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路线。
狭义的丝路: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广义的丝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时空把握几条“丝绸之路”的概况?一、丝绸之路1.含义:一、丝绸之路2.起源:《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的半枚蚕茧,成为当时能借以证明丝绸起源于中国的“唯一实物凭证”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之间“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路线开展丝绸贸易”。更早的估计则明确,“在4000年前,中国的丝绸便传到了欧洲。”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亚非欧各国人民在长远历史进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多条连接几大文明和人文交流之路。——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阅读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②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连通中西的商路。(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一、丝绸之路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西域在哪儿“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域: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定时空】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有何意义?一、丝绸之路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建元三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募人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出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流畅,贸易大盛。后来印度佛教输入,就是取道西域的。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忍的品质为后人所传颂。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出发时间目的结果意义BC138BC119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未达成目的,但有一定成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国和中西亚的交往交流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写道:
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生活在2世纪的学者包撒尼雅斯则提出另一种说法:
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一、丝绸之路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材料反映了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逐渐加深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欧亚大陆,延伸至古希腊和古罗马,促进了东西方的交往交流。一、丝绸之路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建元三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募人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出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流畅,贸易大盛。后来印度佛教输入,就是取道西域的。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忍的品质为后人所传颂。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评价/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思考点】P50: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的说法?一方面,陆上丝绸之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虽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且断断续续;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前后的丝绸之路,其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西域,顺利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一、丝绸之路4.发展:①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线路尤为复杂。北段(唐朝开辟)BC119BC60魏晋隋唐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发展时期鼎盛发展受阻有所复兴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衰落①唐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衰落的原因:①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②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逐渐取代陆上商路。▲唐朝全盛时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结合教材,简述中国古代对外商路的六次演变。一、丝绸之路两汉:隋唐:两宋:元朝:明初:清初:兴起,以陆路为主开辟了海上商路,海陆并举陆路商路中断,海路繁荣再度兴起,海陆并举海运发达衰落,闭关锁国,商路基本中断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形成过程西汉宋元条件影响明朝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巨舟、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建立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成为重要交易枢纽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宋代,陆地“丝绸之路”被西夏王朝所占据,海外贸易受阻,南宋偏安江南,对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此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统治者实行奖励海外贸易的政策。——选自梁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政治: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不差,生死系矣。——【宋】赵汝适《诸蕃志》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出口产品主要生产于南方;科技:优势: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2.草原丝绸之路:南西伯利亚漠北草原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咸海、里海以北欧洲小亚细亚欧洲小亚细亚影响: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3.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印度缅甸成都西安影响: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拜为中郎将通夜郎、西南夷。——《史记》之《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
“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yuāndú,即古印度)。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阅读材料,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张骞在大夏见到了四川地区的特产,了解到是从印度贩运而来,说明这条路线是畅通的;
他认为从长安到大夏,路途又远又艰险,羌人对汉人不友好;往北则为匈奴控制,也很危险;从四川经印度到大夏,路途较近且不受羌人的干扰。【学思之窗】P52探险计划:提出从四川到印度,再从印度到大夏的新路线原因: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4.汉志商道:Ø历史纵横(52页)汉志商道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古代也有一条著名的商道,亦称“香料之路”。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沙漠之舟”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商人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商队,结伴而行。在鼎盛时期,商道沿途还出现了一些集市。后来,汉志商道逐渐淡出历史。作用:沟通了印度洋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商品贸易。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学习聚焦: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物质和技术交流精神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对外输出①丝绸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
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瓷器,反映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身着丝绸的花神芙罗拉▲穿丝绸的凯撒▲漆器▲铁器Ø历史纵横(53页)福斯塔特遗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经过20世纪的多次发掘,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到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对内引入①西汉引进了大宛国的良种“汗血马”、饲草苜蓿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胡桃、胡萝卜等带有“胡”字的物种,
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胡萝卜葡萄黄瓜(胡瓜)苜蓿▲汉朝的鎏金铜马:据考证,其艺术造型源自中亚引进的汗血马。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草原丝绸之路的见证“鸭型玻璃水注”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双向互惠交流2.精神文化交流:传入:
①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丝绸之路沿线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②祆(xian)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外传: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莫高窟中明显受西域影响的唐代雕塑服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生物技术与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核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万科管家测评题库及答案
- 徐州市大许中学2024-2025高二年级数学4月阶段测试试卷答案
- 2025年成品浆板包装输送系统合作协议书
- 字节跳动企业管理分析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 第2版 课件全套 周苏 第1-15章 思考的工具- 人工智能发展
- 2024年河南住院医师-河南住院医师口腔科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示范课教学课件
- 2024小红书影像赛道赚钱趋势详解
-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筑牢安全网络防线课件
- (高清版)WS∕T 389-2024 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
- 环卫承包协议
- 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安全注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