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课程编号:021060100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别:□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实验0课程学分:2应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先修课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概论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满足新能源体系的专业需求开设此课。本课程设置理论学时32学时,主要讲述可再生能源的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应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国内外资源状况、分布及应用,一般技术原理等知识,同时,还介绍了当今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发展状况。本课程主要分九章,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和多能互补。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可再生能源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等)及多能互补。课程目标1: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课程目标2: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知识。课程目标3:掌握多能互补相关知识。(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目标支持的主要毕业要求如下表: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中的工程问题,具备工程科学思维和工程管理意识。2.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知识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与方法,结合具体生产实践,分析、解决新能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的技术问题。能够正确认识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文献信息提炼、归纳能力。能够提出工程问题的关键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善于利用文献资料及团队技能开展初步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3.掌握多能互补相关知识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新能源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中的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一)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安排知识单元知识点学时数课程目标线下授课线上授课实验/实践1.可再生能源知识点1.1:能源概述;知识点1.2:可再生能源概述;知识点1.3: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2课程目标12.太阳能知识点2.1:太阳能概述;知识点2.2: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知识点2.3:太阳能光电技术;知识点2.4:太阳能光热分布状况;知识点2.5:太阳能其他利用技术;4课程目标23.风能知识点3.1:风能概述;知识点3.2: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知识点3.3:风能发电技术;知识点3.4:风能其他利用技术;4课程目标24.生物质能知识点4.1:生物质能概述知识点4.2:生物质能资源的生产与再利用知识点4.3:沼气技术知识点4.4:生物质燃烧技术及生物燃料知识点4.5:生物质能其他利用技术4课程目标25.海洋能知识点5.1:海洋能概述知识点5.2:海洋能的类型知识点5.3:海洋能利用技术4课程目标26.地热能知识点6.1:地热能概述知识点6.2:地热资料类型及地热资源的分布知识点6.3:地热能的利用4课程目标27.水能知识点7.1:水能概述知识点7.2:水能资源分布状况知识点7.3:水力发电技术4课程目标28.氢能知识点8.1:氢能概述知识点8.2:氢能的制备储运技术知识点8.3:氢能利用技术4课程目标29.多能互补知识点9.1:多能互补系统概述知识点9.2:风光互补系统知识点9.3:风光柴互补系统知识点9.4:其他多能互补系统2课程目标3合计320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预修课程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概论,它为学生提供学习本课程所必须了解的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新能源体系的专业需求开设此课。本课程设主要讲述可再生能源的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应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国内外资源状况、分布及应用,一般技术原理等知识,同时,还介绍了当今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发展状况。本课程主要分九章,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和多能互补。为后续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五、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含教学参考书或在线资源)(一)建议教材[1]汪建文等.可再生能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时君友等.可再生能源概述[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3]左然等.可再生能源概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二)其他教学资源[1]董福品等.可再生能源概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高等学校战略性专业规划教材[2]李传统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21世纪能源与动力系列教材六、教学方法与学习建议授课方式:本课程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研究性教学、师生互动等形式,精讲多练。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演示、挂图、多媒体技术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布置适量思考题、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多能互补系统概述;风光互补系统;风光柴互补系统;其他多能互补系统。难点:多种类型能源的互相转换;多能互补系统;风能与太阳的资源特征;风光互补系统组成、特点;风光柴互补系统构成等。后续自主学习建议: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课程考核(说明考核方式及占总成绩的比例)本课程成绩评定包括平时考核(平时到课率统计)、过程考核(随堂问答、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过程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平时成绩:出勤成绩采用扣分制,每缺勤一次扣平时成绩1分,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平时成绩0.5分,无故旷课4次以上者取消本次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过程成绩: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未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雷同)现象的,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形式为闭卷考试,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二)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的关系课程具体目标与知识单元和考试内容的关系如下:课程目标知识单元考试内容1.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1.课再生能源考核知识点: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述、发展趋势。考核要求: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及各种形式与转换;了解课再生能源的定义、特点、种类。2.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知识2.太阳能3.风能4.生物质能5.海洋能6.地热能7.水能8.氢能考核知识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氢能等。考核要求:太阳能概述;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太阳能光电技术;太阳能光热分布状况;太阳能其他利用技术;风能概述;风能资源分布状况;风能发电技术;风能其他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概述;生物质能资源的生产与再利用;沼气技术;生物质燃烧技术及生物燃料;生物质能其他利用技术;海洋能概述;海洋能的类型;海洋能利用技术;地热能概述;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