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办法_第1页
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办法_第2页
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办法_第3页
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办法_第4页
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方法常工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方法为鼓舞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本领,依据院教〔20**〕36号“州常工学院高校生创新学分实施方法(试行)”有关规定,特订立本方法。第1条凡属院教〔20**〕36号文“州常工学院高校生创新学分实施方法(试行)”所认可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相关活动,均可以授予创新学分。第2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仅负责对本院学生除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外的创新实践活动授予创新学分。第3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仅对由学校二级学院和行政职能部门组织的相关创新实践活动授予创新学分。第4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的授予需由学生提出申请,并经学院相关机构审核和认定。第5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学分审核工作由“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第6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学分认定工作由“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负责。第7条依照毕业条件,每个学生仅需完成2学分创新学分即可毕业。对于已经获得2学分创新学分的学生,学院不再接受其创新学分的申请。第8条创新学分最小单位为1学分。原则上,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依照每1周计1学分,最多计2学分。凡累计时间不足1周(30学时)的活动,不授予创新学分。第9条创新学分审核和认定工作每学期进行1次,分别在每学期的第15~16周进行。申请人必需在每学期的第14周递交创新学分申请料子,其余时间均不接受申请。第10条学生依照下述程序申请创新学分:1.填写“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学分申请表”(见附件);2.每学期第14周,向专业系提交申请表和相关佐证料子。第11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学分授予工作依照下述程序进行:1.每学期第14周末,专业系将学生提交的申请料子汇总,提交给“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2.第15~16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进行对申请料子进行审核,并提出授予学分与否和授予学分数的看法;3.第16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将审核看法汇总提交“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并由“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作出创新学分的最终认定;4.经“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批准后,创新学分由教务办上报教务处备案。第12条对在创新学分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按作弊论处,并依据《州常工学院学生管理规定》予以相应的处分。篇2:工贸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方法工贸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高等教育法》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议》,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不绝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看法》,立足学校办学实际,订立本方法。第二条学分制是用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并作为衡量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较为快捷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旨在加强素养教育,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本领和素养结构;推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创业本领的培养,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乐观性和自动性,提高办学效益。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三条课程的类别包含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创新创业等特色课程,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在规定。第四条课程的性质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必需修读的课程;选修课程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可选择性修读的课程。第五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分分布:通识课程约为25%,专业基础课约为42%,专业主干课约为25%,特色课程(含创新创业、素养拓展及专业特色课程)约为8%。第三章学分设置第六条课程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该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期学时数为紧要依据。A类、B类课程16~18学时1学分,C类课程24~30学时1学分。第七条专业教学计划学分设置:两年制专业80~83学分,三年制专业120~123学分,毕业学期13学分;公共选修学分设置:一般为2~6学分。第四章课程考试与成绩第八条学生所修课程均须经过考核,并取得60分(合格)及以上成绩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和要求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及各课程教学目标订立。成绩记载采取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核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第九条采用绩点制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一)百分制成绩分数与对应绩点的转化:对应绩点=(百分制成绩分数50)10.(二)学分绩点的计算:某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等于该门课程的绩点数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数。所修课程的总学分绩点等于所修全部课程学分绩点之和。平均学分绩点(GPA)=所修课程学分绩点之和所修课程学分之和。计算学生在校所修课程的总平均学分绩点时,取小数点后两位数。缓考考试及格者,按正常考试成绩计算绩点。第十条学生凭学分的修读情况进行升级、留级和跳级,按以下要求执行:(一)学生获得本班级本学年规定应修学分65%以上的,将于本学年结束后自动升级到下一班级,否则按留级处理;(二)学生获得本班级本学年规定应修的全部学分,同时获得下一班级本学年规定应修学分75%以上的,可以跳级到下下班级;学生凭《学分互换认定申请表》(见附件)到所在二级教学院系提出跳级申请,审核同意后到教务处审定,确认后由教务处执行学籍异动备案操作;跳级仅在学生一班级第二学期申请,第三学期执行。第五章辅修专业学分第十一条学生申请辅修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此学分可按要求用于主修专业学分(含专业选修学分)的互换认定。第十二条学生申请辅修同大类专业,该专业专业课25%以上的学分不行进行互换认定;辅修不同大类专业,该专业专业课45%以上的学分不行进行互换认定。第六学分互换认定分类第十三条依据学习形式,学分互换认定分为学历类学分互换认定和成绩类学分互换认定。第十四条学历类包含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的学习成绩;成绩类包含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及专业竞赛等获得的学习成绩。第十五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转换为我院相应专业课程学分:(一)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开设的课程(包含校内转专业修读的课程),实现考核要求;(二)同等学力教育或对外沟通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包含实习、实践活动),实现考核要求;(三)各类英语等级考证课程、计算机等级考证课程、职业技能(资格)考证课程,实现考核要求;(四)国家予以承认具有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资格的学校(或机构)开设的课程(含远程教育),实现考核要求;(五)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及科学研究等获得的成绩,经相关组织机构确认的。第七章学分互换认定原则第十六条学生所修课程,符合我院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培养的要求,能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进行学分互换认定,认定学分不得超出同类课程属性学分的50%。第十七条学历类学分互换认定的课程名称须完全全都,其内容相像度应与我院相关课程达75%以上,且不同课程性质之间不能进行学分互换,两门课程学分对等进行互认,以学院的课程学分为上限。第十八条学历类学分互换认定,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必需为同一专业大类开设的课程方可进行学分互换认定。第十九条申请认定高校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课程的学分,其证书必需属于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第二十条成绩类学分互换认定,同一课程属性的学分互换认定最多不超出三门课程。第二十一条科学研究(项目、论文、获奖)分为文化类、科技类和专业类,分别对应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学分认定,依据学院、省(国家)级别分别认定为1~2门的课程学分。第二十二条专业竞赛分为知识类、科技类和专业类,分别对应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学分认定,依据学院、省(国家)级别分别认定为1~2门的课程学分。第二十三条创新创业分为商业类、科技类和创新类,分别对应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学分认定,依据学院、省(国家)级别分别认定为1~2门的课程学分。第二十四条学分不能重复认定,课程及学分认定后原则上不得修改。第八章学分互换认定流程第二十五条各办学机构课程学分互换认定:学生出具学习成绩单,到教学系(部)进行申请,填写《学分互换认定申请表》(见附件),先由教研室初审,再到教学系(部)审核,最终经教务处复核认定。第二十六条成绩互换学分认定:学生出具成绩(复印成绩认定料子),到教学系(部)进行申请,填写《学分互换认定申请表》(见附件),教研室确认,经教学系(部)审核,教务处复核认定。第九章毕业学分第二十七条毕业学分实在由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第二十八条学生修满本专业毕业学分,且取得同大类专业教学计划学分50%以上的,认定为拔尖型人才;修满本专业毕业学分,且获得非同大类专业教学计划学分50%以上的,认定为复合型人才;修满本专业毕业学分,满足相关条件的,由创新学院认定为创新型人才。第十章附则第二十九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实在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标准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标准学制为两年的专业,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第三十条学分互换认定原则上只对学院在籍在校学生实施。第三十一条本方法解释权归教务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篇3: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方法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方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沟通与合作,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规范学生出国(境)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订立本方法。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我校与国(境)外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包含学制为3+1、2+2等到国(境)外高校学习时间在一学期以上(包含一学期)的其他国际(境外)学生交换项目。对参加学校各种项目的学生,以下统称为“国际(境外)项目学生”(简称“沟通生”)。第三条本科生项目由教务处、相关学院负责管理。二、管理细则第四条沟通生的责任与义务(一)在国(境)外接收院校学习期间自行负责安全问题,自动采取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包含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医疗保险等。(二)到达国(境)外住地,及时将住址和联系方式通知学校所在学院及引导老师,以便保持联系。(三)在国(境)外留学期间应和学校保持联系,定期通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自发宣传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四)遵守派往国(地区)的法律和接收院校的规章制度,敬重本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五)遵守外事纪律,不做有损国家尊严的事情,遇到关系国家和学校利益及声誉的大事应及时向本地中国使领馆和学校报告。(六)在国(境)外学习期限结束后定时返回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自动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完成课程认定、学分转换和恢复学籍等手续。(七)返校后帮忙所在院系及时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向本院老师和学生汇报在外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所见所闻,扩大项目影响。(八)返校后乐观帮忙学校做好下一批学生出国(境)及国(境)外高校交换生来我校学习的相关工作。第五条学院的责任与义务(一)对国际(境外)项目申请学生成绩、思想品德和奖惩等情况进行审核。(二)对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选课程进行审核,原则上与所学专业课程相近或相关,且所修课程学时数相近。(三)在沟通生出国(境)学习期间连续承当对沟通生管理职责。(四)指派引导老师负责与沟通生保持定期联系。引导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并予以引导;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督促他们定时返回学校连续学业。(五)在沟通生返校后学院应及时参照我校培养方案及本方法对其所修课程进行认定,并将认定结果上报教务处。(六)在适那时候候布置沟通生进行座谈会或报告会,扩大项目影响。(七)对于涉及毕业论文答辩的3+1、2+2等沟通生,应按学校培养方案及有关规定,做好向沟通生供应论文答辩申请料子、受理沟通生的论文答辩申请、布置毕业论文导师、组织答辩等事宜。第六条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教务处负责本科沟通生的学分转换及学籍管理工作,并为实现毕业要求3+1、2+2等沟通生颁发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等。第七条学籍管理(一)选课1.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修课程须经所在学院和引导老师的同意,并将填写好的《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预选课程转换表》报教务处备案。2.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选课程原则上要求与专业相关,否则其学分不予承认。每学期所修学分应满足我校相应学期最低学分要求,沟通生所修学时数一般不低于我校当学期所对应学时数。(二)课程认定1.课程认定基本要求(1)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修读课程与我校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相同或相像时,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均可按程序直接认定,转换后的课程名称与本校课程相同,课程学时/学分参照我校学时/学分对应原则转换。(2)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修读的与我校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不同但与专业相关的其它课程,可以按程序认定为选修课程。该课程中文名称应由各学院翻译,经学院审核后参照本方法转换为选修课程。(3)国际(境外)学生交换项目中,当国(境)外接收院校课程设置与我校有较大差别时,沟通学习结束后,可采取回校补修的方法完成我校相关学院认定必需补修的课程。(4)政治类课程处理方法:沟通生离校前办理缓考手续,返校后向相关学院(部)提交在外学习总结,由相关学院(部)结合外事处供应的沟通生在外表现情况予以评分,并提交教务处登录成绩。2.课程认定基本程序(1)沟通生赴国(境)外接收院校学习之前,在充分了解接收院校该学期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对照我校本专业培养方案填写《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预选课程转换表》,经所在学院/开课学院教学主管负责人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假如属于批量学生到国外同一高校学习,学院应提前做好培养方案的对接工作。(2)沟通生学习期满返校后,由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课程学分转换的书面申请,同时附国(境)外接收院校供应的成绩单原件。(3)所在学院与开课学院依据沟通生提交料子进行课程认定,确认可转为我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及需补修的课程。(4)沟通生依据认定结果自行在教务处网页下载并填写《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课程成绩认定及学分转换表》,并将填好后的表格交由学院教学主管负责人审查并签字。(5)学院教学秘书将教学主管负责人签字后的《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课程成绩认定及学分转换表》及其它相关料子交到教务处,教务处签字认可后将相应信息录入学生成绩档案(包含课程名称、成绩以及学分/学时等)。(6)教务处保管国(境)外接收学校成绩单(原件)、《z外国语高校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出国(境)留学课程成绩认定及学分转换表》(原件)。假如属于批量学生到国(境)外同一高校学习,学院组织相关料子批量报批即可。(7)沟通生申请课程转换和成绩认定以一次为限,一经确认不得修改。教务处不受理学生个人提交的成绩转换申请。3.申请及处理时间(1)沟通生的课程转换和成绩认定申请需在返校后的新学期开学2周内提交,逾期不予办理。如因国(境)外接收院校的原因无法定时申请成绩转换,需及时向所在学院提交延期转换申请。(2)沟通生所在学院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工作,并将相关料子归档备查。(3)毕业生需在论文答辩前2周内完成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三)课程成绩和学分/学时转换方法1.依据我校学生学籍管理方法有关规定,目前学生所修课程成绩为百分制。2.课程成绩转换方法(1)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修课程以百分制登录成绩时,转换时按国(境)外接收院校给出的百分制成绩如实记录。(2)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修课程成绩以等级制(A、B、C)形式登录的成绩时,依据下表并按“取中值”原则转换成百分制成绩。成绩等级A+AAB+BBC+CCD+DF百分制成绩951009094858982847881757772746971666863656062059(注:如对方学校“A+”为最高等级,则“A”对应我校的“90~94”分;若对方学校“A”为最高等级,则“A”对应我校的“90~100”分,其余等级以此类推。)(3)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修课程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形式登录时,分别转换为“95、85、75、65、55”分。(4)沟通生在国(境)外接收院校所修课程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登录时,分别转换为“70、55”分。(5)沟通生在国(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