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1页
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2页
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3页
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4页
九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基础全面练】1.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这件丝绸长袍的料子获取途径是()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新航路 D.太平洋丝绸之路【解析】选A。由“公元前1世纪”可知当时中国主要处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当时凯撒能穿上丝绸长袍,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丝绸贸易,故选A。B、C、D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排除。2.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下列选项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解析】选B。张骞的事迹主要是推动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故选B;A、C、D与“凿空”无关,排除。【拓展延伸】张骞通西域的影响(1)政治上: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经济上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3)文化上“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3.(2024·临沂高二检测)下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材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A.波斯服装流行于民间B.中国瓷器畅销于欧洲C.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D.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解析】选C。根据材料“敦煌”“胡人引驼图”可知,墓画反映的是唐朝时期胡人同中原地区的往来,即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胡人的服装,并非普通民众的服装,排除A;材料未涉及运输的商品类型,排除B;敦煌是贸易中转地,并非工商业市镇,排除D。4.(2024·重庆高二检测)《元史》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客观上有利于()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C.丝绸之路的复兴 D.西欧城市的兴起【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元朝时中外交通发达,且在全国建立驿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元朝的驿站制度,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排除B;元朝的驿站制度对西欧城市的兴起影响不大,排除D。5.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中原与草原经济上互有需求B.中原比草原地区经济更发达C.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D.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选A。“皮毛路”“茶马路”说明当时在草原丝绸之路上交易的主要是皮毛和茶马等物品,反映了草原丝绸之路所连接的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故选A。B、C不是条件,排除;D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地位,排除。6.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草原丝绸之路 D.西南丝绸之路【解析】选D。自唐宋开始,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沿着西南丝绸之路展开,故选D,排除A、B、C。7.(2024·上饶高二检测)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图可用于研究()A.明代郑和下西洋 B.荷兰东方殖民拓展C.葡萄牙香料贸易 D.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解析】选D。根据图中信息“临安”“明州”“泉州”“广州”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图片为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故选D。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排除A;B、C与图片无关,排除。8.(2024·宿迁高二检测)观察下图,两宋时期丝绸之路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的需要 B.地理知识的进步C.航海技术的发展 D.政治局势的演变【解析】选D。两宋时期,社会环境动荡,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较快,故选D。朝贡贸易的需要、地理知识的进步与材料无关,排除A、B;航海技术发展是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C。【深化点拨】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衰落,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走向繁荣。9.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有关唐代商路及其文化交流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B.宫廷开始饲养“汗血马”C.瓷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D.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解析】选C。从8世纪起,即唐朝时期,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故选C。早在西汉,我国便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排除A;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排除B;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排除D。10.(2024·兰州高二检测)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而且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表明()A.古代科技世界领先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传播C.周边国家经济落后D.中西文化内容日益趋同【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通过丝绸之路,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中国文明成就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体现了商业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水平,无法得出古代科技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周边国家经济落后,排除C;中西文化没有日益趋同,排除D。11.(2024·南京高二检测)下面是古代物种交流示意图,由图可知()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B.饮食结构出现显著变化C.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性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中原的漆器、铁器和丝绸流向西域,西域的汗血马、葡萄等动植物以及西域舞蹈传入中原,说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故选C。图中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A;“饮食结构出现显著变化”的表述不全面,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作物种植的情况,排除D。12.(2024·滨州高二检测)下图是发现于新疆若羌县米兰古城遗址中佛塔上的壁画(局部),画于2—4世纪,带有鲜明的希腊式犍陀罗艺术风格。该壁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亚欧游牧民族迁徙B.中西方之间的直接贸易C.佛教本土化的推动D.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解析】选D。新疆地区出现有希腊式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壁画,说明新疆地区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而新疆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途经区域,由此说明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东西文化交流,不是民族迁移和经济贸易,排除A、B;材料体现的是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文化交流,和佛教无关,排除C。【综合应用练】13.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解析】选C。汉朝时期招募商人到西域经商并且设置机构管理,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故选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而非攫取经济利益,排除A;根据题干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B;根据题干材料“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知,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排除D。14.(2024·潍坊高二检测)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A.农耕经济衰退的趋势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C.朝廷加强对西域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解析】选D。从题干材料“敦煌”“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通关市”可知描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故选D。材料体现不出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排除A;工商业市镇的出现是在明朝后期,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河西地区,并不是西域地区,排除C。15.(2024·盐城高二检测)茶马古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商路,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纽带。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据此可知,明代茶马贸易()A.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C.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D.开辟了中西交流的新通道【解析】选B。《茶马》中“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的赞誉,说明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文化的认同,这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未涉及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的相关信息,排除A;由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茶马古道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题干材料与中西交流的新通道无关,排除D。16.最早的“丝绸之路”指的是从中国出发经中亚到达罗马的道路。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丝路网络”的概念,它将原来经中亚陆路的丝绸之路命名为“绿洲路”或“沙漠路”,并加入了“草原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路线。这说明()A.历史概念是后人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B.历史学家立场不同导致无法形成共识C.研究历史须史料越丰富才越接近史实D.历史认识是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从“丝绸之路”到“丝路网络”,反映了古代商路研究方面的深入和细化,表明历史认识是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故选D。研究历史主要依据史料,历史概念的形成发展反映历史研究成果,排除A;“无法形成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不涉及史料丰富程度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C。17.(2024·阜阳高二检测)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一隅伫立着“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颂扬和敬献。这块石碑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带至斯里兰卡。该石碑可用于佐证()A.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发展B.明朝与南亚的文化交流C.中西之间贸易往来紧密D.斯里兰卡是贸易的中心【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带至斯里兰卡”,并且用三种文字镌刻了关于宗教的信息,这可以说明明朝时期,南亚的锡兰(今斯里兰卡)就与中国存在文化交流,故选B。郑和下西洋与“陆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与中西贸易无关,排除C;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判定斯里兰卡是贸易中心,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深化点拨】古往今来,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开辟了不同类型的海陆交通商路,不断开展着经贸文化交流。18.(2024·上饶高二检测)自古以来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等,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等,清朝以后是洋芋、洋白菜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A.农业精耕细作发展 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C.贸易路线重要变化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C。秦汉到唐宋之间,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且外来作物多经过西域传入,因此带“胡”字,而唐宋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路线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外来物种多从海上运来,因此叫“番”或者“洋”,这从侧面反映了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故选C。题干材料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与天下观念的改变无关,排除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排除D。【补偿训练】(2024·江门高二检测)明朝绘制的《大明混一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最为详尽。这一史料可用于()A.了解明初的外交观念B.研究郑和下西洋路径C.印证西学的广泛传播D.分析新航路开辟影响【解析】选B。明朝绘制的《大明混一图》中,包含了爪哇国、欧洲等地,对于欧洲、非洲地区描绘最为详尽,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该地图可用来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路径,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外交观念,排除A;地图上显示更多的是地理范围,与西学传播无关,排除C;新航路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排除D。19.(2024·泰州高二检测)下图为1954年在广州出土的蓝玻璃碗,经科学检测,此文物是钙钠成分玻璃,与古代中国生产的铅钡成分玻璃不同,应产自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这说明()A.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繁荣B.罗马的玻璃技术远超中国C.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D.当时罗马文化领先于世界【解析】选C。据材料“此文物是钙钠成分玻璃,与古代中国生产的铅钡成分玻璃不同,应产自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可知,西汉时期,西汉与罗马之间应该存在交流,这种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据材料可知,这件蓝玻璃碗发现于“广州”,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所以材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故选C。草原丝绸之路与广州没有交集,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罗马的玻璃技术远超中国,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文化“领先于世界”,排除D。20.(2024·抚州高二检测)汉代时,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虽然较多,但“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却只“盈于后宫”“充于黄门”,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据此可知,当时()A.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B.民间购买力待加强C.自然经济具有排外特点D.区域贸易范围有限【解析】选A。根据材料“盈于后宫”“充于黄门”“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而是流入皇宫,这说明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故选A。材料无法反映民间购买力的高低,排除B;自然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区域贸易的特点,而不是范围,排除D。21.(2024·天津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某中学的同学们分为两组展开了一次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致远组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汉书•地理志》材料2:柘林、黄冈、南澳、樟林、东里、达濠、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贩外货输入。——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结论2:潮州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明德组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早年代中国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110处、清代188处。——张晓斌、郑君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1)这次研究所使用的史料中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答案:(1)一手史料:《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解析】第(1)题据材料“《汉书•地理志》”“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结合一手史料的特征分析回答。(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答案:(2)认识: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现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依托。【解析】第(2)题从其发展概况、兴盛原因和影响角度进行分析。【拓展创新练】22.(2024·平顶山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在唐代输入西方的物品中,仅丝绸种类就多达百种,还有大量难以统计的物产和技术,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漆器、瓷器、铁器、金银器皿、钱币、炼丹术等当是其中的荦荦大者。法国学者阿里·玛扎海里在其专著《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中,专门对谷子、高粱、樟脑、肉桂、姜黄、生姜、水稻、麝香、大黄等九种物种的西传及其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论述。沿途的欧亚各国也同样回报中国以各种动植物、物品和技术,传入中国的主要动物有马、牛、驼、狮子等;主要植物有石榴、葡萄、苜蓿、波棱、胡麻、胡椒、胡黄连、胡荽、小茴香、青黛(靛花)、郁金香、天竺桂、无花果、指甲花、木奈祗(水仙)、阿勃参等,还有多种药材、香料和染料等;物品主要有玻璃器、琉璃、玉石、珍珠、珊瑚、金刚石、石蜜、砂糖、毡布、葡萄酒等。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一开始就带有“怀柔远人,弘扬国威”的鲜明政治色彩。在进行朝贡贸易时“倍偿其值”,在边境互市中强调“惠远人而贸易”,这种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得西方诸国争相与中国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