也认真听取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结合生活实例:我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空间感和质感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我在课堂上可能过于注重讲解和示范,导致学生们自主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空间感和质感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改进措施

1.调整教学时间安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们有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我将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通过一对一辅导、课后作业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3.增加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空间感和质感的表现方法,我将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空间感和质感的绘画技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表现空间感和质感。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一个清晰、简洁、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板书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①形的空间感

-实物的空间关系

-线条的透视

-色彩的明暗对比

②形的质感

-物体的表面特征

-线条的粗细、长短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

③空间感和质感的绘画技巧

-观察实物的空间关系和质感

-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空间感和质感

-创作具有空间感和质感的美术作品重点题型整理九、重点题型整理

1.空间感的绘画表现

题型示例:请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以下物体的空间感:一个放在桌面上的碗和一个悬挂在空中的气球。

答案与解析:学生需要通过线条的透视和色彩的明暗对比来表现碗和气球的空间感。例如,可以使用渐变的色彩来表现碗在桌面上的立体感,而气球则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来突出其在空中的悬浮感。

2.质感的绘画表现

题型示例:请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以下物体的质感:一块光滑的玻璃和一块粗糙的石头。

答案与解析:学生需要通过线条的粗细和色彩的明暗来表现玻璃和石头的质感。例如,可以使用细腻的线条和轻微的色彩变化来表现玻璃的光滑感,而石头则可以通过粗糙的线条和明显的色彩对比来表现其粗糙感。

3.空间感与质感的结合

题型示例:请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一个具有空间感和质感的静物场景,例如一个放在窗台上的花瓶,花瓶中插有鲜花。

答案与解析:学生需要通过线条的透视和色彩的明暗来表现花瓶和鲜花的空间感,同时通过线条的粗细和色彩的明暗来表现花瓶和鲜花的质感。例如,可以使用渐变的色彩和线条的透视来表现花瓶在窗台上的立体感,而鲜花则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和线条的粗细来表现其质感和立体感。

4.创作练习

题型示例:请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表现一个具有强烈空间感和质感的场景,如一个室内空间或户外风景。

答案与解析:学生需要通过线条的透视和色彩的明暗来表现场景的空间感,同时通过线条的粗细和色彩的明暗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场景和表现手法,但需要确保作品具有清晰的空间感和质感表现。

5.评价与反馈

题型示例:请对以下画作进行评价,分析其在空间感和质感表现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与解析:学生需要观察画作,分析其在空间感和质感表现方面的处理。例如,可以评价画作的线条透视是否准确,色彩的明暗对比是否明显,以及物体的质感是否真实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如在空间感方面是否需要加强线条的透视,或在质感方面是否需要更细致地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本单元复习与测试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本单元复习与测试教材分析“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的复习与测试课,是对课本中“绘画中的形”这一主题的深入回顾与实践。本单元主要围绕形的概念、形的构成、形的表达等方面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形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课程内容包括形的概念回顾、形的构成分析、形的表达实践三个部分。在形的概念回顾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形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在形的构成分析环节,教师将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形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形的表达实践环节,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对形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的最后,将进行单元复习与测试,以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题将涵盖形的概念、形的构成、形的表达等方面,通过测试,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通过本的复习与测试,学生能运用美术语言和术语,分析和解读绘画中的形,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能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现创意实践的精神;同时,能够理解形在绘画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理解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形的概念理解、形的构成分析和形的表达实践。

难点:对形的构成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形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解决办法:

1.对于形的概念理解,通过展示经典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形的魅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形的定义和特点。

2.对于形的构成分析,可以通过分析经典绘画作品的构图,让学生掌握形的构成要素,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作品中运用和巩固这些知识。

3.对于形的表达实践,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表达。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画纸、画笔、颜料、画室、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美术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电子版、相关绘画教学视频、绘画作品图库。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作品展示与评价法。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形,激发学生对形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形在绘画中起到什么作用?它如何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观点。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课本中关于形的概念、构成和表达的内容,重点讲解形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在绘画中运用形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练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幅绘画作品,分析并讨论作品中形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形的概念、构成和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5.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形的概念、构成和表达的重要性。提出拓展任务:结合本节课所学,尝试创作一幅以形为主题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总计用时:40分钟。剩余5分钟用于学生完成拓展任务。知识点梳理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形的概念:形是指物体外部的轮廓和内部的结构。在绘画中,形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可以表达物体的存在和艺术家的情感。

2.形的构成:形的构成包括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点是形状的最小单位,线是由点连接而成的,面是由线构成的。形的构成要素有大小、形状、位置、方向等。

3.形的表达:形的表达是通过绘画方式来展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艺术家可以通过形的组合、对比、变化等手法,创造出具有表现力的作品。

4.形的组合:形的组合是指将多个形组合在一起,形成画面中的构图。形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平衡、对比、节奏等。

5.形的对比:形的对比是指将不同的形进行对比,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变化。形的对比可以包括大小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等。

6.形的变化:形的变迀是指对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进行变化,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形的变迀可以通过变形、扭曲、重组等手法实现。

7.形的情感表达:形的情感表达是指通过形的组合、对比和变化等方式,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不同的形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如尖锐的形可以传达紧张感,圆润的形可以传达柔和感等。

8.形的审美原则:形的审美原则是指在绘画中运用形的方式要符合美的规律。如平衡、对比、节奏等原则,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有趣和具有表现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他们在展示中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绘画中的形”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形的概念、构成、表达等方面的知识点。

4.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评价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技巧运用、创意思维和对形的表达,以及学生在评价同伴作品时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绘画作品等方面的表现,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指标:

1.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课堂纪律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3.随堂测试:知识理解、题目回答准确性、解题思路清晰性

4.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技巧运用、创意思维、形的表达、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评价方法:

1.课堂表现:观察记录、口头评价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口头评价、评分表

3.随堂测试:评分表、口头评价

4.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评分表、口头评价、学生互评

评价频率:

1.课堂表现: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评价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组展示结束后进行评价

3.随堂测试:随堂测试结束后进行评价

4.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作品提交后进行评价

教师反馈与建议:

1.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2.对于课堂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应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3.对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提出创新的想法,并注意提高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4.对于随堂测试,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5.对于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指出作品的亮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促进学生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a.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形在绘画中的运用的相关文章,如《形的魅力》、《形的表达与情感传达》等。

b.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绘画技巧和形的表现的教程视频,如“绘画中的形技巧讲解”、“如何通过形表达情感”等。

c.绘画作品欣赏:鼓励学生浏览欣赏不同艺术家创作的以形为主题的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2.拓展要求:

a.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b.学生可通过阅读、观看视频、欣赏绘画作品等方式,了解形的概念、构成和表达的更多信息,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c.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记录下来,并与同学或教师进行分享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d.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的疑问、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等。

e.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定期进行拓展内容的更新和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注意事项:

1.学生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避免盲目跟风。

3.学生在进行拓展学习时,应注重深度和广度的平衡,既要了解形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运用。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拓展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学生可通过课后拓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审美水平和创造力,为将来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的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光的色彩现象:探讨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出的七种颜色,以及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与物体:分析物体色彩的成因,即光源色、环境色和物体色之间的关系。

3.色彩的冷暖:讲解色彩的冷暖概念,以及冷暖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4.色调与情感:探讨色调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调整色调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5.色彩练习:结合以上内容,进行色彩练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6.作品欣赏与分析:欣赏经典绘画作品,分析画家在光与色方面的处理技巧,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

7.创作实践: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欣赏经典绘画作品,使学生能够感受并分析作品中的光与色处理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美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色彩运用能力和表现力。

3.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尝试不同的光与色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绘画中的色彩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情分析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绘画中的色彩知识,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色彩运用能力有一定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基础层:学生对绘画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较为陌生,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培养其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2.中级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色彩知识,但运用能力一般,需要通过作品欣赏和创作实践,提高其色彩运用的技巧和表现力。

3.高级层:学生具备较好的绘画基础和较强的色彩运用能力,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引导其探索色彩与情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色彩感知训练;对于中级层的学生,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作品欣赏和创作实践;对于高级层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其深入探索色彩的内涵,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中,我将对光与色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冷暖、色调与情感等知识进行讲解,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光与色的处理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项目导向学习法:以绘画创作实践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在课堂中设置话题,引导学生围绕光与色、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以一段关于光与色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在讲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冷暖、色调与情感等知识时,结合经典绘画作品进行演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帮助。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学媒体和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资源,包括: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光与色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冷暖、色调与情感等知识,以及经典绘画作品。

(2)视频:播放关于光与色的短视频,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与色的现象和处理技巧。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色彩搭配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4)绘画材料:为学生提供绘画所需的纸张、颜料等材料,以便进行绘画创作实践。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光与色的世界”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光与色的短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色彩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光与色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光与色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色彩艺术》(作者:约翰内斯·伊藤):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色彩的原理、色彩搭配技巧以及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西方绘画史》: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色彩运用,从而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色彩心理学》:研究色彩对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经典绘画作品的视频资料,分析作品中的光与色处理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参加绘画培训班或线上绘画课程,深入学习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创作一幅光与色相结合的绘画作品,可以是对自然界、人物或场景的描绘,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深入研究色彩理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提高自己的色彩运用能力。

-加入绘画社团或组织,与同学一起分享绘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馈。

3.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光与色的处理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2.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3.学生参与度:部分学生对绘画学习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纪律管理,采用提问、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多元化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3.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绘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光与色基本概念、色彩的冷暖、色调与情感等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问。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测试:设计一些简单的测试题目,了解学生对光与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光与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绘画技巧,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学生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互评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家长评价:

-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如绘画练习、作品展示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家学习中的问题。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设计(1)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①光的色彩现象:七种颜色、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②色彩与物体:光源色、环境色、物体色

③色彩的冷暖:色彩冷暖概念、冷暖对比运用

④色调与情感:色调与情感关系、色调调整方法

⑤作品欣赏与分析:经典作品欣赏、画家处理技巧

⑥创作实践:绘画创作实践、色彩运用技巧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色彩搭配示例:通过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搭配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②绘画创作展示:展示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③趣味问答:设置一些关于光与色、色彩搭配等趣味问答环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④创意色彩游戏:设计一些与色彩相关的游戏,如色彩搭配、色彩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色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的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深入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等基本概念。此外,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感受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色彩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提高绘画技巧,培养审美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对色彩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分析色彩的冷暖、对比等关系,提升色彩感受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将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独立或合作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展现个性化的色彩运用。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将深入理解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对色彩艺术的文化理解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提高美术技能的同时,也将培养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并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了解色彩的三原色、基本色调以及简单的色彩搭配原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深入探讨色彩的运用和创作提供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对美术创作通常充满热情,尤其是对色彩丰富的作品。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各异,有的擅长观察和模仿,有的则更善于创新和表达。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实践探索,有的则更偏好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色彩的冷暖、对比等概念感到困惑,特别是在实际运用到创作中时。此外,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个人的创作风格相结合,以及如何在一幅作品中处理好色彩的和谐与对比,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学生可能还需要克服对色彩实验的恐惧,勇于尝试新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会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的技巧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色彩知识。

(2)讨论法: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色彩作品的理解和创作心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3)实验法: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调整作品的色彩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优秀的色彩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通过PPT等软件呈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软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如在线问答、投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网络资源: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色彩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优秀艺术家,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4)实物模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彩色绘本、颜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5)评价与反馈:教师会通过线上平台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改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吗?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视觉感受?”

展示一些关于色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色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色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色彩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色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色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色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绘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色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色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色彩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色彩理论深入阅读:提供关于色彩理论的深入阅读材料,如《色彩艺术》(JosefAlbers的著作)、《色彩心理学》(EllenM.sensitivity的著作)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色彩的理论和应用。

-艺术家作品分析:介绍一些著名的色彩艺术家,如梵高、毕加索、马蒂斯等,并分析他们的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优质的在线资源,如KhanAcademy的色彩课程、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色彩解读等,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与色彩相关的知识和作品。

2.拓展建议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户外进行色彩观察和实践,尝试用自己的相机或画笔记录下周围色彩的美丽瞬间,并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参观展览: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参观美术馆或画廊,亲身体验真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并尝试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或设计相关的社团或工作坊,与其他对色彩感兴趣的学生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分享,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反馈。

-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色彩主题,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写一篇研究报告或制作一个展示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学反思与改进在teachingcolormixingandcolortheoryinartclass,我想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以及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们的反应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对色彩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虽然他们能够说出颜色的三原色、冷暖对比等基本概念,但在实际操作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因此,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通过分析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来理解色彩的运用,或者让学生在创作时,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并解释他们的选择。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往往更多地关注于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意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团队合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创作时,往往过于担心失败,不敢尝试新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信心和审美判断能力。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明白艺术创作是一个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失败是成功的前奏。我也会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审美判断和自信心。课后作业1.请用色彩知识分析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说明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情感表达。

2.尝试创作一幅色彩画,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色彩的冷暖、对比等关系。

3.观察生活中色彩的运用,如广告、服装、建筑等,分析其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效果。

4.查阅资料,了解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分析其作品的色彩特点和艺术风格。

5.结合所学知识,为你的家人或朋友设计一套色彩搭配的服装,并解释你的设计思路。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第三课光色心情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第三课光色心情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4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9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特别是色彩感知和创作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并运用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混合原理。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光源和物体色彩,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气氛。

3.提升对色彩搭配的审美判断力,能够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色彩作品。

4.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探索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法。

5.增强文化自信,将所学色彩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审美品位。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能够灵活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气氛。难点在于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审美判断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重点难点,我们将采取以下办法:

1.通过观察自然光源和物体色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色彩的变化,从而加深对色彩理论的理解。

2.提供丰富的色彩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评价色彩搭配的优劣,提高他们的审美判断力。

3.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通过实际操作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和创新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色彩运用能力。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美术绘画(选择性必修)湘美版(2019)》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第三课光色心情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色彩理论的示意图、名画的色彩分析图、自然光源下的物体色彩变化照片等,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的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知识。

3.实验器材:准备色彩颜料、画纸、画笔等绘画实验器材,以及光源设备(如手电筒、太阳光模拟器等),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和感知色彩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椅和书写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同时,设置实验操作台,摆放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空间宽敞和安全。

此外,还需要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