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关键词试解_第1页
新课标关键词试解_第2页
新课标关键词试解_第3页
新课标关键词试解_第4页
新课标关键词试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组关键词试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福鼎教师进修学校黄金星1、综合性、实践性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性质任务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从另一个侧面观察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与哲学、历史等文科课程不同语文国语国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不是理论性、知识性的课程学科2011年版课标还加上一句,“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明确了实践的主要途径、过程和量,即“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和“大量的”。但是,如果只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还不足以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诸如数学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科学课程等区别开来,因为极少有“单一性”的、“纯理性”的课程。因此,这三个关键词最核心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为其他课程的核心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样定性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诸如把思想性强的课文上成品德课、把科普性强的课文(如说明文、科学小品文)上成科学课、把剧本或文学性强的课文上成表演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语文素养无关.

(2011年版课标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等等。其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它“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2011年版课标明确语文课程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核心目标。在2011年版课标中,凡“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运用”“语文综合运用”)出现15次之多,超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一词出现13次),成为最热词。实验稿:“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新版:“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什么2011年版课标把“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删去?这一表述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变化?1.“运用”涵盖“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运用”指“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理解”就是“懂;了解”。那么,语言文字运用,就是根据语言文字的特性加以利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特性加以利用,就基本能够“懂”或“了解”语言文字的特性了。当然,由于我们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即我们的母语,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刻不用,因此,也有不一定理解就能运用的情况,再加上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有时他没有学过或不理解的书面词汇也能在口语交流中运用。如,没有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三岁小女孩,却能运用“马上”一词交际。一天中午,午饭已经煮好,邻家小女孩却要出去玩。她妈妈叫道:“娜娜,饭都煮了,还去哪?”她立刻回答:“我马上回来。”此其一。其二,从布鲁姆认知心理学对能力层次分类看,“理解”能力较“运用”能力低一个层次,“运用”以“理解”为基础,要“运用”必先“理解”、能“运用”必已“理解”。2.“理解”本身也是运用语言文字。如,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孩子,人最宝贵的不是粉红裙子和芭比娃娃》,不理解“民主”的意思。请看师生之间的对话:师:请找出“民主”一词所在的语句。生:如果老师不管小朋友是不是高兴,那就是一个不民主的老师,心里没有小朋友的老师,也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师:那么,怎样的老师是民主的老师呢?生:老师要管小朋友是不是高兴。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比如,我周末不高兴去上“奥数班”,妈妈就不逼我去。我妈妈是民主的,如果逼我去,就是不民主的。师:很好!这段对话,既是引导四年级学生理解“民主”的意思,也是运用“民主”一词进行交际。换言之,在具体语境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够运用,就理解了。3.力促阅读教学“华丽转身”。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效益之所以被指责,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在“内容分析”上打转转,或“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得意忘言(其实,“意”也没好好“得”或不是学生自己所得),阅读教学窄化为课文教学甚至于“内容分析”。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以课文(或阅读材料)为例子教学生会阅读、进而爱阅读、终身阅读。什么是“阅读”?2011年版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承载信息,表达对人生、对世界、对自然的观点和内心审美体验的,内容与形式并驾驱、得意得言两不误、工具人文相统一。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①按空间位置结构介绍的句式;②“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③动词的准确使用;④对比手法;⑤点面结合的手法;⑥“三段论”的构段方式;⑦抓住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⑧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事;……

2、语文素养与养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经典范例—诵读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养—养成

1.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语文素养应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属于人的一种“修养”,包含人的几个方面的“智能”.。这种“修养”和“智能”靠外在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靠人自身的长期主动积极的学习、实践、探究,才能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中还有许多默会的知识,即所谓“行动中的知识”,如:理解力,领悟力等,有人甚至说:“从根本上讲,语言符号的使用(包括赋义和理解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默会行动。”默会的知识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也只能靠人自身的长期的修习而形成。语文素养又是充分个性化的,如情感体验、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这些都难以具有绝对的尺度,更难以统一“灌输”与“训练”,也只能依靠人自身长期的修习和追求。二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要求立竿见影。这是语文素养内涵的丰富性和汉语文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不仅仅是指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那些方方面面,即使是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也不能指望向学生传授了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就能很快地提高阅读与表达的能力,还是要靠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表达中学会表达,不能急功近利。三是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因此,必须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不能把不可分割的互相交融的语文素养内涵,人为地分成多少知识点、能力点,甚至情感点。可以把它组合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学习模块,模块内部是三维融合的,模块之间有所侧重而又相互联系,不同学习阶段的模块又具有螺旋式上升的关系。正如“传授”之于“知识”、“训练”之于“技能”一样,“养成”之于“素养”具有内在的深刻的联系。因而,“语文素养的养成”成为新的语文教育模式。语文课程旧课程新课程课程功能知识本位以人为本课程性质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标指向知识与技能语文素养课程实施传授与训练实践与养成社会改革历史发展在历史发展与社会改革的宏观背景中认识语文新课程的地位与价值

语文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选择。

语文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进行,是整个社会改革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改革的核心思想。

3、识字量、字表、写字

2011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实验稿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将3500字分为两段:2500字为常用字,1000字为次常用字。这2500与1000字的区分,是采用“儿童文学语料库”(该语料库收建国以来适合义务教育第1-2学段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共570万字符)的字频进一步协调产生的。

调整字量的意义两个字表的价值目标明确多认少写讲究科学减轻负担先认先写打好基础便于考核加强写字教学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基本功习惯质量时间保障天天坚持提笔就是练字时当下,学生(包括成人)的汉字书写了草、错别字多,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有五:一是没时间。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试问,完成这个任务,师生在课堂上花了多少时间、尤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字,花了多少时间?不多!回家抄写生字是常态!二是没兴趣。由于抄写生字变成被动的枯燥的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对汉字的文化和美感毫不知觉,兴趣索然。三是缺乏科学指导。汉字本是表意文字,其音形义有着内在联系和特定规律,然而由于教师本身对汉字科学知识的掌握有限,识字写字指导难以到位,如,五年级的学生把“鸟栖虫居”的“栖”字右边写成“酉”,老师只会强调“要认真,不要多写一横”,连“栖”(另一读音为xi)是形声字,右边“西”表示读音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老祖宗造“西”和“酉”的理据,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栖”的右边一定是“西”而不能是“酉”了;其次,学生在写字练习时,老师基本不在场,谈不上及时地针对性地指导。四是负担重。从“会写”的量来说,12个学期会写2500个字,平均一个学期会写200个左右、一周写10个左右、一天写2个左右,负担并不重,但是,每个生字要抄写十遍八遍甚至更多,再加上每天的其他作业(中国孩子的家庭作业绝大多数是笔头的抄抄写写、写写抄抄),负担就不得了了。时间少作业多,要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写美观,可能吗?学生的字不了草才怪呢!五是用场少。电脑化时代,用笔头写字除了在学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有什么用场呢?走上社会还有几个人用笔写字作文谋生?几乎没有!既然没有用,又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折腾——如果写字单单只是为了写字、为了完成作业的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011年版课标可谓开出了一剂“猛药”、编创一套“组合拳”。一言以蔽之,确立汉字教育的独立地位。具体言之,一是转变汉字教育观念,确立汉字教育独立地位。识字写字不仅是阅读、作文的基础,也是做现代中国公民的基础;不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面对经济全球化、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汉语言文字运用带来挑战的当今世界,汉字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写字教学,力挽颓势。(1)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浓厚的识字写字兴趣、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对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提出明确的质量目标。(2)适当减负。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下调至1600个左右,会写字下调至800个左右;第二学段要求会写字下调至1600个左右。(3)科学指导。从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体现科学识字,提高识字效益:①明确“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②“会认”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意、会写、会用;③附上二个字表,一是300字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3500字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基本字表’中的300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4)强化练字。一是给足时间、一是强化指导。明确“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5)加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在“评价建议”中对各学段提出具体要求,便于操作,如,“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2011年版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重新定位和重要举措,将对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给足时间。时间是前提条件,没有时间保证,哪来质量。仅就写字练习而言,课标明确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一是“教师指导”,二者互为前提,若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教师指导就会落空;若有时间而缺乏教师指导,质量就难以保证,只有时间和指导互相配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10分钟”和“教师指导”都是刚性要求、也是保底要求,是“每天的语文课”必须完成的任务,具体说,就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也是习作(写话)教学的任务(如,2011年版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都必须在课内完成。有老师问,到高年级没有那么多“会写”的生字可练怎么办?第一,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会写”的生字的确越来越少,但是要求越来越高,如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第二,“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练习,并不局限于书写“会写”的生字,“好词佳句”的积累、练笔作业、作文书写等都要当做练字的过程;第三,实践出真知。具体实践还需要一线教师的专业勇气和智慧,但不管怎样,引导学生爱写、写对、写好、写快,功德无量、不能动摇。2.科学指导。依据汉字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指导,提高效益。汉字是表意文字,绝大多数汉字音形义联系紧密并有规律,掌握了,不仅能够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益,还能获得文化陶冶和审美享受;其次,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由爱写、写对、写好到写快。如,从第一学段着重培育识字写字的兴趣、运用科学的识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把字写规范;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手的运动技能的成熟,第二、第三、第四学段,逐步要求写得好、写得快,达到“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第三学段)和“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第四学段)的目标。3.着眼未来。让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写一手规范的漂亮的汉字,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善莫大焉。就眼前利益看,写一手好字,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够为学生进入高校提供方便。2011年12月29日《北京晨报》报道,日前人大、北理工、北邮等多所重点高校的2012年自主招生明确规定,考生须手写个人申请材料,从考生写字等细节“看出学生的态度”、“看出部分素质”。报道还透露“有关中学教育专家表示,在书写能力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能写手好字的学生在高考中更有优势,如高考作文印象分拿得更高,自主招生更能凸显个人特点。”今天写手好字对高校招生选拔有利,明天写手好字对社会招工用人也可能有利,这样的大好事,我们怎能不好好做?这不正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吗?《如何落实写字的“10分钟”》作者:施燕红《小学语文教师》2012.0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写字课堂》作者:许发金《小学语文教学》2012.03

4、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我们只有作文,还有背书,没有作业。我看我曾孙女儿那么多的练习,其实没有用的,学语文就是多读多写。——施蛰存:《语文教育一定要改》课外阅读的指导、管理、考核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非连续文本阅读问题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3学段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第四学段倡导“自然的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5、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体验,独到的见解个性创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实验稿)“习作要有一定速度。”(新版)23班潘水秀小学生习作指导是否有必要规定字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讲述小学生中、高学段的习作目标和内容时,均未对习作的字数提出具体的要求。从所陈述的语句来看,引导学生乐于表达、提高习作自信心是教师进行习作指导的首要任务,但在我们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每个语文老师都会在指导习作时对学生提出需达到的写作字数,如教三年级的老师可能会在第二学期要求学生的习作达到250字左右(四到六年级会逐级增加字数)。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一定内容的习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会因无话可讲而勉强凑字数,造成习作内容空洞、乏味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在每一次凑字数的过程中对习作产生了越来越强的畏惧心理,从而进入恶性的循环。这些后果,相信凡是教过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都领教过,但又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规定一定的字数,学生习作就会出现内容过于简短、表达不具体的现象,在考试时,达不到一定字数的习作是得不到高分的。那么,小学生习作指导是否有必要规定字数呢?

回应:字数并不是评价习作优劣的主要标准潘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带有普遍性,因为2011年版《课标》在每一学段的习作目标和内容中,都没有提及字数要求,只在第三学段中提出:“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这会使广大教师会对各年段作文的字数要求产生模糊,导致对习作要求的把握不准。但是,我非常赞同潘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即“在我们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每个语文老师都会在指导习作时对学生提出需达到的写作字数,如教三年级的老师可能会在第二学期要求学生的习作达到250字左右(四到六年级会逐级增加字数)”。另外,小学各学段的教学都应该注意瞻前顾后,于是,我们可以在《课标》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和内容中发现“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一句。也就是说,初中毕业生的普遍写作水平在字数方面应该达到500字的要求。那么,按照年段递减,要求逐步降低的道理,小学毕业生的普遍写作水平在字数方面可以有“300~400”的要求。我认为在发达地区或作文水平发展发展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少于400字的要求,而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学校相应的可以提出不少于300字的要求。

当然,字数并不是评价一篇习作是否合格或优秀的主要标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摒弃凑字数的习作方式,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和指导。因此,我们特别需要把握好每一个学段的习作要求:《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在第二学段“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学段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我们要以每一段学段的目标为主要教学任务,努力使处于每一学段的每一位学生达到《课标》所提的要求,最终形成较好的“习作意识”,具备良好的习作能力。6、口头语言-文明交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7、综合性学习-积极提倡价值: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特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要点: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8、随文学习、指导点拨、实际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