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_第1页
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_第2页
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_第3页
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_第4页
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主讲人:陈瑶二〇一三年三月廿五日解读方法一、纵向梳理诗体溯源:汉乐府—魏晋—晋宋—齐梁二、横向梳理

王维、杜甫与李白

三、定量、定性与定位儒、释、道三境界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1、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2、看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者,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据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二十五卷987首诗歌中,除了五言古诗最多外,乐府诗就占五卷149首,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律诗118首,绝句93首,歌吟体80余首,其余则为赋表书序记颂赞铭碑祭文。(李白的歌行作品共119首,包括乐府诗64首、骚体诗6首、其它歌辞题七古49首。①参见汤华泉《唐人的歌行概念与李白的七言歌行范围》(《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李白乐府歌行的重要地位虽然从李白自身的认识来看,五言尊于七言,古风尊于古乐府。但以他实际的创作成就来说,是七言高于五言,古乐府高于古风。后人甚至赞叹:“太白于乐府歌行,不许唐人分半席。”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乐府诗体的溯源魏晋拟调——晋宋拟篇——齐梁赋题齐梁是诗歌革新的时代:一方面通过体制与写作方法的革新,走出晋宋以来模拟汉魏的困境,使诗学由主要通过经典学习的方式来演生,改变为主要通过一种可遵依的体制来演生,并且初步确立法度的意识。另一方面,这一革新又是抛弃汉魏传统,并且解构汉魏以来以比兴言志为核心的诗歌审美理想为代价的。乐府诗风流变1、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原本为一种娱乐的艺术,多出于民间里巷歌谣,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又多写男女相爱及其别离的种种情事。2、齐梁以下,乐府中赋题咏物之风盛行,远离了汉魏的叙事言志传统。存在弊端:“《落梅》、《芳树》,共体千篇;《陇水》、《巫山》,殊名一意。”乐府在元稹的《乐府古题序》中表达得很清楚:

自风雅至于乐流,莫不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风雅——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乐流——唐人对“乐流”重视,最典型地反映在李白古乐府、歌行,元白新乐府,李贺的歌诗这几宗重要的创作成果上。乐府创作与复古诗学1、李白乐府诗创作是其复古诗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他对初唐以来复古诗学的深化。2、对“乐流”的回复与对“讽兴”之旨的追求,构成李白乐府诗创作的基本思想。3、遍取汉魏以下的所有乐府诗体制,对魏晋拟调、晋宋拟篇、齐梁赋题等古乐府的创作方法进行融合,并作出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他的创作成为文人乐府诗创作的高峰。《唐诗纪事》有这样一个记载:

韦渠牟,韦述之从子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权载之叙其文曰:初,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府之学。赋题法魏晋以来的乐府写作,有一定的缘题的倾向。到了齐梁时代,沈约、谢朓等人开创了赋曲名的写作方法,经过梁代宫体诗人的发展,成为乐府写作的主要方法。这一方法的确立,使拟乐府创作由重视旧篇、旧事、旧词转化为单纯重视旧题。将古题、旧曲名从原生的乐府古辞中单提出来,呼应齐梁时期重题、咏物的风气,形成了一种赋题法。旧题乐府-以近体赋曲名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树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紫骝马》)垂杨拂绿水,摇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恨,相对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折杨柳》)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洛阳道》)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摧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从军行》其一)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其二)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塞下曲》其五)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塞下曲》其六)《蜀道难》1、解题:郭茂倩引《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2、前人之作李白之前,现存《蜀道难》拟篇如萧纲、刘孝威、阴铿、张文琮诸人之作,都是以竭力形容蜀道之难行为能事。其中刘孝威、张文琮所作最为出色。刘孝威、张文琮的《蜀道难》1、刘作云:玉垒高无极,铜梁不可攀。双流逆巇道,九坂涩阳关。邓侯束马去,王生敛辔还。惧身充叱驭,奉玉若犹悭。2、张作云: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这两首诗都是典型的赋题之作。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天梯、石栈相勾连……地崩山摧壮士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多用讽喻、比兴特点一:多用讽喻、比兴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为汉魏的言志讽兴之体。1、殷璠《河岳英灵集》论李白诗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2、李阳冰《草堂集序》:“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3、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太白古乐府,窈冥倘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4、胡震亨《李诗通》云:“太白诗宗风骚,薄声律,开口成文,挥翰雾散,似天仙之词。乐府连类引义,尤多讽兴,为近古所未有。”1、《蜀道难》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写蜀道的艰险,但其真正所指却众说纷纭。历来的说法有三:一是“罪严武”;二是讽玄宗幸蜀;三是讽章仇兼琼。2、唐人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诗则认为李白《蜀道难》乃因功业无成而作:“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蜀道安觉危!”

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2、胡震亨《唐音癸载》卷三说:“乐府妙在可解可不解之间。”古今评论:1、如《梁甫吟》一首,萧士评云:“此篇意思转折甚多,盖太白借此以言志也。”唐汝询《唐诗解》卷一二:“此伤不遇时,赋以见志也。”沈寅等《李诗直解》评曰:“此篇太白为《梁甫吟》,屡借古人以言其志也。”《唐宋诗醇》评曰:“此诗当亦遭谗被放后作,与屈平眷眷楚国,同一精诚。”2、又如《将进酒》,《唐诗解》评云:“此怀才不遇,托于酒而自放也。”《李诗解》亦评云:“此篇虽任放达,而抱才不遇,亦自慰解之词。”其它讽喻之作:如《乌夜啼》讽君主之荒淫,《上留田》讽风俗之衰薄,《白头吟》、《妾薄命》讽人情之薄幸、男女之仳离积极与超脱:兼容儒道的诗学精神特点二:积极与超脱:兼容儒道的诗学精神龚自珍《最录太白集》:“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李白的作品既有屈原炽热执着的感情,又有庄周放达超脱的想象。主观的抒情与抽象的泛化特点三:主观的抒情与抽象的泛化相互统一总是将个别特定的感受转化为普遍传统的形象表现出来。《战城南》李杜之别:主观的诗人与客观的诗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历代《战城南》梁代吴均“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一首;陈张正见“蓟北驰胡马,城南接短兵”一首;唐卢照邻“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一首。李白《战城南》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李杜乐府比较1、李杜优劣论:前人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工于诗”,“李豪放而才由天授,杜混茫而性由学成”,“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等等,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李杜创作的各自特征。李杜乐府比较2、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品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叙事色彩。3、杜甫诗的社会内容主要是通过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直接呈现的,因此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此它的社会内容不易被人认识。要正确了解李白,就必须在全面了解他的生平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他的个人抒情进行深入分析。“知人论世”李杜乐府比较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唐代文人乐府的两个系统:一为初唐以来的新乐府的传统,以杜甫为代表;一为李白重新激活的古乐府传统。唐初卢照邻《乐府杂诗序》,描述两晋以下以模拟为尚的文人乐府诗的写作情况:

《落梅》、《芳树》,共体千篇;《陇水》、《巫山》,殊名一意。亦犹负日于珍狐之下,沉萤于烛龙之前。辛苦逐影,更似悲狂;罕见凿空,曾未先觉。潘陆颜谢,蹈迷津而不归;任沈江刘,来乱辙而弥远。其有发挥新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兹乎?卢照邻是为中山郎余令将贾言忠咏九成宫的新题乐府及许圉师等人的和作汇编成的《乐府杂诗》作序时发表这一番议论的,对晋宋以来拟乐府的写作方法提出了批评,并最早提出新题乐府的写作方法。“凿空”二字,原是司马迁用来形容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索隐》曰:“案:谓西域险厄,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乐府创作的成因1、诗歌创作的复古主张:《古风十九首》:大雅久不作,吾衰竟何陈?2、李白的音乐天赋对乐府创作的便利条件:

操琴、吹箫吹笙,能歌《宫中行乐词》、《清平乐三首》

富有音乐精神、崇尚乐流传统歌行诗体溯源1、歌行体:以南朝宋鲍照为代表的诗人,模拟和学习汉魏六朝乐府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形成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唐初,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2、明代徐师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