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564第1章安全生产总则 459111.1安全生产目标 4202001.2安全生产责任制 49191.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17433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职责 5199872.1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5225482.1.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5253282.1.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596472.1.3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229512.1.4基层安全生产组织 657782.2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6115312.2.1厂长(或总经理) 6150742.2.2分管副厂长(或副总经理) 6129952.2.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6264662.2.4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131732.3岗位职责 754662.3.1车间主任 7208622.3.2班组长 769242.3.3岗位员工 76693第3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7185593.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7157893.1.1教育分类 750913.1.2教育要求 732503.1.3教育考核 766253.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 835083.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865393.2.2安全生产知识 8214433.2.3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843103.2.4安全生产案例教育 8183323.3安全生产培训方法 814653.3.1理论培训 8242623.3.2实践操作 8105973.3.3情景模拟 8226303.3.4互动交流 8118343.3.5外部培训 85605第4章安全生产投入与设施 8118744.1安全生产费用投入 855354.1.1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范围 8123434.1.2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保障 921014.2安全生产设施配置 9324754.2.1防护设施 9320534.2.2个体防护装备 91834.2.3应急设施 9189934.3安全生产设施维护 10170754.3.1建立安全生产设施维护制度,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责任人等; 10101214.3.2定期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10262134.3.3对检查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安全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 1062484.3.4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更新、升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1021133第5章应急预案与救援 1081335.1应急预案制定 10165325.1.1制定原则 1047225.1.2制定程序 10222515.2应急预案演练 1057445.2.1演练目的 10162565.2.2演练类型 1087445.2.3演练组织 11252395.3救援队伍与装备 1187685.3.1救援队伍 11291425.3.2救援装备 1125365第6章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 1131396.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18156.1.1本工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目的、范围、周期、内容及责任人。 11193196.1.2安全生产检查应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形式,保证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安全隐患的及时发觉和整改。 1177196.1.3检查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11193086.1.4安全生产检查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 1271206.2安全生产检查流程 1224256.2.1检查准备 12116906.2.2检查实施 1273006.2.3整改通知 1253486.3整改措施及跟踪 1259996.3.1整改责任人接到整改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整改,保证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12239276.3.2整改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隐患扩大或引发。 12123676.3.3整改完成后,整改责任人应向检查部门报告整改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2243616.3.4检查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认整改效果,保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12230196.3.5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反复出现的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制定长效整改措施,防止隐患再次产生。 127017第7章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 12108947.1风险识别与评估 1219067.1.1风险识别 125777.1.2风险评估 1330897.2风险分级与管控 13132757.2.1风险分级 1343487.2.2风险管控 13203657.3重大风险源监控 13224437.3.1重大风险源识别 13253007.3.2重大风险源监控 1318944第8章职业健康管理 13248238.1职业病防治措施 14172328.1.1风险识别与评估 14165078.1.2防护设施与措施 14201018.1.3健康教育与培训 14272458.2职业健康检查 14276138.2.1检查对象与周期 14116408.2.2检查内容与方法 14295228.2.3检查结果处理 14113798.3职业卫生管理 1484348.3.1职业卫生组织机构 14255988.3.2职业卫生制度 14308948.3.3作业场所职业卫生 1589128.3.4应急处置与救援 1599258.3.5档案管理与信息上报 158969第9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5103119.1环境保护措施 15130879.1.1工厂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15268369.1.2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1549069.1.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1518469.1.4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1545079.2节能减排措施 15163149.2.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1527269.2.2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设备。 15129259.2.3加强能源计量与监测,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和节能考核制度。 15183949.2.4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15270839.3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 1566559.3.1保证环保设施在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1550489.3.2建立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设施的操作、维护、检修等职责。 1537129.3.3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544849.3.4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测、评估,保证设施处理效果稳定,满足环保要求。 16278569.3.5建立环保设施运行档案,记录设施运行、维护、检修等情况,为设施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1612945第10章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 16315610.1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161028410.1.1考核目的 16683110.1.2考核原则 162782710.1.3考核内容 161815710.1.4考核方式 16835210.1.5考核流程 16379310.2安全生产奖惩措施 162997010.2.1奖励措施 16198310.2.2惩罚措施 171423210.3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17201710.3.1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的目的 172899010.3.2激励措施 173108610.3.3激励机制的落实与监督 17第1章安全生产总则1.1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目标是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旨在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减少发生,保证生产稳定运行。具体目标如下:a)零:努力实现年度发生率为零,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免受伤害。b)零隐患: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保证设备设施安全可靠,消除潜在安全隐患。c)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生产活动合法合规。d)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1.2安全生产责任制工厂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a)厂长(总经理)是工厂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厂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b)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副总经理)协助厂长(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工作。c)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本部门、车间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d)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班组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e)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1.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b)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c)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d)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安全生产进行报告、调查、处理和总结,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e)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f)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职责2.1安全生产组织架构为保证工厂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特设立以下安全生产组织架构:2.1.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厂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分管副厂长(或副总经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工厂的安全生产工作。2.1.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工厂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检查,处理等。2.1.3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协助部门负责人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2.1.4基层安全生产组织设在各车间、班组和岗位,负责本区域的安全生产具体工作。2.2各级管理人员职责2.2.1厂长(或总经理)(1)负责工厂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领导;(2)组织制定工厂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计划;(3)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4)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5)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6)对安全生产进行调查处理。2.2.2分管副厂长(或副总经理)(1)协助厂长(或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2)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3)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4)检查督促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2.2.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1)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4)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检查;(5)负责安全生产的处理。2.2.4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负责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检查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执行情况;(3)参与安全生产的处理。2.3岗位职责2.3.1车间主任(1)负责本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2)组织实施本车间的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3)检查本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4)组织本车间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2.3.2班组长(1)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2)组织实施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3)检查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4)组织本班组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2.3.3岗位员工(1)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厂安全生产制度;(2)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3)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4)及时报告安全生产隐患,参与处理。第3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3.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3.1.1教育分类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及安全生产需要,将安全生产教育分为入职安全教育、岗位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三类。3.1.2教育要求(1)入职安全教育:新员工入职后,需接受不少于24课时的安全生产教育,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2)岗位安全教育:员工调岗或任职满一年时,需接受不少于16课时的岗位安全教育,强化岗位安全意识。(3)日常安全教育: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针对近期发生的安全生产、典型违章行为等进行宣传教育。3.1.3教育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考核制度,保证教育效果。对未通过考核的员工,及时进行补课和复训。3.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3.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国家、地方及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员工安全法制意识。3.2.2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生产基本概念、预防原理、应急处理、职业健康与防护等。3.2.3岗位安全操作技能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员工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方法。3.2.4安全生产案例教育分析典型安全生产案例,提高员工防范意识。3.3安全生产培训方法3.3.1理论培训采用课堂讲授、视频教学、网络学习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培训。3.3.2实践操作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3.3.3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能力。3.3.4互动交流组织安全生产经验分享、座谈会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学习。3.3.5外部培训选派员工参加外部安全生产培训,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和技术。第4章安全生产投入与设施4.1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是保障工厂安全生产的基础,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合理预算并投入必要的安全生产费用。以下为具体投入要求:4.1.1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范围(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及演练;(2)安全设施设备购置、安装、维修及更新;(3)安全防护用品配备;(4)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6)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4.1.2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保障公司应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充足和及时。同时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4.2安全生产设施配置安全生产设施配置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手段,公司应根据生产特点和风险评估,合理配置以下安全生产设施:4.2.1防护设施(1)防护栏杆、安全网、安全带等;(2)警示标志、安全警示线等;(3)防护罩、防护盖等防护装置。4.2.2个体防护装备(1)头部防护:安全帽;(2)眼部防护:防护眼镜、防护面罩;(3)呼吸道防护: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4)听力防护:耳塞、耳罩等;(5)手部防护:防护手套;(6)足部防护:防护鞋;(7)身体防护:防护服、防静电服等。4.2.3应急设施(1)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水带等;(2)通风设施;(3)应急照明设施;(4)紧急疏散设施:安全出口、应急通道等。4.3安全生产设施维护为保证安全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公司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设施的维护与管理:4.3.1建立安全生产设施维护制度,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责任人等;4.3.2定期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有效;4.3.3对检查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安全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4.3.4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更新、升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第5章应急预案与救援5.1应急预案制定5.1.1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2)实用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3)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4)及时性原则: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降低损失。5.1.2制定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制定小组;(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评估;(3)制定应急预案框架;(4)编写应急预案;(5)组织专家评审;(6)报批并发布实施。5.2应急预案演练5.2.1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应急处理能力。5.2.2演练类型(1)全面演练:针对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类型进行演练;(2)专项演练:针对某一特定类型进行演练;(3)现场演练:在发生现场进行实地演练;(4)桌面演练:通过模拟情景,进行口头讨论和推演。5.2.3演练组织(1)制定演练计划;(2)成立演练指挥部;(3)明确演练参与人员及职责;(4)准备演练场地、器材及物资;(5)开展演练;(6)总结评估演练效果。5.3救援队伍与装备5.3.1救援队伍(1)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2)明确救援队伍的职责和任务;(3)定期开展救援技能培训;(4)保证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5.3.2救援装备(1)根据企业类型,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2)保证救援装备的完好、可靠;(3)定期检查、维护救援装备;(4)建立救援装备使用、管理制度。第6章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6.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6.1.1本工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目的、范围、周期、内容及责任人。6.1.2安全生产检查应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形式,保证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安全隐患的及时发觉和整改。6.1.3检查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6.1.4安全生产检查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6.2安全生产检查流程6.2.1检查准备(1)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范围、内容和人员。(2)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保证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6.2.2检查实施(1)检查人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计划开展检查工作,对发觉的安全隐患及时记录。(2)检查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与相关人员沟通交流,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6.2.3整改通知(1)对检查发觉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人。(2)整改通知应包括隐患描述、整改要求、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等内容。6.3整改措施及跟踪6.3.1整改责任人接到整改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整改,保证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6.3.2整改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隐患扩大或引发。6.3.3整改完成后,整改责任人应向检查部门报告整改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6.3.4检查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认整改效果,保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消除。6.3.5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反复出现的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制定长效整改措施,防止隐患再次产生。第7章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7.1风险识别与评估7.1.1风险识别(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作业、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环境保护等方面。(2)运用危害分析法(如HAZOP、WhatIf、Checklist等)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3)建立风险识别档案,详细记录风险识别过程及结果。7.1.2风险评估(1)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公司安全生产要求,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2)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等级。(3)制定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7.2风险分级与管控7.2.1风险分级(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2)建立风险分级标准,明确各级风险的管控要求。7.2.2风险管控(1)根据风险分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和验收标准。(2)实施风险管控措施,保证措施落实到位。(3)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更新,保证其有效性。7.3重大风险源监控7.3.1重大风险源识别(1)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识别工厂内的重大风险源。(2)对重大风险源进行标识,明确其可能引发的类型和影响范围。7.3.2重大风险源监控(1)建立健全重大风险源监控体系,保证实时掌握风险源状况。(2)制定重大风险源监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预警、应急预案等。(3)对重大风险源实施定期检查,保证监控措施有效运行。(4)及时处理重大风险源监控中发觉的问题,防止的发生。第8章职业健康管理8.1职业病防治措施8.1.1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职业病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定期对作业环境、作业流程及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保证各项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8.1.2防护设施与措施根据职业病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设施与用品的正常使用,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8.1.3健康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保证员工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8.2职业健康检查8.2.1检查对象与周期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确定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与周期。保证员工按时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8.2.2检查内容与方法根据员工所从事的有害作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和方法。保证检查项目全面,方法科学,为员工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8.2.3检查结果处理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员工进行妥善处理。对职业病疑似病例,及时安排诊断和治疗,保证员工身心健康。8.3职业卫生管理8.3.1职业卫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职业卫生工作。8.3.2职业卫生制度制定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的规定。保证制度落实到位,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8.3.3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保证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评价和控制,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8.3.4应急处置与救援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能力。在发生职业卫生时,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减轻损失。8.3.5档案管理与信息上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资料进行归档。按照国家要求,及时上报职业卫生相关信息,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第9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9.1环境保护措施9.1.1工厂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9.1.2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9.1.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9.1.4定期对环保设施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