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应用_第1页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应用_第2页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应用_第3页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应用_第4页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应用TOC\o"1-2"\h\u14101第1章汽车电子技术概述 4321611.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4209851.1.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4136781.1.2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582611.1.3发展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 5153731.2汽车电子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5163821.2.1驾驶辅助系统 5106901.2.2车载信息系统 5228791.2.3能源管理系统 5232281.3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6248881.3.1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 6154891.3.2自动驾驶技术 6294671.3.3车联网技术 6306781.3.4智能制造技术 6108121.3.5软件定义汽车 625273第2章智能驾驶系统基本原理 6219882.1智能驾驶系统的定义与分级 6172622.1.1定义 638142.1.2分级 6298662.2智能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 775602.2.1传感器技术 7154572.2.2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 7234652.2.3决策与控制技术 7291292.2.4通信技术 7238592.2.5人工智能技术 7134412.3智能驾驶系统的体系结构 7146272.3.1硬件体系结构 7179312.3.2软件体系结构 7244782.3.3网络体系结构 824563第3章传感器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 835723.1激光雷达 8297913.1.1环境感知 8142123.1.2车道线检测 8296543.1.3动态障碍物检测 8130093.2毫米波雷达 8190683.2.1车距监测 8133983.2.2碰撞预警 861813.2.3车道变换辅助 9114763.3摄像头 94783.3.1视觉识别 938873.3.2车道线识别 9125113.3.3行车记录 9251103.4超声波传感器 9291953.4.1倒车辅助 9256103.4.2车位检测 9169973.4.3侧方盲区监测 931872第4章导航与定位技术 9143634.1卫星导航系统 9192514.1.1概述 9299874.1.2GPS导航系统 10283824.1.3GLONASS导航系统 10305834.1.4Galileo导航系统 1099794.2地图匹配技术 10318584.2.1地图匹配原理 10205334.2.2地图匹配算法 1061134.2.3地图匹配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 10311524.3室内定位技术 10257894.3.1概述 103434.3.2蓝牙定位技术 1093974.3.3WiFi定位技术 11224764.3.4超声波定位技术 1132994.4惯性导航系统 11206604.4.1惯性导航原理 11126544.4.2惯性传感器技术 11190534.4.3惯性导航系统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 1120189第5章车载网络与通信技术 1142115.1车载网络协议 11264755.1.1CAN总线协议 11138295.1.2LIN总线协议 1170735.1.3FlexRay协议 11211865.2车载通信技术 1184365.2.1车载无线通信技术 1264835.2.2车载以太网技术 1236545.2.3车载蓝牙技术 12164905.3车联网技术 12136885.3.1车联网体系结构 12144825.3.2车联网关键技术 12149525.3.3车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12157825.4专用短程通信技术 12233205.4.1DSRC技术 1222885.4.2CV2X技术 12147985.4.3车载激光雷达通信技术 1220789第6章驾驶辅助系统 12167466.1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12287376.1.1系统原理与构成 13156906.1.2系统工作模式及功能 134306.2碰撞预警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13188066.2.1碰撞预警系统 13115096.2.2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1394416.3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1374446.3.1系统原理与构成 13325176.3.2系统功能及工作模式 13313036.4自动泊车系统 13253886.4.1系统原理与分类 1378506.4.2系统功能及应用 1414108第7章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 14175927.1智能决策方法 14122867.1.1基于规则的决策方法 1499927.1.2基于模型的决策方法 14306597.1.3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 147007.1.4综合决策方法 14200407.2行为决策与规划 14149597.2.1行为决策概述 1433387.2.2行为决策层次结构 1414597.2.3行为规划方法 14269377.2.4多目标优化与行为决策 14146827.3控制策略与执行 14284947.3.1控制策略概述 14222987.3.2线性控制策略 14196257.3.3非线性控制策略 14182617.3.4智能控制策略 14242497.3.5控制执行器与系统实现 14302117.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应用 14319277.4.1模式识别技术概述 1451387.4.2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 14225367.4.3计算机视觉与智能驾驶 1422427.4.4语音识别与智能交互 14288497.4.5人工智能在智能决策与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1415034第8章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 15180658.1电动汽车概述 15222508.1.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5300058.1.2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5111378.1.3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1560208.2电动汽车关键电子技术 1580568.2.1驱动电机技术 15311268.2.2动力电池技术 15213738.2.3能量管理系统 1547218.2.4电动汽车电气化部件与控制系统 1580138.3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互动 15195858.3.1智能电网概述 15303928.3.2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1569228.3.3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协同优化策略 15235228.3.4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应用案例 1530418.4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 15288048.4.1充电设施类型与技术标准 15164278.4.2快速充电技术 1515918.4.3换电站技术 15194558.4.4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布局与规划 15199828.4.5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与电网互动技术 1515383第9章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1525729.1系统安全概述 15148309.2功能安全 15305189.2.1功能安全要求 16189499.2.2功能安全设计 1675089.2.3功能安全验证 16156549.3信息安全 16229429.3.1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6299159.3.2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16255759.3.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6236639.4系统可靠性分析 16189459.4.1可靠性指标 16172099.4.2可靠性建模 16316079.4.3可靠性评估与优化 1627137第10章智能驾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17403910.1智能驾驶系统的市场前景 172578510.2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796510.3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71508110.4智能驾驶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17第1章汽车电子技术概述1.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仅应用于车载收音机和点火系统。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渗透到汽车各大系统中,为驾驶安全、舒适性和娱乐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从20世纪末至今,汽车电子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1.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以收音机、点火系统、发电机调节器等基础电子产品为主,功能较为单一,对整车的功能提升有限。1.1.2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子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一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应用于发动机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部件,显著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功能和安全性。1.1.3发展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汽车电子技术在提高汽车功能、安全、环保和舒适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汽车电子技术的分类与特点汽车电子技术按照功能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2.1驾驶辅助系统驾驶辅助系统主要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等。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提高驾驶安全。1.2.2车载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导航系统、多媒体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等。这些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娱乐内容以及互联网服务,提高驾驶舒适性和便利性。1.2.3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等。这些系统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汽车电子技术的特点如下:(1)高度集成:汽车电子技术采用高度集成的电路和微处理器,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2)实时性:汽车电子技术需要实时响应各种传感器信号,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3)可靠性: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于关键部件,对可靠性要求极高。(4)通用性:汽车电子技术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品牌和类型的汽车。1.3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1.3.1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电子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未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延长续航里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2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1.3.3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将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驾驶安全、交通效率和驾驶体验。1.3.4智能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将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提高汽车制造效率和质量。1.3.5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定义汽车是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趋势。通过软件更新和升级,实现汽车功能的扩展和优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驾驶体验。第2章智能驾驶系统基本原理2.1智能驾驶系统的定义与分级2.1.1定义智能驾驶系统是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技术,实现对车辆行驶环境的感知、决策与控制,以提高车辆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的一套综合系统。2.1.2分级根据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和自动化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五个级别:(1)Level0:无自动化,完全由驾驶员控制车辆;(2)Level1:辅助驾驶,系统可辅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3)Level2:部分自动化,系统可完成多个驾驶任务,但驾驶员仍需监控驾驶环境;(4)Level3:有条件自动化,系统可在特定条件下完全接管驾驶任务,但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5)Level4:高度自动化,系统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接管驾驶任务,无需驾驶员干预;(6)Level5:完全自动化,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全接管驾驶任务,无需驾驶员存在。2.2智能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2.2.1传感器技术智能驾驶系统依赖于各种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2.2.2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通过对传感器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融合,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准确感知,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2.2.3决策与控制技术智能驾驶系统需要根据环境感知结果,制定相应的驾驶策略,并通过控制器实现对车辆的控制。2.2.4通信技术智能驾驶系统需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和行人等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提高驾驶安全性。2.2.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用于环境感知、决策制定等方面。2.3智能驾驶系统的体系结构2.3.1硬件体系结构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计算平台等模块。2.3.2软件体系结构智能驾驶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通常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层三个层次。(1)感知层: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2)决策层:根据感知层提供的信息,制定相应的驾驶策略;(3)控制层:执行决策层制定的驾驶策略,实现对车辆的控制。2.3.3网络体系结构智能驾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车联网、车载网络和车内网络三个层次,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第3章传感器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3.1激光雷达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主动式遥感技术,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反射信号,实现对目标距离、方位和速度的测量。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具有以下应用:3.1.1环境感知激光雷达能够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的三维信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精确的环境感知数据,帮助车辆识别道路、障碍物、行人等。3.1.2车道线检测激光雷达通过分析反射信号,可以准确识别车道线,为车辆提供车道保持辅助。3.1.3动态障碍物检测激光雷达能够实时监测车辆前方的动态障碍物,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功能。3.2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传输的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毫米波雷达的应用主要包括:3.2.1车距监测毫米波雷达可以实时测量与前车的距离,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功能。3.2.2碰撞预警通过对前方障碍物的速度和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毫米波雷达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碰撞预警功能。3.2.3车道变换辅助毫米波雷达可检测相邻车道的情况,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车道变换辅助。3.3摄像头摄像头是智能驾驶系统中最常见的传感器之一,具有成本低、视角广、信息丰富等特点。摄像头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3.3.1视觉识别摄像头可识别道路标志、信号灯、行人和其他车辆等,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3.3.2车道线识别通过对道路图像的分析,摄像头可准确识别车道线,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车道保持功能。3.3.3行车记录摄像头可记录行车过程中的视频信息,为驾驶行为分析和鉴定提供数据支持。3.4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声波传播的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探测距离短等特点。在智能驾驶系统中,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主要包括:3.4.1倒车辅助超声波传感器可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为驾驶员提供倒车时的安全警示。3.4.2车位检测通过测量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超声波传感器可帮助驾驶员准确判断车位大小和位置。3.4.3侧方盲区监测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车辆侧方的障碍物,减少驾驶员在变道时的盲区风险。第4章导航与定位技术4.1卫星导航系统4.1.1概述卫星导航系统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车辆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精确定位服务。本章首先介绍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1.2GPS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美国开发的一种卫星导航系统。本节详细阐述GPS系统的信号结构、定位原理、误差来源及应对措施。4.1.3GLONASS导航系统GLONA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由俄罗斯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节主要介绍GLONASS系统的特点、信号结构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1.4Galileo导航系统Galileo是欧洲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节主要介绍Galileo系统的构成、信号结构、定位功能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2地图匹配技术4.2.1地图匹配原理地图匹配技术是将车辆定位数据与数字地图进行匹配,以提高定位精度。本节介绍地图匹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重要性。4.2.2地图匹配算法本节详细讨论地图匹配过程中的算法,包括概率匹配算法、模糊匹配算法、基于道路特征的匹配算法等。4.2.3地图匹配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本节探讨地图匹配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如自动驾驶、车道保持辅助、自适应巡航控制等。4.3室内定位技术4.3.1概述室内定位技术是解决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环境中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本节介绍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背景、挑战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3.2蓝牙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是利用蓝牙信号进行室内定位的一种方法。本节介绍蓝牙定位的原理、算法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3.3WiFi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是利用无线局域网信号进行室内定位的一种方法。本节阐述WiFi定位的原理、误差来源及优化策略。4.3.4超声波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利用超声波信号进行室内定位。本节介绍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系统构成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4惯性导航系统4.4.1惯性导航原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NavigationSystem,INS)是利用惯性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进行自主定位的系统。本节介绍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4.4.2惯性传感器技术本节详细介绍惯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功能指标及误差分析,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等。4.4.3惯性导航系统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本节探讨惯性导航系统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如车辆状态估计、航向控制、自动驾驶等。第5章车载网络与通信技术5.1车载网络协议5.1.1CAN总线协议本节主要介绍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CAN)总线协议的原理、特点以及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5.1.2LIN总线协议本节对局部互连网络(LocalInterconnectNetwork,LIN)总线协议进行解析,分析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作用。5.1.3FlexRay协议本节讨论FlexRay协议的技术特点、拓扑结构以及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关键应用。5.2车载通信技术5.2.1车载无线通信技术本节介绍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技术分类以及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场景。5.2.2车载以太网技术本节分析车载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技术优势以及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应用。5.2.3车载蓝牙技术本节阐述蓝牙技术在车载通信中的应用,包括其技术特点、连接方式以及应用场景。5.3车联网技术5.3.1车联网体系结构本节从宏观角度分析车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通信网络。5.3.2车联网关键技术本节对车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解析,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网络传输等方面。5.3.3车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本节通过实际案例,介绍车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5.4专用短程通信技术5.4.1DSRC技术本节介绍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中的动态源路由协议(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s,DSRC)技术,分析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5.4.2CV2X技术本节探讨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辆到一切(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CV2X)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优势以及应用场景。5.4.3车载激光雷达通信技术本节对车载激光雷达通信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解析。第6章驾驶辅助系统6.1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6.1.1系统原理与构成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CruiseControl,简称ACC)是一种高级巡航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辆前方行驶情况自动调整车速。其主要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控制器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适宜的车速,并通过执行机构对车辆进行加速或减速。6.1.2系统工作模式及功能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种工作模式:跟车模式、定速巡航模式、低速排队模式和停车起步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满足驾驶员在不同路况下的需求,提高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6.2碰撞预警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6.2.1碰撞预警系统碰撞预警系统(CollisionWarningSystem,简称CWS)通过实时监测前方车辆、行人等信息,判断潜在的碰撞风险,并通过视觉、声音等方式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措施。6.2.2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maticEmergencyBraking,简称AEB)在检测到碰撞风险时,无需驾驶员干预,即可自动实施紧急制动,降低或避免碰撞的发生。6.3车道保持辅助系统6.3.1系统原理与构成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aneKeepingAssistSystem,简称LKAS)通过摄像头或雷达等传感器识别车道线,判断车辆是否偏离车道,并通过转向辅助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6.3.2系统功能及工作模式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具有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和车道变更辅助等功能。系统可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图和车辆状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动切换工作模式。6.4自动泊车系统6.4.1系统原理与分类自动泊车系统(AutomaticParkingSystem,简称APS)通过传感器收集周围环境信息,计算出合适的泊车路径,并自动控制转向和油门、制动踏板,完成车辆的泊车操作。根据泊车场景的不同,自动泊车系统可分为纵向泊车、横向泊车和斜向泊车等。6.4.2系统功能及应用自动泊车系统可帮助驾驶员在狭小、复杂的停车环境中快速、安全地完成泊车操作,提高驾驶便利性和安全性。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便于驾驶员在车外对车辆进行泊车操作。第7章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7.1智能决策方法7.1.1基于规则的决策方法7.1.2基于模型的决策方法7.1.3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7.1.4综合决策方法7.2行为决策与规划7.2.1行为决策概述7.2.2行为决策层次结构7.2.3行为规划方法7.2.4多目标优化与行为决策7.3控制策略与执行7.3.1控制策略概述7.3.2线性控制策略7.3.3非线性控制策略7.3.4智能控制策略7.3.5控制执行器与系统实现7.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应用7.4.1模式识别技术概述7.4.2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7.4.3计算机视觉与智能驾驶7.4.4语音识别与智能交互7.4.5人工智能在智能决策与控制中的应用实例第8章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8.1电动汽车概述8.1.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8.1.2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8.1.3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8.2电动汽车关键电子技术8.2.1驱动电机技术8.2.2动力电池技术8.2.3能量管理系统8.2.4电动汽车电气化部件与控制系统8.3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互动8.3.1智能电网概述8.3.2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8.3.3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协同优化策略8.3.4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应用案例8.4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8.4.1充电设施类型与技术标准8.4.2快速充电技术8.4.3换电站技术8.4.4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布局与规划8.4.5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与电网互动技术第9章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9.1系统安全概述智能驾驶系统作为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功能对行车安全。本节将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概述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功能要求、安全目标和安全体系。9.2功能安全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是指系统在各种工况下,能够按照预期设计完成相应功能,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功能安全:9.2.1功能安全要求分析智能驾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功能安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