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考+加试)
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知识体系预览必考加试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①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②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a
b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bc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②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a
b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必考)[考点梳理]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a)(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b)①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_________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②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③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④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有机进化化学(3)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c)(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______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__________,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自然资源自然规律环境生态保护(2015·浙江省7月学考)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A.蓝藻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海生藻类)蓝藻。第2题,地球上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答案1.A
2.A[考点专练]1.在中生代白垩纪地层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是(
)A.大象化石
B.恐龙化石C.三叶虫化石
D.金丝猴化石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1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恐龙盛行,其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灭绝。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大象和金丝猴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第三纪以来。第2题,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是新生代时期;进入爬行动物时代是中生代;进入海生藻类时代是元古代;进入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末期。答案1.B
2.B3.(2017·嘉兴3月选考测试)下列生物始现于中生代的是(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 D.孢子植物解析始现于中生代的生物是爬行动物。答案
A4.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A.物理演化过程 B.化学演化过程C.生物演化过程 D.大气演化过程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答案
B(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b+加试)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_____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含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每一要素都作为_____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考+加试)[考点梳理]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生物整体整体其他地区(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c+加试)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其内在联系如图所示: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加试)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其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b+加试)自然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①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②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①是土壤___________的来源②与__________的产生密切关联地形主要通过对____________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水热状况岩石风化过程有机物质土壤肥力物质、能量3.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加试)(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_____,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源开发行为,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3)_________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要素不可更新[考点突破]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举例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例1
(2017·4月选考)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2)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小尺度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故答案为C。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土壤的肥力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答案
(1)C
(2)A例2
(加试题)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2)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解析第(1)题,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河流径流的减少,会影响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影响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河口地区的渔业生产,影响河口地区的外力作用等。第(2)题,根据R河大峡谷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出影响大峡谷不同部位的气流状况,从而得出不同部位降水量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部位植被差异的原因。从图中可知大峡谷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且河谷受下沉气流影响,大气增温减湿,从而形成荒漠景观。峡谷两壁植被差异由降水差异引起,由此可判断为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所造成。答案(1)径流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A.母质 B.气候C.地形 D.生物解析在各种成土因素中,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
D[考点专练]1.各种成土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2015·浙江省9月学考测试卷)自然界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C.无序性
D.整体性3.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2题,碳循环与火山、生物、岩石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答案2.D
3.B读海南岛五指山景观图,回答4~6题。4.图中表示陆地环境组成的要素有(
)①气候②地壳③地貌④水文⑤生物⑥土壤⑦人类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⑥⑦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图示景观包含的圈层有(
)①大气圈②地幔圈③岩石圈④水圈⑤生物圈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文化遗址场地保护与利用合同协议书3篇
- 专业拓展训练合作合同书2024版版B版
- 2024离婚双方房产分割及过户操作补充合同版B版
- 2024综合授信额度合同及分期贷款细则版B版
- 2025年度厂房租赁及品牌授权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工业厂房拆除及重建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商业地产项目场地借用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数字化工厂搬迁工程合同范本4篇
- 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4版室内粉刷工作班组劳动协议样本版B版
- GB/T 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GB/T 14864-2013实心聚乙烯绝缘柔软射频电缆
- 品牌策划与推广-项目5-品牌推广课件
- 信息学奥赛-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版)资料
- 发烟硫酸(CAS:8014-95-7)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数字信号处理(课件)
- 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对策课件
- 火灾报警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
- 耳鸣中医临床路径
- 安徽身份证号码前6位
-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