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题中三组实验均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C.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D.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200,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200-600)mg/L之间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生物群落C.群落内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种内、种间关系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3.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液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这一天,中国古代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叙述不科学的是()A.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B.茱萸、秋蚊和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C.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的种群密度 D.茱萸与秋蚊之间可传递化学信息5.如图,曲线b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6.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图1表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图2表示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号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1)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________,产生短期压力效应。在产生短期压力效应的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图1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过程中激素a是________。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细胞上的________数量或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持久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据图2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_____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上的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通过________的方式释放后再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它是一种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据此推测,某些病人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出现抑郁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某新型肺炎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通常可在人体内潜伏14-21天。(1)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MHC是细胞内的一组基因群,其表达产物MHC分子可与侵入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物并呈递给T细胞,可推测MHC基因在__________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3)人体内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次阴性选择,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原肽可与MHC结合形成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若T细胞与该复合物呈现高亲和力结合,则可诱导该T细胞的凋亡,低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则可被释放至外周血中。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9.(10分)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其他植物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下图是调查该植物种群密度时所取的一个样方,图中的圆圈表示该植物。表是引入该植物后,对该植物和本地的四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年份ABCDE201110.00.33.03.03.220129.20.72.12.02.820138.01.81.10.41.720146.85.10.30.01.320155.58.70.00.00.520164.09.60.00.00.420173.29.60.00.00.2(1)引入的植物和当地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在调查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过程中,选取样方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图中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2)根据表中结果推断,引入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分析,在2011~2017年间,该植物的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___型。(3)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区域号12345植株数量2004006008001000荚果数/株8.36.14.62.72.1种子数/荚果6.05.96.25.96.0收获种子的总量最多的区域是__________,如果要比较种子产量,还需要统计__________。以上数据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___________。10.(10分)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辅助性T细胞、B细胞、E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C.E细胞和M细胞的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11.(15分)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系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接种类冠状病毒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_____。已经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3)目前,我国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该类病毒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该细胞来自于_____细胞。(4)多次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疾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等。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据图分析:横放的植物幼苗根的向地性生长可以体现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茎不能体现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图乙柱状图能够体现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图丙:顶芽存在时,侧芽不能发育,去顶后,侧芽发育成侧枝。【详解】A、图乙没有体现生长素抑制幼苗茎切段生长的作用,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幼苗茎切段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B、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且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B错误;C、图乙的浓度梯度过大,不能确认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C错误;D、图甲中,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浓度a<b,b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作用大于a处,所以b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200~600)mg/L之间,D正确。故选D。2、B【解析】群落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详解】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种群,A正确;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群落内的生物具有一定的种内、种间关系,如竞争、寄生、捕食等关系,C正确;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质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正确。故选B。3、C【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人体的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即C正确。故选C。4、B【解析】根据题干分析,“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秋蚊和人、动物是寄生关系,茱萸和虫构成食物链。据此答题。【详解】A、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A正确;B、群落是某一区域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茱萸、秋蚊和虫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C、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所以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D、“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可传递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B。5、B【解析】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或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可用a曲线表示;曲线O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O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可用c曲线表示,降低酶浓度,反应速率会降低。【详解】A、由于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c表示,A错误;B、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正确;C、限制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酶量是限制曲线B点以后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错误;D、由于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故选B。6、D【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条件是:具备完整的反射弧,提供一定强度的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突触结构实现,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详解】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电信号(2).肾上腺素(3).效应器(4).神经—体液调节(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6).负反馈(7).糖皮质激素受体(8).钙离子(9).囊泡蛋白簇(10).胞吐(11).5-羟色胺受体(12).兴奋性(13).糖皮质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5-羟色胺释放减少【解析】分析图1可知,此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的调节过程,其中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图2为Ca2+进入突触小体,促进其释放5-羟色胺,使突触后膜兴奋。【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肾上腺髓质可以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肾上腺髓质受到神经的控制,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素的调节,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机体可以通过图1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保证激素分泌的稳态;如果下丘脑或垂体细胞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3)据图2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钙离子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上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后再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所以它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可通过反馈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从而减少了5-羟色胺释放减少,所以人出现抑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1).活细胞(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3).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4).吞噬(5).监控、清除(6).胸腺(7).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有生命活动。病毒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以及释放等。2、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B细胞和T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时,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4、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2)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因此推测MHC基因在吞噬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人体内T细胞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因此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胸腺。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1)①.种间竞争②.随机取样③.15(2)①.B②.S(3)ABD(4)①.3②.种子的平均质量③.合理密植【解析】引入新物种后,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形成生物入侵,新物种数量会增加,与原有物种形成竞争关系;在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在达到K值以前,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小问1详解】引入的新植物,与原有植物形成种间竞争关系,竞争空间和资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中,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在样方法中,计数是要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所以图中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15株。【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引入的植物对该地区其他植物造成了一定影响,说明该种群数量在增加,该地区其他植物数量在下降,分析表中数据可知,B植物数量在增加,其他植物数量在下降,判断B植物为引入的植物;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2017年B植物种群密度没有增加,故在2011~2017年间,该植物的增长曲线属于“S”型。【小问3详解】A、分析图中可知,乙处于竞争优势,为入侵植物,甲曲线在t3以后小于0,当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时,种群数量在减少,A正确;B、甲种群在t1~t3时间内,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B正确;C、t2、t4时,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分别最大,t3、t5时,甲、乙的种群数量分别达到最大,C错误;D、由于生存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乙种群数量在t4后增长速率下降,直至达到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ABD。【小问4详解】根据表中数据,收获种子的总量=植株数量×荚果数×种子数,计算后,收获种子数量最多的是3号区域;产量还和种子的质量有关,如果要比较种子产量,还需要统计种子的平均质量;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植株数量过少和过多,都会影响种子总数,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点睛】本题通过生物的种间关系,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增长曲线分析,以及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涉及知识较多,需要细致分析图表,得出结论。10、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首先APC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并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后,增殖分化形成浆B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图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详解】A、由图可知,E细胞为浆细胞,M细胞为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A错误;B、记忆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异性抗原,二次免疫时,只能被同一种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内的RNA种类有所差异,C正确;D、E细胞是浆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只能产生抗体,无法与靶细胞结合产生细胞因子,D错误。故选C。11、(1)①.二②.免疫防御(2)①.抗体和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②.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合理即可)(3)①.浆②.B细胞和记忆B细胞(4)①.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