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⑶第三段本段重要词语:●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简能:选拔人才。●垂拱:垂衣拱手。本段重要词语:●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卑以自牧:谦卑并且自我约束。
●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并进行采用。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四、研读:寻章摘句1.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君王要怎样做才能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
要“十思”、宏“九德”。
5.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五戒: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戒奢侈: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
戒骄躁: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而下百川
戒放纵: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
戒小人: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
戒赏罚不公: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
6.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况?
因为“凡百元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8.为什么君王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不多,此人之常情。
9.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五、品读:郢匠挥斤1.全班齐读课文2.概括全文思路
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3.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4.语言特点“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六、拓读:寻旨悟理1.课文总结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3.课堂结束语“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
第二部分:自读探究教学要点学生自渎为主合作探究《答司马谏议书》;群文学习任务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读:知人识体导入新课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3.文体知识“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4.写作背景《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二、听读:感概知貌1.听课文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并粗知句义。2.读音检测怨谤(bàng)难壬人(nán)胥怨(xù)盘庚(gēng)会晤(wù)3.连读整体把握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三、细读:咬文嚼字1.小组合作探究每4个同学为一组,左边的同学探究第一、二段,右边的同学探究第三、四段,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上台展示。要求:1人朗诵,1人指出该段的重要词语,1人翻译,1人强调特别要注意的难句翻译。2.小组展示探究成果(以下仅为预设)第1自然段●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窃:我私下,谦词。●每:往往,常常。●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重:又。●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见恕:原谅我。◎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第2自然段●儒者:这里指读书人。●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征利:与民争利。●以致:因而招致。●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举:施行,推行。●辟:驳斥,抨击。●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壬:“佞”的假借字。●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译: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译: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译: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第3自然段●恤:忧虑,顾念。●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胥:相与。●特:仅仅。●度:计划。●度(duó):估计,考虑。●是:认定做得对。●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守:墨守。●知:领教。◎盘庚之迁,胥怨民也。译: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译: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故而改变他的计划。◎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译: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第4自然段●无由:没有机会。●不任:不胜。●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研读:寻章摘句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变法?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5.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6.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9.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全文要点(板书):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受命于人主议法举先王之为天下辟邪说天下—怨谤度而修之于朝廷政以兴利理财难壬人众—汹汹然王安石: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五、品读:郢匠挥斤1.全班齐读课文2.概括全文思路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3.概括文章中心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4.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值得借鉴。六、拓读:寻旨悟理1.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阻挠王安石变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马光在学术上是一位贡献很大的历史学家,他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后人把他和司马迁称为史学界“前后两司马”。2.《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学了两篇文章后,请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探讨。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示例: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犯罪与法律应对-洞察分析
- 单位消防安全月活动总结范文(10篇)
- 舞蹈编导作品分析-洞察分析
- 营养咨询国际化趋势-洞察分析
- 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研究-洞察分析
- 土木香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融合技术-洞察分析
- 文化元素在目的地形象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保安员培训资料》课件
- 创建文明校园院长讲话稿(13篇)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确定性》说课稿
- 调整心态迎接期末考试主题班会
-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100道附参考答案
- 拍卖公司投标书范文精简处理
- 2023天地伟业安防产品技术参数和检测报告
- 6S检查表(工厂用)
-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 炎德英才大联考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 小数加减乘除简便运算100题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