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大学试题(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综合练习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在哪年()。A、1942B、1943C、1944D、19452.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报纸是()。A、《每日电讯报》B、《泰晤士报》C、《世界报》D、《太阳报》3.匿名性原理在集合行为中会起什么作用?4.受众对传播的社会监督控制手段?5.下列哪个标题更符合当代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A、科学院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B、中科院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C、中国投资二十亿元建设新一代大科学装置D、中科院确定九五重大项目E、中科院确定跨世纪的四大任务6.什么是传播学经验学派?谈谈美国经验学派的特点。7.美国学者赫卓格在20世纪40年代对广播媒介进行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9.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美国第一座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纽约WNBT电视台是在()。A、1952年B、1939年C、1941年D、1945年10.简述电视传播的负效应。11.新闻线索的特点有()A、只是信号B、稳定性低C、比较简单D、可信度高E、反映现象1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13.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14.新闻活动起源于()。A、人类的群居B、人们的好奇心C、需要监测环境D、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15.何谓“议程设置理论”?16.“议程设置功能”与受众属性?17.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18.人民日报诞生于()的河北省平山县,当时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由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人民日报迁至北平(今北京)。A、1948年6月15日,1949年3月B、1945年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C、1947年6月15日,1949年3月D、1948年6月15日,1949年10月19.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20.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21.“慢三拍”现象及其克服方法是什么?22.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23.记者有必要挑选什么样的人作为受访对象?()A、记者认识的人B、专业人士C、权威人士D、代表性强的亲历者24.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5.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26.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27.新闻编辑实践中,订正事实应从哪几方面入手?28.简述媒介霸权论的基本含义和现实意义。29.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新闻事业是什么()。A、阶级斗争的产物B、生产斗争的产物C、社会需要的产物D、科技进步的产物30.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31.简述拉斯韦尔的宣传观。32.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33.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有哪些?试简述之。34.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5.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36.简述客观传播的意义和具体要求。37.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哪几种?38.数字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等的参数变化用()。A、一进制数字表示B、二进制数字表示C、三进制数字表示D、四进制数字表示39.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A、形容词B、动词C、助词D、惊叹词40.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41.论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历史沿革。42.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也被别称为()。A、邸钞B、朝报C、进奏院状D、除目43.无线广播是什么()。A、利用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一种广播方式B、利用无线和有线电波传送节目的一种广播方式C、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的广播方式D、适合进行短距离传播的广播方式E、最常用的广播方式44.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A、时效B、新鲜C、有趣D、真实45.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46.下列关于电磁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电波是电磁能的一种存在形态B、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每秒可达10万公里C、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声波的传播速度一样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光波的传播速度一样E、电磁波的能量和声波的能量一样47.发起组织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被推为会长的是()。A、郑超麟B、蔡元培C、瞿秋白D、戈公振48.按照CCIR的定义,高清晰度电视应是观众在距离该系统显示屏高度的几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质量()。A、两倍B、三倍C、四倍D、五倍49.简述作为“大众”的受众观和“拷贝的支配”。50.简述发展传播学的理论。51.没有光进入摄像机镜头时,红、绿、蓝三路的输出电平称()。A、红色电平B、黑色电平C、绿色电平D、蓝色电平52.下列哪些是开放式的提问?()A、你怎么想到来南开大学工作?B、你为什么攻读两个硕士学位?C、你是否考虑过回国发展?D、你如何增加自己团队的凝聚力?53.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54.“热媒介”与“凉媒介”55.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对于社会的真实建构。56.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A、集权主义阶段B、自由主义阶段C、集团垄断阶段D、社会主义阶段E、封建主义阶段57.广播新闻是利用()和()进行的报道。58.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59.大众传播信息的特点?60.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主要办报经历。61.简述“知沟(knowledgegap)”理论。62.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纪念日是什么时候()。A、1931年11月7日B、1940年12月30日C、1945年9月5日D、1949年10月1日63.简述议程设置理论要点。64.简述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65.简述“受众即市场”论。66.简述新闻信息的编码、译码和文本分析。67.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68.美国最大的通讯社是哪个()。A、美联社B、美新社C、美广社D、美通社69.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70.传播效果分为哪些层次?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什么?71.简述新闻传播者的角色特征。72.谈谈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73.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A、时新性B、显著性C、接近性D、趣味性E、反常性74.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7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76.什么是倒金字塔结构,并分析其长盛不衰的原因。77.与文学相比,新闻的本质特征在于()。A、讲究真实B、强调为人民服务C、注重反映普通群众D、坚持宣传改革开放78.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它有哪些特点?79.舆论监督的功能有哪几种()。A、监视社会环境B、进行社会调节C、进行社会控制D、社会制衡E、实现社会正义80.什么是基模或认知基模?它有哪些特点?81.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82.如何理解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83.大众传播者的特点?84.主持建立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无线电专家是()。A、齐越B、邹韬奋C、刘瀚D、范长江85.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86.在模拟电视系统中,电视屏幕每秒显示25帧的电视信号,每帧()。A、620行B、623行C、625行D、627行87.简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88.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新闻学》的作者是哪位()。A、邵飘萍B、邵力子C、徐宝璜D、林白水89.什么是新闻他律和新闻自律的统一?90.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91.人际传播有哪些特点?92.电视的特性主要有()、()、()与()。93.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94.有线电视(CATV)的电视传送方式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输()。A、电缆B、光缆C、电线D、微波E、短波95.在新闻工作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具体指的是什么()。A、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B、新闻道德与新闻法制的C、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关系D、党性与群众性的关系96.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及定义是什么?97.试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98.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被主要采纳)。99.下列不属于电波性质的是()。A、波长B、振率C、能量D、振幅100.什么是评述性导语?有何长处和写作要点?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 匿名性原理:一些平时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为中作出越轨行为,因为集合使他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4.参考答案: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来信、来电和来访等形式,直接表达对媒介活动的意见、建议等);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众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 经验学派一词,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辩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美国经验学派的两个重要特点: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和多元主义的社会观。7.参考答案: 1944年赫卓格对名为“专家知识竞赛”的广播节目进行了受众动机分析,提出人们喜爱该节目是因为以下三种心理需求,即竞争心理需求、获得新知的需求、自我评价的需求。8.参考答案: 对大众传播功能的研究,是传播研究的一个重点。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大众传播功能理论。一般而言,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有: 正功能: (1)传播信息:连续不断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是第一功能。媒介工作者作为“社会雷达”和“守望者”,“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使他们能进行充分调适。 (2)引导舆论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持久的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总汇。它的发生发展以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存在为前提。大众媒介的重要责任之一即做客观公正报道,将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来。 (3)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科技等,传承文化遗产,丰富了大众教育的途径,促进成员社会化。 (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娱乐内容,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起到了文化普及和社会解压阀门的作用。 除了上述积极功能外,大众传播也具有一些对社会的不利的负功能,一个社会要良性发展,就要对大众传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限制其负面功能: (1)媒介在大众和现实之间插入了一个虚拟的媒介环境,大众依赖媒介来选择世界,但媒介所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地再现生活场景,且这些事实是经过媒介有目的的选择的,并不能代表社会趋向。 (2)媒介接触使人们满足于间接的了解方式,逐渐远离现实,被传播者左右,把积极地参与事件变成了消极旁观; (3)信息过量淹没了有用信息,使受众对信息感到麻木、冷淡; (4)受众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人际交往、互动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 (5)大众传播中的低级趣味内容降低了受者的平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甚至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6)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主权问题。大众传播给一些国家特别是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文化、思想、政治冲击,对社会制度构成威胁。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 ①电视传播是“一次过”的,画面转瞬即逝,保存性差,选择性差; ②表现手段丰富,但成本在现有媒体中最高; ③复制成本昂贵,不利于电视节目的再传播; ④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和色情内容对儿童成长有不利影响; ⑤“电视依赖”现象,导致人们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整个公众私人化空间趋同,观众中许多人变成不思考的、被动型的观赏者; ⑥电视传播造成了一大批“沙发土豆”、“电视人”或“容器人”。11.参考答案:A,B,C,E12.参考答案: ①概要: M.E.麦库姆斯和D.L.肖《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②特点: A.着眼点于传播效果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B.考察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宏观的社会效果;C.暗示这种媒介观: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不管客观或歪曲,都会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判断。13.参考答案: 创新扩散模式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1)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观念、新事物的普及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社会变革过程也就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和扩散的过程。 (2)在创新扩散的过程中,传播渠道对创新扩散的作用很大。其中,大众媒介渠道和外地渠道在获知阶段相对来说更为重要,而人际渠道和本地渠道则在劝服阶段更为有力,两者显示出一种互补的关系。大众媒介和外地渠道对于早期采用者比晚期采用者更重要。 (3)大众传播在过程早期比后期更有影响。传播的过程,通常呈S曲线,采用开始时很慢,扩大至一半时加快,当接近最大饱和点时又慢下来。 (4)一个“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含知晓、劝服、决定、实施和确定五个环节。这一过程所需时间,依新事物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而各异,也与个人的特性相关。 (5)按采用时间先后,可以把社会成员分为革新者、初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和迟钝者五种类型。同时,同一新事物在不同社会被采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作用。一般而言,现代社会规范比传统社会规范更有利于创新的扩散。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考察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的某一事件的意见或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16.参考答案: ①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经验越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 ②受众的媒介信息接触量(接触越多,受影响越大); ③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 ④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度高以及从事高层次社会职业的人影响较小)。17.参考答案: 教养理论(cultivationtheory),也称培养分析、涵化分析,是由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pseudo-environment)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的过程。 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18.参考答案:A19.参考答案: (1)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可以自由创造,象征符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象征符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知觉的层次,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象征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一个象征符在不同社会里会有不同的解释。20.参考答案: 一、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播实践,是我国传播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二、加强传播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确立传播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和学术正当性; 三、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促进实证研究的发展; 四、强化对批判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传播研究的视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传播批判理论; 五、加强我国传播学研究与国际传播学界的接轨和交流,走国际化的研究道路。21.参考答案: 现象: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我国的新闻传播之所以长期存在“慢三拍”现象,究其缘由大致由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一个方面原因造成。 克服:新闻改革的深化,新闻观念的更新,工作作风的进步,以及国家投入和媒介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22.参考答案: 教养理论(cultivationtheory),也称培养分析、涵化分析,由伯格纳等人提出。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本能,使得人们在头脑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很大偏离。这种影响不是短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教导了人们的现实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只有如此,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众传播通过象征性事物的选择、加工、记录和传达活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外部世界及其变化的信息,用以作为社会成员认识、判断和行动的基础。这些信息不是以说教的形式,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来传递的,因而是潜移默化的。 教养理论指出了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传媒的倾向性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影响;教养理论的重要目的是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其观点包含对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观点;教养理论可能适合特定种类的电视节目,但可能并不支持总体上的电视内容,期待整体的电视观众产生教养效果是不合理的。23.参考答案:B,C,D24.参考答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提高经济效益,使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逐步发展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5.参考答案: 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互相理解。如果传受双方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传播。26.参考答案: 现代社会巨大而复杂的环境,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范围,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去把握。但大众传媒因种种原因,展现给人类的只是信息环境(环境的再现),而非客观环境本身。 即: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27.参考答案: 真实、准确、科学、清楚、统一28.参考答案: (1)媒介霸权理论是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充分强调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认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大众媒介是被统治阶级控制,并帮助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其他人的工具,大众媒介内容满足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葛兰西把霸权分为“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其中最根本的文化霸权。在大众传媒时代,这种霸权社会更加明显。大众传媒一方面维护领导集团的利益,为其歌功颂德,灌输他们的政策思想;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自身所赖以生存的观众群,以及社会的稳定,又使各种其他观念同时存在,使冲突与共识、统治与抗争在文化霸权的统治之下并存。霸权理论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把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看成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进行霸权争夺的过程,用一种动态的权力斗争的观点取代了原先静止的单向的文化观。 (2)近年来,我国社会利益主体不断分化,不同社会阶层逐渐显现,由于各阶层的传播技能和所占据的传播资源不同,因而社会信息流动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多被精英群体垄断,底层群众难以发出声音;而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几大主要通讯社掌握了全球信息的流通权和阐释权,美国影视业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空间被严重挤压,其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侵害,国际文化的流通极度失衡,文化帝国主义正威胁着全球文化多样性。媒介霸权主义理论提醒我们:在国内,应当保障社会各阶层的信息权利,防止媒介接触、媒介参与以及信息流通方面的社会分化;在全球范围内,应当警惕个别大国对全球信息流通的垄断,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各国文化平等发展、共同繁荣。29.参考答案:C30.参考答案: (1)定性研究方法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建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传播定性研究方法常用的有话语分析、民族志方法、符号互动论等。定量方法是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2)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划分主要是由研究者使用的分析中介所决定的,量化分析的中介体是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相对关系(量化的事实),质化分析的中介体是人类的经验、概念。量化和质化只是强调重点不同的理论形态,两者有明显的互通性,在本质层次上,所有的理论的都是质化的,但大部分的理论都还是引用形式化、数据化、图形化的再现方式。31.参考答案: (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斯韦尔对交战双方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的宣传战进行了研究。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通过描述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肯定了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和效果,是宣传研究的经典著作。 (2)拉斯韦尔还在此文中给出了“宣传”的定义:即“以符号或者……消息、报道、图片和其它种种社会传播方式来来控制意见”,认为“就广义而言,宣传就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只有当行为对信源而不是对接受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能称为宣传。 (3)另外拉氏还提出了宣传的四个目标:激起对敌人的仇恨;与盟军保持友好关系;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瓦解敌人的斗志。 (4)他的《世界革命的宣传》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宣传分析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等。32.参考答案: 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是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亦是一种有机互动的关系。 (1)一定的传播制度是适应一定的社会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传播制度与之适应。一般而言,传播制度维护社会制度,为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服务。例如集权主义传播制度植根于专制主义社会,因而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传播媒介拥有的绝对统治权;自由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以早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为社会基础,主张传播者应该具有传播自由,大众传播业需要自由竞争、自由营业,大众传播内容应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竞争日益加剧,传播业商业化、集中化愈加严重,传播业滥用新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社会不满,于是社会责任论由此而诞生,主张一定的民主,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责任,新闻事业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2)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具有能动作用,影响着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巩固和发展该社会制度;其基本状态影响着社会中其他派生制度的发展,只有传播制度与其他社会派生制度协调互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传播制度的不适应,乃至失控可能影响到社会其他制度乃至根本制度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制度的崩溃和瓦解。33.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及其影响的批评学派在当代传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第一,批判的传播研究关注大众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经验研究忽略的制度层面的宏观研究的缺陷; 第二,批判研究强调社会公正,强调社会关系的权力斗争,强调弱势和边缘群体的利益诉求,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种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传播学学术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并有效避免经验学派主导下的传播学研究成为完全为既得利益服务的研究;第三,批评研究所提供的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定量研究的批评立场,可以促发对经验学派的反思,有利于传播学研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4.参考答案: ①H.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A.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B.社会协调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C.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保证社会遗传代代相传)。 ②C.R.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A.环境监视功能(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B.解释与规定功能(传达信息并非单纯告知,常伴随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该采取什么行为反应);C.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及行为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D.提供娱乐(满族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 ③W.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传播学概论》):A.政治功能(监视,协调,社会遗产、法律、习俗的传递);B.经济功能(搜集信息,解释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C.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并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④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A.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事物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B.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传媒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开,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强制遵守社会规范);C.麻醉作用(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失去社会行动力,负面作用)。35.参考答案: 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海德提出。研究的是人们推断行为原因的方式,关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行为的可能性原因,阐述人们了解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过程。 这一理论的三个假设是: (1)人们倾向于尝试确定行为的原因,当遇到问题时,人们总是试图寻找能帮助其回答这一问题的信息; (2)人们会系统地确定原因; (3)归因的原因对知觉者自己的感情与行为产生影响;传播者的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情境的意义。36.参考答案: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 新闻传播必须客观的原因(意义): 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事实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物,都是人们可以感知的,因而报道者必须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做到完全客观,使之同事实完全一致。 只有客观传播的新闻,才有力量。 通过客观报道而显示的新闻倾向性,易于与乐于被受传者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的功利目的。 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的标志之一。 科学含义(具体要求) 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使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于发展的事实。就形式而言,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用事实说话。37.参考答案: 定性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法、思辨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38.参考答案:B39.参考答案:B40.参考答案: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又称信宿,指的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受传者并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它可以通过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时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41.参考答案:(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前身是中央广播事业局,简称广播事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49年10月成立,当时属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1952年2月新闻总署撤消后,由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1954年11月起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一度由文化部)领导,宣传业务仍由中宣部领导。主要职责为领导和管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制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代表国家参与相应国际行业组织等。历任局长有:李强、梅益、邓岗、张香山等。1982年5月,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该局,其职责划归新成立的广播电视部。(2)广播电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82年5月,根据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属国务院领导。历任部长为吴冷西、艾知生。1986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4次会议决定,将管理国家电影事业的职责也并入广播电视部,该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1998年3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方案和经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设置方案,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而成。同年4月8日正式挂牌并启用公章。42.参考答案:A,B,C,D43.参考答案:A,C,E44.参考答案:D45.参考答案: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性。如“水果”一词,包容范围很大,西红柿、西瓜等属于“水果”还是“蔬菜”,一般人很难分清。 (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使人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有时会成为人们之间沟通意义的障碍,但这种障碍不是难以克服的,人们可以借助传播过程中的其他条件或情景来消除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而且,人们还能运用语言符号的这一特点来创造和表达新的意义。46.参考答案:A,D47.参考答案:B48.参考答案:B49.参考答案: ①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核心观点):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大众本身,受众具备大众的一切特点,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有失偏颇。 ②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是一个“拷贝支配”的社会,因为环境的扩大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化(人们与多数实物不能保持接触,要了解它们只能通过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即拷贝),拷贝的支配易转化为“心理的暴力”(利润原理:激发人的原始本能营利;政治或宣传原理:拷贝选择和加工麻醉大众)。由此现代人无条件地放弃了自己的批判能力,形成无思想的划一主义。50.参考答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传播学是在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各独立国家纷纷探讨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寻求发展出路的背景下诞生的,并逐步成为一个显著的传播学分支。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以此促进经济落后的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 主要有三种模式 (1)现代化模式:认为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具有普适性,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促使其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在文化上有一种民族自我中心的欠缺,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现状为防止对终极目标。 (2)依赖模式:主张外因论的发展观,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欠发达是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的国家经济、政治关系对之进行剥削和控制的结果;在不平等的国际劳动分工和贸易条件下,世界日趋两级分化,形成中心—外围的依附格局;外围国家不能走西化道路,只能通过摆脱依附谋求自身发展。 (3)交互模式:认为应该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历史体系,这个世界体系是层级化和可变动性。发展传播学中一些策略已经被一些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用以解决世界所面临的各种发展问题。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A,B,D53.参考答案: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种媒介依次叠加,使得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1)口语传播时代: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协作活动中产生的。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但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使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它使得信息能够长久保存下来,人类文化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字依据,并能传到更遥远的地方。 (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15世纪40年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古登堡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使教育和文化得到普及。 (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从电报、电话,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电子媒介的数字化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也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54.参考答案: 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是“热”的,接收者在处理信息之际不必再进行“热身运动”。“凉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动员较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如一幅照片是清晰的,一目了然;而一幅漫画则比较模糊,需要联想和思考。前者属于“热媒介”,后者属于“凉媒介”。这种分类本身并没有实用价值,但也给人以重要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55.参考答案: (1)李普曼最早提出了“头脑图像和身外世界”的观点,区分了媒介现实、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环境不是对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信息环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人建构主观真实的主要途径。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分为、精力有限,不可能对与其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 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和认知。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对客观现实环境常识影响。因为人们对信息环境做出的反映是实际的行为,并作用于行为发生的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媒介环境”的特点,信息环境因此越来越环境化,有演变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3)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议论的顺序,从而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4)社会学家盖伊•塔奇曼提出,新闻是对现实的社会性建构。“通过新闻的常规运作,通过认定新闻专业者具有裁定知识、表述新闻事实的权利,新闻使社会现状合法化了。” (5)例如朗氏夫妇对麦克阿瑟将军从韩国卸职归国后的电视转播的研究显示,媒介通过“选择性镜头,报道最有活力、最有趣之处”,将小规模、沉默的实况表现成了大受欢迎的盛大仪式。又如“水门事件”最初是两个记者抓住报纸中缝里的一条简短的消息不放,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它塞进受众的议程,并最终把总统拉下台,充分显示了媒介建构现实的力量。56.参考答案:A,B,C,D57.参考答案:广播电子技术;声音符号58.参考答案: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andgratificationsapproach)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卡茨首先提出。 该理论把受众看作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它们接触媒介的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效用。强调受众的“能动性”,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 意义:它突出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枪弹论”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也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对于纠正“有限效果论”也有积极作用。 不足: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视了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的作用;脱离传播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地揭示受众与媒介的社会关系;仅反映出受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接触”,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59.参考答案: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众传播的社会,大众传播的信息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公开性,即它不同于人们的私下议论,可以公开登堂入室,在社会上流通; 2.权威性,即它不同于小道消息,具有明确的、合法的信源; 3.显著性,即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法突出某类信息的位置,使其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4.直达性,即它不必经过群体或组织的中介而直接抵达受众个人。 大众传播信息的这些特点,使得大众传媒在营造社会的信息环境,引导舆论方面拥有巨大优势。60.参考答案:梁启超,1895年甲午战败后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任《时务报》总撰述,大力鼓吹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并主编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主张保皇立宪。在维新运动中其主要的贡献是主持《时务报》。《时务报》是清末维新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汪康年、黄遵宪策划创办。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梁曾在该报发表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等宣传变法思想的名作。以《时务报》政论为代表的报刊政论文章,被誉为“时务文体”,风行各地、群起仿效。该报为旬刊,线装书式,每期32页共三万多字,其中近一半篇幅为译介西学和外国时事的《域外报译》。后由于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排挤,梁启超离职,由汪康年继续主持。1898年8月8日停刊。61.参考答案: ①理论诞生:P.J.蒂奇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低者更快获得信息,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二者间的知识鸿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②模式图:A.M.松伯格,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地位高者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二者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原因:A.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 B.传播技能差异; C.已有知识存储量差异; D.社交范围差异; E.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因素; F.大众传媒的性质。 根本原因:在上述各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都处于有力状况。62.参考答案:B63.参考答案: 这一理论最早由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它是指媒介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以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主要程度。或者说,某一话题如果被大众媒介所关注,它的重要性在公众心目中会提高。 基本观点有: 媒介无法告诉人们“怎么想”,但完全可以告诉人们应该“想什么”。 议程设置理论考察对象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或一人一事,而是长时间内综合的社会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是在媒介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中体现出来。 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结构。(或“生产拟态环境”的机构)64.参考答案: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2.方法的综合性。65.参考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播媒介采取企业经营形态而出现的一种受众观。在这种观点看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是各媒介企业通过竞争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这些消费者通常被称为“市场”。 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反映了大众传播活动的某些属性,如商品性和竞争性等,但也有其局限性: 1.它容易把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忽略了民众的传播权利; 2.它更多的着眼于受众作为商品购买者的属性,而不能反映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3.这种观点更容易把商品的“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媒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把内容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4.这种观点只能使人从媒介立场出发看问题,而不是从受众和社会的立场出发看问题。我们只有把受众看作是传播的权利主体,才能够正确对待受众。66.参考答案: 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的符号系列,称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发出讯息,这个讯息转换成某种相应的信号,通过新闻通道发送出去,受传者将信号转换回讯息,并对讯息作出反应。传播学将这种传播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编码,受传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译码(或解码)。 文本指文件和文件的某些样本,文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浓缩文本,去掉“水分”,以便得出一种忠实的反映,发现文本作者欲言或不欲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用心与动机。通过文本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新闻传播的效果。67.参考答案: 从普遍意义上讲,传播分为非人类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分为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指人的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则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传播,即人的信息流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人内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主体和信息客体是同一个人。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2)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话、书信等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具有直接性、随意性、反馈迅速和可控性强等特点。 (3)组织传播: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即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68.参考答案:A69.参考答案: “5W”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这个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但是,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不完全,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70.参考答案: (1)传播效果依据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与人们的视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与人们的观念或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得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这些变化通过人么的言行表现纯来,既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2)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71.参考答案: 1.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的动力” 2.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 3.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 4.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民众的教师” 以上四个方面是对新闻传播者社会角色的定位,也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期待,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中的短处最主要是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72.参考答案: 从20世纪早期的子弹论到40年代至60年代的有限效果论,再到70年代的以后的宏观效果,人们对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早期的子弹论与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都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利性,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前者主张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无中介的绝对效果,而后者则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作出的重新评价。73.参考答案:A,B,C,D74.参考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在华势力迅速增长,中国开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特别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萌发了改革中国、变法图强的要求,他们从外人办报活动中认识到了报刊的社会功能,开始逐步效仿外报,自办报纸。 最早要求国人自办报纸的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其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1月创办于香港的《循环日报》,创办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报人王韬。该报掀起了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是我国最早的政论报纸。 其后,在变法维新运动中,改良派的办报活动达到了高潮,先后出版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改良派报刊,并引发了全国各地的维新报刊的出版高潮。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移居海外,继续创办保皇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报在政治改革上,均主张“导中国当以渐”,宣扬改良,并带动了内地改良派报刊的出版。辛亥革命后,改良派报刊逐渐转向革命的对立面,与革命派报刊展开了激烈争论,成为革命的一大障碍。 上述办报活动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近代报刊的认识,是其维新思想和改良实践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囿于其时代和阶级局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思想和实践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和空想性。75.参考答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媒介整合(mediaconvergencE.与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人类传播行为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发展趋势来看,媒介整合包括两方面--媒介形态整合和媒介资本整合。媒介形态整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媒介形态的变化、互融与创新。资本整合则是通过资产重组,使优势资源互补共存,使跨媒介、跨地区的媒介产业集团在中国成为现实。 媒介整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媒介个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更在于能由此带动其他更多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力,以迎接WTO的国际化竞争环境。76.参考答案: 所谓倒金字塔,就是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按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新闻,越重要的信息被放在越前面,越次要的信息则放在越后面,形成"头重脚轻"的形式,就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因此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的,它之所以能在报纸上长盛不衰,有如下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作为报纸不能期望读者从头到尾细细阅读文章的每个段落。读者可能在任何时候放下报纸。因此有必要把重要的消息首先展示给读者,使一个只读了一段的人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次,大多数新闻都要经过编辑的删改才能上版。如果材料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删起来就要容易许多。编辑可以直接从消息的尾部开始删节,而不至于破坏了文章的结构。77.参考答案:A78.参考答案: 定义: “在某个社会步入现代世界系统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系统相适应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无疑是最为有力工具,因此也称“媒介帝国主义”。 特点: (1)以市场为主要渠道,借助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进行扩张。 (2)从本质上来说,其扩张是通过销售含有文化价值的商品而实现的,是某种文化价值的扩张。 (3)主要载体是信息产品。79.参考答案:A,B,C,D80.参考答案: 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认知基模的存在,使人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事物。 其特点为: (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随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树形图。 (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4)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81.参考答案: 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其特点为: (1)产业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主体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82.参考答案:(1)正面宣传和新闻评判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正面宣传,指的使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评判,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评判。(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评判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评判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评判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副作用。83.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狭义上特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这些媒介中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类型的传播者相比,大众传播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位稳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是固定的,不易发生作用关系的转换,在人际传播中,两者关系随时可以发生转换,传播者从传播对象那里得到新的信息,说服者反而受到说服的情况是常见的;而大众传播者与受众则通常是一种单方面的作用关系。 (2)大从传播者是一个组织,大众传播是一种对组织对个人的传播活动,这种组织虽然是由记者、编辑人员个人组成的,但他们在活动中以媒介组织代表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其产品也是组织的产品而非个人的产品。 (3)大从传播者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人,大众传播以先进的、昂贵的机器、技术和设备为必要手段,这些手段直接控制在传播媒介手中。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业生产资料通常归传播企业私有,表现为独占性、排他性的使用。 (4)大众传播者(媒介)的上述三个特点,使得它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在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而在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特权受到私有制的保护。84.参考答案:C85.参考答案: 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为: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 这个公式是由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提出对。公式中的“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受众需要的程度,而“费力的程度”是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 施拉姆指出,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的讯息等因素进行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充分满足需要又能方便快捷获取的传播途径。 这就要求传播者在提供受众所需信息的同时,必须关注受众和选择者的需要和习惯,尽可能提高传播途径的便捷性与易得性。86.参考答案:C87.参考答案: 文化研究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故又称“伯明翰学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加特、威廉姆斯、汤普森、霍尔、约翰•费斯克等。 文化研究立足于大众文化的立场,反对传媒批判理论中的精英主义倾向,围绕文化研究的政治性、开放性、参与性这三个特征进行研究,背离了主观经验和形而上学的批判学派的视角,转而关注微观的、具体的、经验性的世俗生活。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这两种研究方法,揭示大众传媒为统治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同时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 文化研究吸收了不同方法和理论,日益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路径,为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思路,成为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88.参考答案:C89.参考答案:新闻他律: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抵押借款协议模板
- 生产车间承包条件协议
- 收养协议书范例打印
- 居间信息服务协议
- 农用肥料购销协议
- 风机购销合同变更协议
- 生产资料选购协议
- 参与我们的实验室项目
- 高效商业计划制作协议
- 新员工忠诚度自我承诺
- 2024年6月高考历史浙江卷试题答案详解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2节 1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团务附有答案
- 物业管理未来发展规划方案
-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
- 代持股份免责协议书
- 2024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做一个有温度的护士课件
- 锂离子电池制造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 生鲜超市供货超市供货服务方案
- 体育器材登记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