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I、II、III、IV中,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是()A.I B.IIC.III D.IV2.下图1、图2中的甲、乙两种生物之间反映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捕食和竞争 B.竞争和捕食C.互利共生和竞争 D.互利共生和寄生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兔,2/5来自鼠,2/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最多需要消耗植物()A.600g B.4600g C.650g D.5600g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子二代的性状表现提出假说B.孟德尔根据假说的内容建立豌豆杂交实验遗传图解,提出基因独立存在C.孟德尔的假说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并进行了演绎推理,此时停留在理论阶段D.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并对演绎结果进行验证,最终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5.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两种植物均含有14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物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两种植物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进--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X研究后发现,植株X能开花,且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B.植株X有3种表现型,其中红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所占比例相同C.植株X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D.植株Y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形成28个四分体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脱落酸能促进马铃薯发芽B.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果实发育过程只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节D.乙烯只存在于植物体成熟的果实中7.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A.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优势物种由羊草变碱蓬B.人工林中刺儿菜的数量随林冠层郁闭度而变化C.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D.某种鱼成体和幼体分别生活在水体底层和表层8.(10分)下图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死亡率,乙为出生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二、非选择题9.(10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图1所示,Ⅰ、Ⅱ、Ⅲ表示三种调节模式,图2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模式Ⅰ中的靶腺为性腺,则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_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以维持性激素含量的平衡。(2)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图2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3)图2中②处引起电位变化的离子X主要是______________。(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图1中模式_____________进行,这种调节模式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丙_____________(名称)结合后,启动_____________过程(填“a”或“b”),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了膜上的___________,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10.(14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请回答:(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__________。(2)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A.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乙烯可以催化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由于人体没有相应受体,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3)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表示用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越多,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从实验一的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通过实验一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结论。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4)兴趣小组又探究了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枝条绘制出图乙。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2,4-D浓度为12ppm时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11.(14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2)分析图示可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____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1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其通过包囊膜上的S蛋白(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质膜融合,完成感染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膜融合过程,说明细胞质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这属于_________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图2中IL-2可能是_________,其可以促进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3)新型冠状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是我国进行新冠预防接种的主要类型,我国已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病毒灭活处理可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_________,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4)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以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治疗,原因是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详解】A、Ⅰ表示J型曲线,A错误;B、Ⅱ表示直线增长,B错误;C、Ⅲ曲线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C正确;D、Ⅳ表示直线,而且数量不变,D错误。故选C。2、A【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甲乙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图2中甲、乙都以丙为食,则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A正确。故选A。3、B【解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详解】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多能量应按按照传递效率为10%来计算。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兔,2/5来自鼠,2/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根据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1/5×10÷10%÷10%=200g;根据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2/5×10÷10%÷10%=400g;根据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2/5×10÷10%÷10%÷10%=4000g。综合以上可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0+400+4000=4600g,B正确。故选B。4、B【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根据子一代、子二代的性状表现提出假说,A正确;B、孟德尔提出假说内容中是“遗传因子”,在其时代并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B错误;C、孟德尔的假说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并进行了演绎推理,此时停留在理论阶段,欲证明其假说正确,还需进行相关实验进行验证,C正确;D、为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并对演绎的结果进行验证,最终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D正确。故选B。5、D【解析】据图分析,植株X不可育,说明甲、乙两种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低温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植株Y是可育的。【详解】A、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进两个子细胞,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植株X有A1A2、A1a2、A2a1、a1a24种基因型,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A1A2表现为红色,A1a2、A2a1表现为粉红色,a1a2表现为白色,所以植株X有3种表现型,其中红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所占比例均为1/4,B正确;C、植株X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D、植株X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植株Y细胞中含有14对同源染色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形成14个四分体,D错误。故选D。6、B【解析】1、任何一种植物生理活动都不是受一种激素控制,而是通过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茎伸长,打破块茎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防止叶子衰老;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抑制发芽。【详解】A、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B正确;C、果实发育过程中只受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C错误;D、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植物体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错误。故选B。7、A【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空间结构(构成种群的个体在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2、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详解】A、“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优势物种由羊草变为碱蓬”研究的是优势种的变化,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A正确;B、“人工林中刺儿菜的数量随林冠层郁闭度而变化”研究的是人工林中刺儿菜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B错误;C、“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研究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C错误;D、“某种鱼成体和幼体分别生活在水体底层和表层”研究的是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结构的研究,D错误。故选A。8、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包括三种类型,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戊为迁入率,己为迁出率。【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A错误;B、丙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C、丁为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下丘脑、垂体(3).①→②→③(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5).Na+(6).Ⅱ(7).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足量的抗利尿激素(8).(抗利尿激素)受体(9).a(10).水通道蛋白数量【解析】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2、分析图1解:I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II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III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图2是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图3中当抗利尿激素和受体结合后,通过a囊泡将水通道蛋白运输至细胞膜,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详解】(1)性激素的分泌类似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所以图1模式Ⅰ中的靶腺为性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是反馈调节。(2)模式Ⅲ中A处是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传递方向在图2中表示为:①→②→③。(3)图2中当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发生兴奋(外负内正的电位),Na+内流,所以X是Na+。(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方式通过图1中模式II(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进行,可以在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足量的抗利尿激素;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丙抗利尿激素受体结合,启动a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点睛】本题考查了下丘脑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的三种方式,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识记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下丘脑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同时也能分泌相关激素;识记下丘脑在激素的分级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水平衡调节中的功能。10、(1)发育中的种子(2)AD(3)①.A②.不能③.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4)①.根②.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③.否④.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解析】1、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生长速率大,说明生长素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乙烯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小问1详解】生长素主要合成的部位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小问2详解】A、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错误;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D、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D错误。故选AD。【小问3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伸长;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表格信息可知,B、C、D三组实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实验的生长素都具有促进作用,因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由实验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减小,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小问4详解】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据图可知,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故①表示2,4-D对根的影响;由于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故不能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11、(1).生产者(2).13.9%(3).少(4).物质循环(5).能量流动(6).生物群落(7).无机环境【解析】(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都有相应的作用,如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它们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等,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2)在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中,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最多,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0÷1800×100%≈13.9%。(2)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物质循环;②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