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报告_第1页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报告_第2页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报告_第3页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报告_第4页
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组长霍学喜2005年9月30日

目录1.导言 21.1研究背景 21.2研究目的 41.3研究思路与方法 41.3.1研究思路 41.3.2研究方法 4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42.1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背景 42.1.1.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科技与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相结合的纽带 52.1.2.农业科技企业是促进农业产业革命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52.1.3.农业科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 62.2示范区环境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有利因素 62.3示范区环境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不利因素 93.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分析 123.1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概述 123.1.1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现状 123.1.2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的类型 143.1.3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的特征 153.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 173.2.1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几个阶段 173.2.2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分析 173.3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4.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体系 214.1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动力机制 214.1.1企业成长拉力分析 224.1.2企业成长压力分析 234.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竞争与合作机制 244.2.1企业竞争机制模式 244.2.2企业合作机制模式 244.3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284.3.1改创型技术创新模式 284.3.2仿创型技术创新模式 284.3.3合作技术创新模式 284.3.4产品(服务)创新模式 294.4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304.4.1激励机制模式 304.4.2约束机制模式 344.5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企业家成长机制 364.6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投融资机制 375.推进杨凌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对策与建议 395.1从企业系统自身角度,为企业提出的对策 395.1.1农业科技企业家的培养与成长 395.1.2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95.1.3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405.1.4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405.1.5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 415.1.6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415.2从外部环境角度,为政府提出的建议 415.2.1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415.2.2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425.2.3完善农业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425.2.4加快杨凌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 42

1.导言1.1研究背景20世界80年代以来,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科技革命的主导力量。与此相对应,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发展阶段后,农业即将迈入一个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为重点的新的发展时代。杨凌作为我国唯—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推进我国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农业的落后面貌,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自1997年以来,杨凌示范区紧紧依托区域雄厚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智力密集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为主导,把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摆在突出位置。经过八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杨凌示范区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示范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及示范、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广大科教人员关心、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科技企业是杨凌示范区从事农业技术创新及促进农业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微观组织。本项目研究的农业技术企业是指示范区内以从事农业新生物品种、新技术设备、新生产工艺、新产品开发为主,能够在农业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农产品新用途开发等方面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成果或吸纳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后续创新,并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企业。综合农业技术转化的特征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属性,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企业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企业以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主要支撑,辅之以其他技术,开发和提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企业技术创新周期较长,从产品构思、技术选择与新产品研制,到新产品测试、试用和商品化,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三是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本身较为复杂,加之农业技术产品营销及企业运行要受到土壤、气候、区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四是农业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常规技术和现金实用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技术来源方面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依赖性较强。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特征表明,研究杨凌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规律及促进其成长的政策与措施,不能简单的借鉴其他科技企业发展的成功模式与做法。而必须遵循客观性、自主性和动态性原则,准确把握示范区成立以来,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环境条件、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政策措施等变动的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已有研究中,较为重视关于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模式,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与模式,以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及其示范效应提升等战略问题,而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与环境研究相对薄弱的状况,按照以农业科技企业聚集作为农业产业聚集的微观基础、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作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及科技产业示范的载体、农业科技企业市场化运作作为示范区管委会调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的思路,研究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对促进示范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及示范区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促进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创新的模式形成、企业成长的动因与战略定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1.2.1对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机制做出系统、准确的评价,揭示其中的规律、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出符合示范区实际的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模式,提供实证支持。1.2.3在前期经验归纳、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机制模式,并分别从企业自身角度和外部环境角度,提出促进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与相关对策。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研究思路通过重点调查、比较借鉴、实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总结农业科技企业近年来成长的经验教训,最终提出适合于杨凌示范区特点的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1.3.2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以规范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和分析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和提出新阶段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机制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典型调查、专题研究等方法,研究和分析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实际过程、客观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环境的措施和优化其成长机制的主要政策。2.比较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模式和成功经验,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研究和分析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环境及其优势和劣势,为完善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环境条件,优化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机制模式,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依据。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1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背景示范区成立之前,原杨陵区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除—家省级工业企业外,大部分企业是以小型的个体工商、作坊式的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也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农业科技企业。自1997年示范区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和前景广阔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杨凌,并迅速发展和形成一批规模化的农业高新科技企业。截止2004年底,杨凌示范区注册入区的各类企业760家,注册资本达到43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6家,占到入区企业总数的3.42%;股份制高科技企业55家,占到入区企业总数的7.24%;民营科技型企业57户,占到入区企业总数的7.50%。2004年,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以上的共20家。以规模化的科技企业为载体,促进和带动农业高科技成果、风险资本和其他资本、富有创新精神和具有管理素质的企业家以及科教人员向杨凌示范区流动和集中,进而显著的提高了农业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度,促进示范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扩大。目前,杨凌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型农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并成为陕西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技工贸收入增长速度超过60%。1997年以来的实践表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对杨凌示范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1.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科技与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相结合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进步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科技企业的培育能够实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开发、风险投资与经营之间的有效结合。因此,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探索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机制,是有效提高产学研结合程度的微观基础和重要措施。2.1.2.农业科技企业是促进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企业把先进的科技成果、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各类资金优化组合起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将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的农户与复杂的市场连接起来,促进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提升了示范区的农业产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资本运作及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开发及产品运销能力提高,农业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促进杨凌农业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技辐射效果、产业示范效应主要载体,推动示范区主导产业成长及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基本模式。此外,从事农资产品生产及经销、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运销、农业科技服务及其他中介业务的科技企业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化经营模式运作,向示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销售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生产要素,推广符合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和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和经营管理服务,有效突破传统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和技术推广体制缺陷,从而加快传统农业改造的速度。2.1.3.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是提高示范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在加入WTO及对外开放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和农业服务市场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在科技方面,面临创新相对滞后、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等深层次问题;我国农业发展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方面,面临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大宗农产品质量和质量标准普遍偏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能够开展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会莫不经济等突出问题。杨凌示范区自成立以来,先后经过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优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等环境,培育和形成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其中包括亨通光华制药等农资产品生产及经销企业、当代蜂业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创业孵化中心和乾兴公司等农业科技服务及其他中介机构,这些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产业示范及辐射和带动能力、市场运作及竞争能力等显著提高。杨凌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表明,在经济后进的西部地区,按照产业示范区这种战略组织模式及其相应的配套措施,依托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围绕科技企业的培育,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换和促进产业升级,是提高我国农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判断,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以农地非农化为特征的土地集中、多渠道资本聚集为特征的资本原始积累、区内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产业化为特征的人才汇聚、组织制度改造为特征的传统企业制度改造等初期扩张阶段,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农业科技企业管理层的企业成长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资本运作及风险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均存在较大缺陷,严重影响着新阶段农业科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制约着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和示范、辐射、带动效应。2.2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有利因素2.2.1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框架自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环境改造。一是多渠道筹措建设与发展资金,围绕突破制约招商引资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约束,支持市政骨干工程、农村公路网、城乡电网、渭河河堤路护坡、渭惠渠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城乡绿化工程等城乡环境工程建设。二是完成创业孵化中心、专业市场体系、规模化的商贸中心等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三是围绕管理体制改革、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的培育、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注重改善和优化示范区的软环境,并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复审。经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示范区的城区面积达到22.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8.1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0%左右。其中,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完善,公路网密度从2001年的每平方公里2.06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2.6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从2001年的7.72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7.98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也从2001年的5.42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0.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23.66%增加到2004年的38.75%;污水处理率2004年达到80.07%。因此,杨凌示范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期。2.2.2经济持续增长,为规模化的科技企业成长创造了区域经济环境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1998-2004年间,杨凌示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469亿元增加到11.5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8.82%,比全国平均高出了29.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从1998年的0.99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66亿元,增长了27.11%,年均增长4.52%;同期内,第一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从1998年的0.97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6.477亿元,增长了567.04%,年均增长94.51%;同期内,第二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3.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从1998年的1.50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806亿元,增长了153.40%,年均增长25.57%。同期内,第三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73个百分点。从经济总量及三次产业增长的速度与目前的结构界状况分析,杨凌示范区已经由成立之初以农业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及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主要得益于示范区成立之后,围绕第二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加工主导型的农业科技企业进入示范区,从而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科技含量较高的第二产业的发展,既辐射和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的经济总规模仍然较小,产业聚集效应也较低,但已经为新阶段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创造了较为经济的区域经济环境。2.2.3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企业聚集及产业集成效应显著杨凌示范区成立后,按照是示范区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农业产业开发、节水灌溉、生物工程、农用化工、食品工程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农业机械、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化项目,按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思路与产业开发模式,围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开发,重点扶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据统计,平均每年落户示范区的企业超过100家以上,截止2004年已落户示范区的各类企业达到700多家,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目前,示范区初步形成以动植物良种、生物工程、环保农资、绿色食品、生物制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其中以动植物良种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及相关服务业,以食品和饮料业、化肥和农药、旱作农业新机具、新材料产业以及医药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以及以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及其配套工程为主的建筑业,发展势头较为强劲。这表明,杨凌示范区已经呈现出企业聚集及产业集成的总体势态,为新阶段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4产业辐射功能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优势明显在省部共建的体制框架下,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陵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教力量和资源优势,遵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扶持形成三个层次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一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区,主要布局示范区规划的22.12平方公里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示范区内,围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农业研究(工程)中心和农业科技企业,建立和形成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畜禽良种生物工程快繁技术、作物林果和花卉基因育苗技术以及现代观光农业园等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示范园区。二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应用区,主要布局在杨陵94平方公里区域内,在农业区域细分和产业开发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分工的原则和产业协作的模式,以“大学(学院)+基地+农户”模式和“公司+科教人员+农户”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模式和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向杨陵区及其周边地区示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经验,推广大学(学院)、科技企业的创新性农业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展职业农民和农户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并深度改造传统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三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区,通过在陕西省和西部地区其他省区建立农林牧良种繁育集体、苹果试验站等综合性示范基地、专业性试验站点,以及30多个农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向西部地区示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经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展职业农民和农户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促进改造传统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目前,三个层次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建设取得可喜进展。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杨凌示范区已经在省内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29个,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到120亿元。探索建立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以及陕西省政府的支持,并设立了杨凌农业科技推广基金,对深化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框架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战略意义。“公司+基地(科教人员)+农户”的农业科技产业化模式和技术推广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完善,杨凌示范区的大学(学院)、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农业科学研究主体、技术创新主体与地方政府、农户微观组织之间有效结合的利益机制初步形成。1997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在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农业科技产业属性和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化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趋于成熟的政府主导支持型、大学依托型、科技企业带动型、协会组织服务型的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模式,为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科技企业管理体制和科技市场环境。2.2.5国内外交流环境得到优化,农业科技企业跨国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示范区成立8年来,按照建立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框架、科技创新水平及产业示范能力等目标和要求,管委会始终把对外开放摆在重要位置,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比利时、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工商企业,建立起较为稳定和密切的科技和经济联系,并推动示范区的大学(学院)、农业科技企业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和经济合作;国内其他省(市、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纷纷来示范区考察交流。特别是通过主办历届“农高会”、专业性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其科技产品展示会和交流会、高层学术会和农业产业发展论坛等方式,共汇集、展示、展览、交易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5000多项,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家单位和企业参展参会,国内外农业科技界、金融界、工商企业界以及省内外广大农民交流、考察。国内外科技交流空间及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合作环境的优化,降低了农业科技企业德国交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业科技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吸收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经验的积极性,为农业科技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和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以及提高开展跨国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创造了条件。2.2.6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体制形成,为科技企业成长保驾护航示范区成立以来,示范区管委会围绕树立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以提高为企业服务和保驾护航能力为目标,按照省部共建体制框架,组建和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委员会及其管理和服务体系。围绕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明确界定、科学细分和重新配置了示范区的权力结构,优化了示范区与杨陵区之间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关系。管委会的组建和权力结构与关系的优化,基本消除了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制约和阻碍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各种体制和政策壁垒。同时,通过推进以政府及其管理部门为表率和核心的服务环境建设,在管委会、杨陵区政府以及各级、各类服务保障机构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以及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1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提高了示范区管委会及相关政府的诚信度和服务保障能力。据调查,科技教育界、工商企业界和其他公众对示范区管委会及其相关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满意率达到95.3%,工商企业界和公众对示范区治安环境的满意率名列全省11个市(区)之首。专栏1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及其部门的服务理念之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坚持“招商后更需要安商”的服务理念,为入区农业科技企业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好地为入区企业服务,切实做到将企业请进来,让企业安下来,帮助企业火起来。管委会及其相关服务部门认为,按照“招商后更需要安商”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帮助农业科技企业排忧解难,可以实现“以企引企”的目标,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陕西郝其军制药有限公司是示范区的重点大型制药企业,也是示范区的利税大户,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复方皂矾丸年销售收入达到6800万元左右。2004年5月,某制药公司向陕西省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申报复方皂矾丸、复方皂矾片等产品,严重侵犯了郝其军公司的知识产权。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光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孟建国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亲自出面协调,并指示经贸局帮助郝其军制药有限公司协商解决此事,最终保护了郝其军制药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利益。2.3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不利因素2.3.1金融瓶颈依然存在,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基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农业科技企业的企业属性和行业特征,就决定了其经营过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点。但在现行金融体制框架下,各商业银行都按照根据其自身的经营需要和风险控制标准、目标,按照行业和大经济区域统一调度和安排金融资本,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仍然隶属咸阳管理,存在贷款授权范围小、受信额度低、审贷环节多、待批时间长等问题。因此,示范区各类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经营决策权和信贷资金供给,都不能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杨凌示范区入区的农业科技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企业的资本实力弱、信用等级较低,普遍缺乏不动产和其他抵押资产。因此,农业科技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偏低,导致的融资难度大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瓶颈(表2-1)。表2-1杨凌部分农业科技企业贷款满足率和资产负债率状况单位:万元序号企业名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经营利润资产利润率%贷款满足率%1中富草业157659637.82120.76202鼎天济农6700150022.392343.4942.803西植化工7116408557.413464.8649.284赛德高科460080017.393908.7857.145科森5050155430.7700506绿方生物6383210332.9500607多利天然156048030.77301.9228.578秦丰农化8791352140.052072.3542.869沃林10318226721.970023.4710神果10678267825.080047.3711秦川节水6586289844.003405.1666.6012光泰7736273635.373204.146013亨泰10900454141.662302.1161.54资料来源:杨凌示范区人民银行示范区管委会虽然针对中小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支持建立了创业孵化中心,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创业扶持基金规模太小,但以满足新阶段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受区域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制约,杨凌示范区还没有建立起管理规范、转移便捷的创新投资风险转移窗口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利于诱导、吸引、鼓励富有创新投资精神和风险管理意识精神的战略投资家投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而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高科技企业汇聚示范区的速度和规模。专栏2杨凌沃林降解树脂有限公司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杨凌沃林降解树脂有限公司是一个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生物降解树脂系列环保产品的科技型企业,1999年入册杨凌示范区,注册资本3113万元。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有环保替代特性,项目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企业高层决策层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原计划投资l.28亿元在杨凌示范区设厂,年产降解树脂规划为3万吨。但公司在建设资金及运行资金没有落实,产品目标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方案缺乏科学性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形成了半拉子工程。尽管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等起到勉强完成了年产1万吨降解树脂的生产能力,但由于规模不经济和成本较高,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比普通树脂价格高出20%,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一直不能正常开工。加之,商业银行终止了贷款支持协议,最终导致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停产。杨凌沃林降解树脂有限公司的经验与教训是:即使企业拥有成熟的高新技术,但由于其产品属于创新性产品,在产品目标市场定位扭曲和市场营销方案缺乏科学性的条件下,农业科技企业必然会面临很高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示范区的融资环境优越,战略投资家、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民间资本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和管理服务,以确保公司按照原设计规模建设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化,降低公司运行成本和产品成本,并确保公司能够开展市场运作,那么公司可能完全能够突破市场风险。2.3.2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保障设施与环境有待改善在问卷调查中,规模性农业科技企业普遍认为天然气供应、集中供热、铁路运输、标准厂房、员工住宿、闭路电视等保障性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或成本较高,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供电、供热和供气不够平稳不仅对入区企业的正常生产构成潜在威胁,而且对招商引资存在负面影响。据本课题组调查,亨通光华、秦丰农化、鼎天济农、郝其军制药等均受到集中供热保障不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另外,土地开发成本较高以及天然气采暖、集中供热价格高,成为制约企业盈利的因素之一,也影响了杨凌示范区吸引力。2.3.3招商引资的载体资源有限,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业项目储备不足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杨凌示范区是在县级行政区和乡镇区域空间基础上发展形成,行政辖区仅94平方公里,示范区规划面积仅22平方公里,人口近14万。与其它53个国家级开发区相比,杨凌示范区缺乏依托大中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地域较小、城市人口少、资源聚集能力弱,不利于吸引规划投资商和企业进入示范区。另一方面,示范区成立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建立在对两种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基础上。一种是科技成果资源,即改革开放以来,示范区科教单位研究、创新和积累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另一种是土地资源,即农业用地非农化基础上的城镇建设用地资源。但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创新研究的周期长,土地资源供给受到国土资源政策和收案消费市场的双重约束,因此,新阶段可用于招商引资的优势载体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受到制约,优势产业化科技项目储备数量已经显现不足。2.3.4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功能化的要素市场建设有待加强总体而言,杨凌示范区的商品市场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要素市场的调节功能也逐步强化,但距离新阶段示范区的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标为:一是技术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除“农高会”和其他短期型、季节性专业市场外,由于规模不经济和管理不完善等众多复杂原因,示范区的农业科技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规范、功能不健全、规模不经济的平面市场,无疑不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二是人才市场发育缓慢。虽然杨凌近年来城市化步伐较快,城市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城市规模太小、人气不旺等问题依然存在,本地培养的大量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大量流出,具有企业家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更是缺乏。三是相关的服务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政策咨询、财务管理、人才交流、金融中介等服务供给不足。换言之,目前杨凌还缺乏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低成本服务的中介机构。2.3.5主导产业缺乏竞争力,产业关联效应不够显著目前,示范区入区企业已经达到760多家,其中重要集中在生物工程、环保农资和绿色食(药)品三大领域,但这些企业之间缺乏内在的产业关联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既缺乏后向关联产业链或产业项目的支持,又缺乏前向产业链或产业项目的拉动,因此,产业关联效应显著的产业链或企业集群尚未形成。正因为如此,企业数量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示范区科技产业的整体的竞争力,企业感受不到行业整体力量的支撑。2.3.6知识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科技动力不足据本课题组调查,导致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以及农业科技支持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占农业科研成果总数相当比例的良种及新农(兽)药,其培育者和发明者与相关农业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关系和经济关系扭曲。成果的发明者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者往往缺乏知识产权和新品种产权的保护意识,而种子公司、农(兽)药企业则尚未形成依靠科研单位和科教人员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战略性和长期性和做观点,也为建立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有效机制。结果导致,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科技投资和科研劳动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科技市场发育程度低、缺乏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及风险投资机制等,也是造成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和农业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科技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3.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分析3.1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概述3.1.1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现状1.入区农业科技企业的数量速度加快,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示范区成立后,入区企业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势态。据统计,从1998年当年新增注册企业81家,到2000年以后每年新增注册企业产过100家,目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户企业在杨凌示范区落户,产业发展初见成效(见表3-1)。表3-1杨凌示范区历年企业统计表时间项目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私营企业(户)130240355436543599国有控股有限公司(户)38547885107122外资企业(户)2610131818股份企业(户)1016192121合计170310459553689760在入区企业当中,大部分都从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项目经营,特别是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杨凌,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环保农资、绿色食(药)品为特色的产业格局。据2004年技工贸收入的统计分析,其中生物工程类企业占33.8%;环保型农资占30%;绿色食(药)品占28.9%。也就是说,三大产业创造的收入占到示范区90%以上的技工贸收入,示范区产业特色正在凸现出来。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丙肝病毒体外培养体系、人体胚胎干细胞培养、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等产业化项目落户杨凌,金坤、科元等家畜良种繁育企业快速成长,秦丰农业、中富工厂化育苗、杨凌高科的植物育种等企业的业务扩展,使杨凌有望成为西北最大的动植物生物育种研发和生产基地。在环保农资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滴灌管生产线、国际首创的害虫消化道毒剂(苦皮藤乳油、可降解树脂、内镶式滴灌管)等项目落户杨凌,富万钾、亨泰、光泰、杨凌农化、国丰化工等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肥料和农药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绿色食(药)品领域,郝其军制药、麦迪森制药、无为制药、亨通动物抗生素、当代蜂业、恒兴果汁、圣桑饮品、西部植化、嘉德生物等企业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总之,杨凌正在依托区域科技优势,努力探索符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符合杨凌实际和示范区建设宗旨的产业之路。专栏3杨凌生物制药产业聚集度位居全省第二目前,示范区生物制药产业上缴的国税已占到全区国税总量的31.7%以上,是示范区税收贡献率最高的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在杨凌的聚集度已经仅次于西安高新区,位列全省第二。示范区现有生物制药企业14家,其中制药企业1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其中7家制药企业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全区生物制药企业共拥有药品批准文号44个,其中26个为中药制剂品种,18个为西药品种。全区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在陕南的安康、商洛等地指导或直接建立了一批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种植基地,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企业自身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2003年,全区4家已投产的生物制药企业总产值达到1.484亿元,销售额1.118亿元,上缴利税0.181亿元。2.农业科技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统计显示,2004年杨凌示范区入区企业中,756户是中小企业,占入区企业总数的99.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22户,占企业入区总数的16.05%;民营企业599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78.82%;中外合资企业18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2.37%;股份制企业21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2.76%。另外,杨凌示范区现有的中小农业科技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占入区企业总数的84%。3.农业科技企业正处于培育阶段杨凌示范区只有8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农业科技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成立时间普遍较短。据统计分析,成立时间为1年的企业115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15.00%;成立时间为1-3年的企业273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35.92%,成立时间为3-5年的企业265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34.87%;成立时间为5年以上的企业107户,占入区企业总数的14.00%。就大多数农业科技企业而言,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等特点,但由组建时间短,以及处于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的阶段,几乎所有企业从项目启动时起就面临自有资金不足、经营资金短缺、经营规模小,以及难以实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迄今为止,入区企业中真正形成规模经营、有税收贡献企业的仅100多家,年财税贡献达千万元级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4.吸引和汇聚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示范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入区发展。据统计,农业科技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674人,其中科技人员1732人,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37%,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500多人。依托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培养和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科技型企业家。如陕西杨凌富仕特饲料有限公司创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我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姚军虎教授;杨凌大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留学加拿大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葛鹏斌等。5.融资结构以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债务性融资为主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取得资金时,资金筹措的渠道及其筹措资金所占的比例关系,即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经营所处的阶段不同,对资金的数量需求和属性要求也不同,并形成了不同融资组合。目前。杨凌农业科技企业融资表现出三高三低特征,即内源融资比例高、外源融资比例低;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债务性融资比例高、资本性融资比例低。2004年杨凌示范区经贸局和人民银行联合对杨凌16户入区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的13户为农业科技企业。结果表明:表3-213户农业科技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单位:万元、(%)金额项目金额比例占比内源融资自筹2767652.8663.76入股资金2211742.24利润留成25634.90外源融资银行贷款1886322.9736.24国家配套资金1090013.27资料来源:杨凌示范区经贸局和人民银行联合调查组13户农业科技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中,内源融资占融资总数的63.76%,银行贷款占融资总数的22.97%,国家配套项目支持资金融资总数的13.27%。可以看出,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又以银行贷款为主。自我积累主要指企业的利润积累和其它盈利性收入的积累,企业将这些积累收入再追加投入到生产经营之中。杨凌的农业科技企业大都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市场正在培育过程,开工率低,生产规模小,赢利能力差,自我积累能力弱,一些企业建厂后不能正常生产。因此,从表3-2可以看出,农业科技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以盈利收入作为积累和投资仅占内源融资的4.90%。3.1.2农业科技企业的主要类型1.根据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的不同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将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分为以下七种类型:①以从事动植物基因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及品种改良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②以从事植物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创新与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研究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③以从事农业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④以从事微生物遗传工程应用研究与新品种开发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⑤从事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位置的农业科技企业;⑥以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农业实用技术网络系统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⑦以促进材料科学、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应用为主的农业科技企业。2.根据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农业科技企业的演变特点,可以将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农业科研机构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将原来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改制,而重新组建的农业科技企业;②原有的农业企业特别是较有实力的乡镇农业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将较多资源投入到农业技术开发而形成的农业科技企业;③农业科研机构与其他企业(农业企业、非农企业)联合或重新重组后形成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科技企业。据统计,杨凌现有的农业科技企业中,第三类企业为多。3.根据农业企业投资主体的经济性质,可以将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农业科技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或控股,建立农业科技企业;②集体型农业科技企业,主要是通过集体所有制农场、农村的集体资金注资,而成立的农业科技企业;③民营农业科技企业,主要是由农民、农业科技人员等个人注资,而成立的农业科技企业。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农业科技人员领办、独办民营农业科技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上述主要分类外,还有根据农业产业特点进行的农、林、牧、副、渔的分类以及根据科技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进行的分类等。3.1.3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基本特征农业主要以动植物为对象,这不同于其它产业,并具有如下特点: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的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造成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特殊的作用,土地面积有限、土地肥力可培、作用不可替代、位置不可移动;农业生产在一定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土地报酬递减和投资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农产品不仅是有生命、易腐坏的有机物,而且多种多样,作用特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是将与农业紧密相关的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和渗透融合,包括生物工程技术、信息遥感技术、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专家系统和软科学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先导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科学发展基础上的成果转化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因此,作为农业高新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的载体的杨凌农业科技企业具有以下特征:1.技术依赖性。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研发周期长,产出艰难。农业科技企业多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对技术成果的依赖性很强,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企业总收入比重较大;2.人才依赖性,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较大;3.管理依赖性,科技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4.主动创新性,企业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较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动性较强;5.较高的经济效益。农业高新技术投入高,但产业化效益高,特别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定向培育新品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增长。如示范区科教单位利用遗传工程技术进行生物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不仅品质优良,而且比一般小麦增产60%以上。6.高风险性,由于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多少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程度。如果成功,其成果转化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素质;一旦失败,则不但创新过程所作的投入血本全无,有时还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7.复杂性。农业科技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但由于农业技术创新的多角色特征,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农业技术成果的筛选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科分化日益细密,不仅各个学科本身的发展越来越专业化,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而且农业科技发展的更新速度极快。如何客观正确地从众多的科技成果中选择具有较大产业潜力,可以更新换代的科技成果本身便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动态筛选过程。可以说,筛选有关技术成果是技术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将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是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无形资产,而且还要投入相当多的流动资产,既要涉及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方面,还要涉及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方面,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为农民所接受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农业生产的单位规模较小,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农业生产的区域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为广大农民所接受这一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后阶段变的也是极其复杂。8.成长过程的不确定性。任何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都必须接受市场——即农民的检验,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恰如其分地描述并反映市场的需求,因此,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对于农业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着决定作用。然而,由于农业生产变化复杂,对于农业科技企业来讲,很难预测未来何种技术将是有用的,何种技术将以一种有利可图的产量和价格被购买;很难预测未来市场需求以何种方式变化。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业技术创新受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更大。如60年代前,世界各国为高效地杀灭各种病虫害,大力促进高效、高杀伤力的化学农药的技术创新,并未考虑农药残留,但在进入70年代后,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出现了“绿色农业”,80年代这种主张加剧,导致了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有关法律,限制乃至禁止某些农药的使用。又如饲料原料肉骨粉作为蛋白饲料的大量使用,的确为缓解世界蛋白饲料的缺乏,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目前大范围疯牛病的爆发,使得人们不得不停止对其使用。正是由于市场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企业成长过程的不确定性。3.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3.2.1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阶段1.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这期间是杨凌示范区部分科研单位开始兴办经济实体,经营的内容是以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为主,同时也经营一些科研产品,这一时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兴办经济实体与解决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增加创收结合起来,大多数的农业科技企业都是以技术开发服务公司的形式出现。2.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这个时期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杨凌示范区科研单位出现了分流部分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开发、兴办科技企业的大趋势。许多科研单位和下属部门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形成了以所为阵、以室为阵、各自为阵的声势浩大的科技开发“麻雀战”,科技开发经营的范围也由此进一步扩大。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分流人员为主,虽从事经营活动,但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3.从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到1997年。科技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科技企业也开始有所发展,科研单位兴办的独立法人企业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就是科研骨干进入科技企业,科技开发成为重头戏。4.从1997年至今。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农业科技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农业科技企业整体实力大大增强。3.2.2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趋势分析根据对有关农业科技企业的调查,结合示范区农业科研机构改制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业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如下基本趋势:1.经营对象向商品化过渡。农业科技企业提供的产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向农户提供的技术产品,如优良品种、高效农药、化肥以及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另一种类型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的高质量的食品和为其他行业提供的优质原材料。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企业,其产品商品化是农业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产品的商品化又带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显而易见,产品与服务的商品化经营带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也是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2.开发主体向企业化过渡。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企业大都存在企业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一些国有科技单位新组建的农业科技企业与其母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一方面,企业管盈不管亏,不承担民事责任,其母公司却对企业承担无限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母公司对企业干预过多,在人事制度的安排上也是以所在研究单位领导安排为主,影响企业自主经营,致使企业对母体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这种状况与我国原有农业科研机构广泛实行的“一所两制”、“技物结合”模式密切相关。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业科技企业自身的创利愿望的增强,开发主体的企业化性质正逐步确立。3.技术开发向专业化过渡。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开发的专业化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密不可分。随着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向示范区相对集中,形成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实践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宏观上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二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化、商品化,扩大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产业部门和各类农场的分工,从而促进了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三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推动了农业科技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甚至直接促成了技术开发的专业化。4.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向一体化过渡。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从市场需求—构思—研究开发—中试(示范)—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链条,是始发区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或脱节都会影响农业科技产品的形成及商品化进程。传统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由于在开发、推广和应用上存在着体制上的诸多弊端,直接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农业科技企业正是将上述步骤一体化于企业内部,保证了各环节的有效对接,节约了交易费用。示范区的很多农业科技企业成立之初,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较深,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方面过多地集中于技术开发环节,而在考虑农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将高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方面显得较为薄弱。然而农业科技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往往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研究周期较长,若没有考虑好市场需求因素,将会大大增强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风险。加之,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产品受农业本身特点和农户的技术偏好(农户往往根据示范效果决定是否采用先进技术影响较大),这样,就要求农业科技企业必须做好开发、推广和应用一体化工作。5.农业科技企业管理迈向信息化。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业科技企业管理手段的电子化进程。计算机技术、因特网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空前提高,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开始呈现出信息时代的新特征。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产品开发的周期也呈现缩短趋势。3.3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杨凌示范区现有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过程分析,由于自身原因而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农业科技企业的研发缺乏市场导向性。农业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研发经费投入偏少,“搭便车”与“拿来主义”行为普遍。许多农业科技企业认为农业科技属于完全的公共(益)产品,农业科研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自然也就都得由政府来进行。总是希望外部能不断向其提供“免费午餐”而忽视自身研发力量的培育,没有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一些应该与产业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如育种、新农(兽)药研制、化肥、工业饲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开发与推广、完全可以,而且也应由企业为主进行。2.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目前,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初期,许多企业领导受企业生存压力和眼前利益的影响,短期行为严重,片面追求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与经营开发的关系、企业长短期目标的确立、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等方面尚未得到较好的统一,技术创新意识薄弱。这是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农业科技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甚至会动摇企业的生存基础。3.农业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多数农业科技企业在创办的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开始起步,但发展却极为不平衡,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使自身的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无形、有形资产流失严重;二是不能自觉接受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的约束,在有意无意之间侵犯他人的产权,使自己成了侵权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4.产权关系不明晰,缺乏激励机制。没有对创业股权、技术股权和管理股权等做出明确界定。示范区许多农业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由于没有对创业股权、技术股权和管理股权等做出明确界定,结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导致产权纠纷不断。具体表现在:一是与主管部门关系理不清,二是无形资产界定困难,三是初始投资主体不明确等等。产权关系不清,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5.农业科技企业人才、信息严重缺乏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力量。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软硬环境,比如研究条件、分配制度、政策导向等不很完善,我国的优秀创新人才更愿意留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入农业科技企业的人才很少。据统计,即使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更加愿意从事与企业效益直接相连、收入较高的经营开发性工作,而且,从事科研活动的少数科技人员往往要担任较多的职务,这使他们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深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在提高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上,忽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从而造成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属于知识创新后的商业化过程。人们创造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拥有知识。但是,仅具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技术创新的此种特性完全依赖于创造性人才。技术创新又是一种技术和市场结合的活动。企业技术创新既需要技术信息又需要市场信息。而农业科技企业信息严重缺乏,从而使技术创新活动难以进行。6.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管理不规范。许多企业管理者如董事、监事的责任不明确不具体,制度建设不规范,容易造成管理者推卸责任,不负责任,回避责任。对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约束。对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不科学,重视短期指标忽视长期指标,重视数量指标忽视效益指标,重视增长指标忽视发展指标。这种现象在杨凌中小企业中比较常见。杨凌现有股份制中小企业21户,基本上是在前几年准备上市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运行随意性大,经营不规范,经营效益不理想,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企业形象,难以得到银行青睐。杨凌工商银行曾经在调查一户入区股份企业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其账务管理粗躁混乱让人难以置信,为了偷逃税款,企业结算往来全部使用现金结算,没有发票,白条子作帐。其经营的真实性无法判断。7.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状况不佳杨凌农业科技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发育不够成热,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信用体系极不完善。在这种环境中,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只管贷款,不想还款。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社会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出现。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收回贷款本息。2004年杨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达12.63%(见表3-3)。表3—32004年杨凌金融系统不良贷款占比统计表行名贷款总额(万元)不良贷款(万元)不良贷款占比(%)工商银行24108325513.5农业银行32555610019建设银行101126206.13埔市信用社560879714.21农村信用社19192253313.2合计915751156912.63资料来源:杨凌示范区人民银行注:1、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剥离不良资产2000万元,未剥离前不良贷款占比12.89%。2、中国银行为2004年新设立支行,无不良贷款。4.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体系农业科技企业技术成长机制体系主要由动力机制、竞争合作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成长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构成。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体系可以用图4-1表示:人口经济人口经济自然状况政策法规目标市场科技进步企业外部环境动力机制拉动力压动力企业家成长机制企业成长过程投融资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竞争合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企业主体图4-1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体系模型示意图4.1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动力机制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动力,或者说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动力要素;二是来自外部施加于创新主体的成长动力,即企业不可控制的动力要素。在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动力机制中动力的传递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企业家、部门经理层和员工个人。作用于企业家的有三种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拉力;由成长偏好所产生的自主成长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政府考核和企业内部考核的压力。企业家将创新的动力、压力通过将经营目标分解和考核目标分解的方式,传递到部门经理和员工个人。员工个人企业家企业部门市场需求拉力政府政策拉力部门对个人的成长压力企业对部门的成长压力自主成长动力自主成长动力企业对个人的成长拉力企业对部门的成长拉力企业对个人的成长压力自主成长动力部门对个人的成长拉力市场竞争压力员工个人企业家企业部门市场需求拉力政府政策拉力部门对个人的成长压力企业对部门的成长压力自主成长动力自主成长动力企业对个人的成长拉力企业对部门的成长拉力企业对个人的成长压力自主成长动力部门对个人的成长拉力市场竞争压力内外考核压力图4图4-2企业成长动力机制模型示意图4.1.1企业成长拉力分析作用于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拉力,源于农业科技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些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个方面。成长拉力设计的原理,就在于通过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对利益的追求,使其由于对自身利益追求所产生的成长冲动能够转变成持久的成长行为。按照上述三级动力传动的设计思路,成长拉力对企业不同成员的作用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作用于企业家成长拉力企业家是指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作用于企业家的拉力产生于企业家对利益的追求。满足企业家这些追求的,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本文只考虑企业的内部方面。企业家对利益的追求要通过企业利益的实现而实现。农业科技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的增长,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来实现。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市场需求看作是企业创新的拉动力。而实质上,市场需求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拉动作用,是因为通过满足这些需求能满足企业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因此,必须把企业所实现的目标,与企业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才能把市场需求对企业成长产生的拉力,转变成对企业家的创新拉力。2.作用于部门经理层的成长拉力企业内部部门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独立核算部门,这些部门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一整套经济考核指标,如各子公司和二级分厂;二是职能处室,是指企业各业务部门和职能处室,这些部门是非生产性部门,对他们的考核没有一套现成的经济指标,更多的是工作质量指标和效率指标,成长活动的重点是管理创新。3.作用于个人的成长拉力作用于员工个人的拉力作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市场需求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拉动分解为对员工的拉动,即把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分解为员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把企业效益指标分解到部门、员工;二是在企业范围内制定鼓励成长的政策;三是员工所在的部门制定鼓励个人成长的政策。无论是哪一层次的拉动,最终都要落实在成长活动的成果与员工的收入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相挂钩。4.1.2企业成长压力分析成长压力产生于成长行为主体因为其缺乏成长而有可能失去其所追求的利益而产生的心理紧张。成长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诸如市场竞争给农业科技企业和全体员工生存带来的压力;农业科技企业内部考核和竞争的压力;成长体系中别人成长、而自己缺乏成长的压力;企业成长文化施加的压力等。压力的施加仍可以分为三级作用点:1.作用于企业家和经理层的成长压力施加于经理层的成长压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压力主要是市场竞争给农业科技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压力主要有:员工求生存、求发展给经理层带来的压力;企业股东追求投资回报给经理层带来的压力;企业实施民主管理给经理层带来的压力。无论是来自企业外部的压力、还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压力,都是企业经理层所必须承受的。企业只有选择成长,才能够缓解和消除这些压力。为了促进成长,企业必须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这就要求制定成长规划和目标,将其纳入经理层的考核指标体系,接受股东大会、董事会和企业员工的考核。要把成长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还要建立压力的分散机制和传递机制,就是要通过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把企业成长的压力传递给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2.作用于部门经理层的成长压力子公司经理层与企业经理层一样,直接承受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要承受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压力;二级分厂和分企业部分地或者间接地承受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成长压力更多地来源于企业的目标考核;管理职能部门很少能直接感觉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成长压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目标考核。对于那些与成长活动密切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相关部门的成长业绩应直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考核相联系。3.作用于个人的成长压力根据企业和部门的成长规划和目标,制定个人成长工作目标,把成长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竞争上岗,成长成果作为重要业绩考核指标。4.2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企业竞争与合作机制4.2.1企业竞争机制模式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全球范围内,与竞争对手在职业经理人市场、科技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产品市场展开全方位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研究在既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下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同时,必须在企业内部人才选拔、研发项目选择和投入等方面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技术研发更有实效。4.2.2企业合作机制模式由于农业科技企业涉及的技术及其产品领域的广泛性,单个农业科技企业很难在所有环节上都有很强的能力。再者,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如有些企业强于营销、弱于开发,有些企业强于开发、弱于营销。因此,农业科技企业成长不仅需要竞争机制,更需要合作机制。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农业科技企业成长对各种资源优化组合、有机结合的迫切要求。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内部稳定合作机制。企业内部的合作机制是首要的合作机制。农业科技企业是高人才、高技术和高资金投入的合作共同体,企业内部完备的积极的合作机制是企业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实现代理人与投资人、企业与技术创新人员目标的一致,提高代理人和科技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投资人对代理人和科技人员信任度。建立立足于长远的使责任和义务与权利相对称的规范化制度,形成真诚的长期合作关系。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合作机制。示范区内农业科技企业可通过组建企业家沙龙、行业协会、企业战略联盟等组织,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共享,最大程度在项目之间、技术之间、环节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从战略的角度看,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间采取联合(结盟)的形式,在投资、科研、生产和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密切的合作,以对付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一种长远性战略。从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角度来说,利用战略联盟可以分散快速成长带来的种种风险,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稳定合作机制。农业科技企业与政府应该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关系。示范区政府也要努力转变工作思路,为入区企业提供科学规划、营造环境、促进合作、保护合理竞争。4.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产学研结合的稳定合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与经济相分离。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落后;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每年取得约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为生产力的只有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5%~85%的水平。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实行产学研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农业科技企业从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获得了所需的农业技术;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则可以从农业科技企业获得农业科研所需的资金,从而,使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农业科技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农业技术咨询与服务农业科技企业根据产品生产或服务的发展需要,对涉及的有关农业技术问题向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咨询,获得解决问题的信息或知识。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有偿的测试、加工、咨询服务。②农业技术转让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研究开发,获得较为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实验室获得的样品、样机或生产诀窍)等,通过农业技术市场转让给需求方。由需求方组织生产或应用于生产,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果受让方向成果拥有方支付与成果价值相当的费用后,实现知识产权的转移。③农业技术开发当农业科技企业在生产中遇到农业技术难题,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难以解决时,则由企业提出要求,以技术合同方式委托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独立进行有目标的开发,或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合作方式与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联合组成课题组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前者称为委托开发,后者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