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158第1章煤矿安全生产概述 4147421.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305751.2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4211091.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45285第2章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5249612.1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5228112.1.1管理制度概述 5200832.1.2管理制度编制与修订 5137992.1.3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 5218262.2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5126662.2.1责任制概述 5316602.2.2责任制建立与落实 560102.2.3责任追究与考核 5204972.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 5206652.3.1目标管理体系概述 692562.3.2安全生产目标制定 6275412.3.3安全生产目标实施与监测 6190282.3.4安全生产目标评价与改进 624694第3章煤矿安全教育与培训 6211533.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6151943.1.1教育培训目标 6278293.1.2教育培训原则 6231693.1.3教育培训制度 6323113.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 7132403.2.1培训内容 7147123.2.2培训方法 7237753.3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 777813.3.1评估内容 7147363.3.2评估方法 7245873.3.3评估结果运用 732533第4章煤矿通风与防尘 7151564.1矿井通风系统 723264.1.1通风系统概述 8283834.1.2通风方式及选择 832354.1.3通风设计要求 8198864.2矿井防尘技术 8257234.2.1矿井防尘概述 8223914.2.2矿井防尘技术措施 8186384.2.3防尘设备与设施 811744.3通风防尘设备与设施 855774.3.1通风设备 8309114.3.2防尘设备 880984.3.3通风防尘设施 9167264.3.4监测监控系统 918446第5章煤矿灾害防治 991185.1瓦斯灾害防治 9266805.1.1瓦斯监测 9248895.1.2瓦斯抽采 9316765.1.3防突措施 9199185.1.4瓦斯泄漏处理 972215.2水害防治 999465.2.1水文观测 967365.2.2防水隔离 9263485.2.3排水设施 9103875.2.4水害应急预案 9224935.3火灾防治 10279545.3.1火灾监测 109715.3.2防火隔离 10152685.3.3消防设施 10253085.3.4通风管理 10317085.4顶板灾害防治 10215185.4.1顶板监测 10133955.4.2支护措施 1086125.4.3顶板灾害应急预案 1054395.4.4顶板管理 105622第6章煤矿爆破作业安全管理 1058066.1爆破作业基本要求 1029786.1.1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爆破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1021466.1.2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无安全隐患。 10318646.1.3爆破作业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爆破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10106576.1.4爆破作业设计应考虑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矿井通风条件等因素,保证爆破作业安全可靠。 10278006.1.5爆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爆破作业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10205576.2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0152516.2.1爆破作业现场管理 1187086.2.2爆破作业操作管理 11295886.2.3爆破器材管理 11141176.3爆破器材储存与运输 11120006.3.1爆破器材储存 11324736.3.2爆破器材运输 1111811第7章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11134647.1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11200757.1.1电气设备选型与配置 12314387.1.2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12173467.1.3电气设备操作与管理 1229407.1.4电气设备应急预案 12260497.2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2140907.2.1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 1214297.2.2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 12273147.2.3机械设备操作与管理 12167147.2.4机械设备报废与更新 128057.3煤矿运输设备安全管理 1298207.3.1运输设备选型与配置 1254577.3.2运输设备安装与维护 13178817.3.3运输设备操作与管理 13262327.3.4运输设备应急预案 1311938第8章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13220168.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1398588.1.1危害因素识别 13201208.1.2危害因素评价 133118.2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护 13168048.2.1职业健康检查 13114368.2.2职业健康监护 1318218.3职业病防护措施 149938.3.1工程防护措施 1433888.3.2个体防护措施 14180228.3.3管理防护措施 1424232第9章煤矿应急救援与处理 14164639.1煤矿应急救援预案 14314969.1.1制定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 14202239.1.2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原则 1474609.1.3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544309.2煤矿应急救援组织与队伍 1589459.2.1煤矿应急救援组织 15178729.2.2煤矿应急救援队伍 15121079.3报告与调查处理 15123529.3.1报告 1666939.3.2调查处理 16264619.3.3处理结果的应用 1611116第10章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61402510.1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161587410.1.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 162370910.1.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16497210.1.3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原则 172682710.2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17978110.2.1评审组织与管理 172984510.2.2评审内容与方法 173073210.2.3评审程序 172318910.2.4评审结果与应用 1754710.3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与发展趋势 17721210.3.1持续改进 172493710.3.2发展趋势 171826310.4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措施与要求 172599210.4.1达标措施 17210610.4.2达标要求 18第1章煤矿安全生产概述1.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煤矿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煤矿生产具有高风险性,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瓦斯、煤尘、顶板、水害等,容易导致生产的发生。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发生率,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包括《煤矿安全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还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保证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1.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煤矿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强化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生。(2)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煤矿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治理。(3)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降低安全风险。(4)科学决策,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5)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6)严格监管,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第2章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2.1煤矿安全管理制度2.1.1管理制度概述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文件,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操作规程等内容。煤矿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2.1.2管理制度编制与修订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编制和修订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编制和修订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部门和职工的意见,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1.3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保证制度执行到位。2.2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2.2.1责任制概述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权限。2.2.2责任制建立与落实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2.2.3责任追究与考核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与考核机制,对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责任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2.3.1目标管理体系概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包括目标制定、实施、监测、评价和改进等环节。2.3.2安全生产目标制定煤矿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并分解到各个部门、班组和职工。2.3.3安全生产目标实施与监测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实施与监测机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和评价,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得到有效实施。2.3.4安全生产目标评价与改进煤矿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发觉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依据。第3章煤矿安全教育与培训3.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3.1.1教育培训目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旨在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3.1.2教育培训原则(1)以人为本,注重实效;(2)分类指导,按需施教;(3)全员参与,全面提升;(4)制度化管理,常态化运行。3.1.3教育培训制度(1)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2)在岗员工定期培训制度;(3)专项安全培训制度;(4)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3.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3.2.1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3)煤矿生产工艺及安全技术;(4)重大案例及预防措施;(5)应急预案与救援处置;(6)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3.2.2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采用课堂授课、网络教学等形式;(2)实操培训:采用现场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3)经验交流:组织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经验分享;(4)警示: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安全意识;(5)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实战演练。3.3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3.3.1评估内容(1)培训覆盖率:保证煤矿从业人员全员参与培训;(2)培训质量:评估培训内容、方法及效果;(3)培训效果:评估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3.3.2评估方法(1)理论考试:检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操考核:检验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3)问卷调查:了解从业人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4)现场检查:检查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评估培训成果。3.3.3评估结果运用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从业人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第4章煤矿通风与防尘4.1矿井通风系统4.1.1通风系统概述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向矿井内输送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和矿尘,降低矿井温度,为矿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通风机、通风网络、通风构筑物及监控系统等。4.1.2通风方式及选择矿井通风方式有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根据煤矿生产规模、煤层赋存条件、瓦斯涌出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一般而言,大型煤矿采用机械通风,中小型煤矿可采用自然通风。4.1.3通风设计要求通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矿井内风量充足,满足生产需求;合理分布风流,降低通风阻力;防止瓦斯积聚,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矿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4.2矿井防尘技术4.2.1矿井防尘概述矿井防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矿井内矿尘浓度,防止矿尘爆炸和职业病的发生。4.2.2矿井防尘技术措施矿井防尘技术措施包括:湿式作业、干式作业、密闭抽尘、喷雾降尘、通风排尘等。根据煤矿生产条件及矿尘特性选择合适的防尘技术。4.2.3防尘设备与设施防尘设备与设施包括:湿式钻机、喷雾装置、捕尘器、密闭罩、防尘口罩等。这些设备与设施应合理配置,保证矿井内矿尘得到有效控制。4.3通风防尘设备与设施4.3.1通风设备通风设备主要包括通风机、风筒、通风网络调节装置等。通风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功能稳定、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便于维护。4.3.2防尘设备防尘设备包括湿式钻机、喷雾装置、捕尘器等。这些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操作简便、降尘效果显著、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4.3.3通风防尘设施通风防尘设施主要包括通风构筑物、防尘水池、密闭罩等。这些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牢固、密封功能好、易于检修、适应矿井生产需求。4.3.4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是通风防尘工作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内风速、风压、瓦斯浓度、矿尘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矿井通风防尘工作的顺利进行。第5章煤矿灾害防治5.1瓦斯灾害防治5.1.1瓦斯监测加强煤矿瓦斯监测工作,保证监测系统设备完好、数据准确。严格按照瓦斯防治规定,对矿井进行全面瓦斯检测,掌握瓦斯分布及变化规律。5.1.2瓦斯抽采针对瓦斯涌出量大的区域,采取合理的瓦斯抽采方法,降低矿井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积聚。5.1.3防突措施加强矿井防突工作,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保证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5.1.4瓦斯泄漏处理发觉瓦斯泄漏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泄漏扩大,保证矿井安全。5.2水害防治5.2.1水文观测加强煤矿水文观测,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水害防治提供依据。5.2.2防水隔离对矿井进行防水隔离,设置防水煤柱,防止水体进入矿井。5.2.3排水设施保证矿井排水设施完好,排水能力满足矿井需求,防止水害发生。5.2.4水害应急预案制定水害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矿井应对水害的能力。5.3火灾防治5.3.1火灾监测加强煤矿火灾监测,发觉火源及时处理,防止火灾发生。5.3.2防火隔离对易燃物进行清理,设置防火隔离带,降低火灾蔓延风险。5.3.3消防设施保证矿井消防设施完好,提高灭火效率,减轻火灾损失。5.3.4通风管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畅通,降低火灾风险。5.4顶板灾害防治5.4.1顶板监测加强煤矿顶板监测,掌握顶板状况,及时处理顶板隐患。5.4.2支护措施根据顶板条件,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保证顶板安全。5.4.3顶板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顶板灾害应急预案,提高矿井应对顶板灾害的能力。5.4.4顶板管理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顶板管理规定,防止顶板灾害发生。第6章煤矿爆破作业安全管理6.1爆破作业基本要求6.1.1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爆破作业操作资格证书。6.1.2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无安全隐患。6.1.3爆破作业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爆破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6.1.4爆破作业设计应考虑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矿井通风条件等因素,保证爆破作业安全可靠。6.1.5爆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爆破作业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6.2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6.2.1爆破作业现场管理(1)爆破作业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2)爆破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爆破作业方案,不得随意更改。(3)爆破作业前,应保证通风良好,降低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6.2.2爆破作业操作管理(1)爆破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保证爆破质量。(2)爆破作业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飞石、冲击波等对人员造成伤害。(3)爆破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6.2.3爆破器材管理(1)爆破器材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2)爆破器材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仓库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3)爆破器材的领用、发放、回收等环节应严格管理,保证账物相符。6.3爆破器材储存与运输6.3.1爆破器材储存(1)爆破器材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仓库应符合防火、防盗、防爆等要求。(2)爆破器材应分类存放,严禁混存。(3)仓库内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6.3.2爆破器材运输(1)爆破器材的运输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用专用运输工具,并保证安全可靠。(2)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爆破器材受到碰撞、摩擦、潮湿等影响。(3)运输途中,应尽量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保证爆破器材安全到达目的地。第7章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7.1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7.1.1电气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煤矿生产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选型电气设备,保证设备功能与安全要求相符。设备配置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满足矿井供电需求和应急备用要求。7.1.2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保证安装质量。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降低故障率。7.1.3电气设备操作与管理制定电气设备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职责,规范操作行为。加强电气设备现场管理,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7.1.4电气设备应急预案制定电气设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7.2煤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7.2.1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矿井生产需求,合理选型机械设备,保证设备功能先进、安全可靠。机械设备配置应满足生产需求,避免过度配置或低效配置。7.2.2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机械设备安装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证安装质量。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护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2.3机械设备操作与管理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7.2.4机械设备报废与更新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淘汰安全隐患较大的设备。加强机械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备功能和安全水平。7.3煤矿运输设备安全管理7.3.1运输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矿井运输需求,合理选型运输设备,保证设备功能和安全要求。运输设备配置应满足生产需求,合理规划运输线路,提高运输效率。7.3.2运输设备安装与维护运输设备安装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加强运输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7.3.3运输设备操作与管理制定运输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加强运输设备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7.3.4运输设备应急预案制定运输设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第8章煤矿职业健康监护8.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8.1.1危害因素识别本节主要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粉尘:矽尘、煤尘、岩尘等;(2)化学毒物:氮氧化物、硫化氢、氨气、苯系物等;(3)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4)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真菌等;(5)放射性物质:天然放射性物质、人工放射性物质等。8.1.2危害因素评价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等级,为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依据。8.2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护8.2.1职业健康检查(1)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员工身体健康;(2)根据不同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3)检查结果应真实、完整,并及时告知员工。8.2.2职业健康监护(1)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员工,及时采取调岗、治疗等措施;(2)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员工职业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3)根据监护结果,调整职业病防护措施,降低职业病风险。8.3职业病防护措施8.3.1工程防护措施(1)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2)加强通风除尘,降低粉尘浓度;(3)采用隔离、封闭、吸声、降噪等措施,降低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伤害;(4)合理布局作业场所,减少交叉污染。8.3.2个体防护措施(1)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等;(2)对员工进行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培训,保证其有效性;(3)加强员工职业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8.3.3管理防护措施(1)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2)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问题;(3)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第9章煤矿应急救援与处理9.1煤矿应急救援预案9.1.1制定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减轻损失具有的作用。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9.1.2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原则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4)明确职责,规范操作;(5)结合实际,注重实效。9.1.3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煤矿基本情况;(2)可能发生的类型及危害程度;(3)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职责;(4)应急救援程序及措施;(5)应急救援资源保障;(6)预案的培训、演练和评估。9.2煤矿应急救援组织与队伍9.2.1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煤矿企业应设立应急救援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组织应包括以下部门:(1)应急救援指挥部;(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3)工程技术部门;(4)医疗救护部门;(5)后勤保障部门;(6)其他相关部门。9.2.2煤矿应急救援队伍煤矿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实施应急救援任务。应急救援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3)定期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4)明确职责,保证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9.3报告与调查处理9.3.1报告煤矿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报告:(1)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情况;(2)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