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速记清单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速记清单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速记清单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速记清单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速记清单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清单】001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1、单元综述: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中外联系: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陷入国共内战的混乱局面。3.专题线索:一次谈判重庆谈判一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一次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两个重点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四次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国共关系由合作再次走向对立;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经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内战政策,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002知识速记第23课内战爆发【课标速记】: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架构速记】考点1、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①时间:1945年8月。②目的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③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其中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1946年1月。②地点:重庆。③内容:大会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考点2、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国民党发动内战①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②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①作战原则和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②成果: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知识拓展】1.国民党“假戏真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双方会谈取得了什么成果?(1)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2)态度: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于1945年8月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3)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4)成果:签订了有利于国内和平的“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的必然性①从两党的本质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争取和平、民主。②从两党的主张看:国民党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心准备内战;共产党方面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抱着和谈诚意,但没有放松对战争的准备。③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看: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用了什么战略战术?(1)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2)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3)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易错提醒】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难点回顾】六个星期的谈判无疑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尽管毛泽东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态,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点上让步。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凭借实力进行谈判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蒋对毛泽东此刻愿意达成的某种和平“临时协议”毫无兴趣。———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设问:根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提示:态度:中国共产党:表面持和解姿态,在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点上不让步;国民党:坚拒妥协。原因: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同时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国民党: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重点考点】重庆谈判双方目的、结果;内战爆发标志;重点进攻的解放区。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的事件提示: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内战爆发标志:19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的事件: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速记】: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架构速记】考点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①时间:1947年。②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考点4、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91948.11—1949.11948.11—1949初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地点锦州、长春、沈阳以徐州为中心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意义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七届二中全会①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②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这个逐渐由先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党的建设——“两个务必”:毛主席告诫党员,今后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我们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决策英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根本保证国民党统治腐朽,实行独裁,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政治上空前孤立,危机四伏,国统区反内战运动不断高涨,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配合解放区战场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知识拓展】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意义?(1)目标:耕者有其田。(2)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感想?(1)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统治腐朽。(2)感想: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有何认识?(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3)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4)认识: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易错提醒】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不再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是渡江战役。3.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5.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西藏的和平解放。6.“两个拳头”“胸膛”分别喻指什么?“尖刀”所表示的是哪一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1)“两个拳头”是指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胸膛”是指中原地区。(2)“尖刀”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难点回顾】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摘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设问:材料反映了哪一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战役的结果如何?提示:战役:渡江战役。结果: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设问: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原因: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看法: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设问:材料中“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是什么行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行动的影响。提示:行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影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重点考点】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提示: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内容: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意义: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三大战役的概况和意义提示:(1)辽沈战役:1948.9-11,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最先攻下锦州。意义:解放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意义: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3)平津战役:1948.11-1949.1,聂荣臻、林彪,华北解放军和东北野战军,北平傅作义投降。意义: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的意义/影响: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渡江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提示:渡江战役的意义: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胜利的原因:(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4)国民党统治腐败,士气低落。003素养提升【史料实证】重庆谈判与西安谈判之比较项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人民期待和平建设国家蒋介石既定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国内和平与内战的可能性并存时间1936年12月1945年8—10月中共代表周恩来毛泽东、周恩来等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相同点都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为重,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时空观念】1.三大战役示意图2.归纳从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近代国共关系发展【历史解释】1.明确重庆谈判的背景。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3)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3.漫画解读:【兄弟阋墙】漫画背景:1946年夏,国内的形势正发生新的变化,在“和平方案”的背后,蒋介石的行径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国人。1947年初,这幅漫画发表后,在报纸上,在街头,甚至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人们都能看到它。4.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从政治路线看,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维持全国抗战局面,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2)从军事战略看,抗日根据地在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3)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004考法探究1.项目学习: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在1931年制定了土地法。土地革命实行后,农民劳动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降低了农民租率,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改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图解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3.读图学史,回答问题。4.【唯物史观】基于上述近代中国中央政权更迭的史实,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观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内忧外患,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尝试改变国家命运,但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与国情,从全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一系列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坚定选择。005命题预测依据课标,考试可能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重庆谈判、转战陕北、解放区土地改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2.重要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贡献。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006单元小结一、文献类1.1945年8~10月,国共进行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最后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