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专题0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专题0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专题0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专题0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专题0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秋天的怀念》同步教学讲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字词,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写作背景史铁生20岁左右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双腿瘫痪。他的脾气因此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则默默地忍受,以一颗慈爱、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成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他怀念母亲的文章。二、基础知识基础字词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nòng)整宿(zhěngxiǔ)憔悴(qiáocuì)絮絮叨叨(xùxùdɑodɑo)捶打(chuídǎ)央求(yāngqiú)诀别(juébié)烂漫(lànmàn)淡雅(dànyǎ)沉寂(chénjì)深沉(shēnchén)2.词语解释。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央求:恳求。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高洁:高尚纯洁。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三、文本解读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2.文本解读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原文文本解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句解:砸玻璃,摔东西,具体表现了“我”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句解:“眼边儿红红的”,神态描写,说明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无私地关爱、呵护着“我”。]【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句解:“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表现出母亲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悲痛来安慰“我”的痛苦心情。]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句解:景物描写,烘托“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4】:“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解:“憔悴”既显示出绝症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我”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央求”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屡遭“我”拒绝却从未改变对“我”的关怀与渴望。]“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5】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句解:“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句解:细节描写,通过说话用词方面的敏感,表现了母亲的细心。“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生怕刺激到“我”。]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6】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句解:“绝”和“竟”说明“我”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句解:第一个“艰难”指呼吸困难,第二个“艰难”指生活很不容易。]【7】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句解: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8】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句解:“好好儿活”体现了“我”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1】如何理解此处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悄悄”“偷偷”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以暴怒发泄痛苦的行为的深深理解和宽厚容忍,以及怕“我”太过激而伤害自己的担忧。母亲“躲”出去,但她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我”。这无声的动作背后,是母亲疼痛不已的揪心。

【2】母亲为什么提出去看花?母亲提出去看花是为了让“我”散散心,排遣心中的郁闷,建立起好好儿活的信心和勇气。【3】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情之重,反映了母亲为了让儿子重拾生活的信心,强忍病痛做出的超常努力,同时为下文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4】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这是母亲的有意之举,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伤感痛苦,对生活丧失信心。体现了母亲希望“我”正视自己,好好活下去。【5】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因为母亲觉得“我”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情绪有所好转。“我”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得到快乐,是母亲最大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所以她非常高兴。即使“我”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6】本句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突出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之情,同时与下文“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相照应。【7】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儿子有病,脾气暴躁,很难照顾;女儿还小,也需要照顾;自己的负担很重,还有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8】对菊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此处景物描写,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3.疑难探究(1)文中母亲几次要求带“我”去看菊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瘫痪给他带来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地活着。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3)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①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②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③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④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⑤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4)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不同颜色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白色的花高洁,黄色的花淡雅,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体现出“我”的坚强与自信。(5)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①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②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③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6)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7)章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文中有三处插叙:一处是写母亲爱花,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一处是妹妹告诉“我”母亲病重的消息;一处是母亲病危前的临终遗言。(这三处都体现了母亲的精神品质:坚强、无私、爱护子女。)作用:交代了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母亲对“我”的爱,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8)文章结尾写“我”和妹妹“看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是“我”走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结束全文,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四、总结归纳1.结构脉络母亲强忍病痛关怀瘫痪的“我”伟大的母爱秋天的怀念相约看花未成行,母亲牵挂儿女深切的怀念北海看花懂母之心2.内容主旨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3.写作特色❶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❷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述,哪些事情要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❸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3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专项练习专项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B.暴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雁阵砸碎爆怒无常B.憔悴央求漂落喜出望外C.昏迷深沉整宿絮絮叨叨D.可恨决别侍弄泼泼洒洒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来回翻身)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7.文中母亲坚持让“我”去北海看菊花的目的是()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B.只是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D.北海的菊花开得烂漫,非常漂亮。8.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二、综合性学习2018年母亲节到来之际,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9.请你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不超过20字。10.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仿照甲、乙两人的发言形式,续写你的发言。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三、课内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格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时间去“看花”的态度原因雁阵北归的时候“不,我不去!”(1)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时(2)看到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被母亲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等打动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3)(4)12.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画线句)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第③段画线句》13.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看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4.题目为“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了哪些事情呢?请概括写出。15.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文中的一些细节上,请品析下面两处细节的感人力量。(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16.“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两次,分别在第①段和第⑦段,含义各有侧重。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17.文中②⑤两段的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拓展提升拓展提升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鞋垫①我从刚学会走路到迈步在大学的林荫道上,脚上的鞋,悉为母亲一针一线所做。其间我总共穿破过多少双鞋?回答起来,恐怕比回答一座房顶上到底有多少页瓦还难以说清。只记得母亲似乎常年都在为我纳鞋。母亲纳鞋十分用心,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②我幼小时,母亲长了一头好头发,每当她洗头时,满脸盆里就好像滚动着浓黑的乌云,那乌云直往盆外溢流。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洗头时头发再也装不满脸盆了。③参加工作之后,我有钱买鞋了,布鞋、皮鞋、胶底鞋,随烂随买,再也不用母亲为我纳鞋了。可是母亲又想起给我纳鞋垫。我是汗脚,袜子常是潮乎乎的,有了鞋垫后,感觉舒服多了。母亲看我喜欢,就不断给我纳了起来。几年下来,尽管她给我纳的鞋垫已经穿不了了,可她总是不忘每年都要给我纳上好几双。她给我纳的鞋垫从来不扎花绣叶,就像她那颗心一样天然,本色,朴素。准备纳鞋垫时,母亲先是翻箱倒柜地搜腾碎布,一块块洗净,熨平,然后打浆糊,抿袼褙【注】,再以后拿起剪刀,细心地剪成雏形。纳鞋垫时,她仍然是当年给我纳鞋的样子,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④几十年过去,母亲背驼了,并且有了冠心病,身体大不如前,可是我的鞋垫却有增无减,因为母亲过些天还是总要给我纳上一双。我拿出积攒下的鞋垫恳求她:“妈!你看这鞋垫还有这么多哩,你快别纳了!”可是她不听,她含笑说:“反正我闲着没事。⑤母亲晚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极大的不幸,摔了一跤,髋部骨折。那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绝对难以想象的。后来虽然做了手术,骨头算是接起来了,但是她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但是她却加紧了手中的针线活,一双手更加忙碌起来。其时她住在我的小家,我的几个儿女们的针线活,全被她包了;但与此同时,给我纳鞋垫的事情,她还总是念念不忘。有那么一些日子,只见她白天纳,晚上纳,在她床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纳成的鞋垫出现。我劝她劝不下,便想,老人家一生劳碌惯了,让她闲着坐在那里,她也许会不舒服的,遂任她去纳——当时想得就是这么简单,再没有想到别的任何什么。我后来有一天忽而恍然大悟:我好愚钝啊!当时的实情应该是,母亲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大限将至,便想争分夺秒地给我尽量多地留下一些鞋垫。于是我便想起中唐诗人孟郊写母爱的千古名句了:“临行密密缝”。而在我们母子之间,当时临行的并不是我,而是母亲!是的,那时母亲将要走了,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而一去不归,但她多么淡定而从容!她纳啊纳啊,她仍然保持着过往数十年间的习惯动作,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⑥母亲是1998年去世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现在我也已成了一个迟暮老人了。但我脚底下至今还被母亲给我纳下的鞋垫干爽着,舒适着。不但如此,母亲给我留下的鞋垫还有一叠根本没有沾过脚呢,还分别放置在我的衣橱、衣箱、旅行包和其他地方。我找出一些大致数了数,已经有十七八双之多。我现在腿脚有了毛病,走动越来越少,看来,我即使活到九十岁,一百岁,这鞋垫怕是也穿不完了!⑦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这些鞋垫都不厚,基本都是一毫米左右。但是我想,由于有这些鞋垫的衬垫,多少年来,我硬是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了一毫米左右。而这还非常次要;主要的是,由于这些鞋垫上所寄托的伟大母爱,由于我深深明白母亲对我的殷殷期盼,我身上对事业的牛劲、韧劲和钻劲,甚至包括由此激活了的想象力,也应该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一毫米左右。记不得是谁说过:成败常在毫厘之间。人和人才智的高下基本也在毫厘之间。一念之差,往往酿成云泥之别;一张窗户纸够薄了,然一旦捅破,就可能顿时发现一个惊世奥秘。如果说我这几十年还算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么,我要说,它绝对是和这一毫米左右分不开的。⑧现在母亲已经到蓝天白云深处的天堂上去了,但我只要想起她,就会想起她给我纳鞋垫时的辛苦专注的样子。她每纳一忽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母亲!你那永恒的千秋不朽的动作上面所闪耀的,是人间的第一至情啊!哦!我亲爱的母亲!【注】袼褙:ɡēbèi,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18.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有什么作用?19.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2)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20.文中有多处前后相互照应的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一处与之照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照应:作用:21.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22.本文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均将母亲作为写作对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合欢,合欢李晓东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⑧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⑨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23.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列表格。时间事件情感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欢喜又五年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1)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茫然我已是当年母亲的年纪(2)(3)24.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语句。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25.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好好儿活”反复出现,让我们印象深刻。调动你的阅读经验,说说本文第⑧段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6.作者给本文取题为“合欢,合欢”,你认为有何用意?

专题09《秋天的怀念》同步教学讲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字词,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2.写作背景史铁生20岁左右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双腿瘫痪。他的脾气因此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则默默地忍受,以一颗慈爱、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成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他怀念母亲的文章。二、基础知识基础字词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nòng)整宿(zhěngxiǔ)憔悴(qiáocuì)絮絮叨叨(xùxùdɑodɑo)捶打(chuídǎ)央求(yāngqiú)诀别(juébié)烂漫(lànmàn)淡雅(dànyǎ)沉寂(chénjì)深沉(shēnchén)2.词语解释。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央求:恳求。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高洁:高尚纯洁。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三、文本解读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2.文本解读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原文文本解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句解:砸玻璃,摔东西,具体表现了“我”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句解:“眼边儿红红的”,神态描写,说明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无私地关爱、呵护着“我”。]【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句解:“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表现出母亲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悲痛来安慰“我”的痛苦心情。]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句解:景物描写,烘托“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4】:“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解:“憔悴”既显示出绝症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我”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央求”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屡遭“我”拒绝却从未改变对“我”的关怀与渴望。]“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5】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句解:“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句解:细节描写,通过说话用词方面的敏感,表现了母亲的细心。“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生怕刺激到“我”。]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6】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句解:“绝”和“竟”说明“我”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句解:第一个“艰难”指呼吸困难,第二个“艰难”指生活很不容易。]【7】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句解: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8】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句解:“好好儿活”体现了“我”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1】如何理解此处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悄悄”“偷偷”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以暴怒发泄痛苦的行为的深深理解和宽厚容忍,以及怕“我”太过激而伤害自己的担忧。母亲“躲”出去,但她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我”。这无声的动作背后,是母亲疼痛不已的揪心。

【2】母亲为什么提出去看花?母亲提出去看花是为了让“我”散散心,排遣心中的郁闷,建立起好好儿活的信心和勇气。【3】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情之重,反映了母亲为了让儿子重拾生活的信心,强忍病痛做出的超常努力,同时为下文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4】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这是母亲的有意之举,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伤感痛苦,对生活丧失信心。体现了母亲希望“我”正视自己,好好活下去。【5】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因为母亲觉得“我”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情绪有所好转。“我”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得到快乐,是母亲最大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所以她非常高兴。即使“我”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6】本句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突出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之情,同时与下文“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相照应。【7】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儿子有病,脾气暴躁,很难照顾;女儿还小,也需要照顾;自己的负担很重,还有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8】对菊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此处景物描写,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3.疑难探究(1)文中母亲几次要求带“我”去看菊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瘫痪给他带来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地活着。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3)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①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②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③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④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⑤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4)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不同颜色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白色的花高洁,黄色的花淡雅,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体现出“我”的坚强与自信。(5)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①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②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③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6)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7)章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文中有三处插叙:一处是写母亲爱花,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一处是妹妹告诉“我”母亲病重的消息;一处是母亲病危前的临终遗言。(这三处都体现了母亲的精神品质:坚强、无私、爱护子女。)作用:交代了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母亲对“我”的爱,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8)文章结尾写“我”和妹妹“看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是“我”走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结束全文,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四、总结归纳1.结构脉络母亲强忍病痛关怀瘫痪的“我”伟大的母爱秋天的怀念相约看花未成行,母亲牵挂儿女深切的怀念北海看花懂母之心2.内容主旨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3.写作特色❶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❷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文章第1段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中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立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述,哪些事情要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和谐一致。❸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3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专项练习专项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B.暴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答案】C【详解】A.憔悴(jiāo)——qiáo;B.侍弄(sì)——shì;D.绝别(jué)——诀别;故选C。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雁阵砸碎爆怒无常B.憔悴央求漂落喜出望外C.昏迷深沉整宿絮絮叨叨D.可恨决别侍弄泼泼洒洒【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A.爆—暴;B.漂—飘;D.决—诀。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答案】A【详解】引号内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去。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来回翻身)【答案】B【详解】B.“烂漫”在本句中指颜色鲜艳美丽,光彩四射的样子;故选B。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答案】A【详解】A.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在句中是“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此时它具有副词的性质,作状语,后面要跟谓语动词。适用对象错误。B.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考试得了满分,超出了自己的预想,用“喜出望外”正确。D.泼泼洒洒:原指水(液体)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后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还有“洋洋洒洒”的意思。这里有“泼泼洒洒”来形容“万千雪絮”飘飞的情形,使用正确。故选A。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答案】B【详解】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语序颠倒,应改为“她对越剧一点都不陌生”。B项正确。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7.文中母亲坚持让“我”去北海看菊花的目的是()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B.只是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D.北海的菊花开得烂漫,非常漂亮。【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解答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上下文内容分析。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剩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想让儿子高兴,重塑对生活的希望。A与文章表达的内容不符;B“只是”一词说得太片面;D这不是母亲的真实用意。故答案为C。8.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答案】B【详解】B.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文章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故选B。二、综合性学习2018年母亲节到来之际,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9.请你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不超过20字。10.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仿照甲、乙两人的发言形式,续写你的发言。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答案】9.(示例)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10.(示例)—曲美妙的音乐,抚慰我的悲伤【解析】9.试题分析:宣传标语的主题要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内容上不能脱离“感恩母亲”的主题。10.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句子是个暗喻,第二个分句是个动宾结构,整个句子且是“母爱是……,……我的……”的句式。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三、课内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格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时间去“看花”的态度原因雁阵北归的时候“不,我不去!”(1)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时(2)看到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被母亲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等打动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3)(4)12.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画线句)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第③段画线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