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代更替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记住啰!复习:同学们还记得西周是怎样灭亡的吗?看P9课导语小故事: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开始了!请思考:导语小故事说明了什么?东周时期地方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地位急剧下降,引起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开始了!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孟子·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本课重点:考点定位:商鞅变法、百家争鸣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阅读教材P9第一子目)思考:对比上述两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争霸目的: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

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1)春秋五霸1、列国纷争---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五霸国家: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

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

#关于五霸国家还有哪一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关于春秋五霸是哪五个诸侯国?

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呂齐亡。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亡。

——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计,海内争于战功。——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A.形成过程:(2)战国七雄B.形成影响:1).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掌握了实权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了,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2).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分晋,齐国大夫田氏代姜氏国君3).长期纷争后,许多中小诸侯国逐渐消失了,最后形成齐、

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1)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

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

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

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

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2、华夏认同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这种“华夏认同”观念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总之,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观察下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春秋战国的丝织品实物则已有较多发现,安徽舒城凤凰嘴春秋中期墓中发现残绢,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许多战国墓中发现多种丝织品……北方出产的良种犬马,南方出产的鸟羽、象牙、皮革、丹砂和铜,东方出产的紫贝、鱼盐,西方出产的旄牛制品和特种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见到。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春秋战国经济重大发展(请读P10第二子目,归纳经济发展的表现)(3)商业:(1)农业:(2)手工业:①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②兴修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2、变法运动—各国变法成为战国时期一股潮流

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提高,经济迅速发展,战国初年各国为富国强兵,提高统治效率,变法活动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②变法概况:①变法原因: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秦孝公下令求贤③商鞅变法:A.时间: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B.内容:C.影响: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调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变法措施在秦国深入人心,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社会大动荡;还是奴隶社会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更是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繁荣的大发展时期。三、孔子与老子1.孔子:(请读P10第二子目,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几个方面)

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③主张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顺应民心;④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特权⑤开创私人办学先,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思想主张:(2)文学贡献:①相传孔子整理编订《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儒家经典;②孔子的言论和思想,由弟子整理在《论语》中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2.老子: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③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思想影响: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及中国人

的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学派创始人四、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学派代表人物道家庄子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阴阳家邹衍兵家孙武1.百家争鸣背景:2.百家争鸣代表:①.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生产

力提高,经济发展,新兴地主

阶级,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③.思想大变革:学在官府被打破,

文化下移,新兴士阶层崛起,

各自提出思想和政治主张。②.社会大动荡:诸侯争霸,连年

战争,国家分裂,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转变。人物主张贡献和地位孟子①发展孔子“仁”提倡“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主张“性善论”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使儒学体系更完善,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蔚然大宗。荀子①主张“性恶论”②主张隆礼重法③提出“君舟民水”论3.代表及思想主张:主张影响道家庄子①崇尚逍遥自由②认为世间万物是相对的

比老子思想更消极

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法家韩非子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②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①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②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

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

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道家特点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宜用道家思想。关系(1)儒、法、道三家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代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2)儒、法、道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儒家的政

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的哲学思想、法家的变

革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2)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

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特点。(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

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形思想传播到邻国及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

到重大的推动作用。4.“百家争鸣”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经济和阶级基础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同时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政治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逐步满足封建阶级的利益,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成熟;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四、延伸与思考......真题品悟1.(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A2.(2022.全国甲卷)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真题品悟B3.(2023·全国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真题品悟C4.(2024·全国卷)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