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人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50。下图为该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控制半乳糖血症的基因用B、b表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该家系图中8的基因型为BB或BbC.若11和12婚配,子女患该病概率是1/22500D.该病可以通过羊膜穿刺技术进行产前诊断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D.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3.下列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可以用数学模型Nt=Noλt表示B.种群呈现“J”型增长时,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C.一个物种引入一个新地区后,由于缺少天敌将呈“J”型增长D.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达到K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内斗争程度逐渐增大4.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病原体,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代表某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B.⑤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C.⑥在抗原作用下细胞周期缩短,核糖体活动增强D.⑧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5.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突变生物性状一定改变C.基因突变不能产生新基因型 D.RNA病毒不能发生基因突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1是某动物(2N=4)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图2是其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请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A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从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次分裂,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其下一个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2)图1中,细胞B含有_____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次分裂,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3)图1中,细胞A所含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数量相当于图2所示的_____时期。(4)图2中,②时期所示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表明该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次分裂。8.(10分)下图表示机体首次和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免疫系统协调配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①-⑦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1)上图中APC称为___________细胞。②所分泌的___________能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图中能进行分裂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和___________(填序号)。(2)图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___________。(3)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时,B细胞的激活需要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过程的作用,活化的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专家建议在接种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接种第三针加强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B.温特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顶端优势指的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10.(1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的培养液。(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填“正放”或“倒置”)(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11.(15分)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和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而成。②③④形成____。(2)④⑤之间的键是_____,能破坏该键的是_____酶。(3)如果该片段复制两次,则第二次复制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_个,复制四次总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个。(4)该DNA片段由___条____向平行链组成,A+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题图分析,图中9号是患半乳糖血症女性,而其父母都正常,由此可判断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根据系谱图图可判断,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由于3号、4号正常而生出的9号患半乳糖血症,所以3、4号的基因型均为Bb,则8号的基因型为BB或Bb,B正确;C、10号患半乳糖血症,所以11号基因型是1/3BB或2/3Bb,由于1号和9号患半乳糖血症,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Bb,8号的基因型为1/3BB或2/3Bb,则12的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3/5,11和12婚配,子女患该病概率是2/3×3/5×1/4=1/10,C错误;D、产前诊断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做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进行基因检测都是产前诊断的一种方法,D正确。故选C。2、A【解析】食物链(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分解者和无机成分不进入食物链。自养型生物为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为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为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依次类推。【详解】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一般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生活的细菌也是消费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腐生的动物蚯蚓也是分解者,C正确;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故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D正确。故选A。3、C【解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可以用数学模型Nt=Noλt表示,其中Nt表示t年后种群数量,No表示初始种群数量,λ表示增长倍数,t表示时间,A正确;B、增长率=λ-1,种群呈现“J”型增长时,λ是大于1的定值,因此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B正确;C、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C错误;D、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达到K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内斗争程度逐渐增大,到达K值时种内斗争达到最大,D正确。故选C。4、C【解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中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抗体,③表示细胞因子,④表示辅助性T细胞,⑤表示B细胞,⑥表示浆细胞,⑦表示记忆B细胞,⑧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⑨表示记忆T细胞。【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因此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A正确;B、⑤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直接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变化并与之结合的两个信号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⑥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分裂,因此不存在细胞周期,C错误;D、⑧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受基因的控制,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5、D【解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A、体温恒定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A正确;B、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B正确;C、中暑者会丢失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正确;D、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到渗透压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D错误。故选D。6、A【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详解】AC、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A正确;B、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D、RNA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故能产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2(2).一(3).初级精母细胞(4).4(5).4(6).二(7).精细胞(8).①(9).二【解析】分析图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2:①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无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图1中,细胞A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4条。(2)图1中,细胞B含有4条染色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3)图1中,细胞A所含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相当于图2所示的①时期。(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故所示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量关系表明该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1)①.抗原呈递②.细胞因子③.①②③⑤(2)都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3)①.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③.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4)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解析】分析图示:④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①是B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⑦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分析,APC能在抗原初次入侵时吞噬抗原,所以它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图中能进行分裂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和①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小问2详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小问3详解】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激活需要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以及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这两个过程,活化的B细胞就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小问4详解】接种加强针目的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B【解析】1、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是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属于主动运输,与重力作用无关,A正确;B、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温特并没有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B错误;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D正确。故选B。10、(1).高压蒸汽灭菌法(2).目的菌(3).异养需氧型(4).减少(5).稀释涂布平板(6).倒置(7).A(8).灭菌【解析】(1)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2)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详解】(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所以从用途上来说,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仅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菌。(2)由于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需要氧气,且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4)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污染。(5)A、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A错误;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B正确;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