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8讲-考点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8讲-考点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8讲-考点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8讲-考点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8讲-考点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1)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比较大。(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2)交通运输线路①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③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1.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如鞍部和河谷。2.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的问题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①山地修建铁路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新疆段)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2018·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情境来源本题中河流是渭河,南侧山地是华山,属于秦岭山脉。以渭河平原南侧的主要交通线分布为情境材料,来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知识载体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能力与素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考查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解题过程据图示信息,主要交通线位于北部的河流和南部的山地之间,并且基本上沿500m等高线分布。根据河流与山地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将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描述为沿山麓分布,或河流与山地间的过渡地带。交通线如此选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从河流而言,可避洪水;二是从山地而言,少受地质灾害威胁。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2020·江西鹰潭一中月考)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区域的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沿江不占江、沿山少开山”的工程设计原则。据此完成1~3题。1.该区域交通线路主要沿()A.平原分布 B.河谷分布C.山脊分布 D.鞍部分布2.该高速公路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①降低工程造价②降低航道干扰③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④减轻冰冻灾害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与该高速公路相比,图中普通公路()A.交通安全隐患大 B.线路里程更短C.居民使用频率低 D.建成年代更晚答案1.B2.B3.A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的道路主要沿河谷地区分布,河谷地区地势平缓,工程量小,遵循了“沿江不占江、沿山少开山”的工程设计原则,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高速公路建在溪流中,和建在陆地上相比较,减少了开山毁林,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正确;该高速公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投资大,①错误;该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溪流的边缘处,对航道的干扰很小,②正确;浙江位于亚热带地区,冰冻灾害较少,④错误。选B。第3题,图中普通公路分布在山坡处,需开山,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正确;高速公路建设在河流中,受山脉地势走向影响较小,线路里程更短,B错;对当地居民来讲,使用普通公路的频率更高,C错;高速公路建成年代较晚,D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时期,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先用火烧石,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在山上破石开路。下图为“褒斜古道部分线路图”。据此完成4~5题。4.甲地古道最可能经过的是()A.山顶B.鞍部C.山脊D.陡崖5.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A.溶蚀作用 B.侵蚀作用C.风力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4.B5.D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甲地两侧河流属不同水系,则甲地附近为分水岭;甲地古道直接通过,无栈道,则甲地不是陡崖,D错。古道线路穿越分水岭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方,故最可能是鞍部,排除山顶、山脊,A、C错,选B。第5题,“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烧石,待石头温度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岩石经过热胀冷缩的变化,导致开裂。这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遭受破坏而产生裂隙、形成松散物质的作用为风化作用,D对。考点精练(2020·江西省红色七校模拟)读“我国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1.图中铁路的主要分布特点是()A.沿山脊分布 B.沿河谷分布C.沿等高线分布 D.沿纬线分布2.图中东段铁路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其主要目的最可能是()A.裁弯取直,提高车速B.经过河流少,减少投资C.靠近河流,可水陆联运D.减小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3.从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推测,该地易发生()A.洪水B.地震C.干旱D.风暴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和河流基本重合,河流只可能发育在谷地而不可能发育在山脊,A错、B正确;铁路穿越了等高线,因此也不会是沿等高线分布,C错;纬度一般不影响铁路线的走向,D错。第2题,读图可知,东段铁路的南线经过的居民点多,过境铁路会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选D。第3题,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据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可知,其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且地势较高的地方,说明该地易发生洪水灾害。选A。下图为“‘之’字形公路图”。据此完成4~5题。4.该段公路建成“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工程难度 B.节省建设投资C.缩短工程周期 D.保障行车安全5.图示公路没有桥梁、隧道相连,主要是因为该公路()A.所经地区地质地形状况较复杂B.等级较低,主要连接乡村聚落C.沿线生态环境脆弱D.承载的客货运量大答案4.D5.B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段公路为盘山公路,公路呈“之”字形弯曲,可降低公路坡度,保障行车安全,D正确;降低工程难度不是主要目的,该段公路需要翻越山地,呈“之”字形增加了线路长度,并不会缩短工期,也不会节省建设投资,A、B、C错。第5题,图示公路并没有遇河架桥,见山凿洞(挖隧道),主要是因为该公路连接的是分散的规模较小的乡村聚落,客货运输量小,公路等级较低,且建设桥梁和修建隧道的投资太大,B正确,D错;所经地区地质条件虽然较复杂,但这并不是公路没有修建桥梁的主要原因,A错;该段公路呈“之”字形加剧了对山地表土的破坏,可能会加大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2020·安徽屯溪一中期末)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了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面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和“廊桥景观图”。据此回答6~7题。6.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A.夏季、春季 B.冬季、春季C.夏季、秋季 D.冬季、秋季7.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留至今最可能的原因是()A.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C.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不快D.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答案6.C7.C解析第6题,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流至桥址;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C正确。第7题,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体冲击大;乙处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较平稳,冲击较小,C正确。(2020·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月考)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8~9题。8.由图可以看出,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