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以S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9200字】_第1页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以S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9200字】_第2页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以S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9200字】_第3页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以S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9200字】_第4页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析:以S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9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S中医药大学为例目录TOC\o"1-2"\h\u143341绪论 23121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14665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 3243661.3研究内容 4100392相关概念及理论 4125192.1相关概念 44212.2相关理论 5195653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 5250203.1问卷设计 5314363.2问卷发放及筛选 6140333.3信度与效度分析 6303604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 7326274.1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现状 7248954.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720324.3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四个因素得分情况 9112814.4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10168385结论 14231216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1491846.1旅游行政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14279216.2旅游企业的完善服务 15167926.3高校的正确引导 1637487本研究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局限 16304097.1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167487.2研究局限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1714717参考文献 19摘要:大学生是一群有文化和知识的人,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旅行已成为丰富生活经验,扩大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的重要手段,如今,大学生已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消费者。本文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本质,研究影响学生旅行消费行为的四个因素:出行前的相关决策、对旅游的地点的感知、旅游的动机以及目的地选择,运用SPSS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出行前的相关决策、对旅游的地点的感知、旅游的动机的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学生在出行前的相关决策、对旅游的地点的感知、旅游的动机以及目的地选择的得分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结构学生、不同户口所在地学生以及不同家庭年收入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机构,高等院校提出了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三个方面的建议:旅游行政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旅游企业的完善服务以及学校的正确引导。关键词:出行前决策;感知;旅游消费行为;选择目的地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我国当前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对《2020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中相关数据做出探讨可以得知,我国在2020年的收入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1%,旅游业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升,在GDP总量之中占据11.05%的比例。从国内旅游情况分析:我国旅游人数在这一年也有所增加,增长比例达到8.4%。而在所有的旅游人数之中,农村居民人数也有所提升,比例增长高达8.1%[1]。1.1.2大学生是旅游市场中庞大的消费群体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909万,同比增长4%;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规模非常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很多,其人数超过4000万人,而高等院校数量也很可观,能够达到2688所,并且院校数量也在提升[2]。1.1.3研究目的及意义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很多行业都为经济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其中,居民旅游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不同媒体力量越来越雄厚,对旅游的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对大学生而言,旅游的地位也渐渐凸显出来,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篇文章具有研究价值,主要意义为:(1)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旅游市场朝着更好方向进步(2)为高校怎样正确指引和鼓励大学生旅游提供参考意见(3)为旅游企业产品的更新以及服务的优化提供有效建议。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Hobson和Josiam[3]在1993年做出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索,找出美国大学生春游活动的种种特点。DorenD.Chadee&JustineCutler[4](1996)以新西兰的3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学生国际旅行,对她们的旅游动机、旅游计划、旅游目的地偏好以及国际旅行金融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同时还对旅游行为中的交叉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GeorgeGmdch[5](1997)研究了交叉文化对大学生旅游和个人成长的影响,他对美国大学生,在欧洲旅游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对他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浅显的,真正让大学生有重要收获的,是其在旅游前和旅行过程要持续不断的做出决定以及在新的环境下生活对其锻炼;MartinaG.Gallarza[6]等在2006年也做出相关探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找出大学生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价值维度角度等等。而Md.Kamruzzaman[7]等在2011年从较为新颖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旅游发展具体影响因素,这个角度为交通角度,除此之外,还对其发展过程中社会以及经济变化情况作出探究。1.2.2国内研究现状很多文献都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发展与变化做出探索,在这些文献之中,高校论文的数量比较多,其研究更加深入,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多。孙晓[8]对河南高校的旅游实际发展状况作出仔细的梳理与探索,找出大学生旅游发展的不同方面状况,具体包括其旅游态度以及旅游目的等等,在调查过程中用到一系列调查手段,例如问卷调查等等,并对调查结论做出仔细探究,通过结论分析提供相关意见。林易杰[9]对厦门大学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消费行为做出细致探讨,李怡颖[10]对北京高校学生旅游爱好做出一系列分析。李庆颖[11]借助实证探索发现大学生旅游不同因素之间的差异,具体因素包含旅游时长以及旅游距离等等,还包括旅游期间的花费。张慧[12]以石家庄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找出大学生旅游对消费者行为的具体影响,但是针对特定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徐秀平、陈金花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3]。1.3研究内容此篇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S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研究影响学生旅行消费行为的四个因素:出行前的相关决策、对旅游的地点的感知、旅游的动机以及目的地选择,运用SPSS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差异性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根据结论提出有效的建议。2相关概念及理论2.1相关概念2.1.1旅游旅游指的是旅行以及短暂居留所产生的相关现象,这些人并不会长期居住在某地,也不会在某地进行一定的商业活动,不会获取利润。在国际上还有其他多种定义,如生活方式定义等。2.1.2大学生及大学生消费行为大学生自身拥有比较特殊的特点,所以,这类群体的消费行为也拥有一定的特征:(1)这类群体并没有稳定收入,消费能力受限(2)其比较依赖超前消费,消费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3)消费时间较为充裕,潜在消费能力很大(4)内心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强烈。2.1.3旅游行为旅游行为指的是旅游者对不同因素的选择以及相关特点,具体包含对旅游目的地的确认以及对旅游方式的选择,还包括自身的旅游需求以及旅游特点等等。2.2相关理论2.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曾发表非常著名的著作,其著名作品《人类动机理论》中指出了马斯洛需求理论,并且该理论在1955年开始流行,发展成为影响较为广泛的理论。需求层次结构被包含在心理学范围之内,属于激励理论,其包含范围也相对来说比较广,一般情况下会被分为不同层级。在层级之中存在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排列。2.2.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学[14-16]对消费者对产品进行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等因素进行探寻。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探索的手段是比较多的,其调查方法也很丰富,包括问卷法以及访谈法等,这些研究方式都对消费者行为分析起到积极作用,具有有力的推动作用,参考意义较为广泛。3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3.1问卷设计本文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17],将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均作为各题项分布在各自变量中,制作出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1)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生活费用、生活费来源、家庭结构、年旅游频次、户口所在地、家庭年收入共计十项。(2)出游之前相关决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3)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4)出游动机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5)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中,出行前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地选择与问卷不同部分的问题互相对应,每道题都根据影响程度从最低到最高进行赋分,分别为1-5分,然后取各维度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表示该维度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越大。3.2问卷发放及筛选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S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调查对象为本校各个年级的大学生,但由于人力物力的有限性,无法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在发放问卷的阶段,让身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朋友帮忙转发扩散,减少问卷基本信息内容过度集中和一致的情况。最终,共计发放并收集到323份问卷。问卷收齐之后,要确保问卷数据是真实的,增强其有效性,对所得问卷进行了筛选。最后共收到问卷323份,其中并无缺答题累计达到或超过10%的问卷,以及逻辑明显相悖的情况,所以有效问卷为323份,有效率100%。3.3信度与效度分析3.3.1问卷信度分析本次调查所用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出游前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出游动机和出游目的地的选择四项的Cronbach’sa系数(克朗巴赫a系数)分别为0.742、0.847、0.766和0.837,总问卷的Cronbach’sa系数为0.913,可见该问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N=323)3.3.2问卷效度分析对调查所用问卷分析显示,KMO检验统计量值为0.776,球形Bartlett检验统计量近似卡方值为511.985(P<O.OOl),调查问卷结构效度是比较好的,其做因子分析是较为合适的。4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4.1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现状(1)旅游经费现状[18]:出门旅游必不可少的就是资金,当代大学生旅游经费的来源,大部分来源于家庭供给,另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生活的节俭以及做兼职赚取生活费。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大学生家庭供给的剩余资金也越来越多,这为大学生进行集体出游提供了资金方面的保障,使大学生更有能力进行旅游活动。(2)大学生日常空闲现状:旅行属于精神上的享受消费。相对而言,大学生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在出游时间的选择上也相对充裕。寒暑假、法定假日往往可以给大学生旅游提供时间保障。(3)出游态度现状:旅游消费行为的产生,同样也要有一定的旅游需求。通过调查发现,90%的当代大学生对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旅游的需求,更是有着较为强烈的动机。(4)旅游宣传地现状:在媒体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的产生,同样也和旅游地的宣传有着直接影响。关于当代大学生旅游信息来源获取的渠道分析,旅游地宣传海报是大部分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5)旅游社和伙伴现状:旅游社信息的可信度,同样也是促进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在大学生出游方式的选择方面,当代大学生对出游方式的选择有极高的自由追求,同时也有相对较强的自主性,在消费心理的分析中,更加注重内心自主性的判断,并寻找合适的伙伴,全面激发出游的动机。4.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1为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显示,大四学生人数最多;文理科分布比较均衡;以年龄19岁及以上的大学生为主;男女分布较为不均,女生占70%;是否为独生子女的结果差异不明显;农村户口人数较多但差异不大;绝大多数月收入大于800元且收入全部来自于父母的占比最大,有部分收入为自己获取的比例与之相近;大部分人一年的旅游频次≤3次/年;家庭年收入3-8万的最多,随着收入的增多人数占比减少。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项目人数百分比%大一208.02%大二4112.65%年级大三7623.46%大四16149.69%大五及研究生206.17%专业性质性别家庭结构户口所在地月收入月生活费来源一年旅游频次家庭年收入合计文科理科工科男女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农村城镇800元以下800-1500元1501-3000元3000元以上全部来源于父母部分来源于父母部分自己获取全部为自己获取1次及以下2-3次3次以上小于3万元3-8万元8-30万元30万元以上1481433296227160163178145111619952144138411781143174133892732345.68%44.44%9.88%29.63%70.37%49.38%50.62%55.25%44.75%3.4%50%30.56%16.05%44.44%42.9%12.65%55.25%35.19%9.57%22.84%41.36%27.47%8.33%100%4.3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四个因素得分情况由分析结果可得,四个因素的平均值都大于3,说明大学生出行前的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都具有较大的影响。表2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四个因素得分情况维度平均值出行前旅游决策3.44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3.753.51旅游目的地的选择3.354.4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差异性分析4.4.1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运用SPSS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对目的地的感知以及旅游动机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然后做多重比较,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对目的地的感知以及旅游动机,大一学生的均值都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说明大一年级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对目的地的感知以及旅游动机的选择上比其他年级更为积极,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表3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比较与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多重比较您所在的年级出行前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大一3.6733.8853.5873.869大二3.2523.5813.2323.420大三3.3953.7743.4443.716大四3.5103.8163.3403.726大五及研究生FP多重比较3.0833.2423.0563.5203.541.0081>3.914.0041>3.507.0081>2.169.0724.4.2不同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运用SPSS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出行前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选择以及旅游动机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对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以及目的地选择上,女生的得分都高于男生,说明女性同学在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其影响程度都比男同学更显著。表4不同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tdfP出行前旅游决策-3.861322.000对旅游目的地感知-5.124322000旅游动机-3.581322.000旅游目的地的选择-3.735 322.0004.4.3不同家庭结构上的差异性分析运用SPSS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对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以及目的地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行前旅游决策中,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非独生子女学生得分更高,说明非独生子女同学出行前旅游决策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表5不同家庭结构上的差异性比较tdfP出行前旅游决策-2.211322.028对旅游目的地感知-.748322.455旅游动机-.896322.371旅游目的地的选择-1.591 322.1134.4.4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差异性分析运用SPSS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户口所在地学生在对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以及目的地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行前旅游决策中,不同户口所在地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6所示。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城镇户口学生得分更高,说明城市户口同学出行前旅游决策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表6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差异性分析tdfP出行前旅游决策2.522322.012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1.435322.152旅游动机.354322.723旅游目的地的选择.588322.5574.4.5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差异性分析 运用SPSS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年收入学生对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以及目的地的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行前旅游决策中,不同家庭年收入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7所示。然后做多重比较,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选择中,家庭年收入在3-8万的学生得分均值最高,选择上比其他年级更为积极,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表7不同家庭年收入学生的差异性比较与出行前旅游决策的多重比较家庭年收入出行前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3万元以下3.3653.7163.2943.6023-8万元(≤8)3.5623.8153.4083.7378-30万元(>8)3.3843.7513.3613.75730万元及以上FP多重比较3.1913.4753.2183.3933.208.0232>1.3.41.802.1471.186.3152.257.0825结论大学生出行前的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的得分均值都大于3,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对目的地的感知以及旅游动机做方差分析,其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在多重比较后分析结果显示大一年级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对目的地的感知以及旅游动机的选择上比其他年级更为积极,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不同性别在出行前旅游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选择以及旅游动机做t检验,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生的得分均值高于男生,说明女同学在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其影响程度都比男同学更显著。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中,其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非独生子女学生得分更高,说明非独生子女同学出行前旅游决策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不同户口所在地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中,其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城镇户口学生得分更高,说明城市户口同学出行前旅游决策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不同家庭年收入学生在出行前旅游决策中,其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做多重比较后分析出行前旅游决策选择中,家庭年收入在3-8万的学生得分均值最高,选择上比其他年级更为积极,更影响到了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6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6.1旅游行政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6.1.1完善各项旅游设施,吸引大学生的出游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目的地的感知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目的地的选择,二者联系非常密切,这能够体现出旅游者对目的地信息非常关注,会了解相关的价格以及距离,还会对旅游时间进行关注,除此之外,旅游地的设施条件也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在旅游因素中占据一定地位,从旅游行政部门角度出发,可以制定积极的旅游政策,对大学生进行鼓励,例如颁布鼓励政策以及旅游优惠政策等。6.1.2保障大学生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权益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出行前决策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目的地的选择,大学生消费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也与旅游决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政府等部门需要对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扶持,实施宽松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运用多种扶持手段,促使企业更好的进行融资,帮助企业更好的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优化服务体系,为学生们提供比较优惠的门票,节省学生开支,提升学生旅游积极性,还可以在景区周边设置相对来说比较优惠的住宿地点。6.2旅游企业的完善服务6.2.1开展讲座,普及相关知识旅游企业可以和学校展开相关的合作,合作的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影响最大的便是通过学校来开展一些旅游知识的讲座。来给学生普及一些在旅游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与旅游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并且掌握在旅游的过程中,可能能够用到的知识。而且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也会有很多的旅游社团组织。而这种形式的组织社团十分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旅游企业也可以选择和这些学生社团进行合作,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依托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并以此吸引学生参与,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大学生市场进行开拓。6.2.2设立学生旅游专线,加强宣传力度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里,对旅游的了解程度、对与旅游目的地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这个结论,相关的旅游企业在进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主动的向大学生们宣传旅游景点的优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了解大学生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诉求。并且进行积极的总结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出一些适合大学生旅游的好的去处。并且设立专门的学生旅游专线,开发出专门适合学生旅游的项目。并且以此为卖点来积极的宣传,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举例来说,旅游企业可以在高校假期的时段内,主动的与学校合作,承担起学生假期旅游的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到各个旅游景点进行参观和游玩,并且在此期间,有序的安排学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旅游体验,这样旅游企业也获得了利益,学校也省去了麻烦,学生也玩儿的开心尽兴,达到双赢的结果。6.3高校的正确引导在上面的论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最终实际产生的消费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学生们的心情,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的精神。因此,学校也可以倡议学校将旅游作为假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鼓励学生们主动的外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旅游之后也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7本研究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局限7.1本研究主要创新点本文以S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论文撰写的主要目的则是研究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对其旅游消费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而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对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第一个因素是大学生在进行旅游之前的旅游计划,第二个因素是大学生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情况,第三个因素是大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第四个因素是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上四个因素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不同的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是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答案。如果存在不同,那么差异究竟出现在哪里,在了解差异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7.2研究局限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在本篇论文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而调查对象的主体来自于S中医药大学,以该校大学生为主要群体开展调查问卷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现代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这个研究课题可能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是一个答案极其开放的复杂研究课题。本篇论文中,也仅仅是选取了几个重要方面来进行研究,所以在研究的结果上,可能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完全代表该课题的结论。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可能受其价值观的因素影响。但是至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是否存在着必要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分析和论证。在国外也有很多的相关研究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学生的旅游行为,文化的差异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根据目前所查阅的资料和文献,这个结论并没有绝对的理论支持。所以对于文化差异对旅游产生的影响,也就无从进行分析和判定。相信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个问题会慢慢的揭晓答案。另一个需要去继续研究的课题则是大学生对于旅游消费体验的评价。通常情况下,如果要对旅游的体验进行评价,则需要进行完整的旅游消费行为。而旅游消费行为具体则包括旅游行消费前,消费过程中,以及消费行为后。本篇论文中,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对于消费体验这个课题并没有相应的联系。也没有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过程进行论述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3]Thirayootimanond,TanissaraButsingkorn&ChutimaC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