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材拓展·素养落实【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学习要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1.清末新政(1)背景: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3)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4)认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创建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提出革命纲领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组织武装起义徐锡麟、秋瑾领导的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等等;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推行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3)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思之窗]教材P111,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提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确实反映了当时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着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不过,这段史料也说明,孙中山这时所阐述的三民主义明显有所偏重,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而且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新课导学·预习提示[问题探究]教材P114,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走上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路。提示:孙中山成为革命者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他也希望通过改良的办法改变中国的面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是,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之路。同时,孙中山还逐渐认清这场革命的实质就是推翻清王朝,创建一个新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将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了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独立。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意义: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新课导学·预习提示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外部:英国等列强的支持。②手段:袁世凯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③妥协: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2)结果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②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新课导学·预习提示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2)制定: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新课导学·预习提示④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4)地位: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易混易错]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其并非由中国同盟会领导,更不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历史纵横]教材P112,思考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爆发有何关系。提示:清政府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清政府将湖北军队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图解历史]武昌起义后各派势力的角逐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思考点]教材P114,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提示:(1)“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1.性质: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历史意义(1)政治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经济方面: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方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风俗文化: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新课导学·预习提示3.历史局限(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易混易错]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统治。因为自然经济仍旧根深蒂固,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没有遭到彻底的批判。教材拓展·素养落实[解读](1)武汉位居长江中游,水陆交通发达,武昌起义一旦成功,其优势的地理中枢地位必将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3)武昌起义后,从地区看,南方的革命形势比北方地区高涨,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从地缘关系看,湘、陕紧邻湖北,两省的独立有力地巩固了武昌起义成果,避免了革命首发地腹背受敌的情况。辛亥革命形势图教材拓展·素养落实(4)此外,山西的独立威逼京津,给清朝统治中心以较大压力。(5)四川地区的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客观上造成了长江中游清政府军事力量的西移,使武昌起义有机可乘。(6)武昌起义后,北方的政权转移到袁世凯手中,而且很多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省份存在着投机革命的现象,使得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辛亥革命形势图【典题试练1】[2024·浙江稽阳联谊学校月考]历史地图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下图所示历史形势描述最准确的是 (

)A.太平天国使半壁震荡B.武昌首义得到各省响应C.北洋军阀混战不休D.“东南互保”动摇清政府根基教材拓展·素养落实B[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而独立,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地图并没有体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北洋军阀混战不休,排除C项;据材料无法得出“东南互保”动摇清王朝统治,排除D项。教材拓展·素养落实史料①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②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上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中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③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④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教材拓展·素养落实[解读]史料①首先指出1900年后,绅士在建立组织过程中普遍地使用“社会”一词;②强调从1902年起报刊(特别是革命党人的报刊)宣传中“社会”一词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③体现出“社会”一词的广泛使用促使时人特别是部分革命党人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最后④对由此引发的革命进行评价。教材拓展·素养落实【典题试练2】

[2024·浙江宁波期末]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为孙中山看到“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认为中国需要防微杜渐而提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贫富分化过大等资本主义弊端,在此基础上,他为了防止中国也出现这些问题而提出了民生主义,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主义,排除A项;民权主义强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项;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教材拓展·素养落实C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②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的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