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2.下列疾病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的是()A.Ⅰ型和Ⅱ型糖尿病 B.血钙太低引起的抽搐C.肾衰竭引起的尿毒症 D.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贫血3.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ATPD.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4.下表为有关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选项比较项目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A原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C主要过程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脱分化、再分化,形成植株D主要用途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植物快速繁殖、获得脱毒苗等A.A B.B C.C D.D5.如图是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因素等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S”形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②表示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调查C.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的影响D.年龄结构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6.生命系统具有不同层次。下列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B.2019年北京市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C.旅游活动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有什么影响D.退耕还林后退耕地上的植被变化有什么规律7.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和监视功能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C.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D.细腋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8.(10分)在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钠钾泵会参与对两种离子的转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从侧到侧移动造成的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从侧到侧引起膜电位改变C.血钠不足时,会引起脑组织水肿,产生头痛等症状D.钠钾泵吸排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二、非选择题9.(10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现代生物技术______________可改变这种种间阻碍。(2)图2中在_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__(是/否1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10.(14分)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11.(14分)科研小组以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甲、乙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对乙抗体生成量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_____引起免疫反应,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时,动物不容易患病,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前需对实验动物进行甲、乙抗体的检测,其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时接种甲、乙疫苗,乙抗体生成量明显减少。资料显示,甲、乙疫苗结构相似,推测甲疫苗会与乙疫苗__________位于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最终影响乙抗体的生成。(4)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自稳。12.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免疫疗法就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来抗击癌症的疗法。詹姆斯·艾利森在小鼠实验中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CTLA-4蛋白能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癌细胞,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过程,是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癌细胞____________,使其裂解死亡。这一过程体现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2)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____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的免疫疗法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失调而患____________病。(4)请你结合上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说出一种可以恢复免疫细胞的攻击力,治疗癌症的方法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A错误;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地理隔离能使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导致生殖隔离,只有种群的基因库的差别足够大时才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故选D。2、D【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详解】A、胰岛素属于内环境成分,Ⅰ型糖尿病是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是因为体内抗体占据了胰岛素的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A不符合题意;B、血钙太低引起的抽搐,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B不符合题意;C、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受损,血浆中的尿素、尿素等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除造成的,是内环境成分变化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D、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的成分,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贫血,不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D符合题意;故选D。3、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根据突触或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组成结构,以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4、A【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性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培养结果植物体细胞株、细胞系培养目的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使用液体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植物组织培养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B正确;C、动物细胞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C正确;D、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用于植物快速繁殖、获得脱毒苗、制备人工种子等,D正确。故选A。5、A【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和外部因素(气候、食物、天敌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增长有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两种模型。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详解】A、①表示“S”形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长时期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不是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A错误;B、②表示种群密度,对于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B正确;C、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其中气候影响最大,C正确;D、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部因素,D正确。故选A。6、B【解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详解】A、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这属于个体水平的问题,A错误;B、由分析可知: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特征,故2019年北京市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属于种群水平问题,B正确;C、旅游活动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有什么影响,食物网是生物之间的捕食联系,这是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问题,C错误;D、退耕还林后退耕地上的植被变化有什么规律属于群落的演替内容,D错误。故选B。7、C【解析】分析题图:图中物质Ⅱ为抗体,因此该免疫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图中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表示细胞因子。【详解】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A错误;B、细胞A抗原呈递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C、物质Ⅰ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D、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和分化而来,但两种细胞内有些基因都能表达,比如呼吸酶基因,D错误。故选C。8、B【解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由图可知,A侧高K+低Na+,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判断A侧为细胞内液,B侧低K+高Na+,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判断B侧为细胞外液。【详解】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内流,应该是由B侧细胞外侧流到A侧细胞内侧,A正确;B、图中膜电位表示恢复静息电位过程,虽有钠钾泵参与离子运输,但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B错误;C、血钠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渗透进入脑细胞引起脑细胞水肿,导致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等症状,C正确;D、每消耗1molATP,则有3molNa+运出,2molK+运入细胞,钠钾泵吸K+排Na+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地理隔离(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4).QR(5).不一定(6).35%【解析】A基因频率指A占A与a的比例。种群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详解】(1)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因此a过程是由于地理隔离。由于甲乙两种群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经过长期的选择,产生了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间的障碍,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2)图2在QR段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3)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即20%+1/2×30%=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种形成及进化的实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分析推理能力。10、(1).标志重捕法(2).J(3).(4).性别比例(5).垂直结构(6).栖息空间(7).变快(8).未发生改变【解析】1.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N>K/2时,种群增长率降低,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的活动往往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详解】(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其数学模型为。(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其出生率使得种群密度下降。(4)该林场中植物因为光照强度的变化由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因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而有分层,原因是动物需要群落内部的植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5)近5万与50年相比,时间大大缩短,这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荒漠化。故我们的结论是: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加快,演替的方向都是荒漠化,故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点睛】熟知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最后一空是易错点。11、(1)①.抗原②.接种疫苗后,动物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动物体内原有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竞争(4)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小问1详解】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动物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时,动物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首先起作用,阻止了病原体的增殖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同时记忆细胞接受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因而动物不容易患病。【小问2详解】实验前需对实验动物进行甲、乙抗体的检测,以排除动物体内原有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小问3详解】同时接种甲、乙疫苗,乙抗体生成量明显减少。资料显示,甲、乙疫苗结构相似,推测甲疫苗会与乙疫苗竞争位于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从而使感受到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