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怜悯是人的天性》1.了解文章的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的观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2.分析文章选择和使用材料的特点,能理清作品的论述思路【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目标一】了解文章的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的观点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识作者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影响着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歌德说:“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罗伯斯庇尔说:“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知背景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1753年11月,第戎科学院在《法兰西信使报》上刊登了一则有奖征文启事。卢梭看到这则征文启事提出的题目,又惊又喜。他当时的心情,在他的《忏悔录》中记述甚详。作品简介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此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部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晓常识【任务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把握本文观点:【情境】观点就是作者或他人在文章中表现的对一定事物的看法和主张,在文本中,它往往是以判断句、感叹句、反问句的语言形式出现的。一般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表达方式多为议论和抒情。学习时要注意根据以上特点,迅速找到文本的重要观点,并根据具体的语境深刻理解重要观点的内涵及其表达作用。(1)卢梭所说的怜悯”指的是什么?

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

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产生的欲念。

怜悯心可以从自爱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仁慈、宽厚等人道精神。怜悯心可以指代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2)请分条概括《怜悯是人的天性》所表达的观点。自然状态中的人似乎彼此间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联系,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1怜悯心是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具有的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3欲望是社会造成的,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2(3)从文章第二段来看,霍布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霍布斯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在他眼中,人生来就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人总是以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4)文章最后一段指出了怜悯之心的哪些作用?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①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可以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②在训导人们方面,强调“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的原则。③【目标二】能鉴赏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任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情境】思路是作者在论证问题时所呈现的思维路径和脉络,议论文思路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行的。论证是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学习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其常用的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归谬论证、反证、破立结合等。(1)简述第一段的行文思路。

首先说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提出“邪恶”与“美德”的概念。

接着从生理意义上解释“邪恶”和“美德”: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指出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是最有美德的人。

然后通过层层设问,将“文明人”与美德”和“邪恶”联系起来,提醒人们思考:处于自然状态中和处于被动状态中,哪一种更幸福?(2)卢梭是如何评价霍布斯的观点的?运用了什么方法对他的看法进行了批驳?卢梭认为,霍布斯对人性的解释的着眼点是错误的,他把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他还忽略了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这种事实。卢梭在批评霍布斯观点时主要运用了逻辑推理中的归谬法。(3)作者在谈论怜悯心会派生出许许多多的社会美德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中以“在旁边观看的动物”为例,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愈是对受难的同类的痛苦感同身受,它的同情心、怜悯心愈是强烈。怜悯是人的天性提出假想问题自然人文明人提出假想问题——人天生是恶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怜悯是人类天然的美德破立结合提出自己的观点恶人也有怜悯心人类的美德是由怜悯心派生出来的怜悯心的优点与意义《怜悯是人的天性》批驳了霍布斯“人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