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杨思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杨思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杨思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杨思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杨思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上海市杨思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油料种子萌发时,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油脂储存能量不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B.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形成了大量ATPC.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D.1分子蔗糖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2.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A.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元素组成相同B.多糖、核酸和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3.遗传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的是A.病情诊断 B.遗传方式分析和发病率测算C.提出防治措施 D.产前诊断4.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B.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C.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均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D.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是只有灭活的病毒5.2019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由于对人类胚胎CCR5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如改变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对),将编辑后的胚胎植入母体诞下一对可免疫艾滋病的双胞胎女婴而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CCR5基因的表达产物:CCR5蛋白是HIV病毒进入人体T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人体T细胞中有CCR5基因,成熟红细胞中不含CCR5基因B.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用到的限制酶可通过基因表达获得C.编辑胚胎发育过程中,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一条染色体上的CCR5基因被编辑后,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无法与其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6.月季花不仅是我国原产品种,更是北京市市花,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经过一百多年创造了两万多个园艺品种,这体现了()A.生物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酸马奶酒是一种以鲜马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乳酸,酒精发酵乳饮料,深受我国内蒙和新疆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为了优选菌种,提高品质,某科研机构开展了以下研究:(1)分离菌种:选取多种马奶酒样本,使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后在合格平板上会形成________菌落;使用__________挑取上述平板中不同菌种进行纯培养,在本步骤中区分不同菌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筛选菌种: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多个菌种分别进行发酵实验。利用_________与酒精产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菌种J;检测发酵液的pH值,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种W。(3)要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还要检测菌种之间的关系,现将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另一侧不添加),30℃下,48小时后得到结果如图一所示:将不同浓度的J的发酵液添加到含W的乳酸菌培养基上,在38℃下,每隔2小时检测pH值,得到曲线如图二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J的发酵液对W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其作用越________。实验说明,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________作用下,鲜马奶转变成风味独特的酸马奶酒。8.(10分)回答下列问题:(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_____,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如果遇到严重污染,将导致绝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2)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如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_____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3)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我国近海主要的两个赤潮藻种,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赤潮,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解浮游植物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两藻分开培养时,成“S”型成长曲线。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9.(10分)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的持续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钟16mL,一旦摄取水分的速度超过了该标准,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就会被稀释,从而使细胞膨胀,最终引发“水中毒”一般会导致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痉挛、昏迷甚至生命危险。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承担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分子发挥作用时,要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是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二者的变化经常是一致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在1~2天内其血清钠浓度从140mmol/L迅速下降至115mmol/L,其“水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医生为其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以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水中毒”症状。10.(10分)肾上腺素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其分泌增多时可提高人体的警觉性、提升反应灵敏程度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素在人体内可调节多种生理反应,在寒冷环境中与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一起促进机体代谢水平的提高,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当人体经历危险时引起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剧等特征,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当危险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安静水平,原因之一是相比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般来说,激素与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时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点)。11.(15分)下图1表示研究人员为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进行的相关实验流程,其中透明圈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消耗特定营养物质形成的。图2、图3是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选择蘑菇培养基质作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来源,这是因为______。(2)筛选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______,并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琼脂作为______。筛选时应选择D/d较大的菌株,因为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_________越强。(3)研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时,首先将纤维素酶液置于35~65℃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2h,再取上述温度处理的和未经保温处理的纤维素酶液,在______℃条件下测定纤维素酶的催化速率,计算______。(4)生产中使用该纤维素酶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40℃左右,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本题为脂肪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糖异生又称为葡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详解】A、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油脂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油脂是更妤的储能物质,所以油脂储存能量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A错误;B、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大量ATP,B错误;C、早期由于大量油脂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油脂,导致干重增加;之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C正确;D、1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D错误。故选C。2、C【解析】

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详解】A、核苷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有些还含有S、P、Fe等,A错误;B、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胆固醇是小分子,B错误;C、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如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D错误。故选C。3、D【解析】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详解】病情诊断、遗传方式分析和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均属于遗传咨询程序,产前诊断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故选:D。4、A【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据图分析,甲表示B淋巴细胞,乙为杂种细胞,表示杂交瘤细胞,丙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A正确;B、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B错误;C、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C错误;D、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处理灭活的病毒,还有聚乙二醇等,D错误。故选A。5、D【解析】

1、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其侵染T细胞时,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DNA,DNA再整合到人体的染色体中。2、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准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其原理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3、(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人体T细胞中有CCR5基因,而且表达出CCR5蛋白,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不含CCR5基因,A正确;B、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用到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通过基因表达获得,B正确;C、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而两者的模板都是DNA,说明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正确;D、一条染色体上的CCR5基因被编辑改变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对,形成等位基因,并没有改变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与其同源染色体依然能进行联会,D错误。故选D。6、B【解析】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月季花经过一百多年创造了两万多个园艺品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单个接种环菌落特征(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重铬酸钾促进大协同【解析】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详解】(1)菌株的分离可以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或者平板划线法,在合格的平板上单个细菌经过分裂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挑取细菌的工具一般选择接种环,区分不同的菌种的依据是菌落特征(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2)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以和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3)从图一中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菌落数目明显比对照要多,说明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从图二看出浓度越高,pH越低,说明产生的乳酸越多,说明促进作用越强。因此乳酸菌和酵母菌是协同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知识难点是识别图中的曲线,找到几条曲线之间的关系。8、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导致光合作用大幅度降低,产生氧气的量减少,河流中腐殖质增多,好氧细菌大量繁殖,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只要同时有产生氧气减少和消耗氧气增加即可给分)。出生率竞争或捕食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竞争营养,并且中肋骨条藻竞争力更强,因此表现正常生长。或者中肋骨条藻可能会产生某些物质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解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3、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4、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遇到较严重污染,将导致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其原因是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导致光合作用产氧量减少和需氧型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的氧气,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2)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出生率,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捕食、寄生、竞争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3)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在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竞争中,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竞争营养,并且中肋骨条藻竞争力更强,中肋骨条藻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表现正常生长,而东海原甲藻处于劣势。【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9、做为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和激素(抗利尿激素)特异性受体(糖蛋白)细胞间信息交流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升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中水回流到血浆【解析】

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以此相关知识解答。【详解】(1)在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承担的主要功能有做为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等。在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所以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激素(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是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二者的变化经常是一致的,其原因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水中毒”后,医生为其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液的目的是升高血浆渗透压,以促进组织液中水回流到血浆。【点睛】本题文需要重点识记抗利尿激素,其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10、甲状腺激素神经-体液作用时间较长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作用后会迅速灭活(或微量高效性)【解析】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时,如兴奋、恐惧、寒冷等,就可以分泌这种激素,使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产热增加,从而增强力量、提高反应速度,在血糖调节中与胰岛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在体温调节中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详解】(1)肾上腺素能促进呼吸加快,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动物体温的相对恒定。(2)当人体经历危险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剧,属于神经调节;情绪激动又可使下丘脑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促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体液调节,这些可以说明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所以当恐惧、焦虑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安静水平。(3)激素与神经递质均是信息分子,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他们的共同点有: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作用后会迅速灭活等。【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