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语文模拟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北京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语文模拟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北京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语文模拟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北京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语文模拟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北京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语文模拟卷(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PAGE1高中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通用版)(02)语文(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考查(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身心俱疲混沌(hùn)蝉蜕(tuō)B.潦倒雷厉风行笨拙(zhuō)模样(mú)C.副业舞谢歌台悲怆(chuàng)悄然(qiǎo)D.笃实出类拔萃瞥见(piē)卓越(zhuō)2.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有些先长叶后开花,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甲】,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①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③叶芽发育为枝和叶④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⑤与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密切相关A.②⑤③④① B.①④③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①②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B.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D.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4.下列句子中①②两处所填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儒家经典①一书中写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周敦颐把“诚”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A.①《论语》②唐代 B.①《孟子》②宋代C.①《论语》②宋代 D.①《孟子》②唐代5.下面是某同学参加活动后写的感受,其中使用词语或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句是()【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之一,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乙】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用朴实无华的行为践行着诚信。【丙】诚信的种子早已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诚信精神早已根深叶茂。【丁】我相信,诚信必将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突飞猛进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做诚实守信的中学生吧!A.【甲】 B.【乙】 C.【丙】 D.【丁】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37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游南明山记[宋]方鹏甲申之岁,季春之晦①,余来桔苍阅武于南郊之外。有山突兀,近在几格,问其名,曰南明也。即命驾而行,涉级而上,悬崖飞瀑茬茬有声。上者石梁,其纵数丈,其衡数尺。下有石潭,广可半亩,悠然有天光云影之趣。更上有寺,寺后有龛,志所谓“高阳洞”疑即此也。自龛出,有孤亭焉,正倚石壁,壁刊“南明山”三字,是米元章②所书,而葛仙翁③“灵崇”二字,则模糊不可认矣。小坐而酌,既倦而归。童子曰:“今日之游乐乎?先生每以衰病自怯,便于舟车,艰于徒步。是行也,佢偻蒲伏,息喘吁吁,劳亦甚矣!”余曰:“是非尔所知也,感吾生之无几,念此行之不再,故勉力强矫,实忘其劳。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______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④不负此生耳!”童子曰:“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余黯然以对。姑记其语以自愧云。【注释】①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②米元章:即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③葛仙翁:即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④庶:也许。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广可半亩

潭中鱼可百许头B.自龛出

自非亭午夜分C.有孤亭焉

且焉置土石D.上者石梁。

负势竞上7.原文______缺失一字,请从下列选项中挑选最符合语境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A.故

B.遂

C.盖8.文末写道“姑记其语以自愧云”,作者因何“自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道理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下面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D.惑而不从师。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1.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三)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4.《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作者先写观海的地点,接着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澹澹”形容大海①______的特点,“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②______的特点。(2分)15.本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都是借助宏大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请分别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15分)16.(1)不畏浮云遮望眼,_①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2)居天下之广居,____②___,行天下之大道。(《孟子》)(3)______③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④_________。(杜甫《登高》)(5)______⑤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6)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的感慨。(7)《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热情而真诚地礼敬贤才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8)《归园田居》中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乡村中日常生活图景,表达田园生活美好的诗句是“______⑩________,______eq\o\ac(○,11)__________”。(9)“_____eq\o\ac(○,12)______,_______eq\o\ac(○,13)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几句,李清照将情感融入落花,既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李清照《声声慢》)(1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eq\o\ac(○,14)______,谈笑间,_______eq\o\ac(○,15)________”几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儒将形象。三、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跟着父亲读古诗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我背的第一首诗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接下来背的诗句还有“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就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取材于潘向黎的同名散文,有改动)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

违禁:违反禁令,这里指与时代潮流不合拍B.我还在襁褓中时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C.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

破天荒: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D.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在开头两段写自己在学龄前背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表明父亲让自己背诗的意图是想引领时代潮流。B.父亲让作者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够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记他。C.作者写自己从父亲带给她的书签上的唐诗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是想表达父亲带给她的书签质量不是很高。D.结尾“那一天”,是指父亲肯定作者对古诗所持不同见解的那一天;结尾段只有一句,戛然而止,余味悠长。19.结合上下文,分别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欣赏。(2分)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20.作者父亲有在诗词选里随手标记、评点的习惯。(7分)①父亲的这种做法给作者怎样的影响?(3分)②请结合你读书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4分)四、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锻炼,本意是锻造、冶炼,也可以指文辞的锤炼,也可以指身体的锻炼、心灵的历练……请以“锻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2023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通用版)01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234569101112131718BDCCDACBCDCCD一、1B2.D3.C4.C5.D二、(一)6.A

7.选B,“于是,就”,君子要立志进取,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为生病而自暴自弃,于是就努力强大勇敢,也许(这样)就不辜负此生。选A,故,“所以”的意思,君子要立志进取,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为生病而自暴自弃,所以努力强大勇敢,也许(这样)就不辜负此生。

8.文中说“先生每以衰病自怯”,先生每次都以自己衰老,体弱多病作为不爬山的理由,没有勇气,对爬山感到害怕。对自己没有勇气爬山找借口而羞愧。童子对作者说,可以将爬山的勇气放到学习上来。可以看出作者平时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作者也因此而羞愧。

(二)9.C 10.B 11.C 12.D 13.C(三)14.①波澜壮阔②生机勃勃15.示例:本文作者抓住了海水“荡漾”,洪波“涌起”的特点,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惊人的力量;作者又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场面宏大,体现出了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沁园春雪》中毛泽东描写了北国广袤无垠的雪景,天地茫茫,纯然一色,气魄宏大,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四)16.①自缘身在最高层②立天下之正位eq\o\ac(○,3).羁鸟恋旧林eq\o\ac(○,4)不尽长江滚滚来eq\o\ac(○,5)青青子衿⑥同是天涯沦落人⑦相逢何必曾相识⑧我有嘉宾eq\o\ac(○,9)鼓瑟吹笙eq\o\ac(○,10)狗吠深巷中eq\o\ac(○,11).鸡鸣桑树颠eq\o\ac(○,12)满地黄花堆积eq\o\ac(○,13)憔悴损eq\o\ac(○,14)羽扇纶巾eq\o\ac(○,15)樯橹灰飞烟灭三、17.C18.D19.答案示例:“闪闪发光”本为形容物体的词,表现物体光彩耀眼;作者借用此词表达了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与激励后自信与喜悦交织的心理;新颖生动,富有表现力。20.(1)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让作者对做标记、评点的这种圈点批注读书法有了深刻的印象;让作者格外关注父亲圈点的好句子,并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让作者也学会了用这种在书上评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并跟父亲交流看法;让作者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2)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的读书法有助于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并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我平常读书的时候,也会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会用曲线标出;对于文中用得极为恰切的词语或句子,则会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会用问号标注,以备进一步探究。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常常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乐在其中,获益匪浅。四、21.【答案】例文锻炼终于体会到周末独自在学校住感觉。一个人吃饭,-个人学习,很无拘无束,同时伴随着一点点的无聊。周六下午洗完澡洗完衣服,将自己凌乱的柜和床收拾了一遍,然后去教室晚修。教室里还不到十个人在学习,手表“嘀嗒嘀嗒”的声音很清晰。认真地看书、做题,三个钟头很快就过了。铃声一响,随.着人流走回宿舍。刷牙洗脸,塞上耳机听歌,在床上晃着两条腿,很开心。早_上铃声响起时,我睁开眼看看已亮起了的灯,蒙起头继续睡。以前铃一响,我就得起床,这次终于可以很牛B地睡到七点多。磨磨蹭蹭到了八点多才到食堂吃饭,稀稀疏疏的人,我安静而缓慢地吃完早餐。很喜欢这样的气氛,没有平常那样拥挤、嘈杂。拿了几本书去教室学习,却无法安心地看书,就走出来逛学校。先是沿着科技楼走到了竹林,在那里晒晒太阳,发现那里有个小池塘。虽然水不是清澈见底,也根本没有鱼,但另外三面被绿树杂枝包围,衬着墨绿色的水,很有一番意境。再沿着体育馆一直走,在体育馆和艺术楼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缺口。深入到缺口去,居然可以看到学校栏杆外的--些居民楼。之前还以为学校故意找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免得勾起内宿生的思家之情。最后-步-步地登上平台,回首校门,有种“一览众山小”的味道:原本有几米高的校门]好像变成一一个袖珍版的门,太有意思了!其实一个人在偌大的学校里住也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事。相反,我可以一一个人安静地行走在校园中,看看树,望望天,放松一下自己。当听到我周末不回家时,爸妈有点不高兴,说是“周末人都走光了你还在那看门啊”。他们以为我是小孩子,还是不敢独处。其实不然。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独自长大,一个人面对失败,迎接困难,舔舐孤独。或许是我把太多的事藏在心里,以致爸妈都以为我还是小孩。我已经上高中了,时光流转,一眨眼我就要上大学。那时的我如果还是依赖家人、朋友,我的未来,也只能是一张白纸,不会有青春因大胆而绚丽的色彩。总有一天我要远行。那一天我可能独自背负行囊踏上求学之路,可能步履沧桑地在某座城市求生。那一天我可能没有家人在身边当避风港,可能没有朋友会给我肩膀去依靠。我有的只是我自己,我只能学会一个人好好地活下去。我会好好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因为总有一天我要远行。我要在旁人质疑的眼光中扬帆起航,驶向青春的彼岸、幸福的彼岸!作文评分参考标准项目等级内容、表达(36分)说明书写(4分)一类卷(40-34)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4分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二类卷(33-29)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分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3分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三类卷(28-24)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分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2分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23-0)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19-0分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1-0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说明: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通用版)(02)语文(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考查(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遒劲身心俱疲混沌(hùn)蝉蜕(tuō)B.潦倒雷厉风行笨拙(zhuō)模样(mú)C.副业舞谢歌台悲怆(chuàng)悄然(qiǎo)D.笃实出类拔萃瞥见(piē)卓越(zhuō)【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蝉蜕”的“蜕”应读作“tuì”。C.“舞谢歌台”的“谢”应写作“榭”。D.“卓越”的“卓”应读作“zhuó”。故选B。2.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有些先长叶后开花,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甲】,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①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③叶芽发育为枝和叶④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⑤与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密切相关A.②⑤③④① B.①④③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①②⑤【答案】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依据“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可知,应该先叙述叶芽,再叙述花芽,最后叙述混合芽,排除BC;再依据下文“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可知,②⑤强调其与所需温度有关,与下文衔接密切。排序正确的是③④①②⑤。故选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B.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D.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和“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双谓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可以在“对”的前面加“此举”或“这”。B.“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也可以说语序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D.“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故选C。4.下列句子中①②两处所填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儒家经典①一书中写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周敦颐把“诚”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A.①《论语》②唐代 B.①《孟子》②宋代C.①《论语》②宋代 D.①《孟子》②唐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理解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出自《论语·为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出自《论语·学而》。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5.下面是某同学参加活动后写的感受,其中使用词语或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句是()【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之一,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乙】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用朴实无华的行为践行着诚信。【丙】诚信的种子早已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诚信精神早已根深叶茂。【丁】我相信,诚信必将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突飞猛进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做诚实守信的中学生吧!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修辞手法。D.【丁】句中“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在此形容时代价值,使用不当;“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在此形容精神力量,使用不当;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37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游南明山记[宋]方鹏甲申之岁,季春之晦①,余来桔苍阅武于南郊之外。有山突兀,近在几格,问其名,曰南明也。即命驾而行,涉级而上,悬崖飞瀑茬茬有声。上者石梁,其纵数丈,其衡数尺。下有石潭,广可半亩,悠然有天光云影之趣。更上有寺,寺后有龛,志所谓“高阳洞”疑即此也。自龛出,有孤亭焉,正倚石壁,壁刊“南明山”三字,是米元章②所书,而葛仙翁③“灵崇”二字,则模糊不可认矣。小坐而酌,既倦而归。童子曰:“今日之游乐乎?先生每以衰病自怯,便于舟车,艰于徒步。是行也,佢偻蒲伏,息喘吁吁,劳亦甚矣!”余曰:“是非尔所知也,感吾生之无几,念此行之不再,故勉力强矫,实忘其劳。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______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④不负此生耳!”童子曰:“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余黯然以对。姑记其语以自愧云。【注释】①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②米元章:即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③葛仙翁:即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④庶:也许。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广可半亩

潭中鱼可百许头B.自龛出

自非亭午夜分C.有孤亭焉

且焉置土石D.上者石梁。

负势竞上7.原文______缺失一字,请从下列选项中挑选最符合语境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A.故

B.遂

C.盖8.文末写道“姑记其语以自愧云”,作者因何“自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案】6.A

7.选B,“于是,就”,君子要立志进取,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为生病而自暴自弃,于是就努力强大勇敢,也许(这样)就不辜负此生。选A,故,“所以”的意思,君子要立志进取,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为生病而自暴自弃,所以努力强大勇敢,也许(这样)就不辜负此生。

8.文中说“先生每以衰病自怯”,先生每次都以自己衰老,体弱多病作为不爬山的理由,没有勇气,对爬山感到害怕。对自己没有勇气爬山找借口而羞愧。童子对作者说,可以将爬山的勇气放到学习上来。可以看出作者平时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作者也因此而羞愧。

【解析】6.A.都理解为“大约”;B.从/如果;C.于此/哪里;D.上面/向上;故选A。7.本题考查字词的填写。理解字词意思,联系前后文内容,看其是否通顺,语义是否连贯来判断放入哪个字比较合适。A.故,意为“所以”,联系横线前后“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有志于大道,应通过学习来进步,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病弱而荒废自我,所以会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不辜负此生,前后语义连贯,选择“故”比较合适。B.遂,意为“于是,就”,联系横线前后“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有志于大道,应通过学习来进步,不因为衰老而感到沮丧,不因病弱而荒废自我,于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不辜负此生,前后语义连贯,选择“故”比较合适。C.盖,意为“大概”,表推测。而“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是作者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的行为,用表示推测的“盖”不合适。8.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二段童子所说的话“先生每以衰病自怯,便于舟车,艰于徒步”可知,作者总是以衰老、体弱多病作为理由,而习惯于借助舟车的便利;联系第三段“譬则君子之志于道,进于学也,不以衰而自沮,不以病而自废,勉力强矫,勇而为之,庶不负此生耳”可知,作者认为此次爬山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去做,而不觉劳累,所以作者对自己没有勇气爬山,曾找借口而羞愧;联系第四段“先生何不移此登山之勇,以志于道进于学乎”可知,童子认为应将爬山的勇气放到学习上,侧面反映平时作者在学习上有所废弛(不思进取),作者因此感到羞愧。(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道理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下面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D.惑而不从师。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1.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答案】9.C 10.B 11.C 12.D 13.C【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中的“下”是“低,落后”的意思,而不是“下面”。故选C。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之”,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B项,两句中的“其”,都是代词,可译为“他们”。C项,“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于”,介词,译为“比”;“不拘于时,学于余”中的“于”,介词,译为“向”。D项“惑而不从师”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的“而”表修饰。故选B。1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一项”。“君子”对应原文“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可知,没有向老师学习,故排除含有⑤的选项ABD;“今之众人”对应原文“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故排除含有⑥的D项。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12.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D项,“贵、贱”指“地位高贵、卑贱”,而不是“家里有钱还是没钱”。所以正确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个地方,文章第三段,阐述的应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故选C。(三)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4.《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作者先写观海的地点,接着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澹澹”形容大海①______的特点,“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②______的特点。(2分)15.本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都是借助宏大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请分别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14.①波澜壮阔②生机勃勃15.示例:本文作者抓住了海水“荡漾”,洪波“涌起”的特点,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惊人的力量;作者又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场面宏大,体现出了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沁园春雪》中毛泽东描写了北国广袤无垠的雪景,天地茫茫,纯然一色,气魄宏大,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水何澹澹”可知,这是作者登上碣石看见的大海景象: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的特点;结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可知,这两句是具体写竦峙的山岛,岛上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繁茂,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的特点。【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分析诗人情感。本诗中的描写宏大景象的诗句有“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洪波涌起”(海中涌动着巨大的海浪),这两句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这两句想象,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为我们展现了壮观的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景象的宏大壮观,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领袖毛泽东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四)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15分)16.(1)不畏浮云遮望眼,_①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2)居天下之广居,____②___,行天下之大道。(《孟子》)(3)______③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④_________。(杜甫《登高》)(5)______⑤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6)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的感慨。(7)《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热情而真诚地礼敬贤才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8)《归园田居》中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乡村中日常生活图景,表达田园生活美好的诗句是“______⑩________,______eq\o\ac(○,11)__________”。(9)“_____eq\o\ac(○,12)______,_______eq\o\ac(○,13)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几句,李清照将情感融入落花,既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李清照《声声慢》)(1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eq\o\ac(○,14)______,谈笑间,_______eq\o\ac(○,15)________”几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儒将形象。【答案】①自缘身在最高层②立天下之正位eq\o\ac(○,3).羁鸟恋旧林eq\o\ac(○,4)不尽长江滚滚来eq\o\ac(○,5)青青子衿⑥同是天涯沦落人⑦相逢何必曾相识⑧我有嘉宾eq\o\ac(○,9)鼓瑟吹笙eq\o\ac(○,10)狗吠深巷中eq\o\ac(○,11).鸡鸣桑树颠eq\o\ac(○,12)满地黄花堆积eq\o\ac(○,13)憔悴损eq\o\ac(○,14)羽扇纶巾eq\o\ac(○,15)樯橹灰飞烟灭三、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跟着父亲读古诗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我背的第一首诗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接下来背的诗句还有“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仿若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就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取材于潘向黎的同名散文,有改动)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

违禁:违反禁令,这里指与时代潮流不合拍B.我还在襁褓中时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C.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

破天荒: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D.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在开头两段写自己在学龄前背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表明父亲让自己背诗的意图是想引领时代潮流。B.父亲让作者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够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记他。C.作者写自己从父亲带给她的书签上的唐诗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是想表达父亲带给她的书签质量不是很高。D.结尾“那一天”,是指父亲肯定作者对古诗所持不同见解的那一天;结尾段只有一句,戛然而止,余味悠长。19.结合上下文,分别谈谈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欣赏。(2分)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20.作者父亲有在诗词选里随手标记、评点的习惯。(7分)①父亲的这种做法给作者怎样的影响?(3分)②请结合你读书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4分)【答案】17.C18.D19.答案示例:“闪闪发光”本为形容物体的词,表现物体光彩耀眼;作者借用此词表达了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与激励后自信与喜悦交织的心理;新颖生动,富有表现力。20.(1)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让作者对做标记、评点的这种圈点批注读书法有了深刻的印象;让作者格外关注父亲圈点的好句子,并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让作者也学会了用这种在书上评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并跟父亲交流看法;让作者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2)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的读书法有助于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并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我平常读书的时候,也会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会用曲线标出;对于文中用得极为恰切的词语或句子,则会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会用问号标注,以备进一步探究。采用这样的读书法常常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乐在其中,获益匪浅。【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C项,文中说“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可推知“破天荒”在这里指“前所未有的、以前从没发生过的”的意思。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A项,“表明父亲让自己背诗的意图是要引领时代潮流”错。原文说“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可以推知,作者在开头两段写自己在学龄前背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作者是想表明自己当时背诗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违禁”之举。B项,“是希望年幼的作者能够想到他在上海工作,不要忘记他”错。原文第三段说“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可知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想到“上海”,是作者背诗时自然引发的,并非“父亲”的主观愿望。C项,“是想表达父亲带给她的书签质量不是很高”错。通过第七自然段尤其是“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可知作者写自己从书签上的唐诗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是为了跟下文她的领悟形成对比,以表现她在读诗过程中认识的提升。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常指的是那些或含义深刻(关涉主旨意蕴),或有特定义(关涉语境临时之义),或有指代义的词语;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楚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这些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所解释的普通含义,而是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闪闪发光”本是形容物体的词,表现物体光彩耀眼;本文中,结合原文“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的描述,作者借用“闪闪发光”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与激励后自信与喜悦交织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新颖生动,富有表现力。【20题详解】①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答题前需要熟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具体作答。因为本题考查的是“父亲的这种做法给作者怎样的影响?”学生只需从内容上分析即可。首先,“就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这种做法让作者对做标记、评点的这种圈点批注读书法有了深刻的印象;“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让作者格外关注父亲圈点的好句子,并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让作者也学会了用这种在书上评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并跟父亲交流看法;“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让作者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②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求是,评判时要辩证分析、公正公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答题要规范。答案示例:这种读书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并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以借鉴。我平常读书的时候,也会采用这样的读书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