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三水体运动学案_第1页
全国统考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三水体运动学案_第2页
全国统考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三水体运动学案_第3页
全国统考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三水体运动学案_第4页
全国统考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三水体运动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水体运动1.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在复习过程中,应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复习巩固运用水体运动的规律学问。考向1水循环[模拟诊断]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挡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更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 B.15-20千米C.20-25千米 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上升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1.B2.C【解析】1.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更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更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推断即可。2.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挡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削减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变更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削减以致面临灭亡。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变更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削减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整实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汲取、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峻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变更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复原,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更,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剧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复原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假如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复原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更是A.甲增加,乙削减,总量增加 B.甲削减,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削减,总量削减 D.甲削减,乙增加,总量削减【答案】3.B4.C5.D【解析】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少,下渗削减,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故A错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少,下渗削减,坡面径流加大,汇流速度加快,河流径流量受降水的影响加大,所以年内波动剧烈,故B正确。森林植被遭破坏不会导致降水变率变大,故C错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会导致河道淤积增多,河床上升,但是结果是不管汛期还是枯水期,水位都比以前上升,不会干脆导致年内径流波动剧烈。故D错误。故选B。4.森林植被复原,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故①错误。森林植被复原,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变小,故②错误。森林植被复原,蒸发(腾)量确定是增加的,故③正确。森林植被复原,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从而导致地下径流增加,故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5.森林植被复原后,涵养水源的实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削减,地下径流增多,故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总量削减。由于岩层向乙河倾斜,降水渗入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聚到乙河,所以乙河径流量会增加,而甲河径流量会削减。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考向2河流水文特征[模拟诊断]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更,土地覆被也随之变更,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削减,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削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更的首要缘由是A.气温上升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削减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溶化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削减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答案】6.A7.D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更,土地覆被也随之变更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更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削减,说明积雪溶化增多,故首要缘由是气温上升,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凹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凹地积水增多,降水削减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上升会导致冻土溶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缘由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8.由前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溶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凹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削减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溶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1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11.假如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养分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9.C10.A11.B【解析】9.留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更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样,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10.此题须要区分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亲密,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亲密。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实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11.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削减,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养分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考向3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模拟诊断]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13.图1中四海疆,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2.C13.C【解析】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推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12.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13.①处红海,不是闻名渔场。②处旁边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养分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闻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一般状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养分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疆,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旁边海疆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15.导致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养分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16.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A.总数量削减,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削减,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14.D15.C16.A【解析】14.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15.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16.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养分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削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削减,泥沙输送削减,近岸水体透亮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名师点睛]4个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1)从时间角度分析。主要是变更水资源的季节安排和年际变更,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角度分析。主要是变更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爱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快速向河道汇合,河流径流变更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难。(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假如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干脆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解题模版]解答“河流特征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名师点睛]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量大或小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确定;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水位(汛期)水位高或低,水位变更大或小(汛期长或短)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更由降水特点确定;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更由气温变更确定含沙量大或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结冰期eq\a\vs4\al(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发生凌汛必需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流量和水位变更含沙量变更破坏植被地表径流增加,汛期提前,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削减,汛期推迟,水位升降缓慢削减修建水库调整径流,下游水位变更平稳水库下游含沙量削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调整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硬化路面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削减,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地表径流量削减,下渗量增加,水位变更平缓[名师点睛]洋流相关问题的分析技巧1.推断洋流流向的方法(1)洋流成因法:依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断。(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3)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2.推断洋流性质的方法(1)等温线推断法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寒流。(2)纬度推断法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3)依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推断①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②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3.洋流的应用技巧(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3)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4)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雨污分流影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降水 B.蒸发 C.径流 D.大气输送2.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①变更河网,拓展城市空间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③增加蓄渗,削减城市内涝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C2.B【解析】试题考查水循环。1.从图中看,雨水通过雨水管下渗,可增加蓄渗;污染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利用,可知雨污分流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C正确。2.雨污分流使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可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②正确。雨水下渗可增加蓄渗,削减城市内涝,③正确。②③正确,选B。从图中看不出对河网的变更,①错。从图中看不出可节约土地,④错。2024年7月长江汛情严峻,武汉市防汛压力受多方面影响,呈现江汛、湖涝、城市渍水等特点。下图是武汉和长江瞬时水位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武汉“湖涝”严峻,其上涨的湖水主要来源包括①地表径流②大气降水③地下水④长江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为缓解武汉城市渍水,应实行的应急措施是A.水泵抽水入江 B.开闸放水入江 C.屋顶绿地涵水 D.复原城市湿地【答案】3.A4.A【解析】3.由于湖泊低于周边地势,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可以干脆注入湖泊:雨季时,大气降水多,干脆提高湖泊水位;长江水位高,可通过地下透水砂岩渗入湖中;出于堤坝闸门的作用,长江水无法通过地表注入武汉城区的湖泊,①②③正确。故选A。4.由于长沙水位同于城市内的水位从而导致城市渍水,此时通过下水道难以把水排出,应急措施用水泵抽水入江,减轻城市内涝渍水。A正确。此时不能开闸开水,因长江水位高于城市内水位,B错误。CD对于渍水在短时间内无作用。故选A。2024年M月,由于瓦尔河流域雨季迟迟未到,遭受严峻干旱,瓦尔河水量持续下降。图1是“南非简图”,图2是“瓦尔河水库M月水位与该月多年平物水位比值变更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此次南非遭受严峻干旱的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1月6.造成此次严峻干旱的缘由可能是①副热带高压强盛②受寒流影响③气温高,蒸发旺盛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年以来瓦尔河水库M月水位持续变更,最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水资源总量同比下降 B.农业种植面积紧缩C.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 D.促进节水技术革新【答案】5.D6.A7.C【解析】5.南非瓦尔河流域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6-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限制,形成干季,夏季(10-次年2月)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形成湿季,依据材料M月雨季迟迟未到,表明该月份应在湿季的起先的月份,四个选项中4月、7月为干季,1月、11月为湿季,1月接近湿季的结束,所以该题选D。6.依据材料M月雨季到来的晚,则干季持续时间长,干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即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强,影响时间长,导致来自海洋东南信风无法进入,故①正确;瓦尔河流域居于内陆地区,受洋流影响微小,故②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且干季降水稀有,蒸发量大,加剧干旱程度,故③正确;南非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对水资源需求量小,④错误,所以该题选A。7.读图2024年以来瓦尔河水库M月水位持续下降,奥兰治河流域其余地区的水量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其他月份的降水材料也不全,所以其水资源总量变更无法推断,故A错误;依据材料瓦尔河水库M月水位降低,无法推断总水量的变更,故农业种植面积的变更无法确定,故B错误;瓦尔河水库水位下降,部分区域,下渗削减,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C正确;依据瓦尔河水库M月水位下降,无法推断整个流域水资源状况,所以无法推断对节水技术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鳗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鳗鱼。日本的探讨人员发觉每年秋末鳗鲡们纷纷离开江河游向大海,来年春天,小鳗鲡从海洋回到江河。下图为日本鳗的洄游路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显示日本鳗A.逆着洋流从海洋洄游到江河 B.产卵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产卵地主要分布在热带海疆 D.产卵地分布在东北太平洋9.当成年鳗鲡游向产卵地时,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B.日本全国各地均为昼短夜长C.澳大利亚农夫起先种植小麦 D.我国东部沿海台风影响渐强【答案】8.C9.B【解析】8.图中显示日本鳗顺着洋流(日本暖流)从海洋洄游到江河,A错误。读图可知,产卵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旁边,B错误。读图可知,产卵地主要分布在热带海疆,C正确。读图可知,产卵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D错误。故选C。9.据材料可知,当成年鳗鲡游向产卵地时为北半球的秋末,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渐渐向近日点靠近,地球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日本全国各地均为昼短夜长,B正确。北半球的秋末即为南半球的春末,澳大利亚种植的是冬小麦,秋季起先种植,C错误。北半球的秋末我国东部沿海台风影响渐弱,D错误。故选B。罗安达(如下图)音译为“低洼之地”,1576年葡萄牙人在此设城开拓外贸口岸,1975安哥拉独立后,成为首都。这里年均降而量约500mm,气候温柔,素有"热带春城"的美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罗安达形成城市的突出区位优势是A.政治中心 B.铁路枢纽C.气候宜人 D.自然良港11.罗安达常年气候温柔。素有"热带春城"之称的主要缘由是A.所处海拔较高 B.受沿岸寒流影响C.全年多云雨天气 D.信风助于散热12.罗安达所处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答案】10.D11.B12.C【解析】10.由题可知,该地地处大西洋沿岸,为自然港湾,1576年葡萄牙人在此设城开拓外贸口岸,所以罗安达形成城市的突出区位优势是自然良港,D正确。1975年才成为安哥拉首都,A错误。城市形成时无铁路途修建,B错误。气候宜人不是形成港口城市的突出区位优势,C错误。故选D。11.罗安达接近海洋为“低洼之地”,所处海拔较低,A错误。该地位于非洲南部大西洋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虽地处热带但气候较为温柔,B正确。年降水量约500mm,全年云雨天气较少,C错误。该地盛行东南信风,来源于内陆,从高原下沉,产生增温,不利于散热,D错误。故选B。12.罗安达地处南回来线以北,有太阳直射现象,为热带地区,但该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量在500mm左右。地处8°S--10°S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限制,降水季节变更明显,降水量比热带雨林气候少,比热带沙漠气候多,所以所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故选C。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为巴伦支海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A.北大西洋暖流 B.日本暖流C.北太平洋暖流 D.巴西暖流14.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北部海疆因纬度高比较多外,还集中在东南部,主要缘由是东南部海疆A.海水盐度低 B.受暖流影响小C.洋流流速慢 D.气候大陆性强【答案】13.A14.B【解析】13.巴伦支海位于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依据经纬度位置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北冰洋的通道,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A正确。北太平洋暖流和日本暖流不影响大西洋,B、C错误。巴西暖流位于南半球不影响该地,D错误。故选A。14.巴伦支海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水温过低。东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较弱,且洋流携带的海冰受到其东南部岛屿的阻挡,海冰汇合,B正确。故选B。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大大变更了自然水循环,形成了“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贸易水循环”共存的三元水循环模式。水资源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3%的新疆,却产出中国10%以上的商用棉、90%的工业用西红柿、60%的甜菜,蕴含在全区农产品中的虚拟水(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须要的水资源数量)总量高达650亿m³以上,但实际供本区消费的农产品虚拟水仅约310亿m³,其余则通过农产品贸易被大量输出疆外,形成了一条隐形的“西水东运”大动脉。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5.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资源数量 B.土地资源数量 C.人口数量 D.市场需求16.针对“西水东运”带来的生态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A.实施跨流域调水B.调整农业结构C.输入高耗水农产品队D.提高农产品价格【答案】15.D16.B【解析】15.由材料可知,新疆水资源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生产出这个10%商用棉、90%的工业西红柿,60%的甜菜,虚拟水总量高达650亿m³以上,但实际供本区消费的农产品虚拟水仅约310亿m³,其余则通过农产品贸易被大量输出疆外,说明新疆贸易水循环大部分是通过农产品输往全国各地,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D对。新疆水资源贫乏,人口数量较少,不是贸易水循环的影响因素,AC错。土地资源数量与贸易水循环无关,B错。故选D。16.新疆水资源短缺,西水东运会导致新疆水资源短缺,从而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针对土地荒漠化加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培育良种等进行缓解,B对。输入高耗水农产品会加剧水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