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3:《鱼我所欲也》(解析版)【1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10.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2.【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B9.C10.A11.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②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12.①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②参考示例:邓世昌誓死保家卫国,李大钊为信仰慷慨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邓稼先为科研事业奉献终生。(符合要求即可,只举出一例不得分)【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舍:①舍弃;②通“释”,解除,消除;B.患:均为“灾祸,祸患”;C.使:①假使,如果;②派遣;D.得:①感激;②大概,“得无”固定搭配,表推测;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B.与:均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C.为:①介词,为了;②介词,替,给;D.以:均为介词,用;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句子为判断句。句意:鱼是我所想要的。A.句式为倒装句。句意:这样之后,就知道常在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在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B.句式为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C.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D.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非独”,不只,不仅;“是”,这;“勿丧”,不丧失;“耳”,罢了。②“去”,舍弃,背离;“恶”,咱们。【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乙】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可以看出两文都在强调“义”“仁”,故两文的观点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示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国,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文天祥不惧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2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宰相李峤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助词,的;B.表承接/表并列;C.相当于“于之”/哪里;D.在/对于;故选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B.“未果,寻病终”中的“寻”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少时”“俄而”“已而”“俄顷”等。C.“而立”“不惑”“古稀”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50岁”。D.“一食或尽粟一石”“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加点的“石”“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C.“古稀”指的“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的才是“50岁”;故选C。【4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汉平原君①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②。辟阳侯欲知③建,建不肯见,其气节可谓卓卓④者矣。及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裞⑤,受之不辞。建既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节选自《朱建论》,有删改)【注】①平原君:西汉人,汉高祖刘邦时赐朱建为平原君。②取容:取悦,讨人欢心。③知:结交。④卓卓:崇高。⑤裞(shuì):旧时赠给死者的衣被。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是亦不可以已乎(3)辟阳侯欲知建(4)宜何如哉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1)万钟于我何加焉!(2)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13.乙文中的朱建未能最终保有气节的原因是“①________”。由此启示我们:当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始终坚守孟子的观点“②________”。(均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答案】11.同“德”,感激;②停止;③想要;④应当。12.①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②因为区区百金的缘故,丧失了名节。13.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舍生而取义者也【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句意是: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2)“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句意是: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已:停止。(3)“辟阳侯欲知建”的句意是:辟阳侯想结交朱建。欲:想要。(4)“宜何如哉”的句意是:应当采取何种姿态呢?。宜:应该。【12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万钟(优厚的俸禄)、于(对)、何加(什么好处)”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以(用)、故(缘故)、失(丧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乙文中的“及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税,受之不辞”可知,朱建的母亲去世,朱建在办丧事的时候穷得甚至不能凑齐治丧用具。辟阳候便趁机送上价值百金的衣被,朱建没有推辞就收下了。所以,朱建未能最终保有气节的原因是“受人恩惠”,因此在辟阳候获罪的时候,就不得不设法为他开脱。这与甲文中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意思一致。由此启示我们:当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始终坚守孟子的观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据此可填写作答。【点睛】参考译文:(乙)西汉的平原君朱建,历史上称赞他廉洁刚直,行为不随波逐流,不讨好别人。辟阳侯想结交朱建,可是朱建不肯见他,那时朱建的气节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后来朱建的母亲去世,朱建在办丧事的时候穷得甚至不能凑齐治丧用具。辟阳候便趁机送上价值百金的衣被,朱建没有推辞就收下了。大凡受人恩惠,就一定要有回报;接受了不义的恩惠,其回报也一定会出于不义。为小人干坏事,不弄到招致杀身之祸的地步就不会终止。朱建既然接受了贿赂,所以在辟阳候获罪的时候,就不得不设法为他开脱。既然沦为辟阳侯一伙,听到文帝追查此案,朱建也就不得不自杀了。可惜啊!因为区区百金的缘故,丧失了名节,最后遭到杀身大祸。我们作为读书人、堂堂君子,在对待获取和给予之间,应当采取何种姿态呢?【5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乙】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忧虑,担心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D.被执至南门执:押解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汝当以同姓为吾后B.所欲有甚于生者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舍生而取义者也遂为诸将所拥而行D.蹴尔而与之诸将果争前抱持之17.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答案】15.A16.D17.B18.(1)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解析】【15题详解】A.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故选A。【16题详解】A.介词,为了/动词,作为;B.介词,引出比较的对象,比/介词,在;C.表顺承,可不译/表修饰,可不译;D.均为代词,都译为“他”;故选D。【17题详解】B.根据【乙】文第二段结尾处“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可知,到最后未寻得史可法的尸骨,于是拿史可法衣冠代替尸骨埋葬在梅花岭上;“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表述有误;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2)然:但是;仓皇:匆忙慌乱;为:替。【点睛】【乙】参考译文: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骤、太守任民育和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6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世说新语》(节选)回答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其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3.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故患有所不辟也()(2)贼既至()14.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16.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17.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在今天,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呢?【答案】13.①同“避”,躲避②已经14.(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15.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16.【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17.(1)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向元军投降;苏武被扣于匈奴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史可法宁死不向清军投降,甘愿处死;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为变法流血牺牲……(写出一个即可)(2)示例:在危难关头,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作为国人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异:在和平时期,每个人都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句意是: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2)“贼既至”的句意是:贼人已经来到。既:已经。【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非独(不仅)、是心(这种心)、皆(全,都)、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遂(于是,就)、还(回)、获全(获得保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5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的意思是:(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远来相视”省略了主语“荀巨伯”,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16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作答。【乙】文叙写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文章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体现荀巨伯是个“贤者”。荀巨伯的行为也符合【甲】文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说的“贤者”的标准。【17题详解】开放性试题。(1)从积累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仁人志士的“舍生取义”的事迹概括作答。如:文天祥被无军俘虏后,宁死不屈,拒绝降元;闻一多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等,答案是多元的。(2)“舍生取义”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到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能从维护正义而不怕牺牲有角度来谈理解即可。答案为唯一。【点睛】参考译文:【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7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舍生而取义者万事皆贵于义也B.故不为苟得也何故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贵义于其身也D.人皆有之断子之手足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C.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11.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答案】8.C9.C10.A11.①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做呢?
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义:名词,道义/名词,正义;B.故:连词,所以/名词,缘故;C.是:代词,这/代词,这;D.之:代词,这种(本性)/助词,的;故选C。
【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鱼”“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一,分为主谓两部分;“熊掌”“亦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二,分为主谓两部分;“二者不可得兼”是假设,“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结论。据此可断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A.甲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进行正反论述。因此本项中“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如使:假如,假使;甚:超过;则:那么;辟:同“避”,躲避;为:做;(2)则:就;若:如;身:生命。【点睛】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82022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段阅读(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得兼风雨兼程统筹兼顾B.不为苟得一丝不苟苟全性命C.人之所恶深恶痛疾褒善贬恶D.可以辟患不以物喜严阵以待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2.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答案】B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12.准则:舍生取义。
理解: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在新的时代也要见义勇为,勇于坚持正义的事业,做于人于国有益的事。【解析】【10题详解】A.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加倍的,双倍的\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B.都是“苟且”的意思;C.厌恶\厌恶\罪恶、邪恶,与“善”相对;D.凭借\因为\来;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勿,不;丧,丧失。【12题详解】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人生准则是:舍生取义。即在生与义发生矛盾时,要选择义,放弃生。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舍生取义不仅适用于古代,同样适用于当代。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果断的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中华民族实现百年复兴的关键节点,“舍生取义”这一人生准则显得更加重要。【92021年四川资阳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10.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C.败义以求生
可以为师矣D.遂班军而还
康肃笑而遣之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4)不忍委之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13.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答案】10.D11.①厌恶,讨厌;②同“避”,躲避;③从远方;④丢下,舍弃。1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②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13.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这就是舍生取义。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胜过、超过/介词,比;B.连词,那么/连词,如果;C.连词,来/介词,凭借;D.表承接,可不译\表承接,可不译;故选D。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恶:厌恶,讨厌;②句意: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③句意: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远:从远方;④句意:我不忍心舍弃他。委:丢下,舍弃。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理。皆,都。丧,丧失。(2)语,告诉,对……说。去,离开。1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体现了荀巨伯对友人真挚的情义,友人生病,便来探望。“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友人劝荀巨伯离开,荀巨伯说自己不能“败义以求生”,体现了荀巨伯对“义”的坚持,即使面对死亡的危险,也不背离朋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荀巨伯愿意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朋友的生存,这就是舍生取义。【点睛】【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102021年湖南邵阳中考语文真题】古文阅读【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节选自《孟子》【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蹴尔而与之()(3)万钟于我何加焉()(4)苟为后义而先利()15.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定(
)例句:万乘之国A.予独爱莲之由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17.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18.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答案】14.同“德”,感激。
用脚踢。
益处
如果15.B16.(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2)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1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18.甲文: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乙文:“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得出人应该将“仁义”排在第一位。【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得:同“德”,感激;(2)句意为: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3)句意为: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益处;(4)句意为:如果轻义而重利。苟:如果;15.例句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A.“之”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之”解释为:助词,的;C.“之”解释为:到D.“之”解释为:代词;故选B。1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2)重点字词:未有,没有;遗,遗弃;亲,父母。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故可断句为: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18.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甲文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分析,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根据“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分析,观点是:重义而轻利(先义后利)。【点睛】参考译文:(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11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方供应合同范本
- 公馆购房合同范本
- 加入商场合作合同范本
- 农村柴火售卖合同范本
- 借用单位合同范本
- 个人顶账房合同范本
- 单位裁员解聘合同范本
- 分体空调保养合同范本
- 劳务大工小工合同范本
- 公司货物出口合同范本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分享会
- 路基换填级配碎石施工方案
- GRR表格MSA第四版完整版
- EIM Book 1 Unit 7 Learning languages单元检测试题
- 第一讲 新媒体艺术基础-数字媒体艺术导论课件PPT
- 2023年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
- 内科学尿路感染(讲课)
- GB/T 605-2006化学试剂色度测定通用方法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GB/T 27924-2011工业货架规格尺寸与额定荷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