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3单元第29讲从“师夷长技”“托古改制”到“走向共和”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3单元第29讲从“师夷长技”“托古改制”到“走向共和”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3单元第29讲从“师夷长技”“托古改制”到“走向共和”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3单元第29讲从“师夷长技”“托古改制”到“走向共和”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3单元第29讲从“师夷长技”“托古改制”到“走向共和”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3单元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不断探究独立、富强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不断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线索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学造器物。鸦片斗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起先“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见;19世纪60-90年头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2)仿行制度。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见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3)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线索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29讲从“师夷长技”“托古改制”到“走向共和”一、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斗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2.目的:了解西方,抵挡外来侵略。3.概况(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2)魏源: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见。4.影响(1)探讨与介绍世界在学问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为抵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二)体用之争1.背景:其次次鸦片斗争之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在解决内忧外患的争辩中出现了“体用之争”。2.表现(1)洋务派的主见: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见,采纳西方的好用科技,实现“自强”“求富”。(2)顽固派的主见: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主见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评价: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晚清冯桂芬主见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请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冯桂芬的想法反映了什么。提示:反映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朝开明学问分子的观念起先出现革新,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思想。(三)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斗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2.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3.思想主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见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学问。4.评价:对当时学问分子把思想留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四)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学问的增长。2.代表人物(1)康有为:在广州设万木草堂;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2)梁启超:宣扬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定性。(3)谭嗣同:以资产阶级自由、同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同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4)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影响:它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见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留意创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2)不同点:洋务派主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见实行君主立宪制,激励发展民族工商业。(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二、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三民主义1.背景:面对鸦片斗争之后亡国灭种的危局,很多志士仁人提出的各种变法救国主见均告失败。2.思想渊源(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2)中国传统“大同”思想。(3)信奉进化论与观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3.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为《民报》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4.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同等。(3)民生主义:重新安排社会财宝,实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安排土地,更不是满意农夫对土地全部权的要求。5.意义(1)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2)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3)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反袁、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孙中山萌发了“重新革命”的念头。(2)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说明白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同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强调各民族的同等和自决。(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夫和工人的生活状况。4.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5.评价(1)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接着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2)具有显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3)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说明:新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斗争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近代开明人士向西方的学习(1)地主阶级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民族资产阶级①背景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渐渐相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内容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供应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1.评价“中体西用”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缓缓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维激活]“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思想界的巨变,为以后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供应了条件,并进一步冲击着旧的思想体制。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吸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定性。——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思维激活]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明显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3.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旺盛、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中山主见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宝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长久的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幻想。——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思维激活]孙中山通过考察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节制资本”改善工人生活,通过“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探究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史料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很重要……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复兴之路》史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史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指责“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中国近代化探究》(1)史料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很重要的缘由。从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来说明“师夷之长技”的重要性。(2)史料二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3)史料三中“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体现了“中体西用”在逻辑上的荒谬,遭到有识之士的指责。(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鸦片斗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更的缘由。(2)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分析“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①鸦片斗争后民族危机出现。②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③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得到传承;回应顽固派对洋务派学习西学的攻击。超越: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阅历;借鉴西方近代教化制度;创立近代海军。影响: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融会中西,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但这些学说,没有冲破“中体”的束缚,带有深厚的封建纲常色调。(3)现象:部分开明学问分子相识到洋务派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制度”的飞跃。多角度相识“中体西用”思想(1)从革命史观分析: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提出“中体西用”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和军队、教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肯定的推动作用。(3)从全球视野分析: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详细表现。(4)从文明视角分析:“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观赏又抗拒的冲突心态,但它终归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起先向“现代人”转变。(5)从唯物史观分析:假如把“中体西用”思想放在当时特定条件下看,假如没有“中体”做依托,“西用”很难获得支持,因而“中体西用”具有必要性和客观进步作用。►探究2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史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当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更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好像到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时常透露出叛逆色调。——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史料三欲兴民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史料一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2)史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思想的特点及来源。(3)史料三反映了梁启超兴民权的影响。(1)依据史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调”在其思想主见上有何详细体现?(2)依据史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康有为所主见的政治体制。(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学问,分析梁启超宣扬其政治主见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提示](1)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体现:主见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2)来源: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西方启蒙思想。体制:君主立宪制。(3)影响:宣扬了维新变法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启蒙;激发了国人爱国热忱;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扬西方资产阶级学说。②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③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峻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剧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懦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①主观缘由:康有为、梁启超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学问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亲密联系,其思想相识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②客观缘由: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气非常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影响有限。►探究3三民主义的特点及发展史料一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始终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洲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起先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学问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快速地绽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扬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史料二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史料三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抗拒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样,共同动作,相互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1)史料一中“种族革命”体现了肯定的民族狭隘性。其虽调动了人们的革命热忱,但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2)史料二反映出孙中山发展了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主见。(3)史料三反映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见及其特点。留意史料中省略号的分层作用。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人民完全来解放”说明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见。(1)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史料二中的民族主义相对于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缘由。[提示](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影响: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忱);但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同等。(2)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见,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和主要任务的相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取了簇新血液,顺当实现了改组。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不同点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增加了反帝、主见民族同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影响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辛亥革命起到推动作用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国民革命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相同点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内容民族主义都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同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见平均地权作用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运用唯物史观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材料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材料中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白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其次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白洋务运动失败的缘由。据以上分析结合所学学问回答本题。[答案]现象:部分开明学问分子相识到洋务派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制度”的飞跃。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角度来看待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2)政治领域: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心机构,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关。它的设立,肯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3)思想领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被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是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顽固势力的剧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剧烈的时代印记。[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近代新思潮的萌发(2024·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6)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殊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平安。魏源的构想()A.尚未突破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B.强调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C.反映了洋务派专业人才的匮乏D.着眼于反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尝试解题]________D[依据题干“舟舰缮矣,必练水师”“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平安”等信息可知,魏源已经具有初步的海权意识,着眼于反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魏源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而是体现其具有务实的海权意识,A项解除;魏源的构想是强调反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捍卫国家的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B项解除;魏源属于鸦片斗争后地主阶级反抗派的代表,C项解除。]2.命题点:早期维新思想(2024·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5)郑观应认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郑观应在这里强调()A.向西方学习 B.摒弃夷夏观念C.世界大同 D.加强中西沟通[尝试解题]________B[郑观应认为中国和诸国同居于地球,没有必要强调夷夏之分,假如中国能摒弃夷夏观念而视自己为“万国之一”,则中国必定能更好地融入世界,B项正确;材料信息“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与向西方学习不符,解除A项;郑观应的言论体现了其理念中具备世界大同的全球意识,但是郑观应强调的是中国应当如何融入世界,解除C项;加强中西沟通的前提是中国摒弃夷夏观念,D项解除。]3.命题点:20世纪20年头孙中山的宏大转变(2024·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7)20世纪20年头,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相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需唤起民众。基于这一相识,他进行的努力是()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发动护法运动C.重新说明三民主义 D.创立黄埔军校[尝试解题]________C[依据材料“孙中山相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需唤起民众”可知,孙中山相识到民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重新说明白三民主义,主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等,主动调动民众的革命主动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唤起民众”无关,解除。]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价值取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第2题全球史观中国如何才能融入世界,世界不能缺少中国第3题还原历史20世纪20年头,孙中山屡次革命失败的教训奇妙命题孙中山相识到要使革命成功就必需关注民生,唤起民众[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维新变法(2024·全国Ⅱ卷·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找寻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知情境:本题选取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运用生活情境探究维新变法结局及教训。明立意:以英文报纸报道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光绪皇帝已经遇害”“滑稽剧”等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理思路:1898年正值维新变法时期,英国的报纸称光绪帝已“遇害”,这说明对光绪帝的怜悯;“滑稽剧”一词又说明西方人对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讽刺,他们不赞同太后的做法。综合上述分析,可找到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真题体验】1.维新派的主见(2024·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挖空心事”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订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供应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材料中严复“挖空心事”地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A项错误,D项正确;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倡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2.孙中山的革命主见(2024·全国Ⅱ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肯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变更反封建的斗争目标C[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阅历,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阅历,并没有变更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D项错误。]3.梁启超的“诗界革命”(2024·全国Ⅲ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提倡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须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C[“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斗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须要,故选C项;提倡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解除A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解除B项;在甲午斗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解除D项。]4.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内容(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提倡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C[《新学伪经考》提倡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扬变法,主要是为了削减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益阳期末)鸦片斗争后,清朝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以商制夷”“以夷制夷”“师夷制夷”“以民制夷”“以静制夷”等思想,这些思想呈现出相互交织、互为参差之势。上述各种制夷思想()A.仍保留有传统夷夏观念的色调B.表明开启民智成为当时首要任务C.因具有空想性而无法付诸实施D.反映出统治阶级政见的根本分歧A[材料表明鸦片斗争后统治阶级中的不同主见的共同点是“制夷”,这体现了还保留传统的华夷观念,故选A项;材料体现清朝统治阶级已经相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但是体现不了成为“首要”任务,解除B项;有的主见如“师夷制夷”在洋务运动中已经实施,解除C项;统治阶级在“制夷”的手段上有分歧,但没有“根本”分歧,解除D项。]2.(2024·广州质检)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学问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沟通日趋频繁A[依据材料,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有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等,结合所学学问,这属于早期的西学东渐,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故选A项;依据表格内容,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学问而非人文科学,解除B项;明末清初,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但随后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解除C项;明清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渐渐走向封闭,明朝实行海禁、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中西文化沟通日趋频繁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3.(2024·广东适应性测试)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缺憾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C.主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B[从材料“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可知,梁启超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